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家诗说] 转发 胭脂茉莉的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施施然被指抄袭一文的再次回复
文/胭脂茉莉
    今天我不想谈抄袭不抄袭的问题。事实上,也早就不是单纯抄袭的问题了,也不谈其他诗歌被肢解的诗人,内心是如何的气愤,碍于面子又说不出口,就如我的这几首诗,只是一个例子,我早就抛弃之的边角料而已......
   今天我想说的是诗坛上这样的情况,那些即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来撑起自己独立思考,又无诗神附体的所谓的“诗人”,但是又不甘心寂寞,为了持续的炒作;为了背后所带来的巨大利益,黔驴即使技穷也还要铤而走险,就想着法子对着别人的诗,别人诗中的意象,稍作加工改造,有时候就会拼凑出一首看着还不错的,像诗的东西!再配上蜜蜂一般的评论家,进入这拼凑的破罐子里去品尝,酿造出的蜜一般的评论......这种为了虚荣,并且达到某种目的诗写者太多了!
  他们,大体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把别人的思想成果窃为己有:1.套改法,2.扩写法,3.缩写法,4.搅拌肢解法......代雨印和施施然就是典型一例,几种方法几乎都已经尝遍。有很多人都很好奇,强烈要求我分析一下在短时间内如何不用思考,只需改头换面就能把他人诗歌窃为己有?像流水作坊一样的成批生产,一天就可以写10首20首?为此,在下文,我列举了施施然的13首诗,至于为什么先只是例举13首,而不是16首或者15首,因为13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数字。其实,此红颜几年时间不过就写了几十首诗而已,这些充斥各大知名刊物,名人写评写续的“名诗”,还有很多如下几种方法的,如有兴趣,以后有时间再来分解!这13首,系此红颜被选到各个年度精选的“名诗”,既然是“名诗”,肯定是可以经过反反复复推敲的,供大家探讨!
   她们,在这一尝试过程中,这些只能放在抽屉里的东西便被话语权人士开始迫不及待的频繁推荐,并作为女性诗歌的代言人在各大媒体的频频曝光,和所谓的名家整日杯盘交错......补充一句,刚刚得知,继《诗歌之王》踢馆丢人以后,近50岁的施红颜最近将以诗坛“四大美女”之名,出席有史以来“颜值”最高的诗歌炒作活动。其他三个女性,是否是继“新红颜”以后的女性诗写者的又一次陪葬,不得而知。古代的四大美女,好像是死后后人追封的,看来套改临摹大师已经跨入“不朽”之列……
   在这里恕我引用一个诗人的话“所有这些诗,都一个调,没有新颖之处!这就是中国诗坛的悲哀!”当然,中国诗坛的悲哀,不仅仅就这一个悲哀.....
   谁都知道有一点诗学常识的人,一个下午,都能炮制出一篇关于抄袭的理论,或者也可以炮制出一篇关于没有抄袭的理论......如今诗坛,乃至文坛大到知识界,关键不是理论的问题,我们现在是该摸着自己的良心,来谈论有关“诚实的问题”的时候了,这也是作文,作诗,作人的底线……
  王朔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不无沉痛的说“道义上的勇气不够还可以理解,知识上的诚实一旦丧失,上帝也救不了我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因为我是个“写诗的天使”而不是个“诗歌打假的斗士”,我就该保持沉默,我认为大家都该出来抨击,才能扭成一股清新之风,但愿能如涓涓细流,来洗涤这腐败之气......
                                 ---刚写完这篇又看到龙虎诗人的回复,一并就复制如下:
新龙浪虎 回复了你的评论:
当今文坛的难言之隐
已是日常吃食
爱吃得吃
不爱吃也得吃
这正是瘟疫定律

我们拿笔的人当然要
明示偏食的忌讳

原评对原文
向转载者致敬

祝双节快乐
来自博文《[转载]施施然被指抄袭》
   有很多人都很好奇,强烈要求我分析一下如何在短时间内把他人诗歌不用思考,只需改头换面就能成为自己的诗歌,像流水作坊一样的成批生产,一天就可以写10首20首,由于时间匆忙,我只列举了13首,至于为什么先只是例举13,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数字.其实此红颜几年时间不过就写了几十首诗而已,这些充斥各大知名刊物,名人写评写续的“名诗”,还有很多如下几种方法的,如有兴趣,以后有时间再来分解!这13首也只是我偶然看到的,此红颜被选到各个年度精选的名诗,既然是名诗,肯定是可以经过反反复复推敲的,供大家探讨!     
◆第一首,施施然《金兰记》和陈先发《青蝙蝠》_-(套改法)
“施施然的这篇《金兰记》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没有丝毫改动,对了,只是把男的改成女的,把青蝙蝠该成鸽子,把屠宰场改成了向阳洗浴中心,把《锁麟囊》改成《少女之心》把“我们谈到了结局”改成“我们谈到了死亡”何其拙劣的低级抄袭。一帮皇帝新装的拥护者难道你们就不能实在一点吗,让这厮光着身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可就是你们的过错了。”摘自披露施施然抄袭行为,博客被封诗人寒冷淘沙语。
  以下所标黑体字部分是仅是和原诗相同的字,至于结构稍微有点诗歌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在原诗的基础上没有丝毫的改动!

  改编复制之诗《金兰记》
        文/施施然

那时候我们效法古人。七双白球鞋
像一群莽撞的鸽子,扑啦啦地
从学校西侧的向阳副光食店飞过,看沥青马路的尽头落日
杏子般鲜艳、多汁、欲露还休
我们嚼话梅糖。旁若无人地嘲笑
看人间蛛网般令人生厌的秩序。
又大声谈论,从未曾谋面的《少女之心》
我们谈到死亡。坚贞。和十年一次的约会
谈到此生,要和天空这要了命的蓝共进退
和鸽眼中哔哔剥剥的火星儿,共进退
随着夜晚降临。年复一年地
降临。一些尖厉的事物,慢慢被抹平
向阳副食店换上了洗浴中心的招牌。
而曾经不知死活的鸽群,迁徙在岁月的枝桠上
各自栖息,日渐沉默,终于不知所终

    原诗<<青蝙蝠>>
      文/陈先发
那些年我们在胸口刺青龙,青蝙蝠,没日没夜地
喝酒。到屠宰厂后门的江堤,看醉醺醺的落日。
江水生了锈地浑浊,浩大,震动心灵
夕光一抹,像上了《锁麟囊》铿锵的油彩。
去死吧,流水;去死吧,世界整肃的秩序。
我们喝着,闹着,等下一个落日平静地降临。它
降平静地临,在运矿石的铁驳船的后面,年复一年
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垮了。我们开始谈到了结局:
谁?第一个葬到了江底;谁坚守到最后,孤零零地
一个,在江堤上。屠宰厂的后门改做了前门
而我们赞颂流逝的词,再也不敢说出了。
只默默地斟饮,看薄暮的蝙蝠翻飞
等着它把我们彻底地抹去。一个也不剩-
--2004年10月------(此套改复制之诗被收录在2012年漓江版年度诗选,并被誉为代表作)
下面是陈先发原诗《青蝙蝠》和施施然之名诗《金兰记》之结构对比
关于施施然被指抄袭一文的再次回复
◆第二首,施施然的《光年.十二月》和海子《九月》——-(套改法),这首诗,不用任何费神解说,只要是人,都能看出是套改加抄袭。
《九月》
文/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 光年·十二月》
文/施施然

季节抽出刀锋草原上滚落头颅一片
众神死亡的时刻小丑们在交媾狂欢
你的眼神清凉,一语不发
你用圣洁的热血镀亮诗句的刀刃
左边是马匹,右边是火焰

你的眼神清凉,一语不发
草原上冰雪覆盖万物头颅一片
夕阳如血殷红映照亡灵的天空
小丑人头落地,刀刃闪闪发亮
你的眼神清凉,一语不发
手提人头打马走过十二月
◆ 第三首,施施然《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陈先发《与清风书》---(套改法)
  施施然如何临摹改编陈先发的《与清风书》成为自己的的名篇《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的:读陈先发的《与清风书》开头“我想活在一个儒侠并举的中国”再读施施然的《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开头一句“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再读陈的'从此窗望出 "正好对应施的从“从默片里开出来”再读陈的这一切有着各安天命的和谐正好对应施的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再读陈的“细雨中的寺顶”正好对应施的“不远处的钟楼”读陈的“我会离琴声更近一点”正好对应施的 “四月天的花香很近”再读施最后一句天啦!我不忍心看了陈的“也会在分开善恶的小径上 走得更远一点 正好对应施的“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纯粹系一篇临摹之作却被誉为代表作!
被临摹之原诗《与清风书》
      文/陈先发
我想活在一个儒侠并举的中国。
从此窗望出
含烟的村镇,细雨中的寺顶
河边抓虾的小孩
枝头长叹的鸟儿
一切,有着各安天命的和谐。
我会演出一个女子破茧化蝶的旧戏,
我也会摆出松下怪诞的棋局。
我的老师采药去了,
桌上,
他画下的枯荷浓墨未干。
我要把小院中的
这一炉茶
煮得像剑客的血一样沸腾。
夜晚
当长长的星座像
一阵春风吹过
夹着几声凄凉鸟鸣的大地在波动。
我绿色深沉的心也在波动。
我会起身
去看流水
我会离琴声更近一点
也会在分开善恶的小径上
走得更远一点

临摹之诗: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文/施施然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步履轻盈
而优雅。当当作响的电车,从默片里开出来
灰色长衫和月白旗袍礼让着上下

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
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

两条有风骨的弧线,向身着灰装的
不老建筑的文艺复兴里延伸。那里有我们
窗明几净的家,和一双晶莹的儿女……

就像插上了时间的翅膀,我常常就这样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步履轻盈而优雅。四月天的
花香很近,没有愤世嫉俗,只有儿女情长
----------------(此系套改之诗被誉为名篇已经走进台湾冲进亚洲)

◆  第四首,施施然的《饮茶记》 胭脂茉莉的《中秋的月亮》-----(套改法)
《饮茶记》把胭脂茉莉的《中秋的月亮》中原诗的反复变化的月光,置换为茶水的浓淡,标黑体字部分为此诗的叙述转折时的结构。。。。可怜,为什么总是要拾人牙慧呢?
《饮茶记》
文/施施然
这个初秋像个欲火焚身的妇人
高热不退。躺在大地的床上。
隔着两层窗玻璃,她能听到空气
微弱的喘息。“一切都乱了,世界
仿佛被注射了过量的激素。”
她端起白瓷茶杯,上面印着烟紫的印度玫瑰
太平猴魁苍绿的叶片
此时正在碧质清汤中舒展。她轻啜了一口
微甘的余味,暂时消解了她的火气
但同时,她感到了一阵孤独
她想诅咒眼前这个精神的乱世。是的
没有人能说出她内心的愤怒
2013年8月17日。墙上的日历穿越时间碎片
翻到了二十一世纪。而人们的思维
还活在历史的体内,戴着文革时代的
红袖章。她又轻啜了一口
茶色开始转浓。这些年,她一路走来,看繁花
和罂粟同开。她啜饮美,将恶像茶叶的残渣沥去
雄心勃勃,渴望万物静好。而今
透过迷失的外部世界,她逐渐看清
宁静,只和眼前的茶水温度相关。
她立起身,把额前发丝抚到耳后,再一次
为杯中续上滚烫的清水。窗外,视线以外的山那边
一缕橘色的光,铺过来,洒向平原
她知道,夜晚就要来临。
于2013年8月18日此诗被选入多种选本
《中秋的月亮》
文/胭脂茉莉
中秋的月亮一直在云层里穿行
或明或暗 她还没有感觉到月色的皎洁
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一年的月色如水
她想 也许有人还在那一年的月色中吟诗吧
那站在山坡上 树枝伸向远方的松树
母亲唤着孩子小名回家吃饭的声音
以及那草丛中飘来的百合的清香
最无法忘记的 是在那远离炊烟的沙滩上
浮现出的海市蜃楼
月色中 她在寻找一些诗句
企图去敲痛这平庸麻木的生活 这些年
文字是让她能走进灵魂的唯一秘密
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那个人
却越走越远
哦 月亮终于钻出云层
如水的月华像那一年一样倾泻下来
如同那些忧伤而美丽的诗句突然蹦出她的脑海
继而弥漫在月色中
有谁能懂在这反复变化的宁静中一个灵魂的慌张
她看见 一只夜莺划过中秋的夜空
消失在远方
于2010年9月30日原文网址
http://www.chinapoesy.com/gongxi ... 4-9f549eda4c74.html

◆ 第五首 ,施施然《光年·惜春记》陈先发  《村居课》《最后一课》——(-搅拌肢解法...)
以下是施施然《光年·惜春记》怎样把陈先发的诗拼凑打散摘抄法,有的诗友说看不出.我专门逐句标了序号和原诗作了比较。结果令人发指的是,一首诗没有一句自己的话,这样的投机之作却被各大诗刊发表还找砖家写了长篇大论,难道这就是我们的诗坛气候吗?
    例如第一句, 1--.细雨中鸣叫的黄鹂,掉头向五里外的长亭飞去。对应陈先发的1.--鸟儿衔着种子,向南飞出五里。第二句2---新绿剪开的湖堤上对应陈先发的2--老祖母在斜坡上。。。第三句3---桃枝颤了几颤 对应陈的3.--但蓝天仍抖动了几下。第四句4.--它将在下一个月,生养一万个豆蔻少女,对应陈的4--他将在明年花开时,长成一条龙。。。第五句,5---红,就要轰轰烈烈对应陈的5---稻米饭又浓又白。。第六句6---小尼姑端坐古刹。青灯如眼神,忽闪忽闪。。对应陈的6--小孩子揭开河水的皮,三三两两地朝里面扮鬼脸。第七句7--.但腰肢柔软,堪比去年...对应陈的7-----红花绿树,堪比去年。.。。第八句8--作为一个久离房中术的人…..对应陈的8--.作为一个逝去多年的人…
  拼凑之诗《光年。惜春记》
         文/施施然

1--.细雨中鸣叫的黄鹂,掉头向
五里外的长亭飞去。2---新绿剪开的湖堤上
3---桃枝颤了几颤。4.--它将在下一个月
生养一万个豆蔻少女,5---红,就要轰轰烈烈
6---小尼姑端坐古刹。青灯如眼神,忽闪忽闪
7--.但腰肢柔软,堪比去年
8--作为一个久离房中术的人,你扬起
春风的手臂,像要安抚二月崩溃的冰雪
又像发起新一轮求欢
---------(此全部摘抄之诗被收录在《2013中国最佳诗歌》并被誉为代表作)
下面是陈先发被拼凑原诗
   《村居课》
       文/陈先发

他剥罢羊皮,天更蓝了。2--老祖母在斜坡上
种葵花。哦,她乳房干瘪,种葵花,又流鼻血。
5---稻米饭又浓又白,煮完饭的村姑正变回田螺。
6--小孩子揭开河水的皮,三三两两地朝里面
扮鬼脸。哦,村戏的幕布扯紧了,3.--但蓝天仍
抖动了几下。7-----红花绿树,堪比去年。
一具含冤的男尸浮出池塘,4--他将在明年花开时
长成一条龙。1.--鸟儿衔着种子,向南飞出五里
蘸鼻血的种子,可能是葵花,可能是麦粒

    《最 后一课》
       文/陈先发

那时的春天稠密,难以搅动,野油菜花
翻山越岭。蜜蜂嗡嗡的甜,挂在明亮的视觉里
一十三省孤独的小水电站,都在发电。而她
依然没来。你抱着村部黑色的摇把电话
嘴唇发紫,簌簌直抖。你现在的样子
比五十年代要瘦削得多了。仍旧是蓝卡基布中山装
梳分头,浓眉上落着粉笔
要在日落前为病中的女孩补上最后一课。
你夹着纸伞,穿过春末寂静的田埂,
8--.作为一个逝去多年的人,你身子很轻,泥泞不会溅上裤脚
2004年10月

◆  第六首,施施然的《淡水小镇》  胭脂茉莉2010年写的《美丽的乡村,人间的天堂》2012年写的《在山中》---(-搅拌肢解法...)
此人的《淡水小镇》把胭脂茉莉的《美丽的乡村,人间的天堂》和2012年写的《在山中》两首诗摘抄成一首诗的抄袭法,和此人的拼凑复制之诗《光年·惜春记》系把陈先发《村居课》和《最后一课》两首诗拼凑,打散,复制摘抄法如出一辙,
1:两头翘起的渔船漆成
比海水更深的蓝色,和低垂的云层背后
的天空呼应。”对应原文“一条小河缓缓穿过
白墙黛瓦的村庄流向远方
村前的池塘平静如镜
倒映着蓝天白云”
2:“仿佛一幅旧油画”对应原文“它就是一副流动着的山水画”
3:“空气中充满着花枝烧的香气”对应原文“空气中飘来青草和鲜花的香味”
4:“ 一只温驯的大黄狗,趴在潮湿的沙地上
假寐”对应原文“一条狗蹲在门前假寐
看到异乡人友善的摇了摇尾巴”
5:另一只,散步的俏丽鸥鸟
则歪过头和你对视。对应原文“几只鸡在篱笆外悠闲的散步”
6:“像它们一样摆脱时间施加的压力“对应原文“ 皇帝扔掉了他的旧衣”
7:“将生活这本俗艳的小说暂时从手中丢开”对应原文“剑客把宝剑放在一边”

另附原文和拼凑之诗
《在婺源》原文名称《美丽的乡村----人间的天堂》
1.一条小河缓缓穿过
白墙黛瓦的村庄流向远方
村前的池塘平静如镜
倒映着蓝天白云
房前屋后 不远处的山坡田野
开着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微风吹过3. 空气中飘来青草和鲜花的香味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乡村吗
不 不是2. 它就是一副流动着的山水画

大人们在院子里谈论着庄稼的长势
顽皮的孩子们在捉迷藏
5.几只鸡在篱笆外悠闲的散步
4.一条狗蹲在门前假寐
看到异乡人友善的摇了摇尾巴
年轻的村姑在河边洗着衣服
偶尔传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这是一副流动的画吗
不 不是 那明明是我魂牵梦绕的---
人间的天堂
本人写于2010年3月13日原文网址
http://www.chinapoesy.com/gongxi ... 3-20b864b59d09.html
《在山中》

是一场有点凛冽的秋雨 打开了清新
微风拂过 层林尽染
寂静地 可以听到鸟兽们的低语
松鼠在树枝间跳跃
蚂蚁在落叶间奔波…
没有人去打破它们的安宁
哦 这一切----
几乎就是我认为的美
6.此刻 皇帝扔掉了他的旧衣
7.剑客把宝剑放在一边
有人说 看到了聊斋里的狐仙

于2012_12_5晚原文网址
http://www.chinapoesy.com/gongxi ... 6-5795a808f0f5.html

拼凑之诗《淡水小镇》

1.两头翘起的渔船漆成
比海水更深的蓝色,和低垂的云层背后
的天空呼应。2.仿佛一幅旧油画
动荡着轻涌。多美啊。我竟然忘记了向导游询问
木质栈桥下的
这些美丽的黑鹅卵石,它们出自本地吗
可这又有什么重要?此时
我徜徉在一个叫八里的淡水小镇
3.空气中充满着花枝烧的香气
4.一只温驯的大黄狗,趴在潮湿的沙地上
假寐。5.另一只,散步的俏丽鸥鸟
则歪过头和你对视。嗨!你需要做的
6.是像它们一样摆脱时间施加的压力
7.将生活这本俗艳的小说暂时
从手中丢开,去投入地品尝
镶嵌在台湾海峡东部,这新鲜的牡蛎
   写于2014年11月15

◆第七首,施施然的《在岳麓山》和灯灯的《大孤山》
《在岳麓山》
施施然
椤木和红枫不是你。
香樟也不是。两三只黑白相间的鸟,在爱晚亭嫣红的夕照里
忽高忽低地飞。雨丝闪亮,
但不是你。

你小憩在半山腰的云雾中:“我的浆果
已经爆裂成谶,就像
这满山割不断香气,有忠实的能力
陪你,走到消逝。”

而此时麓山寺钟声四起,人间的烟火
正炽。倘若穿石坡的一镜湖水缄默不语,我
又能说什么呢?三月清风绿意荡漾
群峰、蔷薇、好时光,都在原地。
《大孤山》

文/灯灯
不可看空,在大孤山,云朵是向下生长的
海和天之间,白云换成黑布,一场雨要下
就下个半生
石头是向内生长的,多半部分探进了泥土
在残留的幻想里,无用且安全
不可看空,在大孤山,你是向心路生长的
自己是自己的复数,云朵是你的,石头是你的
苍茫是你的

在大孤山,鸡叫了三遍…
落日用黄金的手,为一枚松针加冕。
◆第八首,施施然的《在苗寨写生遇见马厩里的马》 王家新《田园诗》
王家新的《田园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悲痛的思考,羊是不幸的,那么人类的良知在哪里?施施然《在苗寨写生遇见马厩里的马》只是把羊改成马,场地做了置换。把田园诗的第一句改成了标题,手法和上面的改写灯灯的《大孤山》如出一辙。
《田园诗》
文/王家新
如果你在京郊的乡村路上漫游
你会经常遇见羊群
它们在田野中散开,像不化的雪
像膨胀的绽开的花朵
或是缩成一团穿过公路,被吆喝着
走下杂草丛生的沟渠

我从来没有注意过它们
直到有一次我开车开到一辆卡车的后面
在一个飘雪的下午
这一次我看清了它们的眼睛
(而它们也在上面看着我)
那样温良,那样安静
像是全然不知它们将被带到什么地方
对于我的到来甚至怀有
几分孩子似的好奇

我放慢了车速
我看着它们
消失在愈来愈大的雪花中
2004
在苗寨写生遇见马厩里的马
文施施然
这是匹刚成年的马。隆起的肌肉在
漂亮的棕色毛皮下若隐若现——在这里
群山锁住路,马厩锁住野性和美。
它的眼睛大而温善。眼睫长而密。
当你和它幽深的瞳孔对视,一缕忧郁
(被禁锢的力量)沉进你的心底。
它并不曾记得怎样离开母亲。
它也不感到孤独(马厩里还住着
一头沉默寡言的牛,和热情的牛蝇)
它不曾仰望过天空掠过的飞鸟,
流云从树梢后奔驰过山岗。
不曾留恋过远处的峰峦,
和峰峦后通向天边的路。
(野雏菊和苜蓿草在路旁跳出雌性的“踩堂”舞)
它不曾记得奔跑。
(风在耳边呼啸)
它不曾了解自由。
(缰绳是与生俱来人类恩赐的礼物)
——哦谁能帮帮我给它以明示?
在神灵与宇宙面前,生命生而平等。
(如果动物不能,至少人类可以)
它信赖这焦红的土地,谙熟吆喝
犁耕,驮运,忠诚和顺从,在主人的鞭子和注视下
交配。在马蹄状的粪便中
大声喘息——
它把所有交付出去,
它还不曾梦见宰杀,
(或许,正是它老去的母亲的命运)。
◆第九首,施施然的代表作《香玲》,和海子的《风很美》--(扩写法)施施然的代表作《香玲》,把海子的《风很美》进行了扩写,基本骨架是海子的如海子的“风很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很美”其他的词语如春天的马匹等句子也是海子式句子的拼凑而已。

《风很美》
文/海子
风很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很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光年·《香玲》
文/施施然

阳光很辣,蛤蟆镜很辣
阳光在脸蛋上开了花
吹口哨的少年,从家门前走过

她开花的脸蛋像蜂房
少年的蜂群
浑身披满了蜜
清风掀动她红色的衣衫
小小的乳房,很美

春天的马匹跑过了一匹又一匹
春天的马匹上端坐着美丽的人
有谁知道我十三岁的心呀曾长满了皱纹
为了邻居家的小姐姐,发着愁
◆第十首, 施施然的名作《我会永久占领你的心》辛波丝卡的《在一颗小星星下》-缩写法《我会永久占领你的心》系把黄灿然的翻译作品,辛波丝卡的《在一颗小星星下》作了缩写和稍加润色,这首诗几乎没有一句自己的话,倘若我们都这样写诗,走这样的捷径,仅仅为了名利,那也真是愚蠢至极。
《我会永久占领你的心》
文/施施然
为此我向未来出现的女人道歉。并且原谅
我把她们都唤作假冒货。有时候
女巫的咒语就像日升月落一样
难以推翻。我为我不小心使用了它
表示抱歉

我为必然向偶然道歉
我为晨曦向夜色道歉
我为胜利向失败道歉,我为提前
扼死了你的星火,向它的寒冷的亡灵
道歉。我要把我积存的歉意
全部花完

原谅我出现在你所有的幻觉里
原谅我经由氧气进入你的肺腑,再像
病魔一样,潜入你的每一滴血液

《在一颗小星星下》
文/辛波丝卡
我为称之为必然向巧合致歉。
倘若有任何误谬之处,我向必然致歉。
但愿快乐不会因我视其为己有而生气。
但愿死者耐心包容我逐渐衰退的记忆。


我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万物向时间致歉。
我为将新欢视为初恋向旧爱致歉。
远方的战争啊,原谅我带花回家。
裂开的伤口啊,原谅我扎到手指。

我为我的小步舞曲唱片向在深渊吶喊的人致歉。
我为清晨五点仍熟睡向在火车站候车的人致歉。
被追猎的希望啊,原谅我不时大笑。
沙漠啊,原谅我未及时送上一匙水。

而你,这些年来未曾改变,始终在同一笼中,
目不转睛盯望着空中同一定点的猎鹰啊,
原谅我,虽然你已成为标本。
我为桌子的四只脚向被砍下的树木致歉。
我为简短的回答向庞大的问题致歉。
真理啊,不要太留意我。
尊严啊,请对我宽大为怀。
存在的奥秘啊,请包容我扯落了你衣裾的缝线。
灵魂啊,别谴责我偶尔才保有你。
我为自己不能无所不在向万物致歉。
我为自己无法成为每个男人和女人向所有的人致歉。
我知道在有生之年我无法找到任何理由替自己辩解,
因为我自己即是我自己的阻碍。
噢,言语,别怪我借用了沉重的字眼,

又劳心费神地使它们看似轻松。
◆ 第十一首,施施然的《邻人出殡记》和诗人郁雯的组诗《哀歌》---(缩写法)
施施然的《邻人出殡记》系把诗人郁雯的组诗《哀歌》作了缩写,是一篇纯粹的缩写之作。在组诗《哀歌》中,诗人郁雯从女性意识浓厚的单纯的“爱情观”深入到了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人的“生命观”,《哀歌》是她自我突破的一个高峰!施施然把整首诗作了节选,拼凑,稍加改编成为自己的诗《邻人出殡记》,一首模仿的投机取巧的诗,除了为了发表出名,你能体会到诗人最初的那些阵痛吗?因本诗较长,下面只是部分。
《哀  歌》
郁  雯

时辰已到。时辰已到。
你趴在窗口,望着街道,
望着你的一生。
有神在向你招手,叫唤着你的名字。
你已经作好准备,却又为
这样的准备恐惧与不甘。
时钟不紧不慢地敲响,
蜡烛烧到了底部,卟哧一下
熄灭,黑色染透了屋宇。
不堪忍受的冰凉,
冻结了你的血液。终于,
你呼出最后一口气,顺从地,
投入神的怀抱。
你走了,快得
让人无法喘息。
   二
时辰已到。时辰已到。
你的子女围绕在身旁,
唱着送行的歌。
歌声如诉如泣,宛若
山间蜿蜒的小径。
你看见自己年轻时的摸样,
一朵黑牡丹,恣意盛开过
阳光、雨露都曾眷顾。
如今,你的肢体
一截截地泛蓝,蔓延至
腰际,
像变色的魔术棒。
你漂浮在半空,丢弃了苦痛
一身轻松地看着:
你的子女,  围绕在你身旁,
唱着送行的歌。
“一路走好啊,一路走好!
要喝家乡水,别喝路边茶。”
  三
时辰已到。时辰已到。
阴阳界面棱角分明,透着
银色的锐利的光芒。
你躺在木板后的木板床上,
肉体沉默着,停息。
灵魂,游移在
模糊与清晰之间。观望着
倏然临近的星空。硕大的星星
攀上你光洁的额头;浑圆的月亮
伫立在你的头顶,像皇冠
像永恒的勋章。
你吟唱着,游刃有余
天地摆开仁慈的架势,
把最自由的选择权利,交给你。
你可以随心所欲,虽然
一旦融入虚无,有心无欲。
你徘徊在分割线的中央,有貌似悲哀的
情感侵袭,你纳闷自己在哪里?
乌鸦成群,扇动着翅膀,
连结成,一整片的黑色水袖
你舞动着这份沉郁,吟唱着
你生前最衷爱的越剧——
鼓板敲响,越敲越急
一声叹息似的拖曳长音之后,
一切归于寂静。
       2005.10——2005.12
施施然的《光年·邻人出殡记》
清晨六点钟,感觉
还未进入熟睡
就被邻旁的爆竹声惊醒
撩开窗帘一角,天光呈现青白色
楼下空地,人群纷乱地肃立——
和以往燃放爆竹的动静不同:
花圈,旌幡,彩扎祭奠品
燃烧的纸钱飘散出枯草的气息
有人高声指挥着
隐隐的哭泣,在闪光炮炸响的间隙
从某个方位压抑的喉咙溢出。
很快,人群分男女站成两排
队伍线条因悲伤而松垮
年轻的远亲?在前面引路
懵懂还游移在脸上的至亲怀抱灵位
几名戴黑纱的妇女,眼神低垂
在最后搀扶着衰弱的老人
“砰”!孝子贤孙将送别的瓦盆摔碎
“起灵”!队伍终于起动的霎那
爆发出一片惊天动地的哭声。
是哭由配偶变成了遗孀?
是哭由爱子变成了孤儿?
是哭生命的短暂和命运的不公
还是对死去亲人的亏欠?
他生前爱过门前这棵杨柳吗?
那些烧掉的楼阁、轿车、金钱
那些享有过的,和从未曾享有的?
是什么隐密,从生者的记忆中升了起来
当亡灵在这个世上的一切
即将永久地消失之前?
六点三十分。窗外重归静寂
送殡的爆竹在空中的炸响声
喻示着悲恸的队伍已经走远
我的睡意皆无。垂闭的帘幕后
整个楼群睡意皆无
不远处,有人在发动汽车的引擎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生活仍将继续。不久
更密集的人群,将涌上明晃晃的街道
他们悲怆,或者欢笑
哪一张脸刚刚从生活中退隐,我没有看清。
◆第十二首,施施然的《赤脚走在雷州岛》和陈先发的组诗《扬之水》---(缩写法)
施施然的《赤脚走在雷州岛》陈先发的组诗《扬之水》的缩写加稍微润色。由于本文太长就节选一段,可见一般。
《赤脚走在雷州岛》
施施然
穿过雷州百万亩森林,等于穿过了百万吨氧气
我眼含热望,肺腑吐纳清气
像传说中的海外仙人赤脚踏上雷州岛
北部湾的海水漫过来,带着天空的蓝
它抚摸我温热的脚趾,冲决我心中郁积的块垒
我吐纳百万吨的新鲜空气,我要做一个通体湛蓝的人
在雷州岛我怀揣着湛蓝的心脏,如揣着雷霆万钧
世事炎凉,妖孽横行
我愿做一个惩恶扬善的霹雳之君从天而降
斩除人间的污浊雾霾一片
我在雷州岛上揣着雷霆走,海滩上停泊的渔船
拖挂着陈旧的韵味
符合历史角度的美感。说到历史
我忍不住回头看,寇准和苏东坡
一改肃容,在雕栏宋园里正摸着胡须向我颌首微笑
揣着一串长笑我赤脚走在雷州岛,再往前
就是海水深处了,越南和老挝就在对岸
南中国海和北部湾横隔中间
热带榴莲的异香飘洋过海,它是美食主义的宗教
我也有我的宗教,我伫立在雷州岛的海岸边
像通体透明的仙人,像湛蓝的墨水倒进了透明的北部湾

由于本文太长就节选一段
《扬之水》
文/陈先发
  (一)
  赤脚,穿过种满松树的
  大陆
  这么多滩涂、山川、岛屿无人描绘
  许多物种消失了
  许多人已尸骨无存
  我来得太迟了
  (二)
  石头是黑色的
  在河流中它一点点地融化着
  我埋在心底的仇恨
  最终也将化为积雪
  跟我一起渡河的少女,对着
  深深的河水发呆
  有的在长羽毛,有的在长鳞片
  (三)
  路旁,顶着雪的座座农舍
  都有过令人难忘的宴席
◆第十三首,施施然的《水晶》和陈先发的《秋日会》——套改加稍微润色
时间作了置换,从陈先发的“我造景的手段的取自魏晋”置换到“2001年冬天”
水晶
施施然
海潮为那南方小城带去绿玉般的温润。“这里是
季风气候”,你停下来,让过同伴,像是不经意摘下
一枚槭树的叶片。2001年冬天
在华东师大幽暗的楼梯转角,你脱下外套
裹住她鱼一样滑动的身体,像裹住一个原始的梦想
你盯视她流畅的侧脸,深呼吸,她深棕色头发下
一段白晳的脖颈散发出香气。你想抚摸她,亲吻
整夜地……鬼知道是不是一厢情愿
可无论如何,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
你小憩在晨报铺着的棱形石凳上,嗅着阳光
穿透槭树叶片的味道。美丽的女人曾用它奏出动听的音乐
她此刻正伫立在落地窗前
——那玻璃和阳光折射的焦点,用软布
擦拭喷吐着远方气息的信物,眼神像薄荷清凉
秋日会
文/陈先发
她低挽发髻,绿裙妖娆,有时从湖水中
直接穿行而过,抵达对岸,榛树丛里的小石凳。
我造景的手段,取自魏晋:浓密要上升为疏朗
竹子取代黄杨,但相逢的场面必须是日常的
小石凳早就坐了两人,一个是红旗砂轮厂的退休职工
姓陶,左颊留着刀疤。另一个的脸看不清
垂着,一动不动,落叶踢着他的红色塑料鞋。
你就挤在他们中间吧。我必须走过漫长的湖畔小径
才能到达。你先读我刻在阴阳界上的留言吧:
你不叫虞姬,你是砂轮厂的多病女工。你真的不是
虞姬,寝前要牢记服药,一次三粒。逛街时
画淡妆。一切,要跟生前一模一样
2004年11月

附原帖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04272a0102w94g.html#cmt_3376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3 01: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