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光
分针刚离开六不一会,啊,
又到了这么一个时间段,
只有这时我能静下来和自己对话。
我坐在宽敞客厅的最西边,
背靠着的窗户呈暖黄色,
夕照现在还没把周围的色调改变。
眼睛无目的地在周围扫视着,
家具和她的服饰用品
已不能让我的内心有更多感觉。
年过半百的人还有什么能被吸引?
舒适的居所,昂贵的家具,
让人称道的穿着或首饰金银,
甜美娇妻眼里闪耀的情趣,
或是刚四周的女儿,当她伸出手
想得到父母更多的呵护?
还是各种谎言?——这谎言没有
任何人想去或愿意去揭穿,
它保护着人们从容地走到最后。
罢了,让自己变得像铁石一般,
孩提时为件小事便感动哭泣,
如今却很少能再体会那种温暖。
我的这第二任妻子出去接孩子,
她虽小我好多岁却也没有什么,
我们各自在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好快的半小时,马上要整点了,
傍晚不知不觉地流逝掉,
清醒一下就当刚才全在睡梦中呢。
解析
全诗描写一位至少已经五十岁的男子,在傍晚时分,从一个半点到整点,比如5:30—6:00,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坐在客厅里,家里此时只他一人,他的头脑漫无目的地思索,在快到整点时结束思考。
从诗中描写得出,他的条件优越,内心由于几十年的处世而没有太多强烈的感受了。他二婚,娶了一位小他估计不止五六岁、或者是十岁的女子,这男子并不想说小他几岁,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女子生的漂亮,也爱打扮;其女四岁(或许是和这男子生的,或许是两人结婚后女子带来的,该诗并不讨论此问题),在外边上课或者干些什么,女子在这半个小时时间出去接孩子回家,——该诗的主线索就是这样。
全诗九段,笼统可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处三部分,起初交待背景,和一半的情节(剩下一半在结尾处交待)。很轻易地开头,——男子坐下来休息,夕阳透过窗子照到客厅里来,男子看着周围,内心并没因拥有而表露喜悦。中间部分——四、五、六段似乎只就有什么能吸引男子列举了几样东西。诚然,所列举的都是反命题,意思是这些能吸引他吗?——不能。第四段列举物质类,第五段列举感情类,第六段巧用“谎言”代替诸如梦想、追求、目标等各种由内心憧憬出的对个人而言的美好境地。比如好多人所设想的我要在某某场地举办个唱,得到认可,那样我就成功了,生命无悔了;比如我要得到一个人,或者一个物品,那就是我为之奋斗的目的。——总之是使人受益的各种形态或境遇。于若干年后,他能够说,啊,我成功了,啊,我多么幸福,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真相是这样吗?我们无非是被各种欲望轮番着驱使向前,它不断变幻,于不知不觉间引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它真正的容貌是什么?——我们渴盼着一件漂亮衣服,好多时日,内心充满幻想,美妙又难受,而有一日终于得到,那种美而涩的感觉也就没了。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我们于烟笼雾罩中隐约感到前方的终点,我们各自奔忙,有意无意地制造各种屏障,使双眼避开对死亡的直视。这种问题谁愿意让它灌入生活,受其困扰?对之,人们多么愿意接近温暖,接近赞美,接近虚假,甚至受骗后反倒使人心情舒畅,过得坦然。
然而无疑地,我们越是经历得多,离某种纯粹的、本能的东西就越远,越难感受一种简单的喜悦与哀愁。
任何人,生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命运中试着改变命运。没有初婚的感情纯粹,但生活也没有坏到什么程度。她(诗中的女子)快回来了,刚才的游丝,感觉像在梦幻中。现在回到了现实。——
然而真是从梦幻回到现实吗?不是从现实回到梦幻?诗的中间部分是男子真实的内心表白,而这个整点过后,他又要隐去自己的内心去做事了。
全诗采用松—紧—松的处理手法,开头和结尾带有明显的口语化,以达到自然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