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干部》
文/小易大人
1999年秋。他们拆掉
唯一的,破旧的,爸爸
亲手做的
两扇大木门
妈妈坐在门槛哭
2000年秋。他们抬走
几年积蓄,换来的
黑白电视机
妈妈蹲在厅堂哭
2001年秋。他们打开
丰收的谷仓
用蛇皮袋,装稻谷
一袋。一袋。
妈妈抱着谷仓哭
钱。没有
老三。老四。老五。
就成为
这个世界,多余的
罪恶的
人
白公智读诗:流派网推荐这首诗歌,总有他们推荐的道理吧,大概计划生育政策刚刚解冻,引发国人太多的深层的思考。这首也同属此列。很多诗人予以点评,褒贬不一。我也来说几句,算是添个热闹吧。通读全诗,觉得诗中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1999年到2001年秋季,每年超生一个,分别是老三、老四、老五(想想够厉害啊,竟能生育五个孩子,按目前消费水平预算,每培育一个大学生出来,最低需要花费30万左右,五个孩子就需要150万元的教育投资,这个家庭能拿得出来吗?拿不出来,这些孩子将变成新一代文盲或盲流,其后果不敢设想了……)。计划生育当时国家立法了的(2001年底通过,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计划生育干部也就堂而皇之成为执法人员了。执行的是国策。在此之前,计划生育工作各地均有地方法规或实施办法,所以各地实施的力度均有不同,大多也曾出现比如破产、起诉、强行围堵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计划生育对象的感情,管理与被管理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诗人在诗歌中就简单地呈现了这种破产的场景。在此,我不便于再做深层的批判,但大家其实心里都很明白是咋回事了。是非对错心知肚明,不再是对与错是与非那么简单层面的判断了。它关乎了更多诸如人性、人权、国家和未来等等更深的形而上的东西。因此,这也是这首诗歌之所以被推荐的主要原因吧。就诗歌文本而言,这首诗歌说不上好与不好,只能说你喜欢与不喜欢。尽管我不太喜欢这类型的表述方式,就连作者自己都坦然承认这首是“失败的尝试”,如果其他人再故意拔高或贬低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