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清风 于 2014-9-18 19:55 编辑
明月读诗----好诗在诗外
《菜园小记》
徐乡愁
春天来了
萝卜也成熟了
菜农们便把它收起来
拿到市上去出售
只留下
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
被萝卜插入过
第一眼读完,文本呈现给我的是淡淡愁绪。而透过愁绪看到诗人对人间事物的沉思。
那么诗人在沉思什么呢?显然这沉思来自那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坑。不仅要问为什么坑有这多不同,显然是由于萝卜长得大小粗细不同造成,自然又一个问题出现:为什么同是萝卜种子,且种在一片土地上,对于管理种植它的菜农,不可能有厚此薄彼之心,全是满怀期待,希望它们都长得又大又好,而结果并不是这样,这又抛出一个问题,又涉及到种子基因问题,由此叫人联想到人生之事,即人的不同。
人和人看似都是人,实际上人是千差万别,性情,能力,...等等个性,这个性即是差异,即是人生的不同归宿风向标,最终导致人生不同,实现自我价值不同,也就是一个人呈现的价值也不同。
这首诗表面说的是菜园小记,我以为是对人生提炼,是对人浓缩的融合贯通。萝卜只是一种隐喻的载体。春天,在这里只是一个引子,与青春无关,这是作者写作的一个背景,作者应是南方人,或者说作者熟悉南风收获萝卜的场景,这也是诗人的写作个性从熟悉中着笔。在北风,萝卜收获是在立冬前。
这首诗似乎毫无技巧,或说你看不到它的技巧,像是对日常农事一次事件的描摹,叙述。但却叫人越读越觉得大有深意。这诗好也就在在从寻常中发掘到生活的本质,而且不留痕迹,轻轻给读者展开一个开阔的画面,点燃思想火花。
整首诗也没用华丽语言,想象奇特的词藻,更没用陌生化语境,我要说好诗未必靠技巧装点,一首诗的主题最终不是靠花里胡哨支撑。关键在于它呈现出的思想艺术气质。
透过这首我想说写诗还回归自然更有它的生命力,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诗在诗外,这首可谓一个代表。 (明月个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