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赋诗权,“草根”发声——从“草根诗人”兴起看诗歌生态新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赋诗权,“草根”发声——从“草根诗人”兴起看诗歌生态新变

  据新华网北京2015年2月21日专电(记者 姜潇) 诗歌,一直被誉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草根诗人”不断涌现,特别是由脑瘫诗人余秀华引发的持续关注已经成为文化事件。草根诗人的兴起,是否引起诗歌生态的新变?
  近年来,活跃在诗歌界的草根诗人不止余秀华,以郭金牛、梁书正、笨水、许立志为代表“打工诗人”早已在诗歌界被关注。此外,“农民诗人”陈亮、曹利华,民警芒原、中学教师田暖等,一大批“草根诗人”通过抒写个人的真实体验,也在建构当代诗歌的新景观。
  草根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真”。有人曾对2008年和2011年的打工诗歌做过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故乡、眼泪、疼痛、畏惧和爱。《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将“草根诗人”的诗歌特点概括为三点:一是质朴真诚,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二是认真抒写一切,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同情、怜悯和爱;三是“草根诗人”的加入,为新诗写作注入了现实主义的力量。
  与此同时,天赋诗权并不意味着天赋诗才。一些评论家认为,“草根诗人”的诗作在艺术表现上还存在单一、粗率等问题。“过于把真情流露当做最高指挥,把诗歌降为无难度写作的问题还很严重,有些耐不住咀嚼。”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坦言。
  除去诗歌的质量和水准,我们还需要追问:为何今天有这么多人需要诗歌?
  《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认为,诗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为中国人提供了道德价值和生活意义,诗歌也成为很多“草根诗人”的心灵提振剂。
  值得注意的是,在余秀华之前,还有一位叫殷龙龙的草根诗人,也是脑瘫患者,并且其诗歌水准在诗歌界早有共识。“之所以没有‘火’起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遇到移动自媒体这个‘外力’,而这种‘由下而上’的传播,范围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诗歌评论家、诗人霍俊明说。
  余秀华出现后,借助自媒体的传播,大众在阅读中表现出一边倒的叫好、喝彩、点赞。评论家们认为,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日益成熟,诗歌载体正在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一种清新气象。无论对于诗人还是对于诗歌本身,都会是一个有益的空间。
  也有评论家表达了忧思。霍俊明认为:“不该急于肯定或否定。看客心理、围观意识、猎奇心态、窥私欲望都在‘草根诗人’现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上演,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对诗人和诗歌的尊重。”
  草根诗人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和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如何维护诗歌和诗人的尊严,如何引导诗歌创作真正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而不是沦为娱乐和消费事件,已经成为当下文学新生态中亟待解决和引导的问题。
  “余秀华事件可能象征一个新节点,当然只是一个开始,高潮还在后面。”李少君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24 13: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余秀华事件,昭示着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21:46 | 只看该作者
东海乌石子 发表于 2015-2-24 13:03
余秀华事件,昭示着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品读。

新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7 11:4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