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也,一个“误生在现代的古人”
赵思运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一个外国友人90年代到了中国最早开放的深圳,看到家家都是钢筋封闭的窗台,就产生了误会,问道:“你们的监狱怎么这么大这么豪华?”笑话归笑话,但是,人被隔离大自然的封闭性生存,确实令人忧思。路也的诗歌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在高度社会化、物质化、技术化、功利化的语境下,去体悟如何从社会化生存中抽离出来,去感受作为自然性的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我们在社会的竞争风暴中拼搏跌打,离物质越来越近,离人性越来越远,也离大自然越来越远。我们迫切渴望全身心回到大自然,天天看到APEC蓝,天天呼吸新鲜的空气。在这个意义上,路也精心经营的“江心洲”不再是现实意义的地理坐标,甚至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心象,而是具有更丰富的象征性。“江心洲”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已经构成了现时代的乌托邦式的象征性精神家园意象。在这里,“我称油菜花为姐姐芦蒿为妹妹/向猫和狗学习自由和单纯/一只蚕伏在桑叶上,那是它的祖国”(《江心洲》)“这些遍地盛开的野菊,仿佛江心洲的侄女”(《这些遍地盛开的野菊》)。正像路也自己所说:“江心洲组诗于我,就像这盆废墟上的花。”
路也的美学意义在于,在后现代的语境里试图吁请古典审美风范的复活。这种民族性审美风范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自然文化。我们谈论了很多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社会性的人毕竟不是与自然为敌的。我们在谈论“自然的人化”已经够多,现在是时候谈论“人的自然化”,唤醒人的始源性和自然性的本真。与“自然向属人的方向发展”不同,而路也主张“人的自然化”。她是那么地亲近自然,渴望回归自然:“我要你给我起个小名//依照那些遍种的植物来称呼我:/梅花、桂子、茉莉、枫杨或者菱角都行/她们是我的姐妹,前世的乡愁。”(《木梳》)》《身体地图》彻底将肉身自然化,人体与自然的对位处理是那么和谐。路也通过“江心洲”意象,建构起一个“自然共和国”,也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祖国”。
她常常想就这样回到古代,进入水墨山水,“过一种名叫沁园春或如梦令的幸福生活/我是你云鬓轻挽的娘子,你是我那断了仕途的官人。”(《木梳》)确实流露出强烈的避世情结。不过,谈论路也,要点不在于她的“避世情结”,而在于这种避世情结何以发生的背后基质。她是一个“误生在现代的古人”。她的价值就在于这种“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