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本位文本呈现的异彩
(炎子《沉默的墙》序)
一
阅览当下浩如烟海的新诗作品,有些偶然的时刻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找到久违的诗阅读欣喜,炎子的诗应属这类诗,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对其诗的看法和认可,就是——诗本位上的写作,通俗话说就是懂诗因而知道怎样写好诗。可以将当前“写者众”情形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懂诗而写诗,另一类是不懂而写。
诗本位即拿诗当诗对待,由于诗歌上的才分和学习领悟了解诗这种体裁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特殊性,即诗的特性。对诗的这种特性,有人曾用舞蹈和走步的区别来描述,散文如同走步,以走到某个目的地为成功,诗却是跳舞,以展示语言自身的美为旨归。这就是诗的特点。然而并不是说诗是语言游戏,因为除这种特殊性,诗同时也具有语言的一般性表意功能,容阔了文学的一般性内容,即同时具有一般性。如果只看到诗作为文学的一般性,就会失去诗本位,让诗成为某种乏味的散文分行,而过分强调特殊性就会成为语言游戏,读者反感的“玩诗”。这个基本认知应该是写诗和赏读的前提。
几年前曾在个火爆一时的网络诗歌论坛上品评诗创作,读到些佳作,也作了赏析评论,其中就有炎子的一首诗(《小鱼》)。离开该论坛一年后,当时获得诗集奖的冲动的钻石托小炎子问我,曾给他写过的诗评是否可以刊用,大概也是觉得一向对诗严苛、又不事交际的我和炎子关系较好吧。其实我对写出过佳作的诗人作者都有好印象,不会因曾在诗交流中的争执记仇。炎子给我的印象非常谦虚好学,诗友中人缘也好,有时候还显得孩子般单纯。炎子的诗友寸心幽兰曾对我说,你夸奖了他的诗,看把他得意的。其实我在诗评论中几近不通人情的冷酷,不会去做鼓励作者的事,说夸奖他,不如说认可欣赏。我历来反对诗评论的鼓吹,抬轿子风气。炎子嘱我为他的诗集写序,读到过他的佳作,也就应承下来。集中佳作多多,绝非佳作几首平庸之作一堆的情况,令人欣喜,也见出炎子的诗创作实力,深感同些胡乱命名的“实力诗人”不可同日而语。
二
炎子是位有才华的诗人,下笔不凡。
炎子对于题材很注重诗的艺术方式来表现,例如在《梦见一头牛》中,标题就很新颖,离奇,但“梦见”的情况是可能的,这种新颖即古典诗学中强调的诗要“以正合,以奇胜”,有“梦见”的“合于正”,就不是一般写作中故作惊人语。然而诗人并不是复述某个真实的梦,而是作为一种言说策略和架构来,让离奇得亦真亦幻的抒写过程有个符合情理的解释(合正),非单纯以怪异为新为美故作惊人语情况。
是一头黑牛
像小时候饲养过的一团乌云
从昨天的田野上空
奔跑到了梦里
我试着 解开鼻孔的缰绳
放开它锐利的犄角
之后 我看见一团乌云
撒开了四蹄
眼里 有一只红色的
小太阳
——《梦见一头牛》
诗的命意在从小到大的理想追求,却将这个非常普通的写烂的题材演绎成了独特的艺术化炎子的诗:一头黑牛,小时候饲养的乌云,非常精彩的佯谬性诗语言,暗写出小时村中长大,憧憬理想向往广阔天地,最后这理想燃烧成一个小太阳。始终紧扣黑牛(理想)与我的关系来写,画面感非常强且完整,艺术构思明白,笔法简练,不落俗套,化腐朽为神奇,正是诗人的才气体现。
回到前面诗本位,诗特性及懂与不懂的角度看,理想追求的表述以散文语言来写实在老生常谈,可诗人的主旨在创造一种新的形式,以艺术性的神奇之笔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这首诗如按散文读法只能读出干瘪的内容,从艺术角度欣赏情形完全不同。
三
诗人身处现实,任何严肃的诗人都不可能回避开现实题材,但这类题材在炎子笔下并非直白的情绪宣泄和粗暴批判,而是艺术化的表现,这是艺高的体现。我们可以在《一块空基地》中看到诗人这种艺术倾向,诗观——
空地基 就那样空着
空着的地方长了很多草
据说 空地基的主人
去了很远的地方
他们去外地的时候
带走了地面上所有空房子
那些刻着名字的乡愁
都好几年了 还没回家
只留下些 长不高的杂草
守着空地基 枯了又长
诗触及了当下深刻的现实和普遍的苦难,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处境,这首诗笔不枝不蔓只写空基地,现场发力,触景生情,缓慢平静的叙述语调如同“物语”,却处处让人体验到一种痛楚,让抒写有大悲无声的效果。这首诗甚至是非常巧妙的打工题材诗,虽然诗中没有提及打工的字眼,别具匠心地做了艺术性留白。以这样的欣赏角度看这首诗,笔法相当惊人,了得!可以说超群出众。
当代诗歌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依然浓烈,这有着深刻的现世逻辑,时代进步和民生改善需要批评现实主义,无可置否。但这类写作也有相当严重的工具化倾向,“题材论”依然在场,以为写了批评时政话语关切民生话语就是严肃写作,拿时评内容充诗意的偷懒写作,让诗流于分行的不满情绪发泄、牢骚,从创作角度看是不足取的。所谓:唯诗平庸,人神共愤。懂诗,有才华的诗人则始终忠于艺术。艺术不是别的,正是题材得以成为艺术内容的保障。
四
炎子的创作呈现成熟的光彩,也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艺术特征。一些诗作在对普通现象的关照和抒写中,体现出形而上的悠远情思,形成了清晰、空明、烛照的独特风格。这也可以看成炎子在诗艺的探索和体悟上的努力。我们可以看成诗人的诗歌之翼在翕动中继续上升,力图企及诗的本真之境的自我超越。这是真正的诗人之路。现截取组诗《沉默的墙》中两个单元来剖析这个“新趋向”,尝试。
墙 就立在那儿
不高 也不矮
你或者 就在墙体那边
楞楞地望着这堵墙
墙在你的对面
看着你时 表情很淡漠
墙不动 你也不动
你在沉默 墙也沉默
真正的诗人因确立了自我核心的观感坐标,与外界达成新的关系,可以发觉外在事物令人惊异的一面,对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事物发出独特体验性言说。“沉默的墙”完全成为某种陌生的外在物,出现在诗人关照中,让我们发觉并不熟悉它。这种独到的陌生感受也被说成诗感、直感,现象学更将这种感觉印象视为事物的本真之在,有不可言说只可体验的神秘性在焉。美国“现代诗鼻祖诗”风独特的女诗人迪金森的很多诗都有这种看似清晰却不可道破的神秘性,千年前诗人陶渊明也发现了“欲辨已忘言”的感受状况。而现代自由诗的自由性,也在调整和丰富诗的表现方式,力图表现更加难以表现的隐秘和微妙体验和事物。在这个意义上,诗与现代哲学的某种思潮殊途同归。
所有人类认识活动,都在试图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诗也是如此。我们来看组诗中这个单元:
我们从小
就开始砌墙
有的人 砌了一辈子墙
把自己围在了墙内
有的人 只砌半生的墙
就把自己砌成了丰碑
有的人 为了走出墙
却用了一辈子的努力
我们从小到大
一直都在砌墙
最后 我看到了
竟然把自己砌成了一块砖
人与外在世界(外物集合、系统)是种什么关系,诗人的认知方式不是用语言道出而是体验和呈现。这里的“墙”可以成为外在整体的借代,“我”的存在就是和它的各种关系,同谋,对峙,同化,异化,屈从,反抗等等。这样的解读并非要求符合本意,好的诗可以提供给读者玩味的可能性,即文本的开放性在阅读接受层面激发的效应。在另一个组诗《圆圈的哲学》中——我们可以从“哲学”一词的使用看到诗人形而上的意趣和佐证——这种关系的关照转向了“我”与他人,人与人,他与外界等关系群组。
炎子的笔法非常灵活,机敏,一些诗中展现的格物本事和语义掌控力令人惊异。这里可以在引用几句写钢珠的诗行——
掏空了钢珠
钢珠就成了一个钢圈
有人制出了窨井
有人制成了项圈
圈 沉默着不说话
只有一道亮光
当窨井吃掉了盖子
当项圈成为一把刀
我 便开始
怀念那一粒钢珠
钢珠的一系列外形和功用惊人流变中,语义张力达到了极限,触及了边缘,深得现代诗对事物变形及关系重组中生发和容扩情思的奥义。从诗的意味上玩味,外在作用影响下的改变会让一个事物发生惊人的各种变异,换做人生话语来玩味,一个人也可以由本真的状况被社会化、职业化、群落化、功用化而失去自我,然而这样的无奈也只能引发“怀念”的感慨。一粒钢珠身世变迁演绎成了富有象征意味的诗,非常巧妙,叹为观止。作为组诗中的一节,结构完整,也是首可以独立成篇的佳作。
事不过三,例说到四,也表达了本人对炎子诗创作可圈可点处多多的欣赏之情状,赞佩之意表。当然,本文只拈来几个佳作一斑窥豹,对其诗的欣赏和艺术特色阐述,还是留待更多读者欣赏和方家置论吧。
相信这是本会让懂诗读者和作者感兴趣和珍藏的诗集!
看山忘水 于2015 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