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4-10-8 08:28 编辑
一个善变的诗坛魅影
——读张洁诗集《草上的月亮》
一个优秀的诗人,写出一、二首好诗不难,灵感来时下笔如飞,一蹴而就,难的是长久地保持活跃的思维惯性,保持好的语感和对自然物的体味和深度洞见,灵动的语词粘连于笔尖,诗意源源流淌。女诗人张洁就是这样一类诗写者,自由随性,天马行空,足迹踏遍山山水水,而仍然能够笔耕不缀,毅然开启着思维的飞轮不断滚动。
张洁的诗自然、大气,有时在语词之间透露出一种狡黠与天真,既天真又狡黠,看似一个悖论体,实则反映出一个诗人多变的文风和难以琢磨的性格特质。而性格的复杂与善变,使诗人的作品具有不同质的丰富性,当然,一个诗人多变的诗写风格,对喜爱她作品的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智力的考验,需要尽量贴近诗人的生活,才能慢慢进入到张洁诗歌表述的内部,进入到张洁诗歌语言本身。
当我翻开诗集,从第一辑《草上的月亮》,到第六辑《二月是间空房子》,发现小标题都和本辑内所选的代表性诗篇有关。这本诗集张洁到底藏了些什么秘密呢,诗集的第一辑里的第一首诗《十一月的秘密》顷刻露出端倪:
我终于没能坚持到最后
看到公鸡率领一群嫔妃走向远处空荡荡的田地
看到太阳天真的醉意在混沌的池塘边渐渐散去
看到祖先的土屋,瓦楞上的草茎,断流了最后的水
我放开喉咙,嘹亮地哭泣
设置故事的悬念,那可是小说家的拿手好戏,张洁抛出的这一嗓子,对翻开这本诗集的人来说,惊愕的表情是可以想见的,《十一月的秘密》这首诗的楔子就在这里:“没有坚持到最后,所以我哭泣”。大地悲歌,浩荡涌流,屈子的沉郁,与陈子昂的悲叹,我不知诗人在她的内心是如何产生这样的悲怜情怀。而令人惊喜的是,回到语言本身,延续诗歌传统苍劲的诗风,在张洁的这首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每首诗都是一个谜,现代新诗发展的轨迹,在某种高度上来说,就是让语言形态消逝于无形,诗人一方面巧妙利用汉语形声相益的多义特征,作为表达个体想象思维的媒介,通过混沌的诗意,呈现诗人具有不同于他人的诗语张力,以超验的诗语,表现超现实的某些超验物,借以表达自身心灵深处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想象力,《草上的月亮》就是一首很吻合艺术的魅力来自超验想象力的绝佳例证:
羊群归牢。现在
八百里草场,都是狼的
刚刚圆起来的月亮也是
之前,日夜在暗地交易
狼,长齐了尖利的牙齿
咽喉海潮撞击,他嗥叫如哭泣
喊出月亮,他有最温柔的心
世界之大,任由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灵尽情狂奔,羊群归牢的一个“牢”字,象被上帝那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攥着个体生命的脉搏,一匹孤独的狼在八百里草场上觊觎着羊群,傲视苍野,就连月亮也成了这头狼的陪衬,是什么东西使狼的咽喉如海潮撞击,嗥叫之声如孤魂哭泣,月光惨白,妆点着狼的身影,诗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内心小鹿乱撞的体验,都指向同一个向度,那就是获取心灵的完全自由与熔铸人性温情的经验,一句“喊出月亮/他有最温柔的心”,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谐和共融的血肉关联,谁说一个女人就不能具有象狼一样的眼神,狼一样的占有欲望。狼——羊圈——月亮,强烈的三位一体时空关系对比,凸显出诗人在骨子里,崇尚的思想境界有着高远的一面,张洁在眉宇之间显现出理性的距离和沉重的思域沟壑,又有着深远的檀越之功。通过以狼性来布施的手段,让人越过痛苦而孤独的苦海,作者选取狼的意象表达潜意识隐秘的内心感受,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直觉、空灵的诗性之美,是一个诗人梦寐以求的期盼,那种超然、逸趣的腾跃之势,读着也让人颇感揪心的温情,《午后两点的爱情》一诗,在诗歌语言表现手法上,极其重视构建诗意结构间的意趣,余音绕梁,禅意毕现:
如果爱也有周期
我愿停驻午后两点的高温
灼伤也无畏。我有盛大的雨水。藏着雷霆万钧
我种下白雪。越积越深。封住夜的门
无需深度解读,诗人的心绪已然浮现于字里行间,简洁而凝练笔触,语言本身的语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读者仿佛瞬间忘记了语言的痕迹,而获得心灵上与诗人深度的沟通,爱的周期是什么样的,被爱灼伤也无所谓,因为可以用盛大的雨水来浇灭,虽然世间藏有雷霆万钧的黑,但你可种下白雪来阻挡,并以越积越深的爱意,来封住夜的门。
一首好诗的灵魂,常常有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它有着被高温灼伤的孱弱,幽灵般晃动,它希望自身的光环,被人们觉察到它的存在,看到、感受到、被认知的某种意义。
第三辑《考古》、第四辑《野花谷》、第五辑《祛病符》,其间的每一首诗,都是诗人足迹所涉险与自觉辨识,均有着思维想象呈现出丰富的人生经历。第五辑里《芭蕉》一诗中间几句,便是诗人历史感和知性思维巧妙结合而不让人感觉生涩的诗性语言表现技巧:
芭蕉不是大树,不用担心雷击
这是我一个人的理论,一个人的感情
寄放在哪里,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趁着夜深,我数度潜回南宋的都城
那时叫临安后来被称作杭州的繁华之地
据说是我的家,窗前曾站过等我的人
可读性的挑战,对一个诗人来说尤其重要,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冲击之下,寻求传统诗学与现代诗学顺联和承接的通道,它无疑考验着诗人探索诗歌写作意义的可能性。寻找可读性的边界就是一个难点,而诗人张洁,显然找到了写作者与读者有效沟通的方式,将过去、现在、将来高度融合于物象或世象之中,读张洁的诗歌读者一般没有思维障碍的发生,把芭蕉这一简单意象形象化,将南宋的都城一类的世象情景化,把诗人自身本体化,这样一来,意象、世象、本体链接在一起,显现远久的历史文化蜕变为当代文学突进的激发器,使古老的诗性表意传统得到传承。
最好的诗歌写作,它无需穿上漂亮的外衣,自然就好,真的就好。同时它还要尽力触及人的灵魂,在生命意识里点亮一盏明灯。一个诗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诗人能够在繁博的世间乱象之中,去撞开人存在的金字塔基石的大门,然而,吊诡的是,诗人对现实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往往与现实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诗人的思想意识很难跟上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呈现出当代文化的精神困顿与虚无生命的双重危机,女诗人张洁似乎比一般的女诗人无论在诗歌表现形式多样化上,还是在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上,都是出类拔萃的。
诗歌语言本身的内在张力,需要诗人长期的写作实践,从现象、想象到幻想,再由幻想到现象,形成了诗歌表达的重要途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深入了解并超验化地利用语词的丰富与多义,在拓展语言的内质化上下足功夫,以期写出不像诗歌的真诗歌,并利用结构语言的多向转折,巧用话语的内在声音传达诗人对这个多彩世界的独特感受。
2014、9、30 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