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4-3-15 09:49 编辑
◎歌唱是因为这方热土
——唱歌的石头现代诗浅析
■雪的精灵
但凡写诗的人,较常人情感尤其丰富而细腻,面对生活中的美,甚至是“绝情”的,近乎窒息的唯美苛刻。写诗写的是心情,责任;写的是自我对自然、社会、公众所面对的一切可以呈现给读者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是复杂的,悲伤或者喜悦,责任或是歉疚,甚至是忏悔。诗人唯有通过语言文字这种载体才能准确的表达内心那些狂热的感受。
何延根,笔名何无,网名根、唱歌的石头,诗人,自由的行者。他平易近人,激情徜徉,对生活持永久的热情。我熟识他,先于他的诗歌,然后慢慢变为至交,经常和他交流切磋诗意,时不时还颇有情趣的小酌几杯。饮酒,品茗,赏菊,诗意,行走,游历,歌唱,赏画。这一切使我们走得很近。初读他的诗歌,让人有一种永远归家的感觉,诗中透着故乡淳朴浓香的原始气息,令人神往。他笔下的故乡:质朴、宽广、博大、温润;他写故乡的变迁、冷暖,还有真情,这一切构成了他诗歌的全部要素。
近日,拜读他自己精选的20多首现代诗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就像是在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泊中央汇集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般璀璨,干净、光洁、坚硬而光彩熠熠。在他的诗歌当中,我们首先领略到了作为一个地域性(中国西北角)诗人写作诗歌时的所拥有的大度、敏感、责任、荣辱、宽容和情怀,以及质朴率真。而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此真切,是最具原始气息和粗犷,亮丽歌唱后的宁静和升华。荷尔德林说过:“诗人的本质是还乡。”,我认为唱歌的石头做到了,尤其是在他的诗歌当中把对故乡的深情歌唱表达的淋漓尽致。他试图通过对眼前故乡所呈现的一切经意或不经意且细碎的人和事,重新审视并整理,然后很精致地富有诗意地显现给大家,使其故乡如梦如幻般绚丽的景致,在每一位读者心里缓缓展开,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回到老家的时间已近年关/准备年事的人们起早贪黑//在熟悉的狗吠中入眠/在亲切的鸟叫中起床//……欢快的鸟鸣/展示着故乡永恒不变的旋律//……初冬的杏树/幻化成母亲的形象//”(《亲切的麻雀》)。家是什么?家就是那个永远牵挂你的人站在那里等你回来的那道坚固的屏障,家就是我们灵魂的归宿。在这里他把心牵一线的家作为他诗歌的灵魂,让灵魂在这里能够远离尘埃,远离喧嚣,远离丑恶。以朴实的笔触,细数农村老家父老乡亲们的勤劳,朴实和沉浸在即将来临的节日的喜庆气氛当中,勾画出了一幅温馨而又美丽的乡村画卷。
他是季节的穿梭者,他永不疲倦地穿行在故乡的四季里,我们这儿的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每一个季节都毫无保留地彰显着这里独特的大西北风韵。“听,老人们在翻晒种子/看,孩子们在放风筝玩陀螺”(《点击春天》),这一听,一看,他用简洁的诗歌语言,把故乡的春天描画的如此生动,幸福的老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种子上,像温暖春天一样的孩子活蹦乱跳,在嬉戏玩耍,我们看到了故乡的希望。他的行走是如此的虔诚与任性:“从草原从山沟从那遥远的地方/从那充满野性充满魅力的牧区/走没了日头走亮了月亮/走没了星星又走来了太阳/又走破了临走时妻子别在腰间的那双布鞋”(《赶羊汉子》),这样的行走是带有佛性的,于是我们在他如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般的朝拜中,看到了地域性(中国西北角)诗歌写作的未来,我们更有信心!
诗人,有时候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才安静的写作,通过写作享受孤独,享受孤独中的盛华。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能够让诗人沉静在一个人的禅意的空间当中,他在用心聆听这来自世间的一切静谧中发出的心灵震颤的隐隐声响,他在等待一个清纯的世界:“一个人独自上山/一个人独自等候/等候日出/等候一个好的心情/等候日出/期待一个新的自我//……等待日出/我等到了一股力量/等待日出/我等到了一种更新/等待日出/我等到了一种净化/但愿人们的心/每天都有这种更新和净化/那世界将会清纯无比”(《等候日出》)。诗人反复的营造出,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能够邂逅最可亲近和信赖的人:“谁人可知/我等候日出的心情/像等待爱人的第一次约会”(《等候日出》),此时暗示着包括诗人在内的所有的人们,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善良的心,在我们当下是多么的可贵。然而等待这样清纯的世界又有几个人呢?诗人开始惋惜或是独自哀叹,这无不构成了诗歌所表达的悲剧力量或思考的诘问。这样的诗歌,能够时时告诫众人:我们的世界清纯吗?美丽吗?人心呢?人心无瑕吗?我们为什么孤独?在这样一个看来美好的早晨,我为什么独自一个人上山?我为什么要等待日出?而且期盼着能够看到理想当中一尘不染清纯无比的日出呢?在这个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加快,金钱至上的年代,我们还要放慢速度,在缓慢中思考和写作,这其实就是一个人对生存的困惑与思考,也是不断地与灵魂对话的意义所在。唱歌的石头在他钟情的诗歌里,找到了能够倾诉一切的一个宽阔的空间,通过对灵魂的拷问与反思,他明白昨天刚落下的雪,明天将要在晴空万里的烈烈艳阳里幻化为另一个世界的或喜或悲的一分子。然而美好的东西往往会有所缺失的,这是辩证的,是哲学的,也是理性的,更是生活的。这种缺失多少会让人失望或沮丧,在唱歌的石头看来,残缺何尝不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凄的美。
屋后的雪
总开门往前走出
总看见阳光普照
总关心眼前树木花草
总在意檐上落雨是否连线成浇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
我无意间走过屋后
看见屋后有雪
便诧异便惊恐难消
屋后有雪
屋后竞然有雪
屋后的雪褴褛得只剩下一付皮囊和影子
屋后的雪看不见阳光
失却了雪的纯洁光泽
屋后的雪不再那么芜媚窈窕
屋后的雪忍辱负重度过了生命接近零度的冬天
屋后的雪饱尝了被遗弃的滋味
屋后的雪被污秽所蹂蔺被尘土所欺压
屋后的雪打碎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幻想
屋后的雪实在不能自制
于是
在春天的热怀里
吱吱作响
霍霍燃烧
所有的一切,我们能够说什么呢?作为一个诗人,他只是把自己的感受义无反顾的毫无隐蔽的呈现给大家,仅此而已。
我把自己关进了一个雕花的鸟笼
在一个阳光融融的早晨
因为向往春天
贪婪谷米
我把自己关进了一个雕花的鸟笼
那本是制造欢声笑语的树林
我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小鸟
习惯在房檐椽孔间筑巢
乐于在农家小院觅食
喜欢在杏树柏树的枝头歌唱
无意间我跟随大雁去兜风
才知道自己是井底的那只青蛙
于是想入非非
挣断了筋
放干了血
到头来我才醒悟
乡下的鸟儿撞进城市的鸟笼
会付出脱态换骨的残痛代价
首先是声音
自由婉转的鸣叫被固定的调子所押
然后是动作
自然翻飞的历史终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
我把自己关进了鸟笼
一个无形的由电子监控器编织的由指纹开门的鸟笼
寂寞无声
悲愤无语
众怒无言
死亡无歌
我把自己关进了一个雕花的金丝鸟笼
在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的早晨
读读这首诗歌,其实诗人总是在给自己立写墓志铭。我们宁可把自己禁锢起来,而且是在一个周围镶满雕花的富丽堂皇的空间里面。一切怨恨与无奈,只是在诗歌的静默中展开,其实这是绝美的存在,也是一种在场。诗人路也在诗作《灰楼纪事》(长诗)里写道:“迟到的人是孤独的,缺席则是更大的在场。”,我很欣赏路也的这一句绝美而深刻的诗句。我认为,唱歌的石头在他的诗歌中一直在寻找这种更大的场,这个场就是其他人所嘲笑或谩骂的缺席。在这首诗歌中他缺席于春天阳光融融的早晨、欢声笑语的树林、房檐椽孔间的巢穴;缺席于在农家小院觅食、杏树柏树的枝头歌唱……。那么这种缺席美了一部分争先恐后的人们,他们在盲目中失去了自我。这个时候诗人才真正开始深情地歌唱,歌声自灵魂深处缓缓而出:“寂寞无声/悲愤无语/众怒无言/死亡无歌”......(《我把自己关进了一个雕花的鸟笼》)。
可以说在诗歌中表达孤独与寂寞,这是所有诗人真正成熟的体现,因为每一个像诗人一样的智者都是在寂寞和孤独中学会思考的,然后将自己反来复去地加以最恰当地摆放,终将鲜活起来。肉体的活泛和生机,都来自于灵魂所赋予的无可替代。人类所有的思想和智慧都开始于寂静的夜晚或漫长的孤独,而孤独又助涨了人们无所限制的苦思冥想的欲望,而这正是包括诗人在内的人们所拥有和表现出来的不可或缺的孤独寂寞所赐予的本体性特质之一。中国最为杰出的现代抒情诗人冯至写了一首表现寂寞孤独的诗《蛇》,诗中写道:“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与这里象征寂寞和孤独的“蛇”的意向相比较,唱歌的石头则更加注重寂寞本身的一种安静性,他把寂寞和孤独寄托在一支无人问津的竹笛身上,这是物性的寂寞,是风吹不动的孤独。“我是一只竹子做的笛子/自从主人搬进了楼房/我便被搁置于书架/成为一种收藏//早不见主人来动/晚也不见主人欣赏/春不见谁来吹奏/秋也不见谁来演唱/来的客人大多翻的是衣裳/偶尔来书架前浏览半晌/而青睐的全都是那些五经四书史记残唐/对于我的存在熟视无睹/叫我多么的心伤”,(《寂寞的竹笛》)。孤独如果达到极致,寂寞如果让心冰凉,那么我们真正的情感就会如泉水般汩汩流淌,就会怀念曾经的故乡,……到这里他把读者彻底的引向了一个孤独寂寞后急剧上升的大彻大悟的情感之上,美就此开始……“我的心渐渐开始冰凉/六个音空逐渐干涩/我开始怀念故乡/怀念山坡/怀念农村的麦场/怀念每一个饭后的时光/那曾是主人拥有过幸福的天堂”,(《寂寞的竹笛》)。最后如凤凰涅槃般的在瞬间发出短暂而响亮的啼叫:“吹一段《遥远的地方》/奏一曲《河州大令》/让星星听得都突然增亮/让迟睡的蛐蛐都停止歌唱/让反刍的牛儿仿佛也在品尝//周围是丰收的麦垛/传递着一股股热浪/我的心无比欢畅/主人的手指在快速的跳跃/优美的旋律在自由的飞扬/多美的夜啊多美的时光//如今我被搁置在书旁/承受着无限的寂寞和惆怅/有谁知道我的忧伤/有谁知道我为什么忧伤/有谁知道我有怎样的忧伤//硬愿做烧火棍燃烬在灶房/不愿做藏品任人摆放/硬愿做拐杖引导人奔赴前方/不愿做竹笛摆错了地方//我的心里啊/如此的悲伤/跳动的音符在不断地流淌/激昂的旋律在不停地飞扬/谁能把它详细地记录/那将一定是伟大的乐章”,(《寂寞的竹笛》)。这时候,寂寞和孤独的力量不可阻挡,群情激昂,随着诗歌的熏熏火光,我们将会一起奏响生命伟大的乐章!
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身边的人和事上,他写藏巴哇的女人:“/下面只露一双球鞋前面只见一条红头巾的叫作藏巴哇的女人/”(《藏巴哇的女人》),藏巴哇的女人勤劳能干:“藏巴哇的女人知道什么叫生活/所以干什么都很卖力/包括上山砍柴、下山跑街/肩膀上离不了的总是油盐酱醋、柴米茶饭/歇着的时候看夕阳也是背着东西直一直腰”(《藏巴哇的女人》)。他写积石山人写得如此悲壮:“石头的缝隙里/长着茅草般的一群人/他们/他们/便是/积/石/人/……//积石人依靠着信念生活/积石人依靠着追求生存//积石人的心啊/是积石山裸露的红沙土/积石人的生活啊/是那块旱地作物的试验田/积石人的歌啊/是那首首带血带泪带刺的“花儿”/积石人的命啊/是那棵棵不畏风雨的红心柳//咆哮的黄河带不走积石山的一根茅草/无情的岁月淘不尽积石人的一丝坚韧/我为自己是积石人的子孙而骄傲/我为自己是石头缝隙的那一颗草而自豪”(《积石人》)。作为地域性(中国西北角)诗歌的写作者之一,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正如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也是一样对这片土地充满着深深地爱,难以割舍。好长时间,他在用心观察故乡的一切变迁,借助山女人映射出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种子刚落地/男人们便飞走了/飞到很远的山外去搞副业/扔下一大堆麦粒样的琐事给女人/山女人每天梳理自己的秀发/也不分早晚的梳理那些/永远也梳理不清的家务事”,(《山女人》之一)、“山女人出一趟山就变了/山女人走一遭城就变了”(《山女人》之二)、“山女人在而立之年意外的穿起了裙子/……”(《山女人》之三)。《山女人》这组诗歌的写作可以说时间上跨度很大,以连续性为诗歌写作的可能性,既增强了诗歌的叙事性和故事性,又强化了主题的时间形态,让寄托着美好梦想的愿望在日渐丰盈的日子里得到印证,让所有的期待在诗歌的连续性情节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诗歌,就好像是一个收藏心底的梦,而这个梦真的实现了,让读者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或许作者还没有写完),一直是在一种强烈的期盼当中读这样的诗的,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所见即所得,他写周围发生的一切。诗歌最能表达作者内心一直想往的一切,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借助诗人的指引,找到生活中已经发生了的,正在发生着的和将要发生的人和事。然后从中得到可以在情感上和精神上产生愉悦感的美好的元素,以此得到生命的安宁和灵魂的升华。在谈到这一点时,有一天,一位同事说,她说你们为什么要写诗?世间的美或是自我的感受能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吗?不可能,是不能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她主张不必要写诗。是啊,有些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你要知道,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所面对的一切,不可能和其他人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不同的感受与理解。既然完全不同,我们就有理由把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而这种分享就要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能呈现。诗人就要依诗歌的形式把它写出来,通过交流与传播使其产生共鸣,共同获得更高的更为玄妙的生命体验和美的享受。其实生命个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艺术的存在,如果所有的艺术终结了,那么意味着人类真正意味上的完全的哲学就诞生了。我们不知道完全的哲学会在什么时候诞生?所以我们不断地写诗,画画,思考……。正是这种动力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下去,不断地写下去,画下去……。而以上这些,唱歌的石头会深信不疑:“诗歌是文字游戏/诗歌是最容易驾驭的马匹/诗歌是感情漩涡/诗歌是最容易荡舟的湖泊/好久好久呵/这种思维一直占领着我的脑壳/……诗歌是泪/滴在痴情人的信息里/诗歌是汗/淌在勤劳人的衣衫里/诗歌是血/凝固在烈性人的心坎上/诗歌是匕首/是标枪/是长矛/是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所有认知的总和/是我上半生禁言积累的倍数/是最睿智的人叩在别人心上的共鸣/是时代先锋唱给祖国母亲最优美的旋律”(《诗歌是什么》),所以他要歌唱:“我要大声歌唱/歌唱这生机勃勃的时代/我要激情挥毫/书写这充满阳光的世界”(《诗歌是什么》)。
对于写诗这种事,对于唱歌的石头而言,他乐此不疲。他能够在繁忙的琐事当中挤出宝贵的时间,默默地耕耘在属于他自己的田间地头。我们期待着,他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优秀的能够灼痛人灵魂的诗歌来。希望他能够怀揣真诚,在梦想开始的地方踏上诗歌的征程……
在春天的热怀里
吱吱作响
霍霍燃烧
——《屋后的雪》
2011.3.9——20.雪的精灵于望月斋完稿
2011.3.21.二次修改并完稿
-----------------------------------------------------------------
]◎ 诗人三境界『诗歌三分全息审美』
作者:孙祝田
诗歌选材是最尊重心灵的,因为诗歌最讲灵思。心有触动心有火花才会发而成诗。一切都来自素有的修为,素有的关注和心灵的向往。
我有诗论《创新有为心态论》,讲的就是诗人的创作心态。心态赖以素养,虽有个性,但阳光态势,却取决于正确的观念。人生观、世界观,即时的作为观,都很重要。这些决定了一个诗人的情思趋向,决定了诗人创作时自然而然的选材趋向。
我有诗论《你需要什么》《诗歌评论需要什么》,简单讲,诗人要表达和最善表达的是内心最需要表达的东西。而由素养、观念而来的心态,决定了这种需要。当然是最需要表达什么就会最乐于和最善于表达什么。表达什么,即是诗歌创作有目的的选材。
这种心态、需要、表达和选材,体现的其落点就是自我。诗人的自我,自我的诗人。
所以此篇定题为诗人三境界,就是说,诗人的这种自我状态会有三种。
1 纯我的诗人境界
大家知道,纯我就是纯个人化,情绪和选材都是自我的最直接的生活和感受。比如自我的人生感受、生活事件的感受、个人志向,亲情、友情,提别是爱情的感受。从感知的角度来说,因为最切身最直接,感触最深,写起来最易动情,容易才思灵动,佳句频出。当代诗歌,特别是网络是个,这种纯个人化的诗歌较多,伤感低落的情愫不少。其实小我有小我的价值,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时代有着相同的历史时空和相似的经历,如果写到深处,写到特色,很容易获得共鸣。
纯我的诗歌创作,也不是现代生活得特产。最早的《诗经》侧重“兴观群怨”,但并不排斥个人情绪及审美愉悦的侧重。孔子就说过“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尽美矣,又尽善也”。“上下而求索”“发奋以抒情”的《离骚》,“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建安风骨。晋陆机提倡“诗缘情而绮靡”,以致达到“不摈落六艺,吟咏性情”的程度。诗人一味沉醉到审美娱乐中去,正如鲁迅所言进入了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为什么网络诗歌多写纯我呢?一是刚才说到的,容易把握,易于找到共鸣;二是网络这个特别的工具,使得纯个人的东西空前的容易展现了;三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个性化的生活条件环境等等,使得每个人纯自我生活和感受相对更多。现在的大众生活其实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追求和拼搏。这也正是最基础的东西。有句话说的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不就是源头吗?
2. 大我的诗人境界
相对于纯我,自由大我。纯我的创作里如果写出了这个时代共有的心声,即便是大我境界。也可以称得上时代的代言人了。真正的大我,已开始懂得注意一个群体的生活,或着一个具有相当代表性的阶层的生活感受思想情绪。并通过自我的经历或换位思索,获得诗歌灵思。
第一个标志,是言志,是追求人生价值;第二是关注自己熟悉了解的群体。并且很注意积极地人生态度,注意自己的诗歌对受众的教育功能,或者说是有益的影响。中国诗史不乏范例。《诗经》为什么能成为经典,教化功能很重要。“五四”诗歌,很多重言志重教化的诗歌。
朦胧诗人的作品大部分也属此类。网络有名的诗人,也以此为主流。诸如关石、东方虹、月上西楼、沙丘里的小虫,还有细语英英、峰玮蔚的不少诗篇,都属大我境界的作品。
3 超我的诗人境界
超我,不是没有自我,二是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大我,到了我与社会同命运,我与历史同呼吸,我与国民与人类甚至宇宙间的生命及生命的环境同心同德同命运同呼吸。我曾在《创新有为意识论》里,谈到三个意识:一是宇宙意识,包括民族意识超民族意识、历史意识超历史意识和宇宙意识超宇宙意识;二是创新有为意识;三是全息创新思维意识。诗人,特别是具有大家追求的诗人,要大有作为的诗人,特别是视诗歌如生命甚至超生命的诗人,都需要具有这种创新有为意识!
这样的诗人,在我们祖国的诗史上称得上人才辈出。几乎称得上大家的都具备这样的一些意识和求索。“五四”诗歌,特别是后来的革命诗歌,几乎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大有成就的,就是伟人毛泽东的诗歌。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表现艺术,都真正达到了中国诗史的峰巅。虽然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一定是放之四海而最伟大的诗歌。特别是将古体律绝诗词发挥到了诗史的极致。诚然,历代名家各有千秋,但毕竟有思想的制约在,情绪上难免低迷。现代诗人的郭小川、艾青等,都是卓有成就的。他们无论是思想艺术手法包括诗歌形式的探索,都很广泛,而且多有吟诵不绝的杰作。
历史发展到改革开放,发展到网络时代,我们的意识当推出新的高峰。只有思想意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才可能产生新的诗歌高原,才可能产生新的诗歌高峰。
超我的境界,关注的是自己生活的这个历史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大世界大宇宙,不止于悲天悯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关注了解感悟真正生命意义和探索未来走向未来的信心勇气和智慧。并由此,产生大气豪迈的情感,厚重卓越的诗思。
至此,会有一个偏执,就是有可能一些诗歌沦为口号,其价值甚至不如口号来的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怕出空洞的诗歌,就不敢走下去。关键的是真情实感,这超我的真情实感就来自恢弘的宇宙意识,来自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理念。
简单的说,我们网时代的诗人,包括官方的诗人,都需要这个超我意识。
也许大我和纯我都能产生风骚千古的上乘佳作、杰作,但只有超我的状态,才可能产生史诗般的伟作。
当然,这是就诗歌选材而论的三种诗人的境界。其实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只要意识的村才,创作的思路是会变动的。纯我的诗人会写出大我的作品,超我的诗人,也会写纯我情怀。而其,没有之上云霄的神仙,超我的诗人都在纯我大我的境界走过去而其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的抛弃纯我。换句话说,没有纯我何来的大我超我?撰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好认识诗人在全息思维而创新有为的理念里,有三种创作境界。并能更好的投入创作。更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意识到超我境界,涉足超我的诗歌创作。为民族诗歌的丰厚和振兴,尽更大的才力。相信我们的诗歌高原就要形成,我们的诗歌高峰即将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