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淡若春天、这里有阳光、边痕读呆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6: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呆瓜 于 2014-9-1 19:48 编辑

文/淡若春天

从诗歌的完整性来说,呆瓜的诗一直是莫家村的典范,正如莫家村这个名字一样,不做作,不世故,浓浓的生活情趣,满是生活的爱与温情。因此,他也成了一些人模仿和复制的对象。甚至,也成了自我复制的对象。

呆瓜也可以代表莫家村整体对生活的认识:自然而认真,低调而韧性。

由于每个人在写诗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假想对象群体。这也决定诗者在表现审美对象时,最后呈现出来后的反应。而呆瓜的诗一旦出来,即刻会引来“群蜂采蜜”,这正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是具有代表性的。当然了,他对文字天生的敏感性,及驱遣力,是他将这些共同的认识变为独有特质的武器。

呆瓜从小生活的记忆:大海、村庄、劳作、伙伴,这种童年最美的经验,成了他最温暖的记忆。而一个高强的诗者,最大的能力之一,就是将过往的记忆变成想象力和情绪,呆瓜做到了,因此,他才会引得这一群有同样经验的人的追捧。
我承认,我没有村庄的生活经验,我对村庄的认知也没有那么美好,那么人性,但从呆瓜的诗里,我看到了,感知到了。谢谢他!
到现在,我还记得他诗里的枯井,会说话的植物,他的阿香,还有他的亲人们。
呆瓜的诗有一种土地般的温厚,淡淡的香。有着中国人对土地的迷恋与追随。藏着许多对自然的向往与农事的变化。哪怕他笔下的城市,也只是零零碎碎的小巷片断。如:

如果

如果你在黄河口一个平凡的小城里
喊一两嗓子,我有可能听到
如果你只是向我提起时光和太阳
我会躲进一个年久失修的房间里
翻翻自己的照片,翻翻
一页页印满数字的小纸,说
有些东西真的像月亮
初一十五不一样

从中可见,呆瓜关于城市与乡村的错位,他往往避开高楼大厦所带来的压力,极力返回乡村印象。他希望,哪怕是城市,也可以如乡村一般,有着村口呼唤,村尾应答的亲和力。有着如山壁回应般的反射,方能看得见自己的存在。
这也是久居樊笼的城市人,那种多数人挥之不去的迷茫。因此,他们愿意住在呆瓜的诗意里,看到想要的美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小村

我要埋掉你,像埋掉
一块骨头。有味无味都要埋掉你
不被拾荒的人捡出来。我真的要埋掉你了
趁我还能走回去。怕你继续暴露着
像一根针,生着锈,还扎着人

可是,深刻的过去,像雾霭,轻淡也浓烈,埋不掉,悠远又长久。

美与真是一对孪生兄弟,呆瓜的真,带来了他的诗之美。

之所以说呆瓜诗歌完整,并非仅是他的字句能力和情绪记忆的认同感。还有他独特的想象力,他朴实得很有新意,像一个牧牛的孩子,时不时有新鲜的曲调,因此,你可以久读不厌。可见,他前半辈子的积累,给他带来了充分的养分。

需要耐心的等一等。大雾
松开手,阳光靠上唇
它就会回来
——《迎春花》

你来得及时,你凶猛如虎
摆方阵,困住一层层的人烟
——《桃花》

我说,年久失修的滑滑梯
旁边围满了杂草
——《发呆是个什么样子》

呆瓜对诗歌的建构也是新鲜的。
譬如他写《桃花》:
他们是你的玩具。你让他们来
他们就来,你让他们走,他们恋恋不舍

一首诗,好与不好,建构很重要,入诗的方式不同,也可以带给观者快乐与喜悦。

呆瓜还有一个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对汉语的痴迷,他逐字逐句的去点化每一首诗,因此,他的诗歌很少有多余的部分。他看似惯常的写作手段,却是那么珍惜和疼爱汉语言的每一个字。他反感语言暴力,不喜欢把诗歌当作传声筒。

呆瓜是一个接地气的诗者,他不喜欢高高在上的说教,他认为每一句话,都应该来自心底,而非在天空游走。因此,他的温暖与亲切,是来自内心的。就如他自己的诗一样:
“笑,呼吸,或者松动旧颜
瘦小,无力,在一个偏僻的小城
将自己慢慢剥,慢慢老
线装的旧书一样”

只是,“情”虽是诗之基础,但“诗言志”也是诗歌思想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非说呆瓜诗歌没有思想美,而是缺少一种辽远。虽然相同的素材被他的妙手不段翻新,但毕竟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一个高强的诗人,生活“视界”的多面性,也是促进诗歌进步阶梯,从音乐、美术到各方各面的热爱与探究,都将成为你厚积薄发的人文基础。自古以为,许多大家,谁不是博古通今?

呆瓜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相当排斥“西学”。其实,现代诗就是在白话运动后兴起的,说白了,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包括排列,写法甚至意象,无不受之。

其实,我也不大喜欢译诗,我也认为诗歌就是民族文字的精华,翻译的诗肯定会流失点诗意,甚至方法。但是,有时候,学习是应该的。只有通过比较与吸收,才能更强大。希望,在这一点上,你能与我共鸣!


春天读诗:《偏头疼》

文/呆瓜

现在,我已经褪去身上的花纹
不再是豹子,用餐的时候
你一定会发现,是一具皮囊

同我一样忧愁的,是一群
奔波的蚂蚁,患上了潮湿的关节炎
缓慢地活下来,对明天

充满了恐惧感。有一只怪异的鱼
是不说话的,夜里,坐在阳台上吸烟
控制着我的半个脑袋


【前言】呆瓜最好的东东,就是他完美的中国思维,几乎没有受西方诗学教化的大脑袋,因此,他可以装得下所有中式的灵魂。这里不仅指他的思想,还指他的文字。不过,似乎这样说来,有点抬举他。但这的确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诗歌是由最前台的文字和后台的思想所组成的。而这二者,均是呆瓜所熟知的写作模式。

所谓熟知,我认为他是一个理性的感性者,他对诗歌的建构了然于胸,而不像一些人,以为顺手拿来的文字就是诗歌。他清醒地知道,这些轻轻巧巧的汉字需要落在哪里,才能敲醒人们的那一部份神经!但他并不做作,对他来说,低姿态的生活,就是最平和的诗歌。因此,他所有的生活历程,均可以成为一首诗。平和地通达着,我喜欢!

这首诗,显然,不是呆瓜最好的诗作,这种城市写作显然比不上他那个有鱼腥味的家乡,那些在岁月中愈老弥香的阿花阿草们。

可是,正因为在城市里,这些乡土的缺失,才会制造出他的不适应症——“偏头疼”
扯这些,是因为我喜欢诗歌的“后台”,没有这些东西的支撑,再美的文字,都只是一块低廉的幕布!

现在,我已经褪去身上的花纹
不再是豹子,用餐的时候
你一定会发现,是一具皮囊

那褪去的不仅是“花纹”,还有激情与理想,那只刚出山的“豹子”,在现实的剥夺中,已经只有“一具皮囊”,这便是呆瓜对现实与当下的质问,用自身来质问,可能更悲剧,因此,更引人共鸣。

只是这一段不是我特别喜欢的,少了呆瓜的新鲜,直接长到藤上去了,洁净得少了泥土味。

同我一样忧愁的,是一群
奔波的蚂蚁,患上了潮湿的关节炎
缓慢地活下来,对明天

蚂蚁也是卑微的,和一只呆呆的西瓜或是葫芦瓜一样。他很喜欢这样去借代,由小及大的表达。

这样看来,特别是那些患了关节炎的蚂蚁,生活可能更为艰辛!

这一段,把我结结实实地伤了:仿佛我也是一只患了关节炎的蚂蚁,呆呆地对着明天,缓慢地活着,无力的望着,TMD辛酸!

这一节,是我最喜欢的,是姿态最呆瓜的!这偶尔的一呆,就能让你顺便跟着呆的。

充满了恐惧感。有一只怪异的鱼
是不说话的,夜里,坐在阳台上吸烟
控制着我的半个脑袋

喜欢呆瓜这样来点题,不像一些人写诗总像作报告,非要总结一下。

只是这只“怪异的鱼”,游走的厉害,一下串出来,吓了我一跳。

当然,鱼便直指瓜瓜本身,或者是他那大脑袋里想家的眼泪,以及,对现实、生命和未知的恐惧感。只是那个“恐惧感”几个字没必要写出来,太实了就没了余味。

总之,从有效性来说,这首诗达到了。只是我更喜欢呆瓜那些更口语,像碎碎念,像拉家常,东家长西家的短短的小诗。那些东西,会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春天读《食黑者》


天阴,没到傍晚就黑下来
大街上,车灯晃眼。孤单的树木落着孤单的叶子
飞不远,就会被清晨的大妈收走
我也一样,飞不出大楼,飞不出这个城市
被想象推至窗前:假如我是一座城
已被修改的如此零乱
无法辨认旧门牌,旧小弄,旧砖墙,以及
频频叫出口的旧称呼
我如黑夜,顺从时光,更需要
银行的存款单,退休金
城区之外
一把宽大的摇椅


离想象最近的地方,是梦的城堡
我坐在河边
陈述一滴水从河中走,又从云中回来
黄昏垂下巨大的枝蔓,枝蔓上只有一枚红果子
野鸭成群的飞上去
面无喜色。风就要来了,风里
霜就要复活,追逐身披银甲的人
把我送回城堡吧
野菊花刚刚从我身边展开,它们要填满这里
我还能去哪儿?我毫无知觉


我跑不快。身子日渐肥胖,我比不上
养蜜蜂的女人。她很轻
从清晨一下走到黄昏。
她的树荫以及单乐曲,从春天一直搬到秋天
整个冬天都会和她的男人,她的孩子
泡在蜜里。我心怀歉意,住在她的对面
像只飞不走的候鸟
一辈子困在城市。大雁路过了
城市里排着送行的人群
我站在人群的尾部


要说的太多了
我用尽了所有的关联词
无非是走路、水、阳光和空气
无非是休息、药、大脑和躯干
要到深夜
才会有女鬼从井底爬出来
对我说:深深的井里空无一人
“睡去吧,睡去吧!梦里要去另一个城镇
安安静静的生活”

【春天】:呆瓜的字,不管他叫什么名字,用什么马甲,一眼就能从俗世中打捞出来。一个真正热爱文字的人,不讨巧,无机谋,才会有爱的纯洁,真诚与细腻。才会活灵活现,才会对观者体贴入微。

这首《食黑者》,体现了呆瓜这段时间的沉呤与思索。也算是这次活动以来,他最好的字字。

如果说呆瓜是位生活的素描高手,也不为过。他的诗,总可以看见一个站在城市里的静观者形象。通过他的眼睛,鼻子,耳朵,我们可以看到闻到听到那些沉睡的气息,那些苏醒的万物,那些飘来飘去的阳光与叶子。

呆瓜从来都以小人物自居,在一座城市里,他匆匆来往,他静静观看,他操劳,努力,他热爱,甚至还有一点小忧郁。因此,他有着与大多数人一样的知觉,只是他用文字发现了,所以赢得尊重与喜爱。

不好高骛远,不居高临下,才会有安静的思想。
正如这首诗最后写的:“睡去吧,睡去吧!梦里要去另一个城镇/安安静静的生活”
这正是时下这个喧嚣的世间,每个人和每个诗人,所缺乏的状态。

再加上两个~~~~~~~~~~~~~~~~~~~~~~~~~~~~~~~~


我读半块橡皮擦(呆瓜)的《老木匠》

文/这里有阳光


我被半块橡皮的《老木匠》感动,除了被他表达的这个人物感动之外,还有它的语言的真挚和他大爱的胸怀。我本不想用切割的方式来解析一首诗歌,诗歌是不可以被切开的。但为了表达我的感受,我还是分成段落来说说感想:


1、
木头长出的花,是蘑菇
很多年以后,我不再是这样认为的
它上面坐着一个人

蘑菇------人。这两个意象的内涵贯通的好,他们都是吸收木头的养分成长的,这样就使得结构建设中的意象有了生命力。
我一直坚持认为,诗歌不是教科书,不需要明确指出什么,或许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感觉,甚至这些感觉都是无法归纳的,去交给阅读者,我们唯一的希望是产生共鸣,或是由阅读者的经验来更深刻地消化这个感觉。这里就产生了很强的共鸣和认同感。


2、
一个人走南闯过北
看多了黑白电影,相爱的人
总坐在树林里,将影子
靠在一起


使我第一感觉的就是文革期间的露天电影,演示了他们流动性的生活,或者是木匠一直爱着的一个女人。很感人,寥寥几句刻画出一个人的情感历程。
因此我坚持诗歌需要建立感觉方式的艺术手段,给阅读者以境界,而不是教导和启蒙。我们对某些事物可以获取感觉或是感悟,即便我们通过诗歌的语言来诗化它,但这些绝不是彻底的。把这些感觉交给阅读者,他们或许会在更高的境界上来定义这些。


3、
他没有女人,小叶子
嫁人的那个晚上,坐在桥上
喝高度酒,把木头人扔进河里
飘到了一个小城

他老了,没有很多想法
一些美丽的姑娘
躺在木床上,月亮正慢慢升起来
穿过花木格的窗子


一定是喜欢的女人出嫁了。高度酒——木头人——漂到了一个小城。没有一个形容词,没有一声哀叹,没有说哪里疼,没有说妹妹病了,没有说哥哥正在远方。但这些简练的语言轰击了阅读者的内心。
所以我说:有些人总在说大众化的问题,其实我们用不着这么担心——个人感受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不需要向大众去宣传什么,我一直主张诗歌的私有性,主张每个人允许有自己的感受,不是共性的,而是个性的,一首诗歌与一段舞蹈一样,1000个人看,应该允许有1000个感觉,这些感觉来自于个人的经验和对生活的认识及世界观。当下诗歌最危险的就是:总有那么些人去寻找共性,这毫无意义哈。



附:原作

《老木匠》

木头长出的花,是蘑菇
很多年以后,我不再是这样认为的
它上面坐着一个人

一个人走南闯过北
看多了黑白电影,相爱的人
总坐在树林里,将影子
靠在一起

他没有女人,小叶子
嫁人的那个晚上,坐在桥上
喝高度酒,把木头人扔进河里
飘到了一个小城

他老了,没有很多想法
一些美丽的姑娘
躺在木床上,月亮正慢慢升起来
穿过花木格的窗子


与诗歌对话:男人身上的三座城

文/边痕

   ‘路过而没有进去的人所见的是一座城,困在里面永远离不开的人所见的是另一座城。你第一次抵达时所见的是一座城,你一去不回时所见的是另一个城。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以下诗歌均选自诗歌报论坛;半山妖2012年终选)

一,路过而没有进去的城市。



我坐在这里,看天空中的大雁
成群结队的邮寄风寒
也设想过那块白云,流动的太久
心疼地就要玉碎。碎了
就碎了吧,我是冬天最后一根
青着的小草,随风摇
左边摇,右边摇
想一个人,给我水,给我方向
浅浅的爱,犹豫的黄

   ‘寂寞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会开出很多美丽的花朵,但却无法让它们结成果实’等待爱情其实是一个惧怕的过程。让人深陷闯入与被闯入,接纳与被接纳的恐慌中。藉次,在保护意识下,作者便把自己缩小下来,这并不是忘记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心境寄托在真实的外界事物上,借物抒情。
    作者用大雁来走寒冷,喻指来年的迁徙来带回温暖的希望;等待是云端上的故事。作者用成群结队表示了重量。承载得快要碎了表示时间的长度。这两个形象不光寄托了感情,还动态出过程。/我是冬天最后一根青着的小草,随风摇/左边摇,右边摇/。一个摇字彰显所有的悲伤的隐忍。但我仍是青着的,说出了等待的决定和强大的自信。
    爱情真的是因简单才变得幸福的事情,一个牵挂自己,并且自己牵挂的人,一点微弱的给以,用这种被存在的动力坚韧的活着与回馈。然后在摸索,信任,包容中去消融恐惧中的闯入与接纳。

二,抵达时的城市

又到七夕

“咳,这是怎么啦?”
我说,去年的日子又到了眼前
你吃着酸葡萄
配合着城市特有的气息
坐在阳台慢吞吞的看星星

去年的晚上,公园里四处是暗影
我们这样走着,踩着月牙给世界的
诸多想法。越来越静
直到林子里再也飞不出花喜鹊
你把头靠向了我的胳膊
像月亮移进了棉被

阳台继续深进夜里
你沉默着,我什么也没说
孩子在隔壁的房间放出了音乐

    爱情与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因爱而结合的递进关系;还是转变成亲情的取代关系;抑或是得到就不在意的消亡关系?
    这是一首在对比中完成的诗歌,并且用了大量的心里活动。/又到七夕/一个又字展开了同一日子下两个不同的场景。/你吃着酸葡萄,配合着城市的特有气息/坐在阳台上看星星/很出彩的一个对比,不光有画面感,还写出了心理活动。这段表现出妻子在失落中无声的控诉。因为去年可不是这样的/直到林子里再也飞不出花喜鹊/你把头靠向了我的胳膊/像月亮移进了被窝/。
    首句/咳!这是怎么了?/与/阳台继续深进夜里/相对应。那个咳字画龙点睛。非常意义深长的明知故问,说出诗歌的核心,既夫妻间不言而喻的默契与相处之道。‘配合,慢吞吞,再,靠,移,这些骨架的词语,让诗歌的画面感充满了质的骨力。

    《因为爱情》里这样写的‘再唱不出那样的歌曲,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有时候竟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我更愿意同形态来表比喻;初相识的爱是液体,柔软缠绵而不止息;热恋时候的爱是固体,因尖锐的摩擦更具真实;婚姻中的爱应该是气体吧!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笼罩着,挥不走扯不断。时时刻刻无法逃离。

三,一去不回返的城市

如果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网络
我一定把用过的QQ,不再怀念的
博客,以及五花八门的虚名
都传给你,假设你还是我的老婆
就像,一个老鸟告诉
一个菜鸟获食的方式
就像,江湖中的人
颤抖着接过掌门的位子

    远逝,截断,重构,记忆映画。这是一场虚构的死亡。如果那一天将要来临,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我一定把用过的QQ,不再怀念的博客,以及那些五花八门的虚名,都传给你/而前提是/你还是我老婆/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惧,而你也才能欣然接受。如果说裸体是最彻底的撒泼,那么袒露自己的隐私应该是最彻底的一次给予。在不管不顾中,向那个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做最后一次飞翔。生命的弧线上,那些浅浅的爱,那些明知故问,冬天里那颗在风中摇摆的小草,那些在泼墨月光下蠢蠢欲动却按捺住的诸多幻想……
    这是一首双关的诗歌,有着两个不同的人格立场。
    当人在的时候,最爱的方式应该是在一起。但当人不在了,最爱的方式是好好活着。因为只有好好活着,才能保存关于他的所有记忆。逝者也将以另一种方式得以重生。或许这是自私的……/就像,一个老鸟告诉/一个菜鸟获食的方式/就像,江湖中的人/颤抖着接过掌门的位置/。好像是同一个人给你两次不同的伤害一样。但当你带着这样的伤痛,一层层剥开皱痕的深处,聆听那些生命的吟唱,你会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真实,那些以为消失的,根深蒂固的东西,瞬间在你前面坍塌。然后重构。你开始沿着归途,重走来时路。去从新认识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然后,记忆映画——是的,记忆映画……
   

后记:与诗歌对话,是想通过诗歌文本,从诗歌的最初脉络,最终达到人与人最真实的对话上。所以很多地方,我会用独白或者情节再现的方式替代,或许这会对诗歌本身的解析不够。希望多提建议,拜谢……

来自莫家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29 16:2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8-29 16: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8-29 17:0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到的几首诗,倾向口语化了
不如这里提到的几首够味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8-29 19: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29 20: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30 17: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8-30 20: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呆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8-30 20:56 | 只看该作者
莫家村就是厉害,诗美诗评也美。俺在皮小五空间也看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9 15: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