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亚平:《1985--2014: 先锋诗歌竞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5--2014: 先锋诗歌竞争论

                              陈亚平

  先锋之所以是自由,是因为它在:不是自我中却表现出一个对自我的在场,先锋的自由就是对自己将在的选择。
先锋诗歌的本体永远处在“诗、言、思”的奔向自由的过程生成中。因此,面对中国先锋诗歌存在的规律,应有一个多元、交叉、融合并运用学科跨界思维,进行边际系统研究的基础。
  中国先锋诗歌文学社会空间的动态集合,大致经历了战略性文化资本、战术性符号资本与战场性诗歌文学资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比鉴西方后现代哲学美学方法的“当代演替”阶段,90年代后――按照后现代哲学观念和方法改良的“新当代持续”阶段,21世纪初――自创方法阐释中国美学哲学文学的“续当代自创”阶段。              
     中国先锋诗歌无论已体制化或未体制化的符号资本的结构配套和功能体系,已基本处于竞争机制的交互作用中。

网络场竞争

  互联网契合了思想的自由本性,未来的可能性,就是诗的自由。互联网存在着精神对现实的“在线”的在场,也是先锋文学诗群具有进出绝对自由、不存在准入障碍的符号资本的在场。
  网际拟像的符号代码所组成的自由、兼容、超界、共享的网络空间,与思想共时共空场域的交互,使得任何先锋诗群,可以反叛地、反否地自由进入互联网文学场域这种广延性存在的载体,从而迅速介入任何一个具有高效文学符号资本的 “比特软载体”媒介传播系统。这种从纸介化文学传媒范式向数字化文学传媒范式的转换,使任何一个纸介传媒的文学话语的显性存在,都不可能保持高强度、广延性符号的垄断状态。
  比如,“诗生活”、“诗歌文摘”、“中国先锋诗歌导报”、“中国诗歌流派网”代表性互联网刊的创立,客观上促进了任何个体与群体潜在先锋诗歌竞争者,利用互联网自由与广延的万维介质、范围和功率,以最低成本成为在场文学本体表征的显性解构,与主流诗歌社会进行不完全竞争。这样,就在整个先锋诗领域,促进了先锋符号技术的改进、进行与需求相适应的调整、多元、平行流动。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各相近、相利先锋诗群团体之间的垂直联合、纵向合并的竞争空间扩展,而形成话语权生产性垄断的板块或局域的动态竞争格局。比如:“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以互联网为传媒之一的命名、确界与划域,力争成为当下国内先锋诗界的中心符号场。本质上,这种竞争思想的基础是绩效自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改向延展。

循环链竞争

  先锋诗群的竞争本质上是一个“新符号支配权”不断代替“旧符号支配权”的因果循环过程。任何一个先锋诗群不可能跨历史的保持持续的符号优势,只有通过打破符号支配权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优势。两个或多个先锋诗群间的“符号支配权力”需求越相似,为了争夺有限的掌握意义的建构权空间,各方都力求抑制对方符号影响力的可能实施。
  由于先锋诗歌中审美资本的特殊地位,先锋诗群的竞争,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符号叙事学意义的创新与后阐释技术进步。作为诗群的施动竞争方,先锋诗歌意识的“突进阶段”必须由意识领先的竞争诗歌主体进行创新,运用新思维、提出新概念、开发新阐释场、实行新的诗群组构形式,从而在竞争中占据符号市场优势地位。
  因而,其他竞争诗歌主体开始模仿追随已领先诗歌主体的方式,并以更激进、更超越的意识与实践,从而使整体先锋诗歌社会的各种符号效益绝对平均化。这之后,又促使曾领先的竞争诗歌主体进行再创新……这种因果链循环交替,导致各先锋诗群均在竟争中发展。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符号资本,从而获得局点、局面、局域垄断符号合法支配的权力。
  比如:中国后当代时期的“整体主义诗群”、“新历史主义诗群”、“非非主义诗群”、“莽汉主义诗群”等先锋诗歌文学流派在国内诗界,以多元作品竞争主体的首先史创“主义”命名,与“朦胧诗群”展开了换代性的符号区隔竞争。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先锋诗歌社会不断地从内部使诗歌结构后革新化,而不断创造新的符号结构,成为了“主义”概念的争夺的启明点。
  竞争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创新。例如,2005年 “卡丘主义诗群”、“此在主义诗群”、“物主义诗群”、“后语言主义诗群”等7个又以“主义”命名的先锋诗群,承接与转移了“第三代”竞争对手的代际符号换代的空间,而把它细分到符号战术层面。力图破衡地部署、重新组织风格结构之间的差异化系谱,以此将已得到圣典化地位的前先锋派诗群,区隔为历史临界的先锋场域。从而使其更重构、更分延的命名有效竞争,争取到合法符号自主权。本质上,这种竞争思想的基础是最佳强度竞争思维的泛化,是由概念演进为诗群带来重新拉平历史区隔的过程,

符号资本竞争

  先锋诗群的竞争本质是先锋诗歌符号资本在竞争自由条件下的符号资本重组过程,其竞争自由包括:(1)竞争手段使用的自由。(2)创造新作品、新写作方法和新读者群的技术、组织突进的自由。(3)追踪和模仿创新行为的自由。(4)政府诗歌创作机构方具有多种选边、临界参与、变相介入多元诗歌风格的自由。例如,中国诗歌流派网、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发起,《星星》诗刊社、《诗潮》杂志社、《诗林》杂志社、《文学报》、《语文报》、《楚天都市报》、《西海都市报》、《贵州民族报》联合举办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
  先锋诗群通过写作呈现(竞争),传播自身信息,并相互调整各自的符号标准。其作用是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环境下,迅速发现发展机会,垄断诗歌场地位,并先于他人将其权力化。比如:先锋诗界评选“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中国90后先锋诗歌排行榜”、“中国新世纪后先锋文学编年史”、“21世纪校园先锋诗”、“中国先锋诗人作品选粹”。这种相近先锋诗群之间相互通约、横联,借以协调整个中国先锋诗歌场动态的行为,本质是依靠独占非调节因素,形成诗歌场最为当前化的先锋圣典符号在场。
  因为,先锋诗界永远存在着已经获得先锋文学社会主体地位的先锋诗群,与希望获得后继地位的新兴先锋诗群之间的符号场域竞争。永远存在着诗歌场为符号付出的经济资本(体制化协会颁奖、团体笔会、诗选出版、诗歌朗诵会、网刊、学院讲座)转换成符号资本的形式化竞争。这就表征着“倾向于将当初自己领导的符号暴动所带来的断裂视为历史性的断裂,而拒绝文学新锐对自己的合法化了的断裂进行全新的再度断裂”。例如下表所示:

中国先锋诗歌竞争格局框架解析
业界排序        业界地位        符号占有率        影响作用        综合评价权重
1        控制地位        50%以上        决定规则        9-10
2        主导地位        30%-49%        决定价值        8-9
3        领先地位        第一位(15%以上)        决定趋势        7-8
4        优势地位        第一梯队(8%以上)        决定格局        6-7
5        维持地位                 决定竞争烈度        4-5
6        挣扎地位                 决定演替        1-3

  通过先锋诗歌文学场所获得的文化资本是一种生产性信息,它一旦形成社会文化场中局域的评价与接受系统,就会转化为文化社会的间性符号资助或若干间性利益的物性资本。
  例如,中国先锋派诗歌总是把符合自己符号资本结构的写作方向与运作原则,强加为文学场的合法文化资本,并拒绝普通读者的阅读期待。这样,虽然不能获得社会公益与直接生存的物化形态,但却能成为新的、在文学社会占相当唱的历史影响地位的上升到文化的精神资本。

梯度竞争

  优先在中国诗歌场变革和聚集的先锋诗群,必定是效益关联效应最大的符号资本实体,也是该文学符号资本边际和阐释价值边际最大的文学实体。而具有信息传播中心首位度(文化首都)关联效应的先锋诗群,都能通过先锋意识边界的扩张和优先增长,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延绵辐射地区的领潮,从而刺激边际先锋要素在其他区域的同比互动和环比重构。例如,《当代先锋诗30年—谱系与典藏》书籍以出版地在中国文化地理中心为指轴,力图代表整个中国先锋诗歌最高首位度评价系统的话语权中心,来涉及诗歌场竞争过程实际参与者和潜在参与者的总体行为活动空间(尽管思想、真理没有地域临界,如果其编者不在出版社、院校工作,此书的范围效益将大大消解)。
  任何先锋诗歌文学均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诗歌的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先锋诗歌文学圈域的辐射扩层,诗歌文学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先锋符号生产地区,向低梯度先锋符号加工(评说、仿制、转摘、转载)或半生产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接受系统与阐释系统扩展开来的。先锋诗歌发达地区通过写作领先技术性和领先文化信息交互能级与信息发布首位度要素,向欠发达诗歌文学地区转移。欠发达先锋诗歌文学地区,往往成为先锋诗歌发达技术和文化信息要素的局域到全域的承接地。
已获得符号财富的先锋诗歌发达地区,常常以新一轮诗歌文学革命的原动力,由点到面地激发正处于未发迹新锐先锋诗歌地区的先锋符号发生再构。例如,《当代先锋诗30年—谱系与典藏》书籍的竞争策略主要集中运用在,破衡中国先锋诗歌场的“阅读—写作---发表”的产销结构方面,它力图创造和保持,具有战略地理中心竞争强度的、提供先锋尺度标准的话语首发权。

增长极竞争

  先锋诗歌场的阐释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增长极,其中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欠发达先锋诗歌文学地区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国际文化视野、符号演绎技术等写作生产要素向文化信息主导区域聚集。因为,先锋诗歌文学资本的生产性首位度信息构成,及其社团符号质量决定了它在文学场上竞争的主导地位与被导向地位,并力图将自身的优势合法化为文学场的普遍性话语。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写作要素,向主流体制化或非体制化文化中心外围区域转移,作为根据文学场的自主逻辑所随机发明的策略,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乃是先锋诗群所处文学场位置的客观反映。通过这种网络的扩散与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先锋诗歌网络的联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写作要素进行合理符号配置和优化符号序列的平行与分元组合,而促进更大区域内先锋诗群体系的发展。
  例如,与《当代先锋诗30年—谱系与典藏》等主流出版物提出的先锋诗作榜相平行存在、互补对应的有:“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等系列分群先锋诗作出版问世。

中心外围交互竞争

  任何先锋诗群文学符号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当某些区域的先锋诗歌文化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符号资本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先锋诗歌体系中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本源自主,从而出现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强化。但诗歌文化精英的作用和区际文化网络将影响要素的流向,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将推动先锋诗歌空间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首先是核心区域吸引周边先锋诗歌文学要素在此集聚,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变革与创新,然后由核心区向边缘区扩散,边缘区逐渐被中心辐射,核心和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由核心依次向外推移形成圈层结构的差异与竞争层级。
  这种先锋诗群的圈层结构反映着文学的阐释系统由符号主导向外围呈规则性的向心空间层次分化。(1)内圈层:即先锋诗歌写作地理传播首位区,该层是完全先锋符号圣化了主导区层,已有体制化趋势。例如,北京“知识分子写作诗群”。(2)中圈层:即先锋诗歌融合区,既有非体制先锋的某些解构特征,又有着体制意识的某些要素。例如,南京—成都—广州—浙江—湖南—海南“民间写作诗群”(3)外圈层:即先锋诗歌泛影响区,以体制化意识形态与机制为控制性主体。例如,全国各官方文联主导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 全国官方主导的国际汉学“诗学群”。 先锋诗歌泛影响区拒绝以“先锋诗”命名。

流派代际与先锋尺度的话语权竞争

  在诗界,地理意义的文化中心,其诗歌首都排他主义观念导致其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范畴是:对外部群体永远持有消极偏见和排斥态度,将本群体的理念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诗群,藐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以此,地理意义的文化中心,对群体交互关系,是以文学标准等级主义的、院校集中权威主义的比较符号资源,形成了比较竞争的优势。但是,这种竞争容易产生诗歌文学标准的偏见。若排除诗歌首都排他主义的偏见,“先锋诗歌与先锋流派”标准的界说至少要有几大方向维度:

1、在当代文学学科中的地位具有突出的单独或相互联系价值,具有创史意义的成分或结构的综合。
2、其创造性能在一定重要阶段,或某一文化区域内,对文学形式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3、能为一种文化提供一种特殊的见证。
4、与特殊普遍意义的现行思想前瞻有实质的联系。
5、保持一种开放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

  以上方向维度以排除法与优选法进行了建模分析,表明:地理中心话语对外围话语的竞争,祖代诗群对子代诗群话语的竞争,本质上是符号资本绝对化之争。例如,“第三代诗”评认新生的“70后诗歌”因缺乏理论而不能具备流派。
                                  
                                    2014年11月15日成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5 19:28 | 只看该作者
比如,“诗生活”、“诗歌文摘”、“中国先锋诗歌导报”、“中国诗歌流派网”代表性互联网刊的创立,客观上促进了任何个体与群体潜在先锋诗歌竞争者,利用互联网自由与广延的万维介质、范围和功率,以最低成本成为在场文学本体表征的显性解构,与主流诗歌社会进行不完全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1-15 19:29 | 只看该作者
先锋诗群的竞争本质是先锋诗歌符号资本在竞争自由条件下的符号资本重组过程,其竞争自由包括:(1)竞争手段使用的自由。(2)创造新作品、新写作方法和新读者群的技术、组织突进的自由。(3)追踪和模仿创新行为的自由。(4)政府诗歌创作机构方具有多种选边、临界参与、变相介入多元诗歌风格的自由。例如,中国诗歌流派网、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发起,《星星》诗刊社、《诗潮》杂志社、《诗林》杂志社、《文学报》、《语文报》、《楚天都市报》、《西海都市报》、《贵州民族报》联合举办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5 19:32 | 只看该作者
全面。入微。。纵深。。转发微博荐读。。问候瑟瑟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20:53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4-11-15 19:32
全面。入微。。纵深。。转发微博荐读。。问候瑟瑟兄。。

好的,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17:5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