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土深处的精神乌托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华 于 2015-1-4 15:25 编辑

---读诗人梁登寿的诗组诗《身体里的故乡》有感

文/何华   
      
文学来源于生活,诗人离不开生活的土壤。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反映现实的作品,这就是接地气,是经典作品灵魂之所在。《老屋》是一首很好的反映乡土题材的佳作!作品所展示的是一个恬静安详的世界,甚至是乡村精神的乌托邦,由于地域文化的浓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乡土情怀,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怀旧,而是寻找精神家园的努力,它更契合于时下文化守成的现代性乡愁。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真意浓。回到老屋,“坐在猫卧过的地方/我的体温渐渐回声/走进娘生我的老屋/浮躁的心得以宁静”,漂泊异乡的游子,四季漂泊,总是走不出对故乡的牵挂。城乡二元结构,目前的中国正经历转型时期的阵痛。田园大片荒芜,年轻青壮年背井离乡,都到异地打工谋生,村里仅留下老弱病残和儿童留守。以情感人,抱朴守真,朴素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雕饰。感动过我的,深深打动我的永远是善良的、悲伤的作品。诗人满怀悲悯情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乡村的图画,一种疼痛感。诗人通过笔下的“猫、黄狗、老屋、细碎的鸟鸣、光秃秃的树叶”等具体意象,描绘一幅儿时的故乡图景。然而,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故乡已非记忆中的故乡。在城市快速转型的历史语境中,乡土文学命运堪忧。回归乡土,扎根乡土,诗人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观念,新的发现,阐释、抒写乡土文学题材,唤醒更多人情感的共鸣。《老屋》是永远眷恋的乡愁,“就像那屋檐下/安静地黄狗挨着细碎的鸟鸣”,“站在土路上远处望/老屋像一只破烂的鸟窝/挂在故乡光秃秃的树梢上/曾经的鸟儿都已飞走/老屋,却像老鼠一样追逐到远方/夜夜啃着方言上的伤口。”读到此处,怎不叫人潸然泪下?请欣赏:


《老屋》

坐在猫卧过的地方

我的体温渐渐回升

走进娘生我的老屋

浮躁的心得以宁静

就像那屋檐下

安静地黄狗挨着细碎的鸟鸣


站在土路上望

老屋像一只破烂的鸟窝

挂在故乡光秃秃的树梢上

曾经的鸟儿虽已飞走

老屋,却像老鼠一样追逐到远方

夜夜啃着方言上的伤口


我身体里有两间老屋

一间用来逃离

一间用来眷念

梁登寿视诗歌为生命,他就像黑暗的天空中高悬头顶的一个闪亮的星。可以说诗歌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因有诗歌不卑不亢,他因有诗歌而抱朴守真。他的诗以质朴见长,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高深的哲理,而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记录,笔下全是故乡的老屋、泥土、老屋门上的锁、秋收的黄昏、故乡的稻田、阳光、空气和水,还有谷物和花朵的芬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为名利所动,放飞想象的翅膀,脚踩坚实的大地。他说,乡土和爱情永远是他诗歌的主题。诗歌的元素一直在他灵魂里发酵,就像体内的酒精挥之不去。又如他说,写作是他灵魂的照相馆,文学是他的生命。在欲望大潮面前心如止水,不求富贵,但求宁静,若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巴山这块厚实的土地上,此生足矣。作为教师的他,工作之余,就是写诗。他热爱大巴山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是他生命的根,他的魂,这里是他生命的伊甸园。他是诗需要悲悯,需要爱,没有悲悯与爱的诗是虚伪的。请欣赏:

《老屋门上的锁》:


老屋门上的锁

静静地等候它的钥匙

阵阵寒风吹过

它没有哆嗦


远方,在无限地延伸

也许会到达天涯海角

一把锁将一串钥匙套牢

就是封住了疆域

门神是对的,在荒凉与凄凉之间

作了个定夺


自从那把钥匙,从老屋的门口逃离

远方,就成了这把锁

内心的波澜与辽阔


“老屋门上的锁/静静地等候它的钥匙”它等到远方的游子归来,来打开那扇门。情向远方延伸,直达天涯海角。诗人把故乡比作锁,把游子比作钥匙,比喻新奇。游子不管身在何处,无论浪迹天涯,“一把锁将一把钥匙套牢/就是封住了疆域”。请欣赏:


《故乡的泥巴》


故乡的泥巴最干净

一粒种籽一头钻进泥巴里

出来就是崭新的嫩芽

就像我当年

一头钻进娘胎里

出来就是这泥巴上的娃娃



故乡的泥巴最真诚

一辈子与泥巴较劲的人

泥巴养他

泥巴埋他

最终,让他高于泥巴



在故乡的泥巴上

不需要说太多的话

该蹲的地方就蹲着

该跪的地方就跪下

故乡的亲人

有的与泥巴终身相许

有的从泥巴上逃离

客死他乡时

眼角,总是挂着一粒泥巴

故乡干净的泥巴,是孕育生命的沃土“一粒种子钻进去/就会发出嫩芽,”“就像一头从娘胎里钻进去”一样,土生土长,一方水土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养育之恩岂能忘记?母亲给了我们的生命,泥土给予我们生存的土壤。就像这大巴山的泥土,养育了这里人,死后也是黄土掩埋于此。至此,诗人道出了诗的主题,那就是故土难离。古人云:“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国文化强调的根,根在哪,生命在哪?母亲在哪,故乡在哪?我终于明白当年重耳出奔,为何要揣一把黄土,就像海外游子,离家前怀揣一把故土一样。请欣赏:



《故乡秋收的黄昏》

不要说话,一开口

就会惊醒田埂边小睡的母亲

这个秋天她只顾流汗,把庄稼收进仓里

忘记了世上的战争、饥饿、疾病



田野里追逐蚱蜢的孩子

睫毛上扑闪着野葵的花粉

牛儿敬畏秋天,半跪着喝水

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它的胃里抒情



落日要回到大地的子宫

天鹅在白云上宽恕了离乡的人群

四处沉睡着圣洁的庄稼

秋收时大地如此宁静


此时

请不要开口说话

你只能含着热泪
哽住落向大巴山的这一页黄昏

故乡秋天的黄昏,归来的游子不敢大声说话,怕“惊醒田埂边小睡的母亲”,触景生情自然而然想起忙碌的母亲,“秋天她只顾流汗/把庄稼收进仓里”,丰收的喜悦,让人忘记了战争、饥饿和疾病。“田野里追逐蚱蜢的孩子”难道不是诗人童年的影子?我尤其喜欢“牛儿敬畏秋天/半跪着喝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它的胃里抒情”这句,令人拍案称奇!“落日要回到大地的子宫/天鹅在白云上宽容了离乡的人群”,隐喻、拟人的手法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人简介】
      骁歌,梁登寿,男,四川大巴山人,教师,现居于四川万源市。诗歌多次获得全国大赛奖,作品见于《星星诗刊》、《新世纪诗选》、《当代教育》、《中国当代诗人诗歌精品专辑》、《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华夏诗人大辞典》、《关雎爱情诗刊》、《现代作家文学》、《北方作家》、《中国魂》、《淮风诗刊》、《星河诗刊》、《几江诗刊》、《凤垭山文学》、《新诗界》、《你我她》、《掇刀文艺》、《大巴山诗刊》、《巴山文艺》、《齐鲁风文学报》、《达州日报》、《福州晚报》、《达州工运》等。对于诗歌:诗在诗外,我在诗外。  



(何华,男,四川省平昌县人。现居广东。现代诗人、作家,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9: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