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富营养”下的贵州诗歌观察——对话混语版《世界诗人》执行总编、诗人张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富营养”下的贵州诗歌观察
               ——对话混语版《世界诗人》执行总编、诗人张智

        记者  周春荣

1、中国“诗歌地图”上的贵州

记者:80年代,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以壮阔波澜的态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80年代的那一波“诗凸现”相比,你所了解的中国诗歌在当下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张智: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潮所带来的震撼与启示,可谓前所未有。当下的中国诗歌与之相比,其实并不逊色,甚至更为壮观,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首先,现在的诗歌写作者和读者,人口基数超过了200万,数量上比朦胧诗潮时期更大,而且创作的起点较高。
其次,民办诗刊的数量在全国至少有300家,超过了朦胧诗潮时期;质量上,无论是诗歌文本质量,还是刊物印刷质量,也都远远超过朦胧诗潮时期。
再次,当今,借助网络载体,网络诗歌风起云涌,同时,各类大型诗歌竞赛、奖项和诗歌活动层出不穷,阵势超过当年。
总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办诗刊和网络诗歌已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大半壁江山。

记者:贵州是中国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诗界对贵州诗歌是否有过争鸣、争议?如果有,那么,争鸣的都是哪些东西,争鸣的结果又是如何?贵州诗歌植入全国“诗歌地图”,它到底能否刮起一股小小的“西南风”?

张智:贵州诗歌当然是中国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诗界曾经对以黄翔、哑默为首的“潜流文学”写作,有过较大的争鸣。争鸣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体制外与体制内的诗性写作所构成的紧张关系。但由于非学术性的因素,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展开,争鸣也就说不上有什么学术成果。
贵州,曾经是现在也依然是中国诗歌的重镇,它为中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贡献了诸多优秀的、重要的乃至伟大的诗人和不朽的诗篇,本身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西南风”。
我坚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股“西南风”必将更为强劲。

记者:以你对贵州诗歌的了解,你认为贵州诗歌的兴奋点在哪里?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是在土壤还是在技法?

张智:我认为,贵州诗歌的兴奋点应该是它的“非合流性”。
这里所说的“非合流性”,主要是指贵州诗歌对当下汉语新诗口水化、扁平化、庸常化、低俗化的疏离与对抗。无论是在内涵(土壤)上,还是在形式(技法)上,都秉持贵州诗歌天然的照耀性与启示性——这当然与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息息相关。

2、诗歌印象中的贵州诗人

记者:你对贵州诗歌想来应该很熟悉。能否谈谈你认识的第一位贵州诗人?他给你的印象怎样?贵州诗人圈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张智:19年前,我认识了诗人黄翔先生——他应该是我认识的第一位贵州诗人。
黄翔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澎湃的诗人,他在中国诗坛以及国际诗坛,均享有盛誉。
贵州诗歌圈曾经给人的印象是:诗人个体强大,但整体“不团结”、“不合作”,未能形成真正的“合力”。

记者:贵州诗人不少,分布在各州市,从事着不同的行业,但他们通过诗歌缔结在一起,形成了“贵州阵营”。怎样看待贵州诗歌的个体“独唱”?又怎样看待贵州诗歌的群体“合唱”?

张智:在有关政府机构、文化部门尤其是著名诗人南鸥先生、漠血先生等的大力倡导与身体力行下,“贵州诗歌阵营”的整体“不团结”、“不合作”现象,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诗歌首先是个体的“独唱”。这一点,在贵州诗人身上表现得尤为充分,而个体的差异性“独唱”,又为贵州诗歌群体“合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显然,贵州诗歌的群体“合唱”也为贵州诗歌的个体“独唱”拓宽了舞台、提升了影响力。

记者:以前,贵州诗界不乏小规模的“集会”,但大规模的盛事几乎没有。今天,诗人漠血搭建“诗歌世界杯”平台,诗家得以走到一起交流,思想得以在一起碰撞。以你看来,贵州诗人要怎样继续通过“活动家”或活动来进一步缔结成“集团军”?

张智:今天,由诗人漠血先生搭建的首届贵州诗歌节平台,使得大家尤其是贵州诗人能够欢聚一堂,面对面探讨诗歌,真诚交流彼此的创作经验,漠血先生可谓功莫大焉。
漠血先生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优秀诗人。在我看来,一个地区要成为诗歌重镇,我认为应当具备几个基本要素:重要的诗人、重要的诗评家、重要的诗歌刊物、重要的诗歌活动等。
以此观之,贵州的诗歌,除了似乎缺乏“重要的诗歌刊物”外,其它方面均已具备。
事实上,著名诗人南鸥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汉诗年鉴》也是一份重要的诗歌刊物,它对推广贵州诗歌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3、诗歌节给贵州什么启示

记者:作为诗人,你参加过的诗歌盛会肯定不少。能否谈谈其它省份的诗歌活动对诗歌的影响。

张智:我曾经参加过国内外的多个诗歌盛会。
国外的暂且不谈,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创办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先后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近千名知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汉学家等文化精英,聚集在巍巍昆仑山下,汇集于圣洁的青海湖畔,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青海和世界各族人民千姿百态的精神风貌和诗歌形态,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架起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把昆仑文化打造成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品牌的同时,还提升了青海的文化地位和知名度,使青海成为世界诗歌的“圣地”,被国际诗坛公认为继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国际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意大利圣马力诺国际诗歌节之后的世界第七大诗歌节。

记者:如果要请你帮忙给一个定性,你怎样定性首届贵州诗歌节?

张智:可以说,首届贵州诗歌节是一次真正的诗歌盛会,它的高端、大气、学术、互动、务实、严谨,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记者:思想碰撞、作品展示、人际交流,这是贵州诗歌节所要承载的东西。请你谈谈贵州诗歌节的启示或者意义。

张智:思想碰撞、作品展示、人际交流,无疑是贵州诗歌节所要承载的东西。窃以为,它所要承载的东西中,应该还要加上一条:学术交锋。
这个世界其实已经很小很小了,我们必须胸怀世界,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加快汉语新诗的对外译介与传播,这就是首届贵州诗歌节带来的启示。

记者:你认为文联牵头、民资搭台的贵州诗歌节,透露了什么信息?给了地方什么触动?

张智:文联牵头、民资搭台的首届贵州诗歌节,再一次证实了这么一个现象: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已经从经济领域开始跨步到文化领域。很显然,“漠血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倘若没有文化的强力支撑,那么,经济的发展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我相信,文联牵头、民资搭台的首届贵州诗歌节对地方政府必定也有所触动,那就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以此来提升当地文化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4、诗与思:个性见解与主张

记者:在你多年的创作中,一定有不少经验分享诗家。谈谈你个人的诗作、创作状态、创作方法……

张智:我主要从事诗歌的写作、评论和翻译。
事实上,最近几年,我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于汉语新诗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在诗歌写作方面相对“慢”了下来。
在全球化时代,诗人必须注重当下性和国际视野,必须尽可能与国际诗界展开直接的交流、对话、合作、互动,那种“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肯定已经不合时宜。

记者:有人说,诗歌是王冠上的明珠(宝石),这已经将诗歌提出了一个绝对高度。那么,你对诗歌有什么个性化的见解或者主张?

张智:我的诗歌主张是:为人类而艺术,为自由而写作。个人的声音在亿万人中,亿万人的声音合而为一;一滴小小的水珠,也可以照亮整个天空。

5、生活“富营养化”冲击诗歌?

记者:“伊妹儿”、“电子商务”、快递、城际列车等,代表了时间节奏;德克士、肯德基、咖啡等,代表了生活享受……快节奏时代,时间被压缩,生活“富营养化”,诗歌缺少了什么?

张智:快节奏时代,生活富营养化了,而诗歌却缺少了一种内在的精神。换而言之,灵魂话语的缺席,剥离了诗之灵魂与内涵,将当下汉语新诗逼入了无深度、无广度和无高度的绝境,令其承受着不可承受之轻。

记者:快节奏生活中的诗人,面临什么样的时代选择?

张智:快节奏生活中的诗人,既要深入时代,保持住灵魂的自由与独立,更要超越时代,否则,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6、乡土与城市:怀念?挣扎?

记者:乡土曾是许多诗人创作的根、是诗歌生长的泉,但许多诗人都已经或者即将远离乡土,他们背着怀念、记忆出发,乡土是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二次发酵还是在灯红酒绿的城市淹没?

张智:尽管许多诗人都已经或者即将远离乡土,但他们的灵魂却永远植根于曾经的乡土。真正的诗人,永远是大地之子,在灯红酒绿的城市,尽管立足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但他们依然仰望着飘渺的星空……

记者:城市的高楼每天都在拔节,当诗歌遇到高楼,当精神碰到物质,诗者和诗歌要经历怎样的蜕变,才能不会物化?

张智:正如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所言:“诗歌就像一束熊熊燃烧的火把,直到今天,它仍然站在人类前行的最前列,照亮了不同种族和人类迈向明天的道路。当曙光开始升起在地平线上的时候,诗歌不仅仅是黎明时的号角,它还会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未卜先知的启示,并随时谦恭地为前行者擦亮眼睛。诗歌即是反抗一切异化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人类重新从摇篮中苏醒,再一次认清生命的意义,并辨明人类正确、光明的前进方向!”
于是,在这个物化的世界,我们得以在嘈杂之中听到了宁静,在普遍的堕落之上看到了少数的执着以及他们的飞翔之姿。

记者:能否给贵州“诗歌分子”一份寄语?

张智:一个伟大的时代必将诞生伟大的诗人,祝福贵州,祝福贵州诗人。




【诗人档案】
张智,笔名野鬼,英文名Arthur Zhang。1965年3月10日出生于四川巴县凤凰镇,祖籍重庆南岸。文学博士。现任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IPTRC)主席、混语版《世界诗人》季刊执行总编、英文版《世界诗歌年鉴》主编、希腊国际文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智利“国际诗人联盟”驻华代表。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和翻译作品。部分作品先后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希腊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丹麦语、匈牙利语、孟加拉语、意大利语、瑞典语、韩语、斯拉夫-蒙古语、塞尔维亚语、希伯莱语、阿拉伯语、斯洛伐克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马其顿语、乌尔都语等二十余种外国文字,并被收入国内外数十种重要选本和辞书。曾获希腊、巴西、美国、以色列、法国、印度、意大利、奥地利、黎巴嫩、马其顿等国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RECEITA》(葡萄牙语-英语-汉语对照)、《SELECTED POEMS OF DIABLO》(英语)、《POETRY BY ZHANG ZHI》(德语-英语-葡萄牙语对照)、《野鬼诗选》(中英对照),诗评集《中国当代前卫诗人系列论》等。主编《国际当代诗人诗选》(英汉对照)、《20世纪中国新诗选》(中英对照)、《世界诗人书库》(双语对照)、《世界当代诗人大辞典》(混语版)、汉英读本《中国新诗300首(1917—2012)》等。


【诗人自选诗】

张智的诗(16首)


鸟语

鸟鸣高不过天空
正如人类
永远也无法看清自己
那些在混凝土中
隐匿的瞳仁、骨头和血
不 再 醒 来

就算我说世界像一幅画
就算我挂起招牌收购证词
就算我握住婴儿的手
凝视初生的老虎
就算我们每天朗诵精装的
姓氏、童话和鸟语

谁又能相信,从今夜开始
鹰会向低处飞
星光永不黯淡
或者,点燃雪花可以取暖

大地布满符咒的日子
月亮与僵尸同行

咿——呀!



几乎是英雄颂歌

我想告诉你
有一尊石像
坐在水泥凳上
我是说
坐在窗外的水泥凳上
那是一个瞎子
据说
越南人的枪弹
打穿了他的双眼
活生生的
却纹丝不动
他使我想起了
秦俑……
祖先的杰作
那一对黑洞
像冰窟窿
透出丝丝寒气
让人不由
打了个冷颤
这家伙也真怪
偏偏盯着我家的窗户
生了根似的
老是不肯离去
仿佛我是一介罪犯
正被人暗中监视
莫非他对我怀着敌意
可我与他素不相识
也记不起我们之间
有过什么冲突

也许
他只是坐坐罢了
我又何必大惊小怪
可他那模样
俨然末日审判
难道这石像
洞悉了我心中的隐秘
这可不是好兆头
记着五年前的某个晚上
我心血来潮
蘸着彻骨的月光
挥笔写下几页
颂扬硝烟的诗章
莫非和这件事有关
可当时就扔进了火盆
我真想冲出门
去问个究竟
或者像轰一群鸟那样
把他撵得远远的
可又有什么必要
欺侮一个瞎子
况且还挂着军功章
别人瞧见了
不骂我缺德才怪

冬日的阳光
打在他青铜的脸上
显得有些古典
也有些悲凉

在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
这时
石像突然站起来
抬头望了望天
摸了摸光秃的树干
然后
转过笔直的身躯
向着一条深巷隐去
整个过程
几乎无声无息
仿佛来自鬼城的僵尸
那动作
迟缓得令人泪落



十四行:给十六岁的阿文

你说你未满十六岁
就在老爸老妈的调教下
开始皮肉生涯

我说我未满十六岁
就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
开始行吟生涯

如今,你小小的乳房依然结实
而我,作为诗人也已声名远扬
你读不懂我内心的沧桑
我猜不透你燃烧的美丽

与其说你在国家的床上自由开放
还不如说你在我的诗中悄然生长
六月的夜风啊,把谁的心吹远
你空空的眸子盛不下火的喟叹



残局

麦粒晶亮

一场暴雨过后
空寂的田野
被鸟儿
叫不出名字的鸟儿
跳跃着啄食干净

我的只剩下麦茬的心呀
这残局,谁来收拾



世界末日

这么多年
你向世界推销自己
像一个政客
更像一个情场老手

这么多年
你和世界相互献媚
像一对演员
更像一对同性恋者

噢,这么多年
世界和你同床共枕
你对世界却一无所知
噢,这么多年
天堂的风铃像一个醉鬼
在时光隧道摇来晃去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

每一寸土地下
都沉睡着
一堆
白骨

当黑夜
灭掉
所有的灯
我突然
看见
累累的白骨
有如
一根根
硕大的
阳具
咆哮着
从飘渺的
星空







武王伐纣
      ——对一篇老故事的分行练习
                                 
当年武王伐纣前,
有人对周武王禀报:
商朝无道,
百姓都在发牢骚,
我们是否要讨伐他?
周武王说:再等等。

后来又有人对周武王说:
商朝无道,
百姓不再发牢骚,
而是破口大骂,
是否应该讨伐?
周武王说:再等等。

后来又有人对周武王说:
现在商朝的一些贵族、富豪、
精英,纷纷离开商朝,
投奔各诸侯国,改换了国籍,
是否讨伐之?
周武王说:再等等。

后来有人又向周武王说:
商朝百姓都不再说话了,
路上见面都低头而过,
面带恐惧,不再发牢骚,
不骂,也不敢交谈。周武王
拍案而起,即刻下诏讨伐纣王……

结果周军所到之处,
商朝百姓和士兵纷纷投诚反戈。
商朝出走的贵族、富商、
精英,也纷纷加入讨伐商纣的行列,
自此商朝统治土崩瓦解,
商纣王自焚而亡……




天为什么还不亮呢?

公元2013年8月24日傍晚
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一个六岁的男孩
在自家门外玩耍
被人下了迷药
骗至野外
然后活生生的挖去双眼

六岁的男孩
仅有六岁的男孩
突然失去了
天真无邪的双眼
不,不
在那个血腥
而残忍无比的瞬间
所有的人都成了瞎子
没错,我们都是受害者
更是凶手——
我们不过是
一匹匹高档的布料
一张张卑微的草纸
在这纷乱的尘世
飘来荡去……

时间一天天流逝
被人活生生
挖去双眼的男孩
至今还躺在病床上的男孩
依然感觉不到一丝丝的亮光
无尽的黑暗包围着他……

男孩每天都问他的妈妈:
“妈妈,天为什么还不亮呢?”
……
男孩真的只是在问他的母亲吗
不,不
他不过是
在替我们这些瞎子
问这个狗日的世界——

天,为什么还不亮呢?!



手稿时代

老杜甫
把泰山踩在脚下
说了两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老黄翔
醉卧山顶
吼了一声
“以生殖器增加
地球的高度”

老野鬼
独自坐在山脚下
一言不发——
没有人知道
一个看不见的国家
正卡在他的喉咙



红色部落

绳索
劫持了
所有道路
此刻,流亡者
像一头
困倦的野兽
站在大海的中央
鸥鸟
追随信天翁
超音速
逃离现场
星光
独自反抗着
黑夜

不安的海域
像一只巨大的胃
装满水雷
核潜艇
大海的秘密警察
还有鲨鱼
嗜血的刽子手
此刻,流亡者
像一根闪亮的鱼刺
卡在天空的喉咙

毒蛇盘踞
太阳的子宫
雷霆被暴风雪
围追堵截
存在的阴影
轻抚暴跳的波涛
星星
在世界上漂泊
此刻,流亡者
像一个
失事的黑匣子
埋在祖国的心脏

火焰拥吻着
火焰
青春的麦芒
在钢铁的履带下
怒号。广场
打开
老虎的斑斓
收割
自由的头颅
盐沉默着
泥沙和弹壳
堵塞了
午夜的伤口
六月
从此沾满砒霜
愤怒的血
高举骨头和闪电
涌向黑暗
颠覆地狱的列车

此刻
活着的嘴唇
在妓女的双腿间
寻找童贞
寻找黄金的核
此刻
死亡
在时间的魔镜里
窃笑。石头
穿过漫长的冬季
抵达风暴中心
为月亮朗诵
悼词
此刻,流亡者
像一支
哑默的红色部落
启动宇宙飞船
向海底的流沙
开火

神话死去
万物开始



杀鸡记

昨天下午
我出门买鸡
农贸市场
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空气中
弥漫着烂菜叶的腐臭气息……
鸡贩子把鸡
关在一个大铁丝笼子里
旁边还竖立着一台脱毛机
脱毛机的四周一地鸡毛
当我靠近鸡笼时
鸡们惊恐地挤成一团
我指着看中的一只鸡
让鸡贩子过秤
当鸡贩子将他
那只粘着几片鸡毛的手
伸进铁丝笼子时
那只面临灭顶之灾的鸡
竟然一动不动
当真印证了
那个耳熟能详的成语
——呆若木鸡
称完了重量
鸡贩子举起
一把寒光闪闪的刀
对准鸡的脖子
用力一抹
一股殷红的鲜血
霎时喷涌而出……
随即
那只鸡
被扔进了脱毛机
然后
鸡贩子舀了一瓢
滚烫的开水淋了下去——
那只鸡惨叫连连
引得笼子里的那些鸡
也一阵阵骚动……
哀鸣声
终于微弱下去
直至消失在寒风中——
鸡贩子
早已开动
脱毛机开始搅拌……
只一会儿功夫
一只光溜溜的鸡
就在我的眼皮底下
被一刀一刀斩成鸡块……
这时
铁丝笼子里的鸡们
也已平静下来
它们
又开始啄食主人
喂养的饲料
有的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
有的打鸣
还有的互相打斗抢食
好一片和平热闹的景致
同伴的命运
似乎和它们没有一点关系
刚才发生的一切
也似乎只是一场恶梦
如今
一切又复归平静……



生命之舟

然而
生命之舟
在水上
终于不能刻下
哪怕极简单的
一个字
如今你把握的
再不是自己
从前的剑
早已销声匿迹

岁月的砂轮
就是这样
毫不吝惜地
磨平我们
磨平我们镂下的
所有波纹
所有图腾
所有名和姓
那么
弃舟深潜吧
在向下的途中
让锋芒收敛
任鲜血生锈
然后
凝着一颗沉沙
去对抗
死神的毒牙

此刻
碧空如镜
苍鹰欲动不动
向日葵在岸上
高歌猛进



世界在双筒望远镜中左摇右晃
        
l
被垃圾、精液、核废料、海洛因
血和爱滋病弄脏的
世界, 想擦也擦不掉了

         2
瞧,世界钻进了KTV包房
不知道哪一头美丽的野兽
又将在他的胯下快乐地呻吟
今夜,狗日的世界肯定会大干一场
——如果你把这一幕想象成
第三次世界大战
也无可厚非

         3
大河向东流
小姐朝西走
世界像迷途的羔羊
站在十字路口
问南来北往的机器人
“老兄, 我该给谁磕头”

          4
世界用双脚为政客们鼓掌
政客们用鲜血为世界洗澡

          5
世界看不清我们的脸
也许我们原本没有脸
“没有脸就不要脸”
这是哪一个艺术杂种说的

          6
世界挥舞着自己的阳具
爬到联合国大厦顶楼嚎叫
“你们看呀,我好棒”
其实, 昨天晚上
这家伙还在梦中对我耳语
“兄弟, 我那玩意不中用啦”

          7
世界从容不迫
世界面无惧色
世界走到历史的车轮下
但没有血流出来
真正的血迹你们何曾见过

          8
磨刀霍霍,世界
不分白天黑夜
剜自己的肉。死亡
在一滴血里唱着不朽的歌
“丰乳霜,丰乳不丰腰”



睾丸与利息

你把你所有的诗
全部存入撒旦银行
你以为你一下子捏住了
体制的睾丸。光荣       
不,那是一个黑洞
不会有一分利息
也不会有一丝回响……

此刻,一只秃鹫
在辽阔的雪地上
迈着正确的方步
它,似乎对身旁
这具伟大的腐尸
早已不屑一顾……

千年一瞬
眨眼间,冰河解冻
春色乍泄
一个黑影腾空而起
直逼太阳的巢穴……



命令  顺流而下
——对一篇老新闻的分行练习

团长对营长
“今晚八点,哈雷彗星
将在本防区上空出现
这种情形每隔七十六年
才出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
身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
我将向他们讲解这一罕见现象
如果下雨,就到礼堂集合
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营长对连长
“根据团长的命令,今晚八点
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
列队去礼堂,这一每隔七十六年
才会出现的罕见现象
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
“团长命令:今晚八点
不同凡响的哈雷彗星
将身着野战服在礼堂出现
如果操场下雨
团长将下达另一道命令
这种命令每隔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
“今晚八点,团长
将带着哈雷彗星出现在礼堂
这是每隔七十六年才会有的事
如果下雨,团长将命令哈雷彗星
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
“在今晚八点下雨的时候
七十六岁的哈雷将军
将在团长的陪同下
穿着野战服,乘‘彗星’牌汽车
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命令    顺流而下
1910年,美军某团



上升

你,高大、邪恶、典雅、忧郁
犹如雪豹,犹如新月
我的女巫,我的蒙娜丽莎
在你郁怒而神秘的目光下
我愿挨上优美的一刀
我愿化作灰烬一堆
独自枕着青山绿水
倾听你无字的忏悔
M,我会站在地狱或天堂
看你如何收敛红唇的锋芒

不,在时间的风暴中心
我,一个自由诗人
于坠落的瞬间,倘若拒绝
上升,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采访手记】
诗歌节开幕式。独山的雨下得有些不近人情。台上,主持人一个个念着纸上的嘉宾名字,台下,有相应的人起身亮相。
当主持叫到“张智”,一张脸从露天水泥坝中的塑胶凳子上站了起来,算是与来自全国三江四码头的朋友打过招呼——这张脸就是诗人野鬼的脸。
雨是“先头部队”,冷才是“大部队”。接踵而来的冷,让露天场地上的人坐不住。野鬼起身,走进了一旁的板房里,我趁机与他接上了话茬。
要参加活动,要采访。这无异于既要刷牙又要唱歌,难,只好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以便以后慢慢采访,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在今天,跨时空采访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这种采访,见得着文字见不着感情、见得着思想见不着笑容,通常不取。
其实,开幕式的头一晚,在紫林山,完全可以找到野鬼聊聊天的,但一天的旅途劳顿已让大家疲劳了,不忍心。
独山回来,思考了一下,还是拟了采访提纲,给野鬼发了“伊妹儿”。他发了短信,说尽快尽快……我回他短信,让他慢慢的。
一个周末,他给我发了短信,说,成了。这让我不得不感慨于他对我只有一面之缘的远方朋友的支持与尊重。随后,我整理了这篇对话,完成了这一访谈。
他在重庆,我在贵州,不同的区划。但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因为我们共同思考了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8 12:58 | 只看该作者
guanz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8 13:3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将诞生伟大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8 14: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张老师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8 16:19 | 只看该作者
哇,喜欢呢。留着细看。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8 18:18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我也算是贵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8 23: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张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9-12 16: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贵州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9-12 17:27 | 只看该作者
快节奏时代,生活富营养化了,而诗歌却缺少了一种内在的精神。换而言之,灵魂话语的缺席,剥离了诗之灵魂与内涵,将当下汉语新诗逼入了无深度、无广度和无高度的绝境,令其承受着不可承受之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9-12 17:27 | 只看该作者
正如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所言:“诗歌就像一束熊熊燃烧的火把,直到今天,它仍然站在人类前行的最前列,照亮了不同种族和人类迈向明天的道路。当曙光开始升起在地平线上的时候,诗歌不仅仅是黎明时的号角,它还会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未卜先知的启示,并随时谦恭地为前行者擦亮眼睛。诗歌即是反抗一切异化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人类重新从摇篮中苏醒,再一次认清生命的意义,并辨明人类正确、光明的前进方向!”
于是,在这个物化的世界,我们得以在嘈杂之中听到了宁静,在普遍的堕落之上看到了少数的执着以及他们的飞翔之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7 01: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