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渡船,摆渡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十五岚



   在当今《大别山诗刊》论坛上,松山居士的诗歌一直以来以进步的思考、解悟的传递,将诗歌本身与人生的奥妙以及二者的关系,清晰而完美地给予结合。在我们的摸索中,中国传统诗的美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所谓诗境诗意诗旨,尤其在当今诗歌发展的今天,更是必不可少的探索。自欧阳修以来,诗话诗便演练成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松山居士的这首《渡船》,诠释了很多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思想,以及诗歌抒发的一种高贵气质。并将内心深处的一份渴望,演练到现实的生活中来。我们说那是皈依中的圣火,燃烧在美好之中。
  诗歌的首句“对岸,有座执着的铜像”,先声夺人,吸引眼球。仿佛一位漫步在河岸之上的人,抬眼间,突然看见对岸的那座雕像。铜质的身影,一瞬间,多么令人激动,给人一番激动和沉湎的幻想。假如黄昏中的夕阳下,落霞映照,它的周身是否闪现了熠熠生辉的光彩。在那里,有“无数鲜花,以朝圣者的姿态/仰望。”对于敬畏,还有比鲜花和朝拜更具有虔诚的心灵,著以守望吗?“河流宽阔而深邃。”挨近身边的,依然是一种庞大的力量所在。对于“艰苦、磨难和献身”,这些携带着至高无上的荣光,像一颗明珠闪烁在高远处,洞察一切平凡世界隐藏的精神所在。“那双滴血的手指在召唤”,那双手指隐喻的是什么,是夕阳吗?时光的翻转,尘世的枷铐,在对于不断的求索心中,“我”无法放弃想要到达的对岸。为此,而即使经受考验也是在所不惜的。
  此诗节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末尾的那句“我需要一条渡船”,在手法上使用了倒装,很漂亮。它不断将诗歌的气势千钧一拨,更显示了一种想获得历练的渴望,进一步点明了内心的触点。诗歌中还出现优美了的转承,像这句:“我知道,渡船”,之后展开的一番痛苦挣扎。战斗的硝烟似乎还在弥漫,“我用刀子,切掉酒杯,剥去鸡毛。”那般慷慨激昂。陈词中透露出的影像,像举起旗子的人,淋漓而无惧的傲立在眼前。结句由此发出深切的呼唤:“菲儿,我死之后,请把我的灵魂/安放在铜像的身旁。”读此处心似乎有破碎的感觉,这正验证了诗歌的魅力,所显示的强大。当然,诗歌中运用了诸多手法。像“那双滴血的手指……”,正是隐喻鲜明的代表。
  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几乎在同一时间就联想到了泰戈尔的散文诗《对岸》,如出一辙的优美。《对岸》抒发的是一个小男孩想赶快长大,担当重任。而松山居士抒发的也是想在渴望跋涉中获得一番英雄般必经的艰苦磨砺。都是从此岸至彼岸,渡着船,要经历风雨路上的各种洗礼。
  这样一首小诗,几乎把时间,地点,人物都楔入进去。更将崇尚的自由,追求的高深,世俗的抛弃等一一还原。诗歌清新自然而朴素,使人在阅读时轻易地就陷入了这一虚幻的场景,并在以小见大的情怀中,让我们感受到力量在心胸的游走。像有读者读后由衷的评论:“力道让感受到一腔热血的侠肝义胆”,抑或“渡船,摆渡心灵,让我们看到了一份为信仰而献身的执著”。美好的感受,原来正是这首小诗所散发出的魅力,连同我们的内心,再次坚定于这深刻的信念与启迪。
  以上是我对松山居士的诗歌《渡船》阅读后的一点感受。浅显解读,不到位的地方还请作者和大家包涵。
  下附原作:
  《渡船》
  作者:松山居士
  
  对岸,有座执着的铜像
  无数鲜花,以朝圣者的姿态
  仰望。河流宽阔而深邃。
  艰苦、磨难和献身,砌成明珠
  照耀着平凡的世界。
  那双滴血的手指在召唤
  我需要一条渡船。
  
  我知道,渡船
  是用寂寞、热情、耐心和血肉浇铸的。
  我有一个梦想。我要渡过河去。
  我用刀子,切掉酒杯,剥去鸡毛。
  菲儿,我死之后,请把我的灵魂
  安放在铜像的身旁。


    2011-8-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22 07:53 | 只看该作者
《大别山诗刊》上的事儿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9 05:1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