| 
 | 
	
 
 被贫困逼出的冷血 
     —评聂权的诗《下午茶》 
     
     我无法回避本诗的真实所带来的魅力和难以忘怀。 
     在“2014中国好诗榜”上,见到这首诗之前,已经在一个微信平台读过。当时,除了震惊还是震惊,除了冷飕飕像刮风,还是冷飕飕像刮风。此后,再见到这首诗,就不敢去读了。等它登上好诗榜,还是有意无意的回避这首诗,因为受不了它带来的强烈地身心刺激。作者不用引入人证,相信这是真实的,更相信艺术的真实,因为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大半夜的去刑场买人血馒头的故事,以及华老栓的愚昧;又因为想到《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道十字坡开的人肉包子铺,以及母夜叉的残暴。相信在那湛蓝天空,洁白云朵,贫穷泛滥的地方,人为奴隶,人为食物,人为商品是确实存在的。从而,也相信了有工业,有污染,有富裕的地方,这种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也有发生,因为我相信由于欲念作祟,人的恶会睡醒,炫富会猖狂。不是有过,牵来猴子,硬生生敲开脑壳,用勺子,喝脑子吗? 
     至此,事实的真实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诗提供的艺术的真实。我问自己,诗作中描写的盘中物,你会吃吗?我说不会。当饥饿极需要填充的时候,你会吗?我的另一个我低头不语! 
     诗作给出的一条利益链如下;卖孩子的母亲、开店老板、虚拟的我们和在场的食客。 
  
《下午茶》 
  
聂权 
  
 
在我们开始喝茶时 
 一个黑人小男孩,在地球那边,被母亲牵着 
 送给小饭馆老板 
 太饿了,她养活不了他 
 她要活下去 
  
在我们谈起尼日尔、满都古里时 
 黑人小男孩,被饭馆老板 
 拴了起来,和几个小男孩 
 串在一起,像一串蚂蚱。母亲 
 从身材矮小的老板手里拿过的一叠钱,相当于 
 人民币一千元 
  
在我们谈到鳄鱼肉好不好吃时 
 饭馆老板挨个摸捏了一下,凭肉感 
 选出了刚送来的 
 这个孩子,把系他的绳子解开 
  
在我们谈到细节时,在非洲待了三年的张二棍 
 微微叹息,饭馆只是简陋草棚,有一道菜 
 是人肉 
  
在我们起身、送客时 
 阳光斜了下来 
 小男孩,已经被做成了 
 热气腾腾的 
 几盘菜,被端放在了桌子上 
  
    本诗简约、疏朗。口语化的句子有利于诗作的阅读,传播。不需要什么高妙的手法,因为事件本身具有震撼性。无招胜有招。白描营造的氛围,隐形的血腥,如楔子一样把读者楔在诗里。不可自拔。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那就是作者从谈论中,抽取了其中的一枝,用来抒写现实中被贫穷逼出的冷血。这首诗,最大的成功,就是宏大的背景,产生的世界性话题,即消除贫穷的迫切性。结合以前抒写诸如拐卖人口,人身伤害一类的诗作来看,无论取材,构思都是很大的突破。 
  
2016-01-05 
 
 
本主题由 采凤 于 2016-1-14 14:37 设置高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