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还地桥诗群诗选(每人三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重镇湖北省还地桥镇

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是湖北省黄石市西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全镇版图面积22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10.2万人。它是改革开放后受国务院首批表彰的企业产值过亿元乡镇,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楹联文化之乡”、“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湖北省楚天明星镇”、“湖北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等多项殊荣。
还地桥镇一直是黄石的一个诗歌重镇,还地桥诗群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诗歌群体,写旧体诗词的有几百人,写新诗也不少,有几十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地桥就创办有文学刊物《野草》,一大帮文学青年都是从诗歌起步的。
还地桥镇的历届领导极为重视该镇的文学创作,从《野草》到《二仙桥》、从《仙桥流韵》到现在的文学杂志《桥》,都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现在从事诗歌创作的,有政府领导副镇长向其猛,有计生干部胡耀文,有村里的副书记胡佳禧,有做生意的田圣堂,在外地打工的陈桂华,也有还在家务农的刘国平等人,其中向其猛、胡耀文、胡佳禧等人都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每个年代都有优秀的诗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诗意地活在那片土地上。
从还地桥走出的诗人也不少,省作协副主席程良胜,省作协会员黄荆、向天笑、梅秀英、黄文博、过山雨、黄佳君、黄又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黄美红,黄荆、向天笑还是黄石作协的副主席,在湖北文坛都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广东白云学院教书的张绪平教授,也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
未来三年之内还地桥将建成镇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万、功能设施完善的大冶市域副中心,财政收入超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30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5000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经济强镇。相信还地桥诗群也将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


毛淑萍的诗

毛淑萍,女,1978年7月3日出生,1998年毕业于湖北广播电大,2010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现在大冶还地桥镇中心小学教书,有诗作发表在《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五彩石》、《铜草花》等报刊上。


一束干花  

一束干花,一束干枯的百合花  
粉红、淡紫、纯白,共有十来枝  
插在有花纹的黑色高脚瓶子里  
绽开在客厅的一角,那么逼真、美轮美奂  

每次推开家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给我这空寂、简洁的小屋增添了几许温馨  
我时常拂拭花瓣、枝叶上的灰尘  
让它看起来依旧美丽动人
  
久而久之,打理它的次数渐渐减少  
它的身上也渐渐粘满灰尘  
花瓣变得卷曲,枝干不再挺直  
香味早已丧失殆尽

曾经我是那么喜爱这束干花  
虽没有鲜花的浓艳,没有勃勃的生机  
但那些不再鲜活的躯体依然温柔无比  
生命停止了,灵魂不曾睡去  

如今,我的生命还在房间里跳荡
可灵魂还比不上那束干花,早已沉睡



一把小提琴  

多少个星稀月朗的夜晚  
小提琴在主人的手中  
发出美妙的声音  
主人陶醉了  

如今小提琴
被遗弃在房间的一角  
孤独寂寞再也引不起感动  
灰尘如轻纱  
裹住颤动的身体  

月儿发出冷清的光寒气逼人  
优美的琴声随风慢慢淡去  
消失在繁华红尘中
  
只是在某个寒夜  
那悠扬的旋律  
穿越历史的河流  
与那深宫哀怨的乐曲融在一起


两片花瓣

一片新鲜的花瓣
绽放在春天的阳光下
那般娇嫩,带着淡淡的幽香
让人怦然心动

一片干枯的花瓣
吹散了几季的愁绪
轻轻张开双手
却不敢轻易触摸

两片不一样的花瓣
现在悄然摆放在我的面前
一个行将凋零,散发出阵阵花香
一个娇颜永驻,没有生命的气息

哪一片,我都舍不得抛下
多想我的掌心成为温暖的土壤
让她们复活,完好如初









田圣堂的诗


       田圣堂,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于大冶还地桥镇团结村。
      八十年代开始写作,在《诗刊》《中国新诗报》《青年诗人》《乡土诗人》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四百多首(篇),作品收入《中国诗歌选萃》《新乡土诗人三十家》《指甲的情诗》《落花缤纷》等二十多种选本,著有诗集《陶 脆弱的女儿》,电子诗集《最近的乡愁》。创作简历编入《中国当代乡土诗人传集》,曾主编《二仙桥》文学季刊。
      1997年加入中国乡土诗人协会,2006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现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理事,大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村庄

一捧泥土堆起坟墓
十捧泥土垒起村庄
捧起泥土的十个手指
十指连心
都是我的亲人

来自大地的泥土
大地上无数村庄
便是大地无数个亲人
泥土下的白骨
照亮了大地


母亲

我的梦里
你的腰一直在疼
母亲   疼就喊出来
喊出儿女的名字
让我们回到你的跟前

腰疼得再厉害
日子再难熬
从来没有看见你掉一滴泪
可是   母亲啊
你卑微的一生
你辛劳的一生
就像一颗硕大的泪
挂在我的心上

惊醒的夜里
听不到你的喊
窗外
树欲静而风不止



那只蟋蟀的鸣叫

一只手按着鼠标
就像一个童年捉住了一只蟋蟀
一声一声的鸣叫
在霓虹灯的夜里

这是团城山新城
某座大厦404室的书房
那只蟋蟀的鸣叫
找不到低矮的屋檐
生满荆棘和传说的山岗
野鸭瞳孔里白了头的芦苇
月光照着的泥泞的生活
已经成为今天的城市
和今夜分行的乡愁

杭州路奔驰的车辆
人民广场长椅上私语的爱情
听不见一只蟋蟀鸣叫
那只被城市高楼包裹的蟋蟀
那只被城市生活包裹的蟋蟀
浓浓的乡音
敲击着键盘敲击着这座城市

在团城山新城
在许多城市胸口的某个部位
那只蟋蟀在鸣叫
许多蟋蟀在鸣叫






田溢文的诗

田溢文:生于1964年3月,大冶市还地桥镇团结村人。黄石市作协会员,诗歌曾在《诗神》,《青年诗人》等报刊上发表。




我的村庄

村庄
是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
饱经风霜的巢里
繁衍着山后的碑林
和虔诚的祈盼
我们雀跃在
沾满风和水的绿叶上
是最福气的农事

一条小路牵着我们
走进庄禾的根部
领悟秋日暖阳
和粮食的思想
最朴实最憨厚最亲切的
炊烟  日复一日
教我们度过贫穷与快乐
村庄额头的小河
是我们无法淌过汗水的皱纹
永不枯竭着沐浴我们
千古的牛羊和爱情

我们的祖先聚首在天上
村庄里的庄稼
爱喝天上掉下的水
爱吃天上掉下的阳光
这些庄稼们呵
总朝天上的那个方向长
于是  一场雪
裹满来年的吉祥
飘过天空
无声落地
我们和牛一起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我们
为一个好兆头歌唱

阳春的土壤
面对我们
一只只灵性的蚂蚁
不知从谁的心中爬出
伴着破土的种子
不亢不卑地和我们一起
感受村庄的恩典与祥和••••••

  


冬夜怀想一截根
                                                              
一棵参天的大树
倒了  倒在城市的餐桌
制成很方便的筷子

疮痍的山坡上
几枚落叶和小草一起
商计着东风要来的日子

不知还能为春天做些什么

泥土掏空了
春天掏空了
触须的另一端
几只蚂蚁收藏着什么
无知的小弟
擎起一颗正旺的火子
吹成   黑夜里放飞的星星
他不知道  来年的春里
和他嬉戏的小鸟
失去枝繁叶茂的蓝天
和他打滚的小草
失去浓荫呵护的童年
                                                            
死去的根  总是
以一种燃烧的姿势
走近我们
我们活着  该以一种怎样的姿势
和树站在一起
今夜  坐在零度之下的山村
一种燃烧的
光芒  灼痛我攀枝的手指

太阳回家了
鸟儿睡着了
雪的下面
我仍能看见
养活你的那方厚土蠢蠢欲动
根  一截来自地心的血系呵
你枯瘦的火焰里   
总让我看见一双枯藤老树的手臂
摇曳  那条山村的小路......

城市的人群很拥挤
拥挤的人群像座长不高的森林
一双双筷子一次性的速度
掠过我们的天空
我不忍细看的
是从身边逃亡的另一棵树
                                                              
一缕青烟  漫过屋顶
此刻  我能握住的
是一杯种植家园的灰烬••••••

三月

谷种还在泥塘里浸着                           
清明就来了

父亲  坐在田垅上
看那条劳动的牛
一口一口地
啃着  一个青嫩的季节

爱雨的江南
很乡情地  落在
父亲的身上
我无法为父亲拒绝
这些江南的雨们
就像燕子无法拒绝
母亲那些多余的唠叨

一双小手把童年的快乐
向云端里放飞
芦苇坡的新绿   
又要长出鸟们多少甜言蜜语
谁家的瓜藤爬上了老屋的檐前   
引来弄春的蝴蝶  
盈盈的翅膀沾满三月梦幻
飞进  温馨的黄昏••••••




刘国平的诗

刘国平,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于大冶市还地桥镇塘桥村刘舜先湾,高中文化程度,大冶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


  
种豆的早晨
                     
弯下腰的时候
温软的泥土
离她并不丰膄的乳房
那么近

一粒粒饱满的黄皮豆种
溜出她粗糙的手指
种在大地怀春的心窝

咳出毛细支气管的鲜血
溅了早起的太阳公公一脸
我上前紧紧抱住
二十八岁开始守寡的母亲
痛哭  直到翻过人生第一道坎


一群和鸡们争食的麻雀
                    
六角形雪花
载歌载舞在农家小院
一群饥寒交迫的麻雀
和大大小小的鸡们
争食主人撒下的谷粒
它们十分投入
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六角形雪花
载歌载舞在农家小院
一群饥寒交迫的麻雀
和大大小小的鸡们
争夺人间的温暖和美好


稻草人
                        
麻雀  阳雀
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鸟雀
远远的望见它
吓破了芝麻般大小的胆

鸡们  鸭们  田鼠们
远远的望见它
惊叫的惊叫
抱头的抱头

没有大循环和小循环的稻草人
坐镇土家垴
又一个肥墩墩的秋
众神把它抬举得很高  很高



向  征的诗

向  征,男,祖籍大冶还地桥镇前湖村朱家庄向屋,1990年8月3日出生于湖北黄石,现为湖北省《黄石日报》新闻中心记者。读小学时就开始练习书法,并在《黄石日报》、《东楚晚报》、《希望之星》等报刊发表作文,读中学时开始写诗,大学期间有作品在《中国诗歌》、《中国诗人》、《天津诗人》、《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诗选刊》等报刊发表,参加工作后在《诗刊》也有作品发表,并入选《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等多种选集。


平静的湖面


平静的湖面
犹如一面精致的魔镜
那水中清晰的倒影
让人不敢相信
那是否真的自己

也许在岸边行走久了
人们习惯戴上了面具
可平静的湖水轻易地将虚伪打湿了
将本来的面目真真切切地倒映出来

人们只知在欣赏着水中美丽的倒影
然而,一颗坠落的石子
看似轻盈而又细小
却将这平静的湖面打碎了
一圈圈的波纹在不停地扩散

那倒影在波纹的干扰下
瞬间现出真实的原貌
然后逐渐模糊,以致消散
片刻浮华的湖面又归于平静



奔驰的火车


在奔驰的火车上
斜靠在窗沿边,看着窗外
刺眼的光照让我不得不眯着眼睛
更加看不清眼前转瞬即逝的风景

快速的列车让我无法在原地停留
哪怕停留一小会
只能在不停的前进中去欣赏
只能抓住一张又一张的画幅藏入记忆中

一望无际的田野
已经没有了多少绿色
那些枯黄似乎显得如此轻描淡写
没有人烟,也没有喧闹
却散发出自然的味道

窗外,更多地闪过的是嘈杂的工地
一栋又一栋在建的高楼
耸立起钢筋混凝土的冰凉
让人已经无法看清远处的风景

蔚蓝的天空
漂浮着一朵朵白云
白云的缝隙里总会漏出丝丝光芒
似乎在暖化这个世界
连带着让人的心都温暖起来

坐在奔驰的火车上
我就这样被那光芒一路照耀
尽管不得不眯着眼看世界
但内心深处像阳光一样灿烂



恐怖的脸庞


突然才发现
每个人,不论男女
脸上都有那么厚厚的一层粉
你永远看不到那真实的一面

可一直以为那粉饰的一面
就是真实的一面
无论用清水洗过多少次
那粉始终都在

只有当那伤心的泪水滑过
才会带动一层层的粉
留下一个满是伤痕的脸庞

恐怖的脸庞
满是鬼魅般的笑容
让人毛骨悚然


向天笑的诗

【向天笑】 1963年11月出生于还地桥镇前湖村朱家庄向屋,大学毕业,新闻记者,现居湖北黄石,系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石日报传媒集团东楚网•黄石新闻网副总编,已在《诗刊》、《词刊》、《星星》、《诗选刊》、《诗探索》、《诗歌月刊》、《绿风》、《诗潮》、《诗林》、《散文诗刊》、《散文诗世界》、《世界诗人》、《中国诗人》、《中国诗歌》、《人民日报》、《文艺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青年文学》、《青年作家》、《长江文艺》、《飞天》、《草原》及港、台和美、澳等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小说千余篇,作品在《诗刊》、《星星》、《飞天》等刊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收入多种年鉴、年选及其他选集。已出版诗集和散文诗集十部。

村庄

任何一个村庄都有两个村庄

山上的村庄
是祖先挨着祖先
山下的村庄
是晚辈跟着晚辈

如果不是逢年过节
不是有人要安葬
山下的总是忘记了山上

任何一个村庄都有两个村庄

山下的人总想离开村庄
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闯荡
山上的人虽然相安无事
但在地盘上却是寸步不让

其实,所有的人走来走去
走一生的时光
只不过是从山下走到山上

任何一个村庄都有两个村庄
一样的泪水流着两样的目光
山下的总在上升
山上的总在下降


草帽  

一根草的力量是弱小的
轻易地就可以扯断她
当它们互相勾结起来
从顶端,一圈一圈地扩大

就可以遮天蔽日了
就可以站在你的头顶上
为所欲为了
让你活在它的阴影里


陪父亲回家

以前,陪父亲回家
总是让他老人家坐在副驾上
这一次,我坐在副驾上
他躺在担架上

以前,从来不告诉他地名、路名
他自己知道的,都会告诉孙子的
这一次,他再也看不见路了
只有我坐在前面告诉他

上车了,出医院了
到杭州路了,快到团城山了
过肖铺了,快到老下陆了
新下陆到了,快到铁山了

沿途,就这样不断地告诉父亲
让他坚持住,祈祷他能坚持到家
铁山过了,快到还地桥了
过工业园了,排形地到了

矿山庙到了,张仕秦到了
马石立到了,车子拐弯了
教堂到了,向家三房到了
向家上屋到了,严家坝到了

沿途的地名越来越细
离老家也越来越近
前湖肖家到了、吴道士到了
后里垴到了,快到家了

车到屋旁的山坡上
大父亲九岁的二伯
坐在小板凳上等他
我也告诉了父亲

救护车以二十元钱一公里的价钱
一路奔驰,只花了四十八分钟
一分一秒,都让我提心吊胆
幸好父亲很坚强,坚持到家了



向其猛的诗

向其猛,笔名冰山,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供职于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工作之余爱好写作,已在《中国改革报》、《星星诗刊》、《黄石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时评多篇。


二姑
  
二姑出生那天  
梨花开得正起劲  
奶奶抱着二姑去看梨花  
哭着的二姑终于笑了  
梨花成了二姑的名字
  
二姑只大我们几岁  
我们也跟着大人喊她梨花  
我们都是二姑的跟屁虫  
二姑喜欢带我们去梨园  
不单是去看梨花
  
二姑熟练得像个猴子  
我们藏在旁边当哨兵  
梨子小心翼翼地进到二姑的兜里  
要是砸碎了树底下的鼾声  
追赶的棍棒  
就会往小屁股挥过来

最盼望刮大风的时候  
梨子洒落一地  
二姑领着我们兵分两路  
一路在东头一路在西头  
守园的老头急得像疯子  
而肩上的蛇皮袋总会扛满  
一路的骂声和喜悦

二姑十一岁那年  
梨花开得最起劲的时候  
几个黑得像烟囱的男人砍光了梨树  
望着一个个碗大的伤疤  
二姑病倒了  
二姑被一块门板抬出了村外  
再也没有回来  
那年二姑整整十一岁
  
如今的乡村  
到处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水果  
可我却吃不出那种  
只在袖口里擦擦  
连皮带肉吞进肚子里的香甜  
我想家乡的梨园  
我想我的二姑  
2014-10-2  

尹家湖
  
城市包围过来  
高楼象一块块矗立的石碑  
想象的天空  
割裂成残缺不全的倒影
  
为你打开一扇天窗吧  
让飞翔有自由的通道  
让凉风笑出一圈圈水纹
  
为你围筑一道护栏吧  
让臂弯可以自由的舒展  
让伟岸铺满绿色的希望
  
匆忙的脚步能否停歇呢  
任凭光着的脚板  
溅起一堆堆水花  
把喧嚣在心底掩埋
  
折叠成喇叭的形状吧  
朝着远方大喊几声  
那被高楼拦截的回音  
会找到灵魂的出口
  
2014-10-3
  

在手术室门口等父亲

我在手术室门口等您,父亲
我把大拇指紧攥在掌心
掐出疼痛的感觉
让您知道我在等您
我把正在上课的女儿
您最疼爱的长孙女喊到跟前
让您知道她在等您

所有的亲戚,朋友,晚辈
他们都在等您
隔壁八十岁的猴子爹在等您
村里的男女老少在等您
被您关照过和关照着您的人在等您
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在等您

再过十九天
就是您六十岁的生日
我准备好了美酒给您祝寿
我还准备给您办张银行卡
每月按时往卡里打钱
让劳碌了一辈子的您
像城里人一样光荣退休

记忆里您永远是好好的
您每次都能把我们吃剩的饭菜
收拾个精光
60岁的您还在穿檐走壁
谁知道这些房梁比您的年龄还高
您吹牛说你的右手立起过5百斤的石磙
就像您右手高高的举起酒杯

时针和分针像把生锈的剪刀
您进去的方向总听不到门开的声响
可我相信您会好好的
医生说,六个小时后您才可以出来
六个小时比得过六十年的风雨么?
我在手术室门口等您,父亲

2011/ 2/18




过山雨的诗

原名叶柏禄,曾用笔名叶绿柏,男,1965年生,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燎原村叶贵湾人,现居黄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公安大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延河》、《当代小说》、《黄石日报》、《新浪网》、《榕树下》等报刊、网站发表长篇小说《致命出手》、《别把我不当情种》、中短篇小说《桥头堡》、《谢葵》《去天堂的路有多远》及部分诗作等近百万字,1983年黄石市工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1986年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不嫁斑马

她说他潇洒得像一匹斑马
她为他第一次将水刀子吞下
可是她的眸子暗暗低垂
因为斑马有了另一个她啦
有一天几个女孩窃窃私语
这个男孩优秀得怕是难嫁
于是斑马一夜间声哑
从此不再见意气风发

为什么只有她怒放心花
告诉他新学年新柳又抽芽
为什么只见他胡子拉渣
沉默从寒假又到暑假
有几次他约她又吞下水刀子
可更多次他悄悄走过屋檐下
直到毕业分配地角天涯
期盼的约定还没有变化

工作半年他打破电话
执着千里一定要寻她
可是她风情万种做了新娘
斑马洒泪唏里哗啦
她说她不是怕付了年华
只因为他不再是她的斑马
再见的水刀子好难吞下
更哪堪心儿被慢慢敲打




孤独中觉悟

有人孤独
孤独地在千秋万代中行走
我也孤独
却像虫子一样
爬在母亲的手心、手背中鸣叫
忽然之间
我发现那流连的十指与老茧
竟幻化成
千秋万代中的山峦与海礁


乡思

忘不了歪脖子树歪歪
老黄牛又系了半晌
忘不了青石板溜溜
家门口依着亲娘
忘不了鸭子河清清
春妞去了何方

为什么有割不完的青韭
一茬一茬地疯长
为什么是劣质老酒
一遍遍品在梦乡
为什么见泥泞小路
穿越过城市的长廊

乡思啊
看得见的是热泪
看不见的是愁肠




张绪平的诗

张绪平,生长于大冶市还地桥镇后湖村下湾。1979年考入湖北师院中文系,1983年7月以来先后执教于铁山武钢大冶铁矿高中(1983.7-1995.10)、武钢湖北冶金技术学院(1995.11-2002.2)和广州广东白云学院(2002.3至今)。数十年谋生之余,以诗文自娱,无高远的境界,无高明的艺术,随意记录生命体验、心灵轨迹。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张绪平说:“我写故我在。”


斜阳在走

斜阳在走
走过千村万落
前头,是万落千村
走过千山万水
前头,是万水千山
走啊走啊
秋意渐浓
冬意已近
春意不远
雪花染头之时
脚边的小草正在发芽
走啊走啊
不一样的情景
一样的生活
倏忽千年
沧海桑田
狗在吠,是游子归来吗
是过客的脚步惊醒了它们吗
斜阳走远了啊
此处晚风浙紧凉意渐浓暮色渐深
倦鸟归巢
闲鱼沉渊
(2013-10-20,广州)


我的春天我的乡野啊

我喜欢乡野青草的香味
欢喜三月的阳光,四月的风雨
因为我原本生长在宁静安详的农村
那里没有贪婪,没有虚伪,没有投机
鸡儿吃饱了,静栖门前
牛儿喝足了,静卧在小河边
沾着软泥的尾巴啊
偶尔一甩更悠闲
鸟儿不饿了
在树上尽情歌唱
勤劳的蜜蜂享受着采蜜
而自己却不需要蜜
养蜂的人需要蜜
而自己却不吃蜜
一切的繁华
一切的喧嚣
一切的权力
都源于遥远的春天的大地
(2014-4-4,清明,广州)


一根头发

一根乌黑的长发
沾在我的左臂上
柔软,缠绵
那是你的长发
虽然你还没有来

也许,它独自乘着春风而来?
也许,在我们的邂逅中它已经存在?
它粘在我的臂弯
柔软而缠绵

我想将它收藏
等你来的时候给你看看
但我灵巧的手指
怎么也捉不到它
(2014-5-23,广州)



陈桂华的诗

陈桂华,男。六十年代末岀生于还地桥镇军山村担丘垅湾。谋生之余,写点文字聊以寄托。作品散见于《湖北日报》.《长江文艺》.《中国化工报》.《诗歌报月刊》.《江门文艺》.《湛江文学》等报刊。


汲水的人

汲水的人 泥土的衣衫
他的白色的房子
蛰伏在吉祥的鸟语中

汲水的人
穿过露水中的葵花地
劳动的村女 歌声晾在
一片葵叶下面
硕大的花盘上
飞动她们粗糙的小手和欢乐
汲水的人
蹒跚在如花柔软的笑声里
他的白铁皮的水桶
在熹微的晨光中生动地
晃出单调的声响

汲水的人
无声靠近井台
一只鸟
从寂静的坟地飞出
啁啾着往南山飞去
汲水的人
无语。摇动轱辘
泪和叹息
哗哗溅入水井


望秋

望穿秋水
父亲的目光越过辽阔的荨麻地
双眼蓄满感激雨水
以及对年成的憧憬
赤红的高粱粒灼眼地闪烁
汗珠凝成金黄的颗粒

折根艾蒿
扛着锄头或倒扣双手
走在如烟的民谣中
临冬的苦荞汹涌无边嫩绿的暖意
小花狗轻轻跑过身边
留下雨点般的脚印
盈巧如酒盅 倒影
村庄 河流的往事
蓝雏菊如梦的花期




前往工业区的路上

前往工业区的路上
飞落一群觅食的灰麻雀
他们从一片厂房
轰地落在另一片厂房
扑棱棱的翅膀
扇起疲惫和漫天灰尘
暮色苍茫我不知道那个人
什么时候出现在这条前往工业区的路上
他的面容恍惚
在走路也摇摇晃晃
他多象老屋空地上的一株高粱
瘦削的身影
孤单得令人忧伤

漂泊多年
有多少似水年华值得追忆
青春热血梦想
关于利益的争斗
直至两败俱伤

前往工业区的路上
一颗突出路面的石子
硌痛我的梦想
泪眼中,工业区远远的灯火
暖暖地 暖暖地
被那个人的一声叹息
遮挡



柯泽华的诗
柯泽华,1958年10月出生于还地桥镇前湖村柯华宇。1979年毕业于湖北省公安学校(现湖北警官学院)。在黄石市公安局从警36年。先后担任刑警队长、派出所所长、副局长、副支队队长近30年,系刑事侦察工程师。与人合著有《刑事侦察学通论》《刑事犯罪情报学》两部。在全国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有数篇被清华大学等院校收为教材参考。从少年时代开始爱好诗歌写作。

春天的田野
               
是油菜花黄的时节
是绿草如茵的三月
透过濛濛的雨雾
我看到了春雨滋润的田野

野花在田埂上摇曳
老农在秧田里作业
春风化雨洒他心头
我看见了他
丰收后的喜悦





不像柳芽
由温暖摧发
不似春花
在和风里争美炫耀


冲破寒冷的封锁
迎着空旷,披着寒风
向着人间万物凋零的世界
飞跑!


一块块好似白玉
一朵朵恰像梅花
她把这纯洁、高尚的化身
全部献给了大地妈妈


春的形象

你轻轻地、悄悄地
踏过了寒冷的冰河
把温暖的胸膛
紧贴在大地的心窝

你悄悄地来了
绿叶拍着手
新枝点着头
小河碧波起
山里清香飘



胡佳禧的诗

胡佳禧,男,1966年生于大冶市还地桥镇还桥村,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伤口的馈赠》。诗作散见《诗歌报》、《黄河诗报》、《诗中国》、《黄石日报》等报刊。现在还桥村委会工作。

还桥村

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名称
比如 还桥村就是八仙中的二仙
神游至此 留下美丽传说的地方

最初的还桥村
只有茅屋三间
像一条小船 停泊在一片水域中央

地处镇中心的还桥村委会
历经五次搬迁与重建
却始终建在一水绕道 川流不息的
还桥大港之上 始终离不开
二仙传说的仙桥之上
还桥村的名字
在还地桥镇抢尽了风头

就近读书就在胡家新屋
316国道建设紧靠黄仕屋
新农村建设试点设在胡养纯细屋
上街中街下街是商贸区
肖家庄吴四相董家坡是居民区
阳阴庄卫家庄黄宗尧庙家湾
座落在金桥工业区
村委会服务大厅
就象航标灯
照亮并维系着珍珠般的村落

还桥村 有仙桥
仙桥人 尽记仙桥事


爷爷

妻子的爷爷,我也叫爷爷
妻子嫁给我,爷爷一样嫁给我
妻子嫁给我时20岁,爷爷那年70岁

爷爷经常对我讲
他有一段悲怆、风光的人生
年轻时被国民党抓过壮丁
被日本人强迫做过劳工
解放后,担任过信用社主任及农会主席
最后,不知何故还是成了一亩三分地的农民

爷爷的白发在夕阳下闪光
他的绝活足以让村口那棵古树的年轮虚长
犁田耙地无需人工复垦
手工打腰子  捆起锄头结实无比
还有手工制作的枪担、箩子、草鞋、搞棍、洋叉
样样如丰盈的艺术品
让庄稼人武装得地地道道名副其实

爷爷与我度过了19个春秋
去世时,他像棕树一样坐着
是我扶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送爷爷走时,我的哭泣
像雨水一样,落在他留下的蓑衣上


父亲


父亲走了许多年
我做父亲,也做了许多年
父亲走时,我没有流泪
我在流泪时,想到走了多年的父亲

想起父亲
就想起村北的一丘水田  一片棉花地
那是父亲的妹妹、我的姑姑所在的方向
那是我儿时起就徒步走了多年的亲戚

想起父亲
就想起村前的老仓库及晒场
父亲负责晒粮
我负责送午餐

想起父亲
就想到我一期的学费是二元五角
就想到晚饭后在家里吃饭的客人
留下的二元五角
就想到除了二元五角再记不起几分几角了

想起父亲
就想起父亲留给我的那间土坯房
虽然现在已变成了水泥结构
可位置没变,正门的方向没变

想起父亲
就想起父亲平生只用一个半斤装的瓶子打酒
而每次打酒不足瓶子的一半
没有想到父亲匆匆忙忙走了
也只走了人生的一半……


胡耀文的诗

胡耀文,男, 1966年11月6日生于还地桥镇屏山村,汉族,大专文化程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大冶市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未名诗人》、《诗歌报月刊》、《五彩石》等刊  


塘桥的春天  

我在两个村庄的缝隙  
沿着三月,揳入塘桥寥落的春天

排形地丰腴的炊烟
被红叶石兰的锦毯
铺陈在视线之外

燃情的白玉兰  
点亮陈家八房云淡风轻的天空  
灿烂的红玉兰
烧灼行人疲倦的眼

那蓬乱的荆丛间
一只啼鸣的灰斑鸠  
消失一个肉体小小的忧伤
  
面对一片洁白浪漫的樱花  
是谁?感到无以言说的赧颜

  
现场  

我一个朋友发来信息:  
她去乡下送嫁,哭嫁那天  
新娘没哭,她却哭了  
“你不在现场呀,我听到她母亲的哭声哟……!”  
这似乎是好理由,因为  
循着哭声她回到了自己出嫁的现场  
晴朗的天空露出欲雨的表情  
而那个悲伤哭泣的人  
分明是自己的母亲
  
一根藤蔓要分枝
并且要走很远的路
将花开在陌生的地方  
把方言和初恋遗忘在家乡  
用另一种方式对话人生
  
几许欢喜夹杂着几许失落  
哭嫁歌响亮的现场我见过  
那时我并没有听出  
哭声的挽留,也没有感动  

只是这次,从朋友的信息中  
我仿佛读懂了哭嫁现场
浓郁的忧伤和乡愁
我看到那些个妙龄女子,带着爱的憧憬  
为了自以为是的白马王子  
用一生时间  
去体验必然的位置

其实她们的哭声只是老祖母哭声的延续  
母亲们的花儿呵  
你们一代代的乡思  
沿着乡音的血脉
是否回到了青藤缭绕的家园



一路风景  

从家里到单位步行大约一刻钟行程  
7:30准时出发,不算政府食堂就餐的10分钟  
再缓缓踱向计生办,签到后  
距8时上班略有富余。

呵,我说的是春天  
气温渐渐升高,人们穿着厚薄不一的衣裳  
这是变化多端的三月:即便昨天平均温度只有18度  
今天就高达30度了----就像一出跨季舞台剧  
演员们急速变换着华服。  
我被寒冷的儿子害得够怆  
早晨只好堵着鼻子出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苗圃市场几个贩卖春色的人  
穿着毛衣冬装,仿佛从冬眠中刚刚苏醒  
李树、桔树、桃树......嫩绿的春光  
恰好可以解救睡眼惺忪的精神
  
拐角处,霞胖子的露天水果摊已摆上了  
五颜六色的果实,它们从各处的季节出发  
旅途劳顿的脚步声停歇在小镇一隅  
晨风中展露肥瘦不一的脸
  
马路边的候车场,停着从小镇到市区的公汽  
漂亮的女售票员们,高声叫喊着将到达的地名  
此起彼伏的声调宛如歌咏比赛现场
  
越过街心公园,对面农行旁是小艳的早点摊  
油条、豆浆、锅龟是镇郊老农的最爱  
一位收废品的老人用发黒的手捏着油条  
就着二两老白干儿,微微泛红的脸庞  
淌着满足的油光

菜市场路口,进出着  
各行各业行行色色的人民,嘈杂的气味  
混合在初春的花香中。“狗日的粮食”  
在这里找不到典故

政府临时工是食堂的主角  
她们每天一换的叶子,衬托窗口不变的早餐  
又用意气的嘟哝迫使新上任的办副想方设法  
变换口味以安抚她们疲惫的味蕾
  
行道树的绿影中,走来两位服装厂女工  
她们几乎准时在7:45和我擦肩而过  
飘起长发的香风带动工作牌翩翩蝶舞
  
派出所和卫生院的拱桥旁,大巴油腻的嘴  
鱼贯而出几个年轻的女护士  
袅娜身影越过溪桥,恰如: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那些春景中的花儿,你们矜持的  
端庄的美丽的活泼的,呵,还有  
短暂的……  


梅秀英的诗

梅秀英,1965年2月出生于大冶市还地桥镇黄冈村梅家细屋,湖北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黄石市分行。1984年开始文学作品创作。诗歌、散文发表于《诗选刊》、《中国诗选刊》、《长江文艺》、《小品文选刊》、《湛江文学》、《陕北文学》、《中华人物》、《鄂城文学》、《中国铁道报》、《江淮晨报》、《青海日报》、《新快报》、《华夏诗人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等报刊。2000年获《九头鸟》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小小说征文比赛优秀奖,2008年获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散文征文比赛一等奖,2011年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征文比赛二等奖。诗歌、散文、小说被收录于《先锋诗人作品选》、《2008年网络诗歌年鉴》、《名家诗人一百家》、《黄石文艺丛书•诗歌选》、《纸上光阴》、《情爱百年》等诗歌、散文集。出版诗文集《生命的感动》,出版长篇小说《婚姻症候群》。

节日里,耳背的父亲

很难欢聚一堂的
父亲的满堂儿孙们
陆陆续续前来拜年了
一批批的到来
鞭炮被父亲一次次点燃
一浪浪噼噼啪啪的炸响
引来一阵阵惊扰的呼声
唯有父亲
是一脸的祥和和安然

暖融融的冬阳下
父亲的子孙们三五成群地围坐
国事家事天下事
纵横调侃,父亲
从这一堆人走向另一堆人
又从另一堆人走向这一堆人
极少开口说话,而脸上
一直洋溢着生动和满足

父亲偶尔也独自坐一会儿
闷头点燃一支烟
让他早已耳背的静寂世界里
有一丝火的明灭
和一缕烟的升腾



母亲是一棵深秋的果树

母亲是一棵秋后的果树
丰满的枝头已空空落落
慈母的情怀却依旧枝繁根旺

母亲是一棵不倦的秋树
离枝的果实远去了
畏寒的小鸟南飞了
就算秋霜染透衣襟
绿云般的发髻已稀拉
母亲依然固守张开的姿势
默默向四方守望

母亲守望的目光是一抹
霜天晚霞,隔山隔海
追赶向东奔驰的太阳
青山黛色,沧海迷惘
母亲倚门守望的目光
如一丛丛枝桠,在暮色里
向着浩渺的天空静寂瞭望

母亲寂静的姿势是一团绿火
稍有风吹草动
生命之树就竖起千万只耳朵
一枚秋叶落地
母亲也会认真聆听
是不是儿女们的音讯

母亲老去的岁月
卷曲成一张秋树的糙皮
以失水干裂的代价
裹住一颗
让儿女来年春暖花开的心脏

父亲是故乡那棵老枫树

你是故乡那棵最老的枫树
发不出新芽的枝条
还是以曾经给我避雨挡风的姿态
挣扎着去张开生命不息的怀抱
等待倦鸟归回

远远望去
或是在梦里
你似一个苍老的鸟巢
多少风雨飘摇的日子
我在无法走近的哀伤中
看到你的衰老如枯枝
一根根断裂,松散,败落
只是依然不改
去迎接倦鸟归巢的模样

我是那棵枫树底下,青草地上
飞来飞去的鸟
无数次飞离
却从没有走远
与其说我守护着你,还不如说
我离不开你的守护
你苍老的身影下那些茂密的根须
已深扎进我的血脉
长成丰满亮丽的羽毛,其实
我展翅之日
正是你衰老之时

无数次,我将我的迷惘
搭挂在你的沧桑上
你风烛残年的树干上
每一块斑驳的树皮
总是以脱落的痛楚
向我诠释生命的珍贵
你干裂的风骨
足够晾晒我全部的忧伤

我是一只不死鸟
我将会一次次盘旋
一次次振奋,因为
在我的生命里
故乡那棵老枫树
老而不死
死而不朽




黄文博的诗

黄文博,1957年9月20日出生,大冶市还地桥镇还桥村人。笔名瘦竹、农叩子、号痩竹居士,网名阅微草。1980年在《黄石日报》始发作品,走上业余文学创作道路。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黄石作家协会理事;西塞山诗社副秘书长;鹿獐山诗社副社长。新、古诗、散文并拙。作品辑于《中国新诗人抒情诗选》、《短诗大观》、《中国袖珍诗精萃》等十几部诗歌专集;有诗入选《类编中华诗词大系•植物部》;著有《黄叶集》(青海人民出版社)、《阅微草吟》(人民日报出版社)、网上文集《荒芜的原野》;编有《鹿獐山诗词》、《建国以来铁山文化艺术精品选》等专辑。诗作《人民政协颂》、《虹》双获2004年全国纵横诗书画摄影比赛(全国政协科教文委员会、中国新闻社、《纵横》杂志社联合举办)二等奖。


清明的花开了   
   
清明的花开了
用干瘦的躯体
立在干瘦的坟茔
任干瘦的山风
吹走干瘦的清贫
祭祖
是祭奠世人干瘦的眼睛
   
清明的花开了
用苍白的面颜
迎着苍白的日子
使苍白的记忆
陪伴苍白的人生
祭祖
是祭奠自己苍白的孝心
   
清明的花开了
以虔诚的神情
守着虔诚的岁月
把虔诚的胸壑
揉进虔诚的乡井
祭祖
是祭奠自己虔诚的儿孙
   
        2005•4•3•于还地桥

   
故乡的土路
   
故乡的土路
长满野菊和苦蒿
傍晚
妈妈把我和鸡雏一起唤回家
梦里
我可以
拥有满山的小鸟和蜻蜓
   
小鱼
一只倒霉的兔子
满地的油菜和野花
谁在夏夜
一个人不敢从村口走近
   
妈妈,在小屋前
呼唤晚归的家禽
还有淘气的我
和地里的人们
   
   
   
大哥
   
送我的是父亲吧
可谁也不知
那只是长我几岁的家兄
--我的大哥
泥泞中他匆匆地赶路
我一直走不出他的背影
   
谁信知识的殿堂
是炼狱的开始
大哥的影子陪伴我
走过曲折的一生
抬眼就可以看到家的路
走着走着
怎么就拐了弯呢
   
还记得么
那无声无息的农田
还记得么
那熙熙攘攘的公汽
还记得么
那依门眺望的父亲母亲

还记得如父的大哥
皱着黑黢黢的笑脸
千里迢迢递过来
那块上海“十九钻”么
那是七八年的“国庆”
如今你在哪里打盹
   

黄美红的诗

黄美红:女,1974年,还地桥镇下堰村黄亿珠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多篇,现供职于大冶市工商联。


这些年

这些年,我不属于自己
我顺从命运、顺从爱情、顺从逆来顺受
顺从三月的雨水多于暖阳
顺从自己偶尔的边角锋利
我倒掉不想喝的红酒,让别人不舒服

这些年,我畏风、畏雨、畏荒凉
畏一场场的白消失于一幕幕的黑
畏词语在我脑海的消失和崩溃
整日的无所事事,用塔罗牌算命,画桃花

我尽量保持恰好的暖,保持站立向上的姿势
我一直优美但无安全
我的美来自于我爱过的香草,来自灯光
来自体内的寺院,来自镜头后的木质人生
来自香甜多汁的词语,和你偶尔的摩擦

其实,我多么喜欢你身边的鸟语、花香
你身上鲜明的四季、淡淡的烟草
喜欢你婴孩般的面孔、未蒙上伤世的灰尘

而我背负着的满身石头
隐隐约约,我听见自己远走的声音
却又害怕 你从我眼前消失
然后隔着一生一世的两匹孤独
泪,一样从眼中流出


不说


如果一定要说出什么  就必须说出叙事的背景
说出一场野兽般的大雪和暗夜里隐秘的黑

说高处的人别处的生活与盛开的白
“风中的足迹是谁在寻找”
雪落在哪里 都在演绎一场盛大的绽放与告别

西望长安,雪夜中
一路向北,那个风尘仆仆的爱情造访者
试图将寒冷晕染成高贵的艺术

这些,可能你已经遗忘
向日葵的金黄,巧克力的赭石
桃花的灼灼 ,是你曾经为我布下的沉醉之道

还来不及判断,那个站在葵花地里对着我微笑的人
脸上仍在散发着太阳般的光泽

时光的另一端,聆听
出土的黑色金属编钟在古琴台
重复演绎一出大唐时期延续到今朝的盛大狂欢

马嵬坡 ,一个男人从袖中挥出的一条如雪的白棱,
让盛世的梵音戛然而止,从此多情的岁月被打入最初的原形

日影飞去,那些隐匿于时光之下秋水之上
或凋零或盛开的一切的白,不说


一生荒凉的守候

“别惊扰我,让我在夜里临风。”

这陷塌的黑里,你等待了多久?
七百年啊,还是八百年?

走了的,一切还会回来
你和我,前世一定有债
否则, 谁会在城市辗转来到空荡荡的山岗
谁会领着万里春风,辇落仆仆风尘
赴这场千年久候的邀约

所有的结局都由时间预谋
此刻,你身边的古庙没有了行走的僧人
没有太阳下与你隆隆合唱的风声与布谷
没有惊慌失措的袋鼠,游于丛草的萤火虫
只有无人收留的寂静,驼铃嗒嗒带我走不近的古道
和你匍匐在地深蔵一生的阴影

不管怎么说,我是有罪的
原谅我吧,原谅我的罪
让你荒凉守候一生的罪  



程良胜的诗

程良胜,1967年10出生,祖籍大冶市还地桥镇红光村陈殊英。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出版有散文集《亮哥本色》、文艺评论集《〈金瓶梅〉封建官场文化解读》等。书法作品入展:首届“张芝奖”全国展(中国书协•甘肃兰州)、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协•广东开平)、“王安石奖”全国展 (中国书协•江西抚州)、 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  (获优秀奖)

生活

白开水并非平淡无味
你要细心品味

和亲爱的人儿同睡
可以相拥或相背

铸铁锅保养得像老紫砂壶一样
皮壳发亮,生铁开始复活

公鸡在天亮之前啼叫,鸟在天亮之后歌唱
都只为唤醒沉睡的人儿

毛料衣服长期不穿成为虫子的食物
拂去尘埃,露出一排排空洞

睡着了
大脑照样无限畅游,猎奇探险

与别人交流能感觉她体气
的酸腐或芳香

缺氧呵使我逃离西藏
但我仍怀念那里空气的清新纯静

到医院看病人排长队等电梯
我希望自己能无疾而终


四季

城里的布谷鸟反复啼叫,却枉自徒劳
她不知道都市里无村庄无地可耕

少女的露脐装使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那耀眼的光芒
她一定和我想象的那样凉爽

满山红叶是枯萎前的灿烂
我看到了成熟从容和饱经风霜

雪落无声化成水
那是苍天悲悯的泪


故乡

故乡是一张网
年少时我拼命挣脱
中年时我编织念想
年老了我渴望被收入囊中

故乡是一张网
尽管我走遍四方
走得出叮咛,走不出张望
走入的是江湖,走不出的是故土

故乡是一张网
网罗的是一颗漂泊的心
我像铁一样被磁石吸引
我像游子一样被家召唤

当生命之火燃烬
当心已疲惫忧伤
我终要回到故乡
或是长眠
或为疗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8 04: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