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垃圾派与后垃圾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垃圾派与后垃圾派


              ——关于垃圾运动的后垃圾派命名与阐释


                    ■丁友星

  假如对中国新诗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把脉,我以为:垃圾诗只不过是新诗长河中极小的一朵浪花,它缺乏明确性的转折意义。近百年的中国新诗中,能够称得上具有转折意义的诗歌,首先是“五四”新诗,它是“对传统的古典诗词的革命和飞跃”(邓荫柯《我们将开进光辉的城镇》语),开始了七十余年的新诗时代;其次是朦胧诗,它是“对传统新诗的革命和飞跃,在新诗的历史范畴中开始了仅有十五年左右历史的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期”(同上);第三是第三代诗,它是对朦胧诗的革命和飞跃,开始了反崇高,也即:崇低的诗歌新时期;第四是下半身诗①,它是对第三代诗的革命和飞跃,开始了突破性禁区的新时期;第五是反饰诗②,它是对下半身诗的革命和飞跃,开始了突破政治禁区的新时期,并由此形成了新诗发展历史上的五个转折点。而垃圾诗只不过是第三代诗这个转折过程中反崇高,即:崇低道路上的一段进程,它将崇低精神进行到底,是第三代诗的继续和延伸。但排除诗歌历史的转折意义,就垃圾诗本身而言,垃圾诗也经历了前后两个发展时期,即:垃圾时期与垃圾运动时期,形成了一个流派的前后两个历史分支,为此,我将它们分别命名为垃圾派与后垃圾派。
  垃圾派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此前诗歌崇低不彻底的彻底要求所至,如果不在此时此刻,也不是以垃圾为名,也会在彼时彼刻,换一种命名同样诞生一个性质类似的流派来,所不同的只是名称与时间而已。在垃圾派之前,我曾经有意识地在网上编选过一些诗歌,冠名以《垃圾诗选》示人;但尽管如此,垃圾派的形成、发展、分化之快还是令我始料不及的。这也迫使我不得不思考与此有关的问题。
  之所以将垃圾运动命名为后垃圾派,一方面是从时间观念上来看,垃圾派诞生于2003年3月15日,而垃圾运动则诞生于2004年1月6日,有时间前后之意。但另一方面界定垃圾派与后垃圾派,不仅是因为要体现出它们的时间前后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它们对待“垃圾性”的两种不同认识。在一种意义上,“后垃圾”就是“非垃圾”,它要与垃圾理论和诗歌实践、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相决裂。“后”(post)就是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垃圾派的东西决裂,从旧的垃圾限制和压迫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新的垃圾领域。在另一种意义上,“后垃圾”又是“高度垃圾”,它依赖于垃圾,是对垃圾派的继续与强化,是垃圾派的一种新发展。
  由于后垃圾派即:垃圾运动的出现,垃圾派与后垃圾派便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了一起,显得尤为复杂。有人主张后垃圾派就是垃圾派,有人主张后垃圾派是非垃圾派,又有人主张后垃圾派是更先锋的垃圾派,而我却更加倾向于三者兼而有之,后垃圾派与垃圾派是一个垃圾派的两个历史分期,后垃圾派是垃圾派的终结与发展。就总体趋向性而言,后垃圾派实际上是对垃圾派的一个戏剧性的断裂与裂变,是一种旧的东西的终结与新的东西的开始。这一点可以从垃圾派与垃圾运动的各自主张中也能够得以证实。垃圾派的三原则是: 第一原则: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垃圾运动的三原则是:崇低;解构;另类。用训练小猪天上飞的话说:“垃圾运动扬弃垃圾派三原则向下拓展了垃圾派的发展空间”。其实,垃圾派三原则中除第一原则中的“崇低、向下”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外,其它原则几乎都是痴人说梦,胡言乱语,妓女无情强作态。因此,也正是这些原则造就了一批疯疯癫癫的非人,他们“非灵、非肉;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粗糙、放浪,方死、方生”。就是垃圾派“崇低、向下”的原则本身也是相互的重复。而后垃圾派即:垃圾运动则克服了垃圾派的这些缺点,将垃圾派“崇低”的原则推向了“解构;另类”的高度。
  或许我的界定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历史会证明我的界定是最科学、最严谨的界定,而且随着后垃圾派(即垃圾运动)的出现与发展,垃圾派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结束它极其短暂生命!


注释:
  ①下半身诗写作的代表诗人有:杨春光、伊沙、沈浩波、尹丽川、巫昂、水晶珠链、巫女琴丝等,代表流派是:空房子主义、诗江湖等。
  ②反饰诗写作的代表诗人有:黄翔、杨春光、丁友星、张嘉谚、东海一枭、川歌、西部快枪、小王子、阳晓明、万川、小二黑、哓哓、钱刚、水古、无穷、闹闹等,代表流派是:反饰主义、空房子主义、中国话语权力等。                                                                                                                        2004年6月4日二稿于颍州





附:
            关于《垃圾派与后垃圾派》的论争
                    ■丁友星  整理

                   一、反饰时代论坛

  丁目:后垃圾多么可笑的说法!!!
  依丁先生所言,垃圾写作不过是第三代的延续而已!论据是垃圾的崇低是重复第三代的东西。但丁先生难道不知第三代所谓的崇低!其实是一种反!它反的是朦胧诗的不及物性以及被传统所虚化的东西。而垃圾写作不只超越了第三代且比你所说的继第三代后另一先锋写作下半身是更进一步的!它的低已不只是对高的反叛!而是对低的真切的贴近。它不是批判性的也更不是你的什么反饰!它不是某些人所言的以下反上也不是批丑示美!事实上它就是以丑为丑以恶为恶!
  丁先生说垃圾运动是后垃圾写作
  但丁先生即言垃圾写作本就不具备先锋性,
  那依你的逻辑后垃圾也不过是一种倒退罢了
  但丁先生又极力推崇后垃圾写作
  这使我突想到先生所倡导的反饰性写作
  其实是一种调和性的东西而已
  由此先生推崇后垃圾也不过是为了调和而已了
  至于先生要调和什么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哈哈酒喝多了
  尽是乱言还望先生莫见怪啊

  此文中先生提到了什么小猪之言
  若先生对其真以严肃之心对待之
  那我唯有爆笑了!哈哈

  在有我从没认同反饰写作
  所以请先生将我的诗
  从反饰经办中去除
  先谢了
  丁友星:可见你不懂反饰主义,反饰主义是:“不润假不饰真”之义。
垃圾写作在“崇低”的道路上超越了下半身诗,但下半身诗的主要目标是在突破“性禁区”,具有转折性。而垃圾派没有突破什么?垃圾派只是崇低过程中的一个休止符,是百川与海的关系。
  丁目:丁先生对下半身的看法仍停滞于流俗的见解,这不紧又让我爆笑。
  丁友星:下半身诗不是独指下半身流派的诗,它是对突破性禁区的所有写作的概括,其中包括空房子主义、下半身、垃圾派等一批下半身写作。而下半身诗只是一个历史名词,或者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概括性上。其实,真正开始突破性禁区写作的时间可以上溯到第三代,空房子主义首先明确主张,下半身集中突破,垃圾派进一步深入发展。
  最后,我再重申一遍:下半身诗不是独指下半身流派的诗!请丁目区别开他们之间的概念差别,以免贻笑大方。
  丁目:你的“创造”力让我佩服啊!
  何时有了个下半身流派了?
  我只知有个下半身写作群
  其也不如你说的单单是对性禁区的突破
  且先锋是否等同于对禁区的突破
  也是有待商榷的
  最后奉劝先生一句
  不要随便编造概念
  其不旦是误人子弟
  且有可能真如先生所言
  要让人贻笑大方了!
  丁友星:看来丁目不是假糊涂,就是真糊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就讲到过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建议你回去认真研究研究再讨论。不过,我倒是佩服你的吹毛求疵的精神。
  丁目:我是真糊涂或是假糊涂不必先生费心!只要你不装糊涂就好。
  不知是先生健忘还是真的就装糊涂了
  我们讨论的好像与哲学无太大的关系吧
  至于说佩服
  那我可真得佩服先生
  话到无理处便生造概念以转移他人视线
  就凭此法
  我可真得好好向你学习了
  丁友星:我们的讨论本来是与哲学无关,但却因你犯了一个平常的哲学错误,故为你指出,不料你还没有醒悟。其实,最近我很忙,不然我会好好和你理论理论。等我忙过这一段时间。
  川歌:对于垃圾派及垃圾运动,我所知不多,因此不便多说。我仅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觉得垃圾写作有其合理性与价值。我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是垃圾写作是否已出现了有大价值的文本,有大价值的文本是某一文学流派得以成立的一个标志。
  丁友星:后垃圾派代表诗人,如:凡斯、典裘沽酒、默默 汪峰、蝴蝶紫丁香、 永恒的蝶舞 、丁伊目 、训练小猪天上飞 、黄土 、野狼等,其作品已取得相当成就。

                   二、垃圾运动论坛

  永恒的蝶舞:可否将题目改为《垃圾派与垃圾运动》?免得不了解垃圾运动的朋友,一看题目就误解。
  先疯流氓黄土:老丁,我们相信你的眼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用“垃圾运动”比较准确。因为我们确实是“垃圾运动”啊:)
感谢!握手!
  龙俊:反对!“后垃圾派”作为一“派”在中国诗坛并不存在只有“垃圾运动”,标题为《垃圾派与垃圾运动》为妥。以正视听。“垃圾运动”只能说具有“后垃圾派”的性质和特征。是对“垃圾派”的决裂与嬗变。“垃圾运动”作为一种思潮其实才刚刚开始。
  这篇文章我总觉得作者在利用这个话题的陈述来铺垫说自己的事,那就是借此托出“反饰”罢了。仅此而已。
  当然,“反饰”的主观努力和愿望是值得鼓励的。问题是它的文本在哪?它能够成为中国诗歌的主导吗?仅有一两篇充满知识分子幼稚幻想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它是否是诗歌理论也值得怀疑。
  丁友星:反饰主义理论我已完成17万多字,怎如你言:“仅有一两篇充满知识分子幼稚幻想的理论”!简单地告诉你吧,不然你很难理解。反饰主义就是“不润假不饰真”,还想知道更多,请耐心等待50万字左右的《反饰主义概论》一书出版。
  同时告诉你:后垃圾派就是垃圾运动,它是我对垃圾运动的最新命名。
大路朝天:关键要有代表性诗人和文本支撑,不然那不是屠龙术吗?丁先生的理论探索精神值得敬佩,但说这理论也是飞跃性的明显缺少依托,在论坛经营上离政治太近肯定离诗歌就远了。
  丁友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便你们怎么想都可以,不过我要奉劝各位:用头脑去思考,不能义气用事。
  永恒的蝶舞:赞同您的预言:垃圾运动的出现与发展,垃圾派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结束它极其短暂生命!但您将垃圾运动贯以“后垃圾派”的命名,我个人不敢苟同。

                   三、空房子诗报论坛

  杨春光:友星的这些新提法有自己的独特创意,虽然这些基本提法还值得商榷,尤其是在形象上提出的新诗的五个分理时期,我认为值得大家研究与探讨。我首先给予支持!
  丁友星:关于新诗发展历史上的五个转折点,我将在另文中加以详细论述。泱泱诗国,诗歌无数,但能够矗立于诗歌历史的往往都是那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这些事实文学史已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无须我赘言。而更多的作品即使在艺术上如何成熟,它们也只不过是用来衬托那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而已。因此,我力求推动更多的诗人加入到当下诗歌转折的大潮中去,以至于他们能够更多地矗立于诗歌历史。
  老象:友星的理论探讨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但在“命名与阐释”的时候,一定要有切实的文本撑持。否则有立论架空之险。比如把唐亚平说成下半身诗的代表,视其80年代破性区的代表作《黑色沙漠》,恐难以成立。而将后面所列举的一些人划进“反饰主义”,也恐怕还需要作有说服力的学理分析。
  丁友星:关于把唐亚平列入突破性禁区的范畴,似乎让人感到勉强,但又并不勉强。唐亚平的《黑色沙漠》应该说是在突破性禁区方面作出了最初的尝试与探索,因此,将唐亚平列入或不列入突破性禁区的范畴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只是一个诗歌学理上的上溯而已。
  至于说到将后面所列举的一些人划进“反饰主义”的问题,我只是依他们的诗歌创作倾向而论的。这些诗人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触及到政治的敏感性问题,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民主政治的期望,我们没有必要从什么“学理”上加以分析。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开创性的东西,是新生事物,在“学理”上是找不到任何依据可言的。我们应该自信:我们的理论就是“学理”,既是自己的“学理”,也是后世的“学理”。
  丁目:中国新诗的发展经历了从五四新诗始,到朦胧诗写作,第三代写作,直至近年的下半身写作。若洞察其内含,则不难发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且有共同的主旨。那就是对人或言人性的回归及审视(向下的过程)。而每种后至的写作之于其前的写作。的确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但其之所以具备了转折意义,不是因其突破了什么禁区。而在于其对先前的写作有了发展性的开拓。但这种后者对前者的发展与开拓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取优则存之,劣则去之的扬弃的方式。纵观此一发展历程。到下半身写作的出现可谓已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因为 下半身写作者已将人从文化的囚徒还原为一具具活生生的人(肉体)。但因其没能进一步的阔展写作视野。于是,可说是必然的在其所开创的领地上作茧自缚。终于失去其先锋性也就理所当然。
  而垃圾写作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应然而生。它已不止对文化开刀(所谓“解构”不过是仍将视野停留于文化层面的反叛者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对人性甚至于对生命进行一次最为彻底的解剖。所以可说垃圾写作是最彻底的先锋写作。在某一向度中,垃圾写作已拌演了终结者的角色。其后没有来者。
  而垃圾写作主要有两个阵营;垃圾派及垃圾运动!前者作为垃圾写作的开创者,其历史价值已无可替代!但随着垃圾写作的发展,垃圾派依旧固守着小圈子!过份强调派别!因而便丧失了垃圾精神。而垃圾运动的产生便是基于垃圾派的腐朽。垃圾运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派别的显著之处在于。垃圾运动的非组织性,及其不是在某种理论的教条下的小圈子写作。垃圾运动的所有成员都是以垃圾写作为契机自发的走到一起的。因此垃圾运动写作不存在人为的界限,也正因此垃圾运动具有了无限的垃圾写作的增长性。但这并不等于说垃圾运动之于垃圾派是后来者(如你用机械的眼光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的话!垃圾运动确是后来者)因为垃圾运动的出现是以垃圾派的腐朽为根源,它担负着清除垃圾写作中伪劣者的使命。而另一方面因其具备了无限的增长性而势必会更深入的发展以及开拓垃圾写作。
  丁友星:在许多观点上,丁目《垃圾写作具有无限的增长性》所言与我《垃圾派与后垃圾派》一文的观点并无矛盾,诸如:“垃圾派依旧固守着小圈子!过份强调派别!因而便丧失了垃圾精神。”“垃圾运动的出现是以垃圾派的腐朽为根源,它担负着清除垃圾写作中伪劣者的使命”等。但我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那就是:我们对诗歌历史转折意义的理解。
  中国新诗的发展从“五四”始,到目前止,当然不可否认地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继承性,也就是丁目所言“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且有共同的主旨”,但这只是一条正在逐渐弱化的脉络,而正在逐渐强化的另一条文化脉络是:东西方文化的对接。换而言之,就是背道而驶的合辙。我们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在一个“村庄”,我们是否必要继续固守“一家一户”的传统?我以为:大可不必!推而至国家或者民族也是同理。因此,真正转折意义的转折时代还未真正到来。真正转折意义的转折时代到来或许更加令我们的传统文化恐惧。
  继续回到垃圾写作上来,垃圾写作对下半身写作而言,在崇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了一步,是将诗歌未彻底的崇低进一步崇低化;而在另一方面,垃圾写作对下半身写作而言,又产生了一定的萎缩,即:人性的萎缩。垃圾写作甚至将下半身完全“人性化”的写作,萎缩到“物化”写作。因此,就垃圾写作对下半身写作而言,是崇低的进步,是人性的萎缩。由此可知,垃圾写作具有一定的增长性,但不是丁目所言的“无限的增长性”。垃圾写作将会随着“人性化”写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复归,成为“物化”写作的始作俑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0-16 13:30 | 只看该作者
即:垃圾时期与垃圾运动时期,形成了一个流派的前后两个历史分支,为此,我将它们分别命名为垃圾派与后垃圾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3 07: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