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苍茫高原上的绚烂和驳杂——读“汉诗山东”(一)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苍茫高原上的绚烂和驳杂

    [size=4                    ]——读“汉诗山东”(一)小记



                                                 马启代



     诗人是奇怪的动物,他们作为人喜欢群聚,但作为诗人其内心必然各有各的孤独。故无论他们生存在什么地域和时代,血管里流淌着怎样的基因,其真正称得上创造的写作无不打上个性的烙印、呈现独特的诗美风采。好的诗人都是真正的个体劳动者,那些不断趋向经典的诗人,一生都在实现着对时代、地域和自我的超越。

     2013年起,或者更早,我们遭遇了一个学理和实践上都缺乏验证的命题,那就是“山东诗群的崛起”。暂且不论“山东诗群”概念在诗学上的复杂性,单就“崛起”而言,也有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持论者从山东自然地理和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出发,特别从百年来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暂以此可以探讨的称谓)大背景出发,对整个山东文学多种题材的得失进行审视,发现了不同年代和不同题材间成就的错位和差异(见《名作欣赏》之《齐鲁青未了:山东文学的现实和未来》;《江南时报》之《山东诗歌:在左顾右盼中崛起》;《中国艺术报》之《山东青年诗群:沉潜于生活深处探寻》等)。但我只能相信这是我们良好的愿望和急功近利的焦躁,因为这后面的确有着权力的推动和学者话语权的占有冲动。毋容讳言,山东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常年默默地思考、写作,长期被忽视和遮蔽,只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流派、旗帜、主张、实验的繁华渐失、尘埃散尽,风骚和喧嚣者趋于安静,山东这些凭借坚实写作而存在的诗人才逐渐浮现出来。其时,他们很多人身已不在山东,而是流散在全国各地,应当说,山东及山东籍诗人的新诗文本近年来所达到的高度、所形成的精神厚度都是可圈可点、不容小觑的,特别是在60后的这一代诗人和70后早期的一批诗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思想深度、自由意志和美学风骨,其实绩和影响力都大大超越于同代的其他题材及其作者。但藉此定义为“山东诗群的崛起”显然也不是诗学本身的理论界定。

     因此,“汉诗山东”(一)所收录的22位诗人的72首作品(绝大多数为最新作品)所力求展现的是当下山东诗人(全部是依然生活在山东区域内的诗人)真实、丰富的创作现状,他涵盖了从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代的诗人的不同诗美追求,而且主要从济南、德州、临沂、泰安几个地理区域活跃的诗人中间遴选,同时侧重了几位后劲十足、或文本优秀却一直未被重视的诗人。故不敢说这些诗和诗人代表了当下山东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许多优秀诗人因无新作或有些留待以后展示),但至少可以显示出当下山东汉诗创作的某些侧面。基于前面对诗歌创作和山东诗坛的思考,我不想泛泛地用抽象的话语概念对这些诗人和诗作进行宏观描述(上面我所提到的几篇文章已经对山东的地域文化、文学历史和诗歌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在此,我只想把最初选择这些诗人和诗作时的刹那闪念写在这里,不做武断和臆想式的理论阐述。多年前,我所倡导的“诗意批评说”个人有所坚持也有所偏离,面对汉语诗歌的现状和贩卖式的学院体批评,我的这些不成熟的片言只语若对读者和作者有所裨益,当属无心插柳后的有心善举。

【桑恒昌】:如果把写作比喻成马拉松,桑先生是当今山东诗坛毫无争议的健将。他的“情感诗学”和“寸法”诗艺已构成对汉语新诗的独特贡献,“怀亲诗”之后,他在年过七旬后对“新绝句体”的孜孜探索堪为后辈楷模。他的诗所体现出的“寸铁杀人”的情感力道和“直抵命门”的痛感魅力展示了汉语新诗可以到达的深度和高度。

能让人读出泪来的诗,可以匹配最美的赞誉。

【任先青】:任先生的写作属于那种“用生命写作”的一类,尽管我对他的“名作”(如《诗人毛泽东》)保留看法,但对他的品格、毅力和抒情方式真诚敬佩。他的写作也是老而弥坚,一面忐忑着《对春天说点什么》,一面“忽然发现  我手指萧条的枝丫上/几点墨  冒出了花的骨朵”。

诗,给了诗人第二次青春,而且愈见美丽。

【张庆岭】:张先生是我认识近二十年的朋友,他的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在我的视野里数点齐鲁诗人总有他的位置。许是惺惺相惜,我们彼此尊重、坦诚交流,心有灵犀。在他笔下,多《冷板凳》、多《一群捡垃圾的老人》、多《雪天的麻雀》,飘忽不定的一粒尘埃在他看来也具有“哲学和美”的意味,而且能“让我的大  一下子/消失”。做人、写诗有定力,不苟同,方有境界。

他是一位亦诗亦评的方家,一位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康桥】:作为一位很有些影响的“兵姐姐”,说实话,她的诗我读的很少。必然的相遇之后,发现她骨子里就是位诗人。每次落座,都让人感觉到她体内奔腾着诗情。她朗读我的诗,且给予赞美与期许,让我很不好意思,但她的话如她的诗句,你无法怀疑她的真实。你看,她的笔下《像春天一样辽阔》,满眼都是《爱的花朵》,因为那是《妈妈的春天》。

能写出如此朴素、诚挚的诗句的人,一定拥有爱和温暖。

【陈忠】:在我的印象中,陈忠兄是位年纪不大的“老诗人”,其实他长我没有几岁。及至相识,很快相知,我想源于我们对生活、生命和艺术有相近的看法。他的《早晨》、《祭奠》和《白日焰火》都耐读。他安静,但善于思考,也善于表达他的发现。这不,他告诉我们:“墓碑后面的那棵树,已枝繁叶茂”,不是诗人谁关心这些?

他低调地活在大都市的人群里,扛着一个城市的喧嚣。

【岩峰】:岩峰兄是我交往最长的一位诗人,那是因为我们认识最早。有人称他为“玫瑰诗人”,因为他写了大量的情诗,都是写给一位“玫瑰女孩”。其实,那个偶像不过是诗人的“幻象”,因为上帝对诗人就是这样安排的,最后他不得不皈依了上帝。上帝没有剥夺他写作的权力,因为上帝给了他无尽的磨砺和梦幻。

他的写作是对时代的《见证》,他其实是一位在别人冬眠时自己却睁着眼睛的人。

【川原】:作为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川原兄的写作一直在我的关注范围。他自己举着自己硕大的头颅日夜不停地思索,他聊聊数语都在苦思冥想中熬煮过。时间、心血和禀赋都处在极限状态。我理解他的坚持,一个善于玄思的诗人,其实离诗神最近。他骑着自己的诗句在无边无际的想象里遨游,他看到的应当更多。

在他看来,“墙上/长满了眼睛”,眼睛里的天地该有多么深不可测。

【周永】:作为诗人而不是书法家的周永,是一位刚刚把眼睛投向大学围墙之外的教授。从他自我称许为“校园诗人”到自觉把目光转向内心,他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一次蜕变。他“数着心中的白发/由一根/到两头”,开始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新的体悟。一个对时光敏感的诗人,一定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是一个无法褪掉童真的人,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干净的。

【马启代】:我用另一个马启代来评价这一个马启代肯定有无法克服的盲点。尽管我在写作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审视、审判和审定,尽管我必将再一次把自己解剖,但我对自己仍然无法满意。我说“一个自视优秀的人,笔下才有深壑和高原”,但我优秀吗?只有去问问那些深壑和高原。

一个倡导“为良心写作”的人,一个《追求繁复之美》的人,只能是一个不断怀疑、否定自己的人。

【明杰】:他在《致老马》中用气势恢宏的排比烘托出“勇往直前”和“无所畏惧”的“自由”精神,像一首冲锋的长号;他在《踽踽》中却体验出“千里之遥/寸步难行/精神与肉体踽踽”的困顿,似一曲沉郁的歌吟;好在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这只是/幸福来临之前的阵痛/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手足无措”。

他是一个热情似火、诗情如潮的人,他能瞬间把你点燃。

【张延安】:延安是不可多得的沉潜型诗人,故一直被遮蔽着。他写的很少,但诗句饱含真实的灵性与痛感。诗人的苦难属于心灵和精神,与物质生活关系不大。他的诗是冰冷的火焰,闪耀着天才的质地和光亮。他说:“爱人,我多想靠在你肩膀上/哪怕是虚伪地哭上一场/虚伪的眼泪也是眼泪,也是我和你身体里的盐分”。

他将现实与虚幻融合在一起,将血液和体温掺合进去,读来让人战栗。

【孙方杰】:方杰是位真性情的汉子,他体味孤独、善恶和人间真情,他写到:“温暖从月色里升起,抽动我的衣袖/仿佛母亲的叮咛”;他不断审视自己,他认为一只蜘蛛吊在车窗外心里会奇怪:“这个来回奔波的大动物/为什么总是皱眉,叹气,也弯着腰/满身都是经世的尘埃”;他说《所有的石头都是活的》,故人世的炎凉和悲欢连石头都清楚。

他普通的诗句里熔铸着大气象,没有缘分的人,是无法窥其堂奥的。

【瓦刀】:瓦刀的诗精短,结实,视角独特,充满哲思,这在当下的诗坛,是个大优点。可以看出,他的诗再向下走也会向“繁复”一路靠近。如果说《有时候》的凝练、节制和隐喻值得肯定,《壁虎》的物我通一和冷静、峻拔值得襃赞,那么,《读心术》则是前两者优点的总和,其诗意和思辨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

一个有前途的诗人必然是一个掌握独特切入和表达角度的人。

【苏雨景】:山东近年涌现出一批值得阅读的女诗人,苏雨景是在本系统红透了之后方被人识的。她一出现就带着属于自己的气场,很快具备了自己的磁力。她将女性的柔美细腻和男儿的大气洒脱很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她的诗中,“箫声”、“剑气”与“春风”、“细雨”翻卷出古典诗美的同时也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气息。

做一个现代“李清照”,是致敬,更应是叛逆。

【高艳国】:艳国的诗试图用最简约的语言表达最沉重的主题,这位从散文诗起步、少小成名的诗人一直陷在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忧思里,对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一概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秉持着“吟咏”的古老传统,精神上承继了丰厚而又灵动的家国情怀,故《长城》被视作“鞭痕”,《无字碑》里弥漫着孤独,《望夫石》中爱情的守望始有了远方的脚步声。

他是一个善于把握节奏的人,诗句与语言都有自己的旋律。

【宁昭收】:宁昭收的诗内里生长着自然的力量,他说:“我曾经把世界翻过来看”,在他的眼里“河流  在天空卷起红色的浪花/鱼生出翅膀  鹰化为石头”,这一带有童真色彩的想象世界,是诗人对俗世凡尘的超越和诗化。他试图用诗意抵抗外在的压力,诗就是他因压力而破碎的“卵石”和“荆棘”。

他是一个不断向深处挖掘的诗人,长期默默地劳作着。

【野雪】:野雪是一位怀抱人生忧愤和人文情怀的新来者,他的《诗情》来自对历史、现实的清醒认识和质疑、批判,应当说,他稍显粗粝的诗句有着可贵的战士品质。他的《苦》不是基于小我的辛酸悲欢,更多地来自铁肩道义的自觉承担。在拥有与放弃之间,我建议他将“寓言”质素植入诗意,或许会有更高的提升。

他坚韧地战斗着,把分行当做思想的武器。

【连志军】:一个诗人总有抒情的“血地”,那是文化和精神的“根”。连志军至今的创作都有着明显的题材标签,所以他是当今不多见的“题材型”诗人——“黄河”成为他抒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不仅仅是自然之河,也是生命之水、文化之流、精神的汪洋大海。“眼神中的河流”翻卷着思想的波涛一直贯穿他创作的过程。

他关注着黄河的每一粒沙子,关心着这片流动着的土地的命运。

【孙梧】:孙梧是我最近才熟知的诗人,对他的诗,谈不上太了解,读过之后,总有温情的悲凉萦绕在心间久久不去。他笔下的“黄土地”、“山村”、“黄昏”、“蚂蚁”、“麻雀”、“河流”和“风”所传达出的意绪都是我熟悉的,读他的诗,仿佛重温自己的生命经验,重现自己的命运轨迹。“把黄土地驮在脊背上,舍不得放下”,这是掏心窝子的真话。

他在抒写着世事变迁和物转星移,他笔下的荒凉里饱含着大关怀。

【高原】:作为一位女诗人,她最大的特点是在练习节制。她将自己敏锐的感觉进行了处理,她不屑于许多女性诗人卿卿我我式的自我表白甚至宣泄,也不钟情于一些女性诗人那种大胆的自我心理和想象的揭示,在高原的身上,她更多汲取的是齐鲁文化本身的营养,包括道德理性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偶有民间英雄主义的浸润和现代主义的烛照,我高兴于她在灵性一路上永不放弃的努力。

她还《在路上》,把自己写复杂与把自己写简单殊路同归。

【老四】:我惊异于80后的老四所秉承的文化英雄主义和精神乌托邦式的诗意书写。他极具个性的诗句和随笔都贴近他自身命运的本质感受,他在汪洋恣肆和纯粹精致的纠结对峙中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言语系统。他发誓要《用诗的荒谬抵挡世俗的荒谬》,这注定是一生的战争,从来没有最终的胜利可言。

他是一个年轻的具有囚徒心态和精神特征的宿命主义战士。

【马晓康】:作为90后诗人,他的《两个砌砖工》、《箜篌》和《烛火》几乎使用了三套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美学追求,这表明多年留学澳洲的诗人身上具备多种文化的营养和不同的规则制约;但仔细读过却发现,无论是哪一首、哪一种表达方式,都是他年轻心灵的真实表露,其真情、悲悯、独立个性风骨凌然。

他是一个无意于做诗人的诗人,但他同时知道“路从来不选择脚”。

     ……综上所述,我看到的山东诗坛是一座苍茫的大高原,正如我早年写过的一句诗:“众多的山峰形成了高原”,在某一个海拔上,个性的山峰被掩盖着、模糊着,他们共同抬升了当代诗歌的高度。这既不能抹杀这些诗人的独特个体价值,却还难见隆起的喜马拉雅山峰。恰如《中国文化报》文中所指出的:“山东诗人是一个队伍庞大而又各自独立的群体,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拉过大旗、结过帮派,却在中国诗坛默默地孕育出巨大的力量”,但正如赵月斌所认识到的,他说:“我更期待从这些群体中走出一个一个的难以归类又不会被淹没的大作家。”我想,这座高原内部还隐藏着一些外人很难深悟的隐忧与幻象。大山的成长都是缓慢的,我不排除山东诗坛的大高原会耸起一座或几座巍峨的主峰。独特的地域环境、文化传统、时代氛围和个人禀赋一定会造就一代一代的代言人,伟大的诗人未必然是我们眼前风生水起的那些名字。魏建和贾振勇在所著《齐鲁文化与山东新文学》中坦言山东新文学的灵魂总是在传统的掌心之上跳跃,其实这一识见几乎也同样适用于对新时期以来山东文学的描述。当然,在小说和诗歌创作上,具有突破性、极具先锋性的那些个体性的探索和实验不断拓宽着山东文学的艺术边界和美学视野,如莫言、张炜、孔孚、桑恒昌、李贯通等风格独异、自成体系的作家、诗人们所形成的创作实绩。故我所描述的当下山东诗坛是绚烂和驳杂共存的景象,用一个诗群的崛起来描述似显匆促和粗略,也容易掩盖我们对真正个体崛起者的关注和认知。

忽然想起二十八年前读过的美国传记作家亨利·托马斯和黛娜·莉·托马斯所著的《英美著名诗人传》一书,这本原名为《世界名诗人传》的书籍由朱炯强、徐人望先生翻译,张守义先生担任封面设计,初读它时犹如遭遇电闪雷鸣,它第一次打通了我与那些伟大心灵的脉动。这么多年来,无论我处于何种境地、写诗还是不写诗,我的灵魂中都回响着一个声音:诗人作为这个世界的观察者,反映的是世界的精神,揭示的是新的真实。因为诗人要“以人类的语言说明天地间的神圣规律,揭露我们仓促一生的永恒基础,昭示表面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所内蕴的本质上的和谐”,“所以,世界上最不朽的乃是真正的诗歌”(引语见该书《序》)。我在这里说这一些,只是想说明我对山东诗人(包括我自己)的美好期许。

    一直钟情于诗歌却以小说闻名的张炜先生说:“诗好比文学的心脏,只有它健康地活着,文学才不会死亡;诗又好比一个房间,只有诗在隔壁猛烈地敲打,文学才不会沉睡。”我希望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诗歌在隔壁猛烈敲打的声音,而是“一个一个的难以归类又不会被淹没的大作家”拔节生长的轰鸣。

如此,“汉诗山东”才能真正拥有值得一个时代和无数后人仰望的风景。



                                                                                                  2014年8月2日 明夷斋

汉诗山东(一)



栏目主持  马启代



桑恒昌  任先青   张庆岭  康  桥    陈  忠   岩  峰  川  原   周  永   马启代  明  杰

张延安  孙方杰  瓦  刀   苏雨景  高艳国  宁昭收   野  雪  连志军 孙  梧    高  原

老   四  马晓康



桑恒昌的诗:路遇急雨  给钟表上弦   上  坟  与张亦桑对话   煮 玉 米

任先青的诗:对春天说点什么  又是桃花节   湿地印象   观棋   酝酿

张庆岭的诗:那把椅子   感知一粒灰尘   冷板凳  一群捡垃圾的老人   雪天的麻雀

康  桥的诗:像春天一样辽阔  爱的花朵  妈妈的春天

陈  忠的诗:早晨   祭奠  白日焰火

岩  峰的诗:什刹海  玉 兰  见 证

川  原的诗:长满眼睛的墙  联网   一个两个

周  永的诗:走过  流逝  蓝了的湖

马启代的诗:从北京到赤峰   赤峰赋   与徐敬亚在赤峰

明  杰的诗:致老马  踽踽   黎明前的黑暗

张延安的诗:帛   百合    安  定

孙方杰的诗:旅伴  所有的石头都是活的  常  德

瓦  刀的诗:有时候  壁虎  读心术

苏雨景的诗:南浔的阳光  古宅有新梅  衣裳街遇唯秋

高艳国的诗:长城  无字碑  望夫石

宁昭收的诗:有一种忧伤难于看见  黄金的叶子已经忘记  他们

野  雪的诗:苦  诗情  会议室里,飞进来一只金色的蝴蝶

连志军的诗:济南泺口铁桥  黄河,往低处流  黄河病了

孙  梧的诗:深秋的黄土地  崮山村黄昏  河流

高  原的诗:我是一匹野马   春怨  山里娃

老  四的诗:三十自述  一个不守时的宿命主义者  化马湾,关于回乡与旁逸斜出

马晓康的诗:两个砌砖工  箜篌  烛火



特别说明:“汉诗山东”(二)继续征稿,欢迎山东诗友惠赐近作

               邮箱:maqidai@sin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5 1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山东也算是半个山东人了问好马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8-6 13:08 | 只看该作者
想投稿,找不到地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8-6 16:27 | 只看该作者
“诗好比文学的心脏,只有它健康地活着,文学才不会死亡;诗又好比一个房间,只有诗在隔壁猛烈地敲打,文学才不会沉睡。”我希望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诗歌在隔壁猛烈敲打的声音,而是“一个一个的难以归类又不会被淹没的大作家”拔节生长的轰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6 16:2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学习马老师。 待转发微博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7 17:01 | 只看该作者
读过瓦刀的诗歌,他写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8 19:13 | 只看该作者
绚烂和驳杂——绚烂和斑斓?问好启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2 13: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