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父 于 2016-4-8 14:33 编辑
这是一组描写老城区居民真实生活的篇章,也许你不信,但现实生活就是这样。
孝子里
一根筋络连着心脏,连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血与水的流通,让短短的街道有了长生不老的风光。
孝子并非传说,清末巡辅胡聘之还乡侍母,胡家花园,是后人有意遗存的牌坊。
在这儿居住的人,孝不孝不是主流;那个唯一没改造的旧门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痼疾。
没能力就不尸位素餐,舞台、交椅、福禄,连着长长的裙带;
孝子里的新主人,换了人间。
只有占道经营的老银匠,照常锤着千百年的饰物,那融化金银的风火,解构着财富的造型。
沿河街
倒马桶,上公厕,吃跑跑饭,是现代篇章未被删掉的标点符号;
只用扫帚,不用拖把,门里的洁净保持着祖训的光泽;
贫瘠的土壤,青一色的草根;过去领粮票,今日吃低保,太阳照样照亮屋脊。
再穷的家不少一样高档商品,再低的身份每个人都有几件名牌衣裳;
关起门来吃白菜,打开门去溜风景。
老少爷们、姐们,攥着个空洞的荣誉:俺是城里人。
其实,这是一群未来的移民。
城市要上档,就要多一片废墟;月光明亮的时候,老人们聚成一团;几百年的习惯,几十年的邻里情,还有河水的臭气。
“搬迁有无猫腻”?让他们少了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