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习近平引诗文论天下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07月25日报道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最近传遍拉美。前往拉美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地引此诗,形容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间的良好关系。
9天,4个国家,每天密集安排的公开活动,既有同金砖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也有庄园访老友的安排。习近平从刚刚结束足球盛宴的桑巴王国开始,南下北上于广袤的南美大陆。无论是引中华经典诗词,还是拉美诗人、作家的名著,他的拉美行程,一路下来,以大量的诗文贯穿始终。
一路引诗文论天下,习近平向拉美发出友好声音的同时,也以这种形式,展示了一个底蕴丰富的中国形象。
从“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到“团结是全世界的语言”
“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在接受阿根廷记者采访时,习近平引用了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中的话,总结了中阿之间的良好关系。
这部史诗在阿根廷家喻户晓,是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作品,展现了马丁·菲耶罗一生的不幸遭遇和顽强斗争。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瑞娜看来,这体现了习近平对拉美文明、阿根廷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而在中巴建交40周年之际,习近平则用了“四十而不惑”这样一句《论语》中的经典,用人随着年龄增长达到的成熟,来形容中巴两国关系的日益稳固。
每到一国,习近平都以特有的方式向该国文化、历史表达敬意。在阿根廷,习近平专程向圣马丁纪念碑献花圈;在委内瑞拉,习近平专程来到该国国家公墓献花圈。
正如习近平引用的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所说,“团结是全世界的语言”,一个团结的中国,在拉美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而习近平本人,也接受了古巴最高荣誉勋章“何塞·马蒂”勋章。
从“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到“天下为公”
7月17日的巴西利亚,习近平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说,“中拉相距遥远,但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讲话中,他引用了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的名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来形容这种志趣相投的关系。
同样“励志”的是习近平引用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这位现年67岁的作家享誉世界,更是巴西人的国宝,这句话的出处《炼金术士》一书,在世界多国畅销。习近平用这句话提出对金砖国家合作的期待,颇有用意。
讲话中,习近平屡次引用中华传统经典,如以《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表达各国人民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体现中国在过去30多年间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经验;以《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展示中国人强烈的创新意识。
从“十年树木”到《巴西:未来之国》
7月18日,在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会谈时,习近平表示,今年是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年树木”。他以此来形容中阿过去10年合作的丰硕成果。
“十年树木”的关系,处处可见。在探望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时,习近平被邀请去参观庭院和农庄,两人看到中方赠送的辣木、桑树种子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且正在古巴推广种植。习近平此次又特意带来了种子,“十年树木”,在时间的维度中,它们将见证中古友谊。
“巴西朋友告诉我,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巴西:未来之国》,书中寄托了对人类文明的美好希望。”在7月15日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习近平提出了这样的期待。
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以《昨日的世界》享誉全球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这本书的引子里,茨威格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不同阶级、种族、肤色、信仰的人怎样才能和平共处?”
金砖国家间的关系,南南合作的欣欣向荣,正在试着给出一种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