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时光空壳 于 2014-5-24 19:02 编辑
《孩子,长在故乡的肩上》
文/洪芜
故乡用一根扁担挑起两个箩筐,一大一小,箩筐里装着它的孩子。
小的,一个向阳的山坡,盛着过去;大的,山坡下一望无际的良田,盛着现在。
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常常看到他们燃起的炊烟,听到他们在阳光下发出咯咯的笑声。
偶尔也会送我一束山花,也会送我一把桑椹。
母亲用手围成喇叭花的形状,对着山坡呼唤我的乳名,又让炊烟蹿上房顶瞭望。
骑着我的牛儿,跟在夕阳的背后,横一管竹笛吹一路牧歌。
长大后去了遥远的地方,走过很多座城,故乡把扁担伸过来,紧随我的脚步。
这么多年从未让我走出那只大箩筐。
扁担压在故乡的肩头勒出一道深深的痕,长进了它的身体。
故乡用它担起这一大一小两个箩筐,朝着未来的方向,从未止步。
张科简评:过去的向阳山坡,今日的无际良田,岁月的变迁,婴儿的成长,日子也在这静谧中悄然流淌。故乡伸向游子的扁担也正是游子对故乡无尽的思念。短短数行,不仅暗含着婴儿的成长与故乡的变迁,更有旅居他乡的诗人本身对遥远的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祝福
青葵浅读:洪芜老师这首散文诗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相反充满了乡土气息。故乡在老师笔下成了一个伟岸的父亲或者母亲,一根扁担挑起两个孩子。回忆起孩堤时候的无忧无虑,放牛,等炊烟,采桑椹,如此美好而惬意。毛主席说青少年就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呀。故乡被孩子压弯了腰,依旧坚持挑起他的孩子,任扁担长进他的身体。用质朴的语言写下真挚而深刻的情感。那是故乡对于过往,对于孩子,对于未来,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的讴歌,是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对于故乡又有着怎样深刻的眷恋哟。此生最难别,应是故乡情。
高短短简评: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与故乡的深情厚谊,故乡用一根扁担,挑着过去和现在,还不断的照顾着未来。孩子与故乡,如同婴儿和母体,分开却并未分开。在诗人的笔下,故乡,山坡,良田,炊烟,牛儿,都是生动的,拟人化的。也让人从中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清新的过往。是很灵动的一首。推荐共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