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工拙,无关长短
——泛谈小诗 文/大鹏瞰海
大众鄙薄诗,某些诗人及理论家鄙薄小诗。这是新诗的尴尬。古诗不存在此类问题。
这里仅谈后者。
一
小诗是中国诗的传统,长诗是旁枝。说这话并无贬低长诗之意,《离骚》的价值无可置疑。但它的影响,一在精神上,二在修辞上。至于篇幅上,其嫡派则由“楚辞”衍为“汉赋”,最终与诗(狭义)分道扬镳了。
在古代文化人的心目中,小诗的地位近乎神圣。
举其大者。李白的《静夜思》《玉阶怨》,两首五绝而已,却被明代大诗论家胡应麟推许为“妙绝古今”(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流风所及,直到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汪曾祺先生,在谈到南朝陶弘景的五言绝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时,还说:“一个人一生留下这样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了。”
当然,对小诗写作的难度,古人是有充分认识的。例如,清人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七言绝句,易作难精......利其短篇,轻遽命笔,名手亦将颠蹶,初学愈腾笑声。五言绝句,古隽尤难。搦管半生,望之生畏。”
如今,在一定范围内,小诗创作持续升温,微诗也呈独立之势。对于广大小诗作者来说,潘德舆有关绝句创作之难的论述,应该算得上一记警钟吧。
冰心女士是中国新体小诗的先驱之一。对她的《繁星》《春水》,当时即有不同的声音。梁实秋先生说:
“《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国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的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据我所见,在时下的小诗——尤其是微诗——写作中,像这种“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的现象,还较大程度地存在着。由此看来,某些诗人及理论家鄙薄小诗,亦非无因。
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
小诗——特别是微诗——难写,并不等于不能写好。某些不辨妍媸,只见长短的批评者,应该听听另一番论述:
“诗有力量,犹如弓之斗力:其未挽时,不知其难也;及其挽之,力不及处,分寸不可强。”(宋·许顗《彦周诗话》)
对那些视李白《静夜思》等诗为“简单”,并想当然地推断出,其流传是沾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复杂名篇”光的诗人及理论家,我欣赏他们的坦率,不赞同他们的轻率。
小诗当自强。而批评者们,也须加强学养才好。
周树人喝芋梗汤是折磨,猪八戒吃人参果是糟蹋。倘有谁对人参果横加贬斥,那就是笑话了。
二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成就中国古诗广泛影响和巨大名声的,主要是小诗。然而——
刘邦《大风歌》汪洋闢闔,只有区区三句;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千秋孤愤,也只有短短四句;
李白《静夜思》《玉阶怨》“已见前述;
李商隐《乐游原》“消息甚大”(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卷二十七)......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清·赵执信《荧火》)小诗之于长诗,大体上讲,就是这个样子吧。但也不一定。直言之,有的小诗,本身就是“大星芒”!《大风歌》是,《登幽州台歌》是,《乐游原》也是。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算是较长的诗了,人称“孤篇横绝”(王闿运《湘绮楼说诗》);而《静夜思》《玉阶怨》则是“妙绝古今”!小诗何输于长诗?
新诗亦是如此。
卞之琳《断章》总共四句,顾城《感觉》一共八句,而比起新诗中的大部分长的或较长的诗来,恐怕也不遑多让吧?
因此,我的结论是:诗有工拙,无关长短!
三
近年来,小诗作者日渐增多,作品也日益丰富起来。只是由于我个人经历所限,没有时间去排沙简金。但我仍然认为,小诗(包括微诗)的成绩并不差!
空口无凭,即以笔者的诗为例。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算是新诗的扛鼎之作了吧?笔者恰有一首三五三小汉俳,可资比较:
大鹏赋
海澜阔
划然金翅擘
莫咋舌
俳句脱胎于日本俳句,风格上有典雅与俚俗两种。小汉俳衍生于汉俳,自然也不例外。笔者这一首,属典雅一路。十一个字,可归类于微诗。而这首微诗,在长诗《凤凰涅槃》面前,并无愧色!
闻一多《死水》也算是新诗经典了吧?笔者恰有一首小诗《废河》,可供对照:
废 河
废河里突然水满了
废河已多年没见过洪水
老哥俩热烈地拥抱着
浑浊的泪水流出来
废河里突然水满了
河底的庄稼不认识洪水
等他们从颤栗中回过神来
才知道已经跑不掉了
桥上的农人是探监的老母
眼望着水牢中自己的孩子
一句话也没有讲
作为当事者,我不说自己的这首诗有多么多么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鹏瞰海的《废河》,比起闻一多的《死水》来,并非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以斑窥豹,小诗没有理由自卑。
在《与韩荆州书》中,李白这样介绍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古文观止》的编者批注道:“身虽小而志实大。”太白先生的话,可以借来说小诗。小诗“身量”虽小,一样可以写出大境界!
这是笔者对自我诗写的期许,也是对同行们创作的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