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三道门
1. “人”门。现在有个现象露了冰山一角,小小说的作家、倡导、办刊这圈子都是贵族了,小小说读者或写作新人都是山野村夫。我这样说,是听了吉林一位王老师的话后有了的感想。而他说,小小说是垃圾,要远离垃圾。他写了一文讲他的遭遇,我开始觉得可笑,经过一段时间看,发现在小小说这一块有那么一些人真的有点更可笑。他说,他们自以为很了不起,他说是为了赌气也创作了大量小小说发表。他主要说的是这个“他”。他们在小小说的掩护下占山为王。我认为他是偏激了,至少还是有很大一群小小说人在为小小说努力奋斗。作为一种“小”文,要“大”起来,而不是海绵体式的能够性地有所为。小小说比其他文学样式更宽,不是一个倡导人两个作家三家刊物能承载得了,不是谁的经验能检验得出。所以,我建议小小说圈子里的人拆下这道门,不要动不动权威、作家、标志,您是在成长,成长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大环境。小小说人该做的是让更多的爱好者、写作新手加入进来,小小说人再引其进入更高或者更深处。而不是像其他文学样式大有“少儿不宜”之意。比如在小小说主要杂志里开设一个栏目专区,为读者发评论,为写作新手发新作,给出编者相应的建议什么的,让读者或写作新手能直接参与进来。看看网上,那些版主都在做什么?有几个是认真的?又有几个有真实文学内功的?有。但少,可能是因为是义工,我个人认为,这些版主就是举大旗招摇过市的多!可是人人自危的生活处境吗?一般人可以这么说,但小小说人不能这么说,小小说能否超越自我,超越其他文学样式靠的就是小小说人!
2.“文”门。有人说,小小说散文化、故事化、小品化。散文、故事、小品文三者都和小说有交点,写作者还没有把握好,削弱了小说本身。主要还是在“文”的筋上。我把文筋用书法艺术的三大家来分类,一个是庞中华,一个是司马彦,一个是毛泽东。且称之为:中华体、司马体、毛体。中华体是较基础的,大众容易接受,这种小小说主要以故事取胜的传统文本;司马体是个性突出,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小小说,借用了散文和诗或者小品文的写法;毛体是极具个性,完全靠生活写意出来的小小说,这种小小说没有语言和文本的限制性,读者群很少,都是一些生活中有自我的人,有很丰富的生活内容。可这三种文各有门户,小小说就这样“被文”下去,不破门不行,何况三种文没有一种到了顶峰!
3.“出”门。我把小说分为“入”和“出”两种境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文化内涵的小小说为“入”境;具有相当高的审美层次,个性化的小小说为“出”境。小小说要“出”,不是靠体制,要从审美上。任何艺术的审美都是相通的,先有人类才有美这个概念。所以,杨晓敏老师提出的小小说“平民”艺术,我理解来说,实在是高明。我认为这个“平民”之说精髓在于,审美的共性上,就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艺术的审美共性,多渠道塑造人物,而不是直观性单一的人物脸谱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