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9|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余秀华炒作事件的看法 ---分别致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中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2-2 12:59 编辑

按:  给中央部门写信, 是个奇特也自然的想法。 例如我觉得很奇特, 但作者觉得很自然。 作者显然没有政治头脑。一个底层病残女子通过自己多年努力获得诗歌成功, 这是一个非常有正面意义的例子。 哪个有头脑的部门领导会去打压? 想退休了?

文中说余秀华从不痛苦,以此来贬低她写痛苦的诗歌。这种奇谈怪论太小儿科了。

-----叶如钢





(转载自新浪博客)


就余秀华炒作事件致中央有关部门的公开信  (2015-02-01 21:59:18) 就余秀华炒作事件致中央有关部门的公开信转载▼


                       对余秀华炒作事件的看法

              ----- 分别致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中央文明办的信

                                         郑正西


    2015年新年过后,互联网上疯传余秀华,有人说像翻江倒海,有人说像沙尘暴,有人说像病毒蔓延。就这样,余秀华一夜曝红。的确,当在百度输入“余秀华”名字后,60多个网页600多个有关条目扑面而来。
    余秀华是谁?
    余秀华,女,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但不影响思维,而且智力超过常人。生活可以自理,只是不能干农活。喜欢写诗,这次因为她的诗歌而一夜走红。  
    2014年11月10日,国家《诗刊》的微信平台发了余秀华一组诗歌。以“脑瘫”宣传引发公众同情。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2日14 版“人物”栏刊载了《诗刊》文章,对余秀华作了特别报道,开始引起全国媒体共同关注。
央视的“人物”节目和视频都制作了专题宣传。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等几乎所有网站作了宣传。
全国各地报纸媒体更是蜂拥而至,余秀华的农家小院被一拨又一拨的记者和当地陪同官员挤个水泄不通。余秀华被采访得精疲力竭。她甚至对记者们说,我的回答差不多,你们互相抄抄可以了。
当地的荆门市委来了,石牌镇政府官员都到场了。
钟祥市宣传部的领导来了。全程备好了车准备陪送记者。领导交代余秀华,“以后要多写点宣传钟祥市的诗歌呀!”
有一家出版社编辑一进门就对余秀华嚷:“姐,我们老板说了,今天我就是给你跪下也要把你签下来”。
余秀华曝红仅一周,余秀华的两本诗集由两家出版社出版发售了。这速度,当然享受了“免审”。出版社的宣传人员也很诧异,他们很清醒地说:或许,这样的网络炒作热点能持续多久,大家心里都没谱。所以,趁着有关注度,出书也要趁早。(不久前黑龙江5名90后的消防战士在救火中牺牲,5条鲜嫩生命,不见哪家出版社一周內赶制出版一个宣传册。)
当地的“豆腐协会”来了,承包了余秀华儿子上大学的学费。
一家报社打来电话,问余秀华当年在温州打工为何离开温州,有没有被拖欠工钱,想从中曝出一条名人新闻来。余秀华不耐烦了。“你们随便编吧!”
钟祥市作协来了,连作协会员都不是的余秀华,“当选”为市作协副主席。
还有几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也来了,恳求余秀华能接受赠送的保险。
余秀华就被这样被“狂轰滥炸”名扬四海。就写诗而言,查阅中国几千年诗歌史,从爱国诗人屈原,到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直到新诗百年的不少优秀诗人,没有谁享受过这样的举国炒作待遇。
重庆有一位与余秀华同龄女诗人,其残疾程度要比余秀华严重得多,当地政府和作协只进行了慰问,出资为她出一本诗集,在《重庆日报》发了报道,到此为止。
    而在媒体和诗歌界一个星期的狂欢之后,除了余秀华的那首写男女肉体碰撞的诗歌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或许还有半句“摇摇晃晃的人间”,大部分读者似乎也没能记住余秀华的任何其他诗句。余秀华炒作点爆点也正是一位作家在互联网上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为题发文,用一个“睡”字点燃了大江南北的熊熊烈火。这个作品竟然具有“核爆炸”般的威力,然而,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吻合。

    余秀华一夜红了,中国女诗人却一夜没了。《诗刊》编辑为了突出余秀华,说余秀华的诗写的最真实,除了她,其余所有中国女诗人(老中青)的诗歌都是涂着“胭脂口红”,虚伪诗歌。
《诗刊》社微信平台1月17日发一篇题为《余秀华:谁的阳光力量?谁的苦难鸡汤?》,公然称赞余秀华骂人诗《xx的王法》( 原文中xx处有具体文字-叶如钢注)。骂人诗如下:


  (此处转载省略---叶如钢注)

    王法是一位临近古稀的长辈诗人,是余秀华的恩师。开始,余秀华在网上公开向王法示爱,要做他情人,要给他生个儿子。一次诗歌评选余秀华落选了,她怪王法不选她,反目为仇,写多首目不忍睹的诗骂王法(详见附件,王法访谈)。
    余秀华被称为“真实”的诗人,可是,真实到道德底线都不要了,能提倡吗?她在《一院子的玉米棒子多么性感》诗中,把玉米棒“我粗鲁地把它们想成男人的生殖器官”。她的《红色短裤》、《想起王胡子,就有快感》、《我等你来…》、《《10个,我意淫的那个男人》等诗文,以及“而此刻他正对着后山向日葵掏出鸡鸡/一泡尿/全部尿在鞋面上”之类诗句,格调低俗。甚至她在《给奶奶洗澡》时,对一个91岁的女子一点也不手下留情,她“狠狠地拨弄她的乳房”,看她垂头丧气样子,笑得很邪乎,并把《给奶奶洗澡》的裸照放到自己的博客里,不留一点尊严给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全社会的人都这样“真实”,不知会是什么样了。

    余秀华说写了两千多首诗,从网上推荐出来的一些好诗来看,为什么让一些人喜欢得不可收拾呢?原因很简单,她确实有写诗煽情的天赋,众人称她会把苦难“煲成鸡汤”,能吸引读者,甚至为她流下同情的泪水。一句话,她善于用她的“苦难”打动读者的心。
    可是,从网上资料看,余秀华从小到大,她并没有受过什么苦难。从小脑疾未遭父母弃婴,反而父母疼爱她超过了疼爱弟弟,不让她劳动,未受过饥寒交迫,享有一份低保。她结婚生子,儿子上了大学。那么,她诗中写来写去的那多“痛苦”从何而来呢?其实,她唯一的痛苦是两个,一个是朋友少,一个是夫妻感情不合。她在村里和村里人吵,去温州打工和工友们吵,在网上写诗和诗友吵,朋友少怪谁呢?至于夫妻不和是她最大的痛苦,但她母亲亲口讲:“女婿是老实巴交的人,肯吃苦,没嫌弃过女儿的身体状况。虽然喝了酒会说些难听话,但不会揭余秀华的伤疤。日子挺好的,两人又有孩子,都是秀华自己在闹。”似乎余秀华借诗煽情的真实性应当考虑。
    无论怎么说,余秀华的多数诗歌都是写她个人“苦难”。她本人公开说过,她写诗“不关心国家,不关心人类”。甚至,当她私欲满足不了时,咒诅般恨人间:“这人间,除了干一点龌龊的事,还美好他个屁。当然,我一直固执地爱着这人间,爱得稀里糊涂,如同我爱那些男人一样。”雅安地震时,她还写了一首诗《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

    另外从诗歌的写作技艺方面讲,不止一位老诗人和评论家一致中肯评价过,余秀华的诗有个性,有长处,但总体评价是处于“练习”和发展阶段,过分吹捧等于棒杀。而且,诗歌作品不讲求思想性和正能量,只会是芸花一现的美。

    做事先做人,做诗也是先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把道德、风气提高到重要位置。中宣部长刘奇葆说:敢于对不文明行为“拍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的讲话,强调创作人员要坚持“讲品位、重艺德、存正气”。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的最高追求。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绝不做市场的奴隶。通过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义、传递人间真情、引领时代风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
    学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要求,对照这场“势如破竹”的狂炒余秀华,给我们应当留下什么样的思考呢?中国许多事,都败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手中,都败在华而不实的喧嚣之中。为什么有人总爱炒作,正如著名学者马未都最近文章所说的,那些炒手无非为了“借势起飞”。
    还是安静下来,为余秀华办点实事,让她安静地写诗,多写一些更好的诗歌来。这也是余秀华本人的希望。


                                                   诗歌爱好者:郑正西
                                                     2015年2月1日


    附件三个:
   1、余秀华同乡黄旭升致余秀华的信
   2、王法访谈
   3、沈天鸿中肯评价余秀华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2 07:4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安静下来,为余秀华办点实事,让她安静地写诗,多写一些更好的诗歌来。这也是余秀华本人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2-2 07:42 | 只看该作者
(此处转载省略---叶如钢注)-----------不宜。因是转载,应全面客观。
这一骂更显余的风格。王法兄长也因她的骂而全国乃至世界闻名了。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08:48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5-2-2 07:42
(此处转载省略---叶如钢注)-----------不宜。因是转载,应全面客观。
这一骂更显余的风格。王法兄长也 ...

这个骂诗到处都已经有了。 想看的人很容易在网上按照诗题找到。

不是为了余秀华省略, 而是为了法老。

还请谅解。

问候梁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2 08:51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2-2 08:48
这个骂诗到处都已经有了。 想看的人很容易在网上按照诗题找到。

不是为了余秀华省略, 而是为了法老。 ...

上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2-2 10: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2-2 10:38 | 只看该作者
码这么些,看似洋洋洒洒,实则东扯西拉,不嫌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0:58 | 只看该作者
潘三专 发表于 2015-2-2 10:34
余秀华一夜红了,中国女诗人却一夜没了。《诗刊》编辑为了突出余秀华,说余秀华的诗写的最真实,除了她,其 ...

问候三专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1:03 | 只看该作者
闲云亦鹤 发表于 2015-2-2 10:38
码这么些,看似洋洋洒洒,实则东扯西拉,不嫌累吗?

问候诗友。

转载还是完整比较好。 给中央写信, 我觉得很新奇,就转来给大家看看。 如果打扰了,向你道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2-2 11:05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5-2-2 07:42
(此处转载省略---叶如钢注)-----------不宜。因是转载,应全面客观。
这一骂更显余的风格。王法兄长也 ...

王法诗哥也因祸得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18: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