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清风 于 2015-4-10 20:24 编辑 ; T' ^* L1 k) e* h9 U1 \& z
( x( Y; ?: u" M7 V7 i6 j
《对下半身写作的一点看法》1 j2 {2 r) V, ]. K' J
' c2 S$ e z* B% F, }" v
(文/明月清风)
" h/ i7 q& d0 j- g5 M' Q* ^) C- w0 J2 G% \0 p# _8 c1 Z9 P2 u
打开电脑,看到静安的《我不适合写诗》。其实最初我对于下半身写作的粗俗也无法理解,也有这种抵触,或说片面。可能我们被诗歌桂冠这顶帽子欺骗了,可能并不是指语言华美性,我便明白了这种写作的对抗性,冲击力,在过去我们偏于把诗歌美化,像魏晋词藻华丽,然而这种直接的看似低级趣味的表述,在我们不堪入目里,恰恰将人性最丑陋一览不余呈现,以前我们注重语言表达,就像一些大道理,听起来多么君子性,人性化,而实际上,我们不知不觉掉进一个大前提里,当我们看清这些说教的嘴脸时,恍然大悟,其实使用漂亮的话,道理,规范,是给我们套上枷锁,实际用这种方式强奸了自由思想,从此的言行约束在这个框架下,否则,是越权,超越底线的话语就成为反动性,煽动,蛊惑性,就被视为危险激进人物,再看他们这时候一改文文雅雅的和善面孔,而是板起脸开始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你谈话,假如你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那么你就把自己推理孤立的一面。这就是美好的诱惑和欺骗性。就像一个诱奸犯,在对一名涉世未深的少女怀有企图前,总是扮演一位亲善,爱慕,护花者的面孔,一旦这位少女认可他的好人,她就面临侵犯,其实这种人的本意本就是采花大盗,而他的这些表演为他达到目的,起到掩护性,所以语言的美丽有时带有欺骗性,诗歌固然提倡美,我觉得美不止是语言,美,还有真实的层面,也就是说真实也是美的。下半身写作,也许在绝大多数人审视里是不敢恭维,甚至在我也是下了决定才敲打,但是你又不能说这不是虚构,行为有时更代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把一个人贪婪性,无耻性,低级性,变态性更淋漓尽致地刻画,对性,第三性公关社会存在性,严格地讲代表一个国民的整体素质。2 A8 e( _- E! P& j1 n* J# U; c
" m$ D# t2 ~2 r/ o& o 当一个国家的公民,把性当做一道家常便饭,并依此上升为幸福性,其实是可怕的,一方面说明这个国家性开放性,另一方面是婚姻纽带底线的沦陷,一旦如此,一个国家国民的价值观就要遭遇极大冲击性。我想这些是许多人不能接受下半身写作的一个原由。其实,老实说人性本就是一种欺骗性,所谓的美是人生是一件爬满虱子的华服,一直试图用一件华服遮掩那些不堪入目,也许这就是人生有智慧后异与其它动物性吧。
5 k/ H/ B; }5 d
+ c8 g1 R4 P3 a j: h' y 而下半身写作在我看来,不过是脱下这一层,对于多数人来说,你可扪心自问过自己,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就都能在阳光下摊开呢?先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也许你就对下半身有另一种看法,虽不接受,起码不会再带着低俗的偏见。这样再看到这类的文本,就更一眼看见一个事物的本质,也许就是俗语说的话糙理不糙吧。
/ v+ X1 y2 t, q6 O' G5 U3 B6 \4 d. c) ?3 z2 B* c* N }$ s) ^# e
无意为下半身写作辩解,我想不论哪种形式的表达,其主旨意图应该是相似的,相通的,都为揭开生活的真相,揭开人性种种面孔,不论有多少马甲,其实内心真实才是一个人最本质一面,确实语言风格代表一个人的品味。 F8 P7 f+ k: D# L' z
/ U4 [5 v8 b u5 M3 C6 w
6 U; V9 A$ d9 `/ s: Q* h
为避免误读,最后强调一点,适当地使用一点并不碍事,若是以此为猎奇,那就不值得点赞,毕竟文字是公众性,社会性,以及影响力,还要为一双双纯真无邪的眼睛有所忌讳。1 U p1 c# m. \/ ~
& Z# x: I) q4 R
: M6 I W7 B- O) a* i* i% X
于2015.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