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6|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鸡毛信(水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2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呵呵雷人

雌雄同株,混淆过一棵植物的实用主义
隐去授粉、开花和结果
你从春天禅房径直跑出来
将身埋在向日葵的七月
先生,我的双腿也扎在泥土

2@乐粉556

一直散步。等到夹竹桃从粉里透红
你已盛大地站在眼前。
诗青,愤靑的历史一路煎熬
成果
你却感时花溅泪
机场,沙洲,……
真理的雨水乐不可支

3@沙漠清泉-

并未悲画扇。你只是那秋叶静美
并未多谢岁月
一撇一捺天道酬勤。
我未曾开拓新的疆域
旧词新磨
站在我的阳光里/你永无阴影
站在你的阳光里/我永不黑暗

4@小阁老翁

在伤口撒盐
在井边种砒霜。你对我的马抽鞭
却无法走近草原一步
狼毒花欲言又止
七月以来,爱情恢复热烈
倾诉的窗口变得和落月如出一辙

5@木子微雨

记得有人写过
背着树行走可以听见落叶的哭声
每个人都有一个病灶
你咳嗽时,森林集体淹没
鸟兽像一条河在流动
我只学会让头顶的树一瓣一瓣
开出微小的雨花
滋润你的唇

6@个个00

神志学家测试精神病人时
反被陷入心的牢笼
个个00正好可以解释
人人与数学问题
不要纠结在
两个苹果吃掉一个剩下几个?
神已在路上将苹果树变成
一座教堂

7@雷澍诗文

最好的词语可以是草莓
那么鲜活和浪漫
在白色蘑菇房的左侧
滴水不漏。红得像五月炉火
煽动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石榴
探寻风向
而你意外地笑出声来
整个夏季都甜甜的,香香的
更是酸酸的

8@開雲堂

争取去扬州一趟
而你却在香港磨墨,作画写字
从辩驳声中捡到三分口音
不是昆曲。有着秦淮人家的侬言侬语味
很长一段时间
你像是古代信使
让呐喊的江湖注入七分和谐

9@紫冰7036

不是所有人非得在旗帜下聚集
你是马路天使。
7036号别墅已成古董
可以忘记一件事,一件旗袍
最重要的是记住了一副眼镜下
写诗的女人只会烹调
那些热气腾腾的菜肴

10@和世枫行

幻想曲。枫行而出
每一次聆听都睡在黎明臂弯
每一个村庄醒来
芨芨草,麦桔,还有豆荚
拥抱着欢呼
或许土地上的万物生长
正逢和世

11@wewe1680

知道暗号1680的几乎是新浪的
但没有人挺进一步垂询
每一博存在的意义
那些昵称你“亲”的人呵
习惯寡淡时蹭几下嘴皮子
磨砺刀锋,也锻造短剑
这真的很像英式wewe所具备的
特殊的行事风格

12@老家梦泉

失踪有很多种情形
但找不到只有一个理由
梦醒了,必将走向现实:老乡回老家

13@诗歌蓝默

喊了默前辈多少次
敲打多少遍。这些记忆像复印机
更像野火,最终点燃纸上诗歌
新植一种草坪
有蓝莓,有郁金香
默默地站在泥缝
像你
暗暗打开日常的耳朵

14@一舟的声音

依然要从水里打开
一舟的声音
疯狂过。推动秋天沉睡的事物
传声筒还不算
作为朗诵家,我喊你老师
已是我三生有幸
《给你一座城》是我的再别康桥
真的披着荫凉走进桑榆之年
健忘吧!
不会拳击手般叩击你的门

15@吕谦诗

法不容情。
你是以法知情。写诗,写评
老九最先抵达室内
你又最先冲进月亮泡
渔火冰雪。这是怎样的境界?
冷酷的笑脸多像高仓健
又多像慈祥的老祖父
日头越来越窄
我终究要跃过时空再紧握一次
授受不亲的手

16@安徽张落

首先必须承认你是安徽的张落
不然认错一个不写诗的同名
看似自作多情
其实是多走了几条弯路
为什么这样反而走近河畔诗社了?
机不可失,缘不再来
读着读着,手机都布满张落的脸

17@安徽指尖沙

是安徽的,十有八九是写诗的
时间就从指尖沙开始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而今少有这样的修行
你静静离开
你悄悄回来
看见的只是背影,却像
熟透的邻居

18 @极地蓝光

总让人摸到北极光的感觉
神奇中几点西洋节拍
曲曲折折,放射月光的蓝色
在文字的温度里慢慢、漫漫柔软
毎到夜晚来临
青鸟与我,我与蝴蝶;我与你
都留有贵族享受余味
此时正好。火烧云从远处冲过来
逼出体内陨石

19@罗江宋光明

是的。不必用生命去写诗
你早朝晚朝,走酒肆、赴茶坊
比蚂蚁还要忙乎
诗是生活方式下的灵魂产品
需要恰当制造。
在无限遥远的未知领域
玫瑰花匠种出的永远是钻石

20@诗人朱光明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光明不在于天有多亮
即便埋入黑夜
只要心通透,处处放光明

21@纳兰寻欢01

绵柔,像丝绸滑过
在你眼神里
在你捧岀的每个词语里
像纳兰
身藏百炼金丹
像李寻欢
走在刀尖上救驾天下子民

22@雁门放歌

乘秋天还在蛇洞时
放歌吧!
外婆家的雁芙岗一池湖水
从不说口渴。
春药浮起,你的梦飞过
山坡滚动着落日晚霞
直到雁门梁上空磬齐鸣
阵阵蝉声撞碎这一季
度秋的目光

23@金耗子2008

像云朵掉落池塘
像柳叶涤荡河床
像,是斑驳参差的一种画影
……多么欢喜!
乐活的你读懂其中的美。
拖动鼠标点击一首诗,一句词
始终不变的步伐
始终不变的行程
响起2008的“我和你”

24@盖篮头

在你还未到达之前
糖果和徐志摩是一个概念
写三句话。我就把前朝的名字盖了个帽,包括你原来是一位男生

25@英俊老朱

穿越的时候,小龙女是俊儿的姑姑
写诗的时候,小龙女是俊儿的姑姑
唯独此时,小龙女是我,俊儿是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23: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这些不分昼夜为流派微博做出非凡奉献的老师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7-28 23: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快乐的,先拎一下,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0:01 | 只看该作者
李显 发表于 2014-7-28 23:50
很快乐的,先拎一下,呵呵

嗯。我已经失去写诗歌的能力。整个短句子表示心意。谢谢显哥哥的挪步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29 00: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哪里话,只是太多,还没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29 0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读圣歆诗友新作。
夹竹桃,见过。仲春至初夏,开红花与白花,开了一遍,又开一遍,红花落,染红的风刚走远,白花又落下,匆促地追在风的身后企图追回并埋葬来过身边又远去的风。花期悠悠长长,极尽体内雪的白、碧玺的红,艳美到极致,毒到极致的夹竹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9:42 | 只看该作者
程洪飞 发表于 2014-7-29 00:26
来读圣歆诗友新作。
夹竹桃,见过。仲春至初夏,开红花与白花,开了一遍,又开一遍,红花落,染红的风刚 ...

对啊,季羡林写过散文,墨雨作评

季羡林《夹竹桃》以及评论/墨雨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评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

       《夹竹桃》是季羡林1962年写的一篇散文,第2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上。这是一篇用优越的语文条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丝不苟地写出来的佳作,对于1960年代的中国散文来说尤其如此。季羡林也因为这篇《夹竹桃》而被宗璞称为“夹竹桃知己”。

  对于散文,季羡林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这是季羡林在阅读、写作了几十年的散文之后对这一文体的理解,也是他创作散文的一个原则,更是我们欣赏散文时可以期待的一种幸福。

  季羡林所说的“不散”、“严谨”当作如何理解呢?饶宗颐在论及季羡林的学问时说他同时具备常人所难以具备的三个条件:优越的语文条件,多姿多彩的丰富生活经验,可用的实物和图籍、各种参考资料。“这样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随便做到的,而季老皆具备之;故能无一物不知,复一丝不苟,为一般人所望尘莫及。”(蔡德贵《季羡林传·序》P1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饶氏所言,虽指学术,但对我们体味季羡林的散文,也颇具启发。品读季羡林的散文,我们就会发现,他所说的不散、严谨之类,表现在他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就是用超越的汉语文条件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传达给他所热爱的读者。超越的汉语文条件是指他散文中对汉语的运用水平;一丝不苟是说他散文结构的严谨;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则是在严谨与规范之外的独特性。散文《夹竹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特点。

  汉语是一种时空广阔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文、白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在广大的使用空间内,又有普通话与方言的分别,还有外语的影响的踪影。汉语的这种特点使它成为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也给它的使用者提供了无限深广的创造机会。在《夹竹桃》中,优越的语文条件表现在作者熟练而充分地利用汉语时空广阔的特点,走笔生花,稳步而行,不急不缓地把夹竹桃的品性、把作者自己的感觉、思想精致地传达出来。他的语文优势,是以淳朴为本的,如写自家门前夹竹桃时的语句:“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就像是与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忆,更像是和邻人饭后闲谈。于淳朴之中展开了对夹竹桃的种种记忆和想象。季羡林主张散文要“淳朴而不乏味”,要有起伏节奏。为了实现这种效果,除了在结构设置方面有所注意外,他不露痕迹地发挥了自己的优越语文条件。他在用平实的语文叙述时,会突然嵌入一句文言句式,或有方言口语来突出语言的节奏感。还是在叙述自家的两盆夹竹桃:“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少年时那满是幻想的心灵,把这两盆红白夹竹桃转化成现实世界所不能实现的雪火相融的境界。作者回忆至此,已成熟了的心灵更觉当时有趣,其心情已非淳朴的语言所能表达,于是不禁用变换句式的方法,把“顾而乐之”突然镶嵌在他的讲述中,改变了本是平和的节奏,既表现了自己的兴奋心情,又强烈提醒读者注意自己彼时此刻的心情。在《夹竹桃》中,季羡林为了节奏和变化,还在口语般的叙述中,适当地用四字格的语词。如在讲述他们家花之多时,用“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季羡林并不是只用上述一种方法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适时地穿插口语,同样也使语言风趣而多变。在描述夹竹桃的韧性品格时,作者写到:“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嘟噜的使用,既具象又传神,和前边的量词“朵”比起来,又有地方个性。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散文的可读性。

  一丝不苟地写作,既是季羡林对散文结构等技术层面的刻意追求,更是对情感态度的严格要求。季羡林曾这样说过:“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季羡林散文集自序》P4,北京大学1986)因为有真感情在,而真感情又支撑着个我活跃在字里行间,所以他的《夹竹桃》才精心经营而不显矜持,有寄托而不生硬。也正因为如此,季羡林的散文可模仿其形,但不易学其神髓。

  夹竹桃因叶似竹、花如桃而得名,原产亚洲南部,我国早有栽种。归有光就说它是“奇卉来异境,粲粲敷红英”。古人写夹竹桃,或从其非竹非桃的品性来寻找文思,如归有光的“芳姿受命独,奚假竹桃名”;或以其兼具竹之清节和桃花之艳丽而抒怀,如沈与求“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李开先“但能长抱节,何必太呈娇”。和前人不同,季羡林对夹竹桃的书写和寄托都是与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和对这经验的体味、思考相联系的。

  《夹竹桃》的立意虽不同于先贤,但结构却似“时俊”。其开头和结尾用的是当时散文创作中常用的“开头设悬念,结尾显其志”的方式,中间用少年时对夹竹桃的想象、幻想来承接,继之以长大成人后对夹竹桃的暂时疏远为转折,结尾用中缅友谊显时代之志。启承转合,时代痕迹明显。但是为什么这种在结构上时代痕迹明显的散文,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是尤其亲切呢?这主要是突出了“我”对夹竹桃的感觉和体验,在作者的叙述中,夹竹桃和我的生活经验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若没有“我”对夹竹桃的想象、经验和记忆,夹竹桃仍就会是散文开头的那句话“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吗?我不相信。

  在李铮编的《季羡林年谱》中,有对这篇散文背景的介绍:1959年,季羡林作为民间外交的使者,应邀参加缅甸研究会50周年研究大会。所以散文的后半部分写缅甸的夹竹桃,写它的象征意义,这都是他的真实经验和感觉。而散文的前半部分,是中年人对童年的回忆,是朝花夕拾。这部分最为独特。尤其是少年对月光下夹竹桃想象的那段:“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读到此,我们已经不能不接受作者关于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判断了。

  季羡林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把《夹竹桃》种在优越的语文条件的土壤中,让《夹竹桃》绽放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这使得他的散文在强调同一的时代里独放异彩,也使《夹竹桃》这篇短文有了文学史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29 09:45 | 只看该作者
一组精美、动人的画展,欣赏问好老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9:50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4-7-29 09:45
一组精美、动人的画展,欣赏问好老友

有几个还真是不错的。谢谢老朋友的鼓励,准备给他们每天读一首,以示我的初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29 09:51 | 只看该作者
好有意思呀,圣儿么么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0-1 06:2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