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鹏瞰海 于 2014-10-26 11:51 编辑
就《刹那》一诗答诗友
刹 那
诗/大鹏瞰海
一声惊叫
那柄茹素多年的刀
破戒了
白世纪诗兄的话
这首当然有可取的地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说好人人会,但这些诗友哪一个能像师兄白世纪一样愿意直言,并有这能耐告诉你哪里还能再斟酌再精进?呵呵。
1、引句其实平了,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是因为具有较一般人突出的诗性天分,对事物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并能充分掌握诗语言的美感和力量。以第一行而言,真正的诗人想必有能力让这样的表达更美化更诗化,更立体化更空间化,把作者要传递的一种思维或情感意境化。而非像第一行这样“一声惊叫”,不知何者叫,不知惊如何?不惊又如何?是不够沉稳历练,还是真的石破天惊?
2、题《刹那》,但完全读不出作者要表达的是哪一种层境的“剎那”,是对生活有所悟得,是对人性有所发现,是因观察之事物有所不可预见之震撼?可是我读了半天,不就是“刀”这个意象之物没能持恒守律而回复本性而已,这或许令人略为诧异可惜,但有至于需要大惊小怪尖叫,值得各位好好再想想吧。
我的答复
说好说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说出道道来,而且令懂行的人认同。所以,“说好”,也并不像师兄说的那样“人人会”,呵呵。所谓“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是也。师兄混论坛多年,“隔靴搔痒”的“赞”,和想当然的“骂”,应该都见过不少吧?尽管比例有所不同。
下面,说说师兄的评。
1、师兄对第一句的评论,就不能令我信服。
那“一声惊叫”的,怎么就一定是诗人自己呢?
什么叫“不够沉稳历练”呢?诗中的抒情主体必须像关羽或者谢安吗?
为什么必须得“真的石破天惊”才能叫呢,师兄在生活中难道没见过一惊一乍的人吗?你嘴里的鸡毛蒜皮,或许正是他心中的“石破天惊”呢。
什么叫“更美化更诗化”,师兄难道也欣赏那种表面文章吗?“更立体化,更空间化”?空间应该留给读者,而不是作者自己在那里炫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先生的话是不错的。
2、题目题作《刹那》,师兄没有读出来,其实有三种可能:
一、作者表达不善,读者阅读得法;
二、作品自有丘壑,读者身陷迷途;
三、作品、读者都有欠缺。
叶圣陶先生有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师兄的思路,与小弟尚未相交,如此而已。
这首诗,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我当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但却是不会另外说出来的,因为得尊重读者。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部作品,本来就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啊。
白世纪诗兄的话
千锤百炼只得此吗?那师弟再加油,十年后当你更上一层,你就明白,甚至认同今天师兄我说的。
我就是欣赏师弟学识,真才有料,而不是像某些人家那种装出来的!大赞一下!
我的答复
“有料”吧?我自己也觉得呢,只是由别人说出来比较好些。哈哈哈。
[附]南枪北钓诗兄的话
我倒觉得,“一声惊叫”是全诗最出彩的地方。它描画出了一个持戒者蜕变成一个破戒者这个过程中的心理缠斗。突破自身是最艰难的挑战,从这“一声惊叫”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出一个蜕变者的诸多痛苦、诸多纠结和诸多无奈。这个心理描写是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