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立 于 2015-1-16 19:52 编辑
周瑟瑟荣获第三届“滴撒诗歌奖”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多议,第三届“滴撒诗歌奖”于2015年1月15日终于揭晓:诗人周瑟瑟获此殊荣。
【周瑟瑟获奖作品】《韩非之死(组诗)》(载《滴撒诗歌》2013年卷总第3期)和“元诗歌”系列。
【授奖辞】为人文精神培一锹土
所谓人文精神,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关照、对生存状态的真实关注,更有中国文人作为“有责匹夫”的温暖济世情怀。把人文精神作为诗写的初衷,是周瑟瑟诗歌创作矢志不渝的的追求,也是周瑟瑟其他艺术创作的态度。
周瑟瑟为什么提出“元诗歌”?这在诗歌创作体验中不仅仅是慨括、总结,其实质是对诗歌创作态度的规范和警醒。“元诗歌”,重在一个“元”字。什么是“元”?一元复始之“元”,通元识微之“元”,返本还元之“元”。“元”是原点、是空白、是无限的可能;也是本初、是真实、是不加修饰的朴素。读诗的快感在这里消失,转变成对“元”的追问。“春江水暖鸭先知”,对生活的水深火热的感触,更可能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忧愁在于通识的、拒绝鉴别的抒情泛滥成灾已经见怪不怪。所以滴撒诗歌提出:“通过语言滴撒的美学形态,找到汉语诗歌生成的纯构成境域,直指汉语诗歌的内里。”这在根本上与“元诗歌”殊途同归。
诗歌创作还有一个环境说,“在哪个山唱哪首歌”。这个“山”有时是地理上的,有时候则是心理上的。地理上的山或可能是“燕赵悲歌”,或可能是“江南小调”。心理上则有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时是“半向君家养马来”。然则,无论是地理上的“山”,还是心理上的“山”,诗歌创作都要追求、肯定其人文精神的“真实性”,这也是我们向周瑟瑟致敬的理由。(大海 执笔)
【周瑟瑟简介】
周瑟瑟,男,生于湖南,诗人、小说家、艺术批评家、纪录片导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在IT、媒体、数字出版、艺术策展等从业多年。北京当代诗书画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诗集《17年——周瑟瑟诗选》《松树下:周瑟瑟编年诗选》《尘世的礼物》《披着语言飞翔》《卡丘卡丘》《缪斯的情人》《私有制》《卡丘主义-元诗歌》《硬骨头》等9部;作品评论集《批评的盛宴》;长篇小说《暧昧大街》《原汁原味》《野花》《苹果》《中关村的乌鸦》等5部,以及三十集战争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小说创作)等500多万字。《周瑟瑟文集》(24卷)是中国作家首部3D数字文集。作品收入国内外一百多家选本,其长篇小说多次进入文学图书排行榜。
曾获首届博客汉语诗歌大赛一等奖(2005)、第十八届柔刚诗歌奖(2009)、2009年度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2008年度十大诗人博客、首届《诗参考》归来诗人奖(2011)、第二届《诗参考》经典诗歌奖(2011)、首届孔子诗歌奖(2012)、《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2013)、《现代青年》2013年度十佳青年诗人、2014年度国际最佳诗人等。与人合编有《世界华人诗歌鉴赏大辞典》(199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2013、2014年)《新世纪文学经典》(2015年)等。
2005年倡导卡丘主义,主编《卡丘主义》民刊,参与当代艺术策展,提出“新人文美术”理论。拍摄有百集人文纪录片《馆藏故事》,以及金立手机、语文报社等品牌的专题片、广告片与微电影。2012年开始元诗歌写作。2014年与友人共同发起“湖湘画派”。
【不是多余的说明】滴撒诗歌奖与众不同的三大特点
一, 时间长。每一届评奖从启动到最后决定获奖人,长达一年或一年有余。
二, 既无评委会,又无谁一锤定音,罕见的民主。长时间的广泛咨询、争论、酝酿,……谁是最终折桂者可谓水到渠成。
三,不顾及社会影响和人家怎么看,更不争官方与民间之短长。我们评我们的,坚持自己的诗学立场和批评标准。
——附录2:第二届“滴撒诗歌奖”回顾——
巫小茶荣获第二届“滴撒诗歌奖”
《滴撒诗歌》消息: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和争议,第二届“滴撒诗歌奖”于2013年6月19日终于揭晓:新锐女诗人巫小茶获此殊荣。
【巫小茶获奖作品】《巫小茶的诗》(关于针筒等五首)(载《滴撒诗歌》2012年卷总第2 期)
【巫小茶简介】
巫小茶,女,80后代表诗人,原名李婧,曾用笔名潇潇枫子,莆田人氏。80后代表诗人,作家,兼做影评人,偶尔创作音乐。代表作为短诗《虐恋》、《情人》、长诗《日月祭》、小说《迟暮歌》等。座右铭为:横眉冷对市侩,俯首甘为情痴。
【授奖辞】
一个在繁复语词里安静徜徉的旅者,内心必然蕴藏着沉静和优雅,而这抑或是她所不屑顾及的一次邂逅。迷失的主题总是会不自觉地在躁动里呈现出嫩绿的新刺,它们标示着惶恐、掩藏,亦生机勃勃地宣示着爱的疼痛。因为海就在不远处,所以那些诗句尽管咸涩,却显露出蔚蓝的未知。
她是巫小茶。
——附录1:首届“滴撒诗歌奖”回顾——
☆韩庆成荣获首届“滴撒诗歌奖”
首届“滴撒诗歌奖”的获奖理由是:韩庆成在离开诗歌二十年之后重新归来,再一次生动地表述了诗歌的永恒魅力和作为精神花园对诗人的牵引。韩庆成的诗歌以其文本的“真”、内里的“善”和语言的“美”,在传统的语境下,重新诠释了诗歌的“力量和使命”。他对于语言——“词”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现实的人文精神的窥视和剖析使诗歌具备了“原始疼痛”的特性,从而使诗歌对于生命的体验更加真切和生动。更难能的是韩庆成对于诗歌综合方向的把握和引领,成就了其视野的开阔和命题的高度。(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