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明月读诗:人在尘世都有一肚子的不甘和无奈 
 
 杂念都无题
 
 文/梦幻旅人
 
 ♀
 
 你想过的很多事
 我都是体验后遗憾的,就比如把燃烧的烟头
 按灭在水碗里,那一夜的心情
 也格外平静
 所有问题的焦点,只是
 如何睡个好觉
 
 ♀
 
 所以我才说,关注
 是一种瘾
 喝茶吸毒写字,这些看似不找边际的琐碎
 其实都和一个人经历有关
 也许是某段情变
 诱发这场灾难,也许
 偶然的无名花凋零,让你
 哭得伤肝伤肺
 
 ♀
 
 很明显是截取了女人的某种特质
 比如爱幻想怕衰老,怕细细的发丝
 拴不住憨汉
 怕邻居黑狗比我花猫雪白,怕闺蜜
 搂着搂着,就偷走情人
 怕儿女不成才
 委在屋檐下耍赖
 怕物价三涨两涨就败光家业
 总之有一点,心软
 是最显著标签
 
 ♀
 
 这日子,什么都可以用价格衡量
 比如小鲜肉和黄脸婆的
 收费差异,比如说爱得死去活来的情侣
 须大把花钱,当然一个管一个
 叫干爹
 我们不谈读书作诗,那些
 是战斗机.傻子牌
 
 ♀
 
 说到傻瓜,不得不提一些学者
 把偷来的花生当葡萄推销,他们说
 黄金屋里藏美女
 一个戏吕布,一个
 满池塘捞死鱼
 最妙的是,说你的潜质
 比海黄看涨,假如献上礼金之后,再饶一刻
 春晓陈仓安度
 
 ♀
 
 别以为电视离你很近很近
 那些明星互秀的笑
 千差万别 ,在她窥伺一夜成名的时候
 也眼冒蓝光
 他偷喝的冷泪,比你
 一滴不少
 所以说飞蛾命短偏追火,跟屁虫打喷嚏
 能耐水不多
 用个小笑话来比仿,谁家的胭脂粉
 也不往大腿帘擦
 你听明白了吧
 
 ♀
 
 每个人,都有点小脾气
 因为他解释不通为什么走运和倒霉
 不成比例
 为什么没人同情的
 总是我,为什么掏肝掏肺
 却捞不满半个竹篮
 为什么活着才怕死
 为什么扔俩石子,还想白赚
 五个水漂
 其实答案就在那个小盒里
 只要他马上入梦,碎成
 一把灰
 
 ♀
 
 到一定时候,就该动身了
 黑脊背小甲虫舞着细腿
 跑远了,快抓住那只青蛙,其实
 我们的初心
 都是从那个遥远的回忆开始的
 然后磕磕绊绊,慢慢长大
 在阅人无数的年纪
 才悲叹童真不回,往往这时,我们
 已经老了
 
 (没检查,漏洞百出。困呀)
 
 
 读完梦幻的这一首诗,百感交集,人生在世,风光的如意的有几人呢?人在尘世都有一肚子的不甘和无奈,而对于不甘和无奈,又不同层次的人各有各的消减的方式。有人借酒消愁,有人鬼混逃避,有人把一腔心事交个文字,我想起那部伟大的《红楼梦》,也想起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李商隐,李白,杜甫,苏东坡,纳兰,柳永,鲁迅,但丁,尼采,贝多芬,肖邦,耶稣和他们脍炙人口的代表。不管文学还是音乐,绘画,都跑不出写实言心声,也不管哪种表现题材手段,都是一个人对这个尘世的反映和折射,当我们把文字倒影于一首诗上,一种艺术的载体上,我们看见的不止是个人,还有社会公众心理,犹如一面镜子,以“我”之视觉发现了人性的万分之一面,而无疑或多或少都戳到我们敏感神经,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风霜,读这首诗就有这样的所悟,至少它打到了我,我看到了尘世的人们那所作为里一种暗示,一个出口,一个自我安慰的精神法,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们都没有权利去取笑谁,因为你不是她他,相信他那样做有自己的道理,正如我们不明白连死都不怕的人,为什么还会选择自杀呢?名声已经很大的人,为什么如此呢?我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的内心你不懂,所以你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也许这就是对当事人的最好理解吧。
 
 
 二  明月读诗:寒冷里叠加着诗人对尘世入木三分的认证
 
 原诗:
 
 这个冬天依旧寒冷
 ——伤悼林昭
 作者:未满
 今天
 是你的生日
 这个冬天
 跟你出生的
 那个冬天
 一样的
 寒冷
 这是我
 唯一
 能够
 可以
 告诉你的话
 说实话对先生一贯的诗写个性一半敬佩,一半充满好奇,如果按照孔夫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显然先生是有悖圣人之言,而是像啄木鸟保持鹰眼的狠准致命,有时觉得诗人不识时务过于较真,然而细想,这种较真是多么可贵,勇敢,像一个社会一颗清醒大脑,不被眼前粉饰的太平迷失。由此对于他的名字也探索一番,“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我想这未满之名大概取自这不满吧,熟读先生的诗,就不难发现先生与先生的惊人相似,骨子里都一直在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理会冷笑和暗箭,是像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像历史吐糟。就这一点,就有一种硬骨头精神,一种坚持的精神,像狂热宗教者坚守自己的选择,我从这首诗里又一次领略他犀利风格,不过这一首不像以前直接不留情面的锋芒,而是诗在诗外心有领会大智,从文本上看似乎诗人是单纯地写一个悼念的日记而已,但就在一个时间的结点上,使得这首纪念别有一番滋味,这大概就是好诗之不说之妙,全在会意中。
 诗人抓住今天和诗人悼念的主人出生两个相同,一是日子,一是冬天这个背景,诗人就是巧妙把人们都知道林昭件事融入诗里,一起发酵,在心照不宣中对接上现实语境,暗示第三个相同,即我和和她那时候处境竟然相似,历史不过是在重复,就像这个冬天重复那个冬天,我重复你,不过是换一个人,其实此诗表面上是纪念一个人,实际上是暗示诗人内心世界,淤积了多少想说而不能一吐为快的愤懑,没有一个出口,你所经历的,我也在经历,大有身同感受之说,林昭在诗中已经化为意象,而诗中的“寒冷”耐人寻味,这是诗人隐藏的入木三分的认证痕迹。
 
 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人,敏感的话题,无疑先生的选题过于大胆,但体现了诗人一贯的诗风,不迎合当下歌功颂德,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但美好不等于没有弊端,先生愿意做那个唱黑脸的人,宁愿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先生拉的不是皇帝,而是被表象迷失的众生,追随者。
 
 明月个见,若误读一笑了之。
 
 于2015.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