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诗歌与大众的关系,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伟大的艺术不应该和大众保持完全一致。诗歌的品味是否决定其价值,被大众普遍欣赏的文字是否最好?或者说纯文学的价值意义是否切实?
目前大众喜欢的是什么文化,举个例子,韩剧。许多人看韩剧往往被浪漫的主人公,煽情唯美的画面所动容,从中窥见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理想情境。这和现实生活有多少关系呢?接地气吗?显然不是,韩剧揭示的生活恰恰只是臆想出来的。既然如此,为何诗歌不可以得到大众的肯定,难道诗歌比韩剧还要悬浮于生活吗?好的诗歌是直击心灵深处或者痛处的,而不是来自于臆想。相比而言,诗歌所达到的语境更贴近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既然如此,为何许多人避讳诗歌。
现代人喜欢直觉,毫不费力气地享受一个消费品。从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从阅读完整篇章到仅限百来字的信息,这种快捷让人们对一个话题的深入显得肤浅。随之而来的便是随大流,不究其深远的盲目跟从。人们自知的能力在不断下降,随着电影电视数字媒体的流行,更愿意通过画面了解事物,那么诗歌可以提供画面吗?理论上诗歌是讲究形象思维,意象呈现的载体,好诗歌不乏画面感。但为何还是被边缘,我想还是一个在自身表现手法上。一,许多詩不够单纯,一首詩如果不实诚的叙述,带来的只有杂乱无章。我说的实诚不是强调技法的老道,而是诗人的个人意图不可复杂。二,诗歌的介入没有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一首可以被普通读者接受的诗歌,在语感节奏上需要方向性,需要使读者在阅读的快感下消化。反之让读者处在猜字阶段,自然让人难以介入并享受。三,诗歌内容和字里行间的可读性和厚实感乏力。许多诗歌词藻浮华糜烂,重一词一字的华丽,而忽视整体意境以及内容性,给人以空洞无物之感。这就容易让读者难以进行形象思维,难以达到画面感上的直达享受。
有许多人认为诗人作家可以为纯文学而文学,未必需要为大众服务,而是致力于语言学的前进发展。我认为纯文学与大众并不矛盾,纯文学是合理的文学。不该存在技巧上炫耀与海市蜃楼般的幻景。而是合乎章法,在坚实的历史上求创新,完全不顾读者的文学是伪文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喜欢阅读流行的,轻松的文学样式。那么文学是否为这些大众让步呢?当然不是,文学应该在其自身发展不脱离现实的基础上,保持前进,而非倒退妥协。否则将是人类语言机能的一种退化,岂非缩进宇宙发展的子宫中去了吗?
总而言之,文学艺术是一种不脱离也不妥协的踏实学问。辩证的发展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