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志良 于 2016-3-15 21:02 编辑
一个人的长征
李不嫁
大队人马开走后
老乡家收养的伤员
有的被杀,有的追上部队
大部分隐姓埋名
变成了本地的屠夫和木工
他们的命运,在长征的宏大叙事里
早已被一笔带过
只有一个叫杨东福的人
选择了原路返回,从贵州到江西
凭一条腿,一根打狗棍,把拣回的半条命送回家乡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原创诗歌栏目2016年1月15日)
秦志良浅评:凭一条腿,一根打狗棍,把拣回的半条命送回家乡,这是一个人的长征,这样一首诗把我们拉回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电影,电视剧中的一幕幕惨烈的镜头仿佛就在眼前。诗如画,画如诗,作者李不嫁正是抓住了核心字眼长征,利用它的背景构画出一幅令人心痛的画面,简单的几个字,就让我们体会到了痛,这才是诗歌表现中的最高的境界。不是要说出痛,而是利用场景让读者体会痛,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体会到付出的无奈,人之渺小。也正是这种渺小,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坚定信念,不管结局如何,总会有胜利的一天,总会有人记起的一天。正是李不嫁这首诗,让我们想起那些无名的英雄,但在现实的世界中付出并不意味着就有收获。在长征的宏大叙事中被一笔带过, 这种平淡的描述,实则是诗人心灵深处中一种不平的呐喊。《一个人的长征》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就是不直接说出来,用事实,用场景,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诗只可意会,不需要言传的效果,真正让诗歌的意义延伸有了宽度,让诗歌的折射有了广度,让诗歌的思想有了厚度。呐喊,讽刺,反思,觉醒,尽在不言中。也许杨东福这个名字本身就包涵着深刻的含义,如果再去解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