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9|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第16期获奖作品浅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1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7-1-2 00:09 编辑

: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第16期获奖作品:

冠军作品:《诗词中的宋朝》》(24票)
作者:鱼蓝

以一把古琴的方式,诉说千百年前的悲凉。依稀是一些酒旗,和瘦菊。
以一杯酒的通透,溢出一些石头,或凹凸不平的河床。
以勾栏女子的清唱,杨柳依依,或兰花指柔。
晓风残月,捧一笺芳华,或兰,或菊;或抑,或扬。
一些古剑,壮士;唯留下,骨瘦如柴的柳郎:切切相望。
那些风情万种的楼台,和清窗孤影对视-----
佳人,才子。孤独,或流放。

红红翠翠的花灯,挑开一帘盛世的天空。
云峦生翠啊,漆车香马,万枝牡丹。
在车水横流的黄昏,浅浅一朵黄花,浅浅一片蛙声;浅浅是一些堆锦遍地的良田。
胭脂残零,像蒲团上打盹的神僧。
有一位僧人,合掌走在名仕穿梭的上流社会,却依然不会丢弃,木鱼声声中,虚度的年轮。
我,以泪投火,以歌投冰。
看些摇曳细碎的花影,不能相守。

一只隼,和江山对坐。
一些皱纹里,绽开着纯净的冰花素朵。
回忆一只鸟的翅膀折断,就如同日益陷落的江山。
一枚月光推开一扇斑驳的门,一位簪菊的女子,发髻高耸,正从一滴清泪中,穿越而过。
如此,以致一些梅花,等不来绽放。


采风来析:文以境取胜,诗以韵夺人,古琴、美酒、残花、晓月,此诗截取最小的生活章节,多次运用数字“一”描述,穿越时空的对话,精神贵族的坚守,家国岁月的轮换;从而达到以小博大,以古观今,以声传魂。

以上提到该作品值得喝彩的艺术手法,除去用词用字极其精到老练纯熟,第一和第三段结尾处多次用“wang”韵,加强朗诵效果,使得该作品不仅悦目,而且上口,且荡气回肠,是现代文字贴合古韵、帮助复制历史现场感之佳作。

该诗直追《诗经》古风,大量运用复沓和叠词,如“切切相望”、“红红翠翠”、“浅浅一朵黄花,浅浅一片蛙声;浅浅是一些堆锦遍地的良田”等,使得整个作品凝练中添加古意,从而避免类似“新瓶装老酒”,形式和内容缺乏统一的尴尬,使得这幅泛黄的山水画耐品,焕发第二次生命,这些归功于文字的弥合修补功能,在所有艺术形式当中,中国诗词的糅合力、亲近力和穿越力有目共睹。

以上夺冠作品为今后诗歌发展再次证明,凡美的、洋溢人文情结的、剔取或复述历史精华的文字,愈容易被观众接纳。

如果挑挑刺的话,此类文字容易高蹈艺术的形式,造成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严重脱节,部分章节、内容过于泥古,“慢”速和理想化,虽很轻易俘获“情侠仗义 人文公信”的大批翘望者,但缺乏现代生活所需的变化美,节奏美,可能也忽略了很多人群,指那些离开传统文化长期浸淫的,被雅士称之为“俗不可耐”的大众,或者说被他们所忽略,从而造成文化根脉的断层。文化因自身的精致和高尚而走进象牙塔,走进逼仄,而被大众所疏远、所遗忘,这是现今很沉重的话题,如何超古而不泥古,熏陶而不乏魅力,既彰显个性又引领风俗,做沉闷舆论氛围的换气阀、排风口或减压器,此篇配画诗《清明上河图》,为更多画内外观众提供思路和启发,这或许是原创作者未曾预料的。

“以致一些梅花”,如换作“以致些许梅花”,或能避免“一”字的过多重复,达到更加完美收宫。

以上仅一家之言,智者见智,后不重述,见谅。


亚军作品:《街头野菊》(外一章) (10分)            
作者:黄锡锋
   
一朵野菊,意外地长在城市的水泥路上。
是它挤破水泥地板,还是城市的一个疏忽。
车从左边扇过来,就向右边避;从右边扇过来,就向左边避。
当车无趣地溜之大吉时,它就在风中仰天长笑。
可然后就是长长的沉默,仿佛那长长的水泥缝隙,像两排咧开的牙齿,咬住它的声音。
是的,它只有二十公分高,长出的花朵,刚好探出水泥路面。
可踮一踮脚尖,还是能看见来往的车辆和流浪的人群。
野菊好像真的知足了,一副天真烂漫的姿势,仿佛庆幸自己,在城里立了足。


采风来析:锡锋的文字给人以真实、现实,似一部刻录仪,但远胜之,因为幽默,诙谐,思考,深意是刻录仪不能做到的。此诗结尾处“庆幸”用得太妙,一个来自底层,习惯了顺其自然从不会耍心思的“野菊”,跃然读者眼前,心上,且挥之不去,我想这就是真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不足处,“可然后就是长长的沉默”,仔细端详,总觉得这里的“可”字可删减,一则使文字凝练,二则紧接下面“可踮一踮脚尖”,这里“可”字足够造成该诗在语境和语气方面的波澜转折,总之去掉一个“可”,即可。


<停车场>

几十辆小车聚在一起,显然是一种缘份。
可是,也许累了,它们一句话都不说。
彼此被方框框着,各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顿下来。
今晚,它们一路上的情况,仿佛也被夜色抹掉。
哪一辆,一路顺风,平安无事;
哪一辆绝处逢生,经历了一场场风险。
刚刚熄灯的那辆,发动机还热着,心跳仿佛还“突突”的跳动。
轮胎上还黏着祖国各地的尘土。
粗心的车主,一定去附近的酒店喝酒去了。
当然,谁也没心思猜想它们白天的奔波劳碌及明天的行程和走向。
看守车辆的老头,拿着手电晃了晃,只是履行程序。
只有月亮,从东走到西,耐心照看它们今晚的睡眠。


采风来析:以物喻人——通过第三者,“只有月亮”这四个字迅速穿透参与剧情的第一和第二人称,之人物内心,且给观众震撼,这是锡锋的语言风格,和“抖包袱”的功夫所在,几乎每一篇的临近结尾,都有此异峰迭起效果。自然和人物相互参与奇思妙想的情景剧,浓郁乡土味民族情扑面而来。看似点墨未沾人物,轻描淡写处,余温绵延、热烈。

唯一感觉缺陷的,句式的安排,长短句参差,散文诗的形式美,音节美方面,建议向本坛白炳安老师学习下,他是这方面的高手。


《春天里》(组章)》(8分)
作者:北在北城
❶《春天里》

沏好一壶春雨,把立春当作一个人的节气。
拿出丝绸月光兰花的香,冰封的骨头,一节节地松动。

草芽爬上春风的眉梢,爬上向阳的坡地。几朵闲闲的云,坡上打坐。
远方,在多条柏油路上。而通往村庄的路,穿过童年时的麦田。

以寂静的钥匙打开
朴素的夜晚。心中种桃花,眼里种月光。
故乡,是回不去的山下春天。


采风来析:以故乡为题材,因涉及众多故难以出彩;而把整个“春天”沏在壶中,让“春风”作人物秀,以“寂静”把玩钥匙链,这样的情怀,或者说胸襟,确实有足够理由,给季节当上一回化妆师,或者说给童年的电影当一回剪接,或编导都合适;此篇意境新颖、整体把握得当、收放自然、空间穿梭感强烈。

缺点是选材千人一面;虽然艺术表现力突出;总之瑕不掩瑜。

另外,文字过于“实”,类似中国画白描手法,“虚”处描写不足;建议,在留白处穿插春天之外的感觉,季节之外的点染,以此作为辅助手段,轻描淡写处衬托主题。


❷《梨花月》

瓦屋。木门。纸窗。麻衣。素陶盏。
闭门,即是深山。
你,在梨花树上,修心。我,在梨花树下,静静地仰望——

像看着,绿芜梦境中,一袭白色衣衫的,在水伊人。恋恋的花信风
吹疼了碧草间,青翠欲滴的想念。
茶盏里沏下的仿若还是,年少时月色清明的春天。


采风来析:淡雅、芬冉、忧愁、念想,摇动心境的却来自一个“虔诚”。笔者闻见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少年,一个对青春,对时光的珍惜者。这份情怀来自对身边的热爱,对故土的眷念,对往事情怀的梳理和不时珍藏——非见贤思齐者,不会体会得到;非珍爱生活者,无法抵达;非文化浸润者,不会给赞;而且必须长期对经典对“美”的坚守,才能换来如此轻松数落家珍般,诸多情怀、妙语天花洒洒、撞击读者心田。

耳目溢香,文字所到达的,远超乎你的想象。

“梨花”、“月”在此篇成功实现合体、分开,再合体、再分开过程,突破一般诗歌描述事物的固执、停滞、缺乏空间的位移和互换,比较适合看惯现代电影的当代人审美观,及口味;所以说此篇延展之适合拍一段有关思念、爱情类微电影。声、光、触、境俱全;情、景、你、我健在;远、近、老、少无缺;以精取胜,因雅悦人;艺术呈现立体、独特。

还是觉得此类辞句稍稍拟古的诗歌,末句押韵比不押韵朗诵效果更好,此篇用韵自然,值得推赏。

   
❸《花与坟》

春暖人间。该红的红了,该绿的绿了。
婆婆纳,开一簇簇淡蓝的小花,爬上坟头,以故人的身份招手往事
悄悄地眺望人间。

平畴远畈,有麦田,桃花似的烟霞。田塍上的蚕豆花,仿佛随风奔跑。
一直跑到村口,阿婆的心上。

在村庄里,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一生只开一次的花。


采风来析:时空延展的典范。

“花”、“坟”一组比较实在,空间意味浓厚的物象,或者说道具,用以刻画无尽的思念,对故人、对亲情、对生命;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该如何寻找一组相对来说“虚”、“空”的物象,来映衬比较实在的题目呢?作者北在北城巧妙引进“一生”和“一次”这两个关键词,来作为该诗阴阳鱼的另一半,或者说重点陪衬。

读到未句“一生只开一次的花”,相信每位心里都会涌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泰戈尔的名句,此时,来自本诗题目——空间的凝固感、不可逾越感,会迅速被一朵“婆婆纳”的小花而折服,而融化,因为寄托相思的花,她的整个生命过程,可以穿越时间、见证永恒、刻录忠贞,而人不能,具体的物象不能,坟也会随泥土的风化而淡逝。

此诗用时间的永恒替代空间的实在,一次“虚空”战胜“实有”的经历,一段时空转换的旅程,使该诗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直指人生目的地,震撼力极大。

只是在文字中实现上述过程,非有心者不能体会得到,看来诗歌是有对象的,仅指欣赏而言,需要读者有被打动的类似经验或例子,否则“实现理想在现实完美落地”是句空话。


季军作品:《鱼》》(7分)
作者:孙光利
水是那么脏,周围都被水草围堵死了。水面上有人扔下去的烟头、塑料袋、瓜皮……,鱼就生活在一年不如一年的垃圾环境里。鱼不敢去清水里了,那里太过招摇,适合居住的地方却无法保住小命。
  那就在这脏水里屈辱地活着吧!鱼也只能认命了。可是,在这里就能活命吗?嗅觉极为灵敏的钓者瞬间就尾随而来。
  鱼钩准备好了,香饵准备好了,在这样一个生活资料奇缺的小环境里,鱼,再次面临了死亡。
  鱼咬钩的瞬间一定是吃惊的:怎么这样一个小小的蚯蚓也会疼呢?也就一个瞬间的闪念,钓者的手一扬,连钩带鱼就离开了水面,鱼在钩上连窜带蹦,那不是跃过龙门的欢喜,那是疼啊!针刺骨的肉体之疼,离开水面后的生命之疼。
  鱼本水中动物,无论怎么看,它都是一个极为可爱的小精灵。钓者却撒下了香饵。涉世未深、从没在阿谀我诈的环境里锤炼过的鱼,你这可爱的小精灵啊,怎么能识得那香饵比毒蛇还毒呢?
  水是鱼的世界,鱼在水里是快乐的,是钓者侵犯了它弄疼了它,然后,杀之食之而后快。这是一种带着血腥的凶残的禽兽之乐。食人后的虎狼都是这么一副模样。


采风来析:文字安排,行文处理方面拥挤了些,妨碍了阅读的畅快感,该诗值得提升的地方。

如果用高明的下饵者来形容诗歌主题,那么主题之外的主题,我看此诗中有,或许这个之外的主题就是该诗阴阳鱼的另一半吧;嘿嘿,也许观客没有想到,为我的小聪明偷偷乐一回,且听我说。

观《鱼》者众多,每个人都以为看到,或者捕捉到该诗最亮眼的一条,其实呢,因角度、观点不同千人千面,不该一根尺子度量;该诗所有呈现的文字都是实在的一面,即脏水里的鱼和钓鱼者不共戴天,是人害了鱼;该诗虚的另一面是引人无尽的思考,究竟人鱼一家,还是人鱼冤家。

文字看似朴实无华,观点甚至有些老套的诗歌,但是主题之外的主题却能扑腾不歇,甚至引发石破天惊思考的,孙光利做到了。

依笔者看,人鱼一体,鱼人不分,又怎能分割得开,试看,抱着如此贪婪心态捉弄生物涂炭自然,最终作践和悲惨的是谁,到时“城门失火殃及何止池鱼”......

以诗歌名义上平面媒体,或拍成电视,诉求环保及公益广告,合适么?我看行。


《甘南阳光》(三章)(7分)
作者:刘凌军
@甘南草原

    阳光,骑着十万匹快马而来。

    清晨,草色鲜亮。
    洁白的云,缓缓飘移在神的天上。明净如眸。
    成群的牦牛,在草原上搬动着云朵。
    母亲河,在这里把柔情尽享清澈。乳房一样的丘陵,盛满草色的奶酪,鲜亮无比。

    天空,把蓝色都清洗过了。
    静静的湖水,映照着那些蓝,和神奇、圣洁。白云一样的羊群,把虔诚的头颅轻轻伏下,也伏下卑微的灵魂。
    广袤的草色,展开内心的辽阔,多么安静、慈祥。
    甘南草原,一座离人间最近的天堂。


采风来析:长短句搭配令该诗如从草原涌入视线的云朵,流畅、舒心、可人,自然气息浓郁;段与段之间,句和句之间的转换见功力,和这些相比,诗中个别词汇尚需斟酌、立意和取景角度相对平实等缺陷,已经无力撼动该诗的整体视觉效果,高赞。

该诗第二段和第五段各用了“鲜亮”,有重复之嫌,显现作者语言库尚需补充,后面一个用“鲜活”替代怎样?

“母亲河,在这里把柔情尽享清澈”,换作“母亲河,在这里撒柔情万般清澈”,怎样?

在未句押韵方面可以自然些,莫让文字捆住想象的手脚,抒情欠奔放,造成语言特色不丰满,有千人一面之嫌。

另外作为“甘南阳光”的承载面,即稍许点染的阳光的背面,比如曾经灰色情感的超脱、抒发、延展等等,未曾谋面,弱化了该诗整体起伏感、音乐感。

空间转换自然流畅饱满,时间的绵延缺乏换位突兀,使得该诗在时空两大因素的处理上跛足。造成该诗很快会被观众忘记,存在感生命力大打折扣。


@格桑花

    云雾伸展微明的天际。
    蓝天明净,如硕大的蓝宝石。白云很白,羊脂玉一样没有瑕疵。

    风吹草低。
    朴实的牧民弯下虔诚的腰身。毡房前,年老的藏民摇着经轮,默视远方。
    神,在天上。

    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格桑花,在八月,绕着毡房、牛羊、篱笆,绽放。
    美丽的姑娘卓玛,草原上空的云一样飘过。
    其实,每一朵格桑梅朵,都悄悄隐藏了一座“佛”的教堂。


采风来析:异域风情独特,时间转换不足。“在八月”,全诗诗眼所在,撬动观众情感的压舱石:此刻出现的格桑花,草原上的明珠,众星捧月的尊荣,衬托她的有图有像。

但总觉少了些声波,余念,感触,总之距逼真还有一段距离,造成阅读效果浅显,难以触动心灵。


@月光下的甘南

    午夜,青稞抱着冰清玉洁的月光,睡了。
    雪山静谧。鹰,在天葬台。

    立于高原,张一张手臂,鹰,就会从天边飞来。
    霜这个家伙,应该在赶来的途中。一曲即将谢幕的曲子,追赶着秦朝,而去。历史,马蹄声脆。

    月光下的甘南,如一卷经卷的忧伤,轻轻打开我还在沉睡的心灵。


采风来析:“一曲即将谢幕的曲子,追赶着秦朝,而去。历史,马蹄声脆。”如换作“一曲即将谢幕的曲子,追赶着秦朝、历史、马蹄、声脆。”如何?

一来句式凝练些,二来避免诗意过于实在,存了读者的想象余地;诗贵虚,在作者和观者的互动游戏中,记住,诗的另一半生命是读者给予的,再高明的作者也不可能在个人作品中集中了所有人的智慧和体验,只能说诗歌借文字搭造平台,实现一次精神的彼此愉悦而已;所以说评诗不如说是把玩文字所洋溢的信息、态度、启发,从而相互收益相互加持。

情感的奔放和字斟句酌相得益彰,比如“月光下的甘南,如一卷经卷的忧伤,轻轻打开我还在沉睡的心灵。”如换做“月光下的甘南,一如曾经卷起的忧伤,轻轻铺展我沉睡的心灵。”,或者“月光下的甘南,如一筒经卷的忧伤,轻轻打开我曾经沉睡的心灵。”怎样?理由是“一卷经卷的忧伤”,很难贴合本人的常用思维,有生僻感;这里应考虑到普遍性和适应性,比如诗文的起、承、转、合四大阶段,多数情况到转的时候,可以运用非常态思维促成新颖,其他阶段,常态描写上尽量贴合大众思维。


《今夜,让我用诗为故乡立碑》(7分)
作者:景绍德

炊烟还在,土房子已经不在了。一个浪子的地理坐标,被扒倒。而心灵的图腾,是那柔柔的月光,荡漾在夜空之中。
  土地还在,土地上的人已经不在了。爹娘远在异国他乡,奶奶隐进了土地,而我也如一只弓箭,多年前被爹娘射进城市。
  故乡还在,故乡的名字已经不在了。当三合村与吴家烧锅村置换王位,我如一尾患上乡愁的泥鳅,无法靠岸。
  无人替我守候的故乡,今夜,我把文字打磨成坚硬的石头,堆出你的名字,只为当我老了,做个有家可归的人。


采风来析:很流畅的叙述,用“在”和“不在”作为此消彼长的诗眼,未句虽未用韵,但韵和节奏早已涵盖在行文当中,感觉呼吸酣畅,现场感强烈,这是典型的一种写法,以包涵哲理胜出。让人立马想到旭日阳刚唱的那句“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春天里”,对根的留恋,对生命的依附,对临终的关怀,仍然会倾倒一大片手握返程车票的朋友们。

在行文的排列方面可以添加一个姊妹篇,以每行不超过四段话,竖着写下来,对冲原诗横着写的视觉效果,应该尝试下的,如何?

行文的形式美和实质美要相互兼顾才是,目的尽量照顾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也算是突破自私写作、惯性写作的一点尝试吧,您说呢?


《村庄没有退休年龄》(外一章)(7分)
作者:大山
我的伯叔,七十、八十,驼着背,依旧在田间劳作;山里刨食。
是的,山里没有退休年龄;田里也没有退休概念。
不过,这也好,城里人的血脂高、脂肪肝等,好像与他们无缘。
他们有的,只是痛,腰痛、腿痛、背痛、胳膊痛等。
那里痛,就往那里贴一块药膏,或往那里擦点水酒,或服点草头就能熬过来。
偶尔爬不起来,被抬进医院,可很快,就会被CT、B超等检查费吓回来。
他们害怕手术刀太利,一刀,就能割掉他、一亩三分地两年的纯收入。
死,当年叫享清福,可一副棺木,就是一生的追求啊。
一生都欠儿女的债,死,却像是最对不起儿女的事情。
总把儿女往城里赶,可自己却把命抵押给一亩三分地。
他们也向往城里的生活,可总担心,一拔腿,"野草,就爬进他的庄稼地"。


采风来析:诗贵在发现,大山的这首诗,巧妙地给村庄嵌入一个人的“退休年龄”,诗题即刻抓人眼球,吸引读者一点点涉入,一则“以名惊人”的例子,看来同样的内容换上不同的题目,效果截然不同,不得不佩服大山的精妙布置。

末句相当出彩,"野草,就爬进他的庄稼地"。这段在原诗中打上双引号,等于把我的伯叔他们的心声,通过双引号的麦克风抖落出来了,从而使得该诗声、像、话俱全,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在时空两个转换方面相当成功,值得借鉴。

不足处,散文诗写得有点像叙事作文;既然叫诗,必然要呈现诗性的,这里点到一个现实题材如何融进古老文字的话题,毕竟这些年的坚守,多数诗友对诗歌的形态美、语言呈现方式等早已形成约定俗成的约定,或者说无需契约的契约吧;现代诗拓展的余地很大,可以借鉴声光电传扬,而古代就不行,完全借助语言的诸多美丽因素,塑造完美,穿越恒久,这是现代人不可逾越的一套基本功,要做好这些,光有思想、指引和呐喊是不够的;人家一见你繁琐一大堆文字挤在那里,没了雅,何来欣赏兴致,除非让你代写发泄心情之类,总之有碍交流,呵呵,扯远了,见谅。

《每棵树都是亲人》

故乡的那些桃树、梨树等 像祖辈的一个个名字。
祖辈们种植它们,死后,就把自己栽成一棵树。
若你一斧头砍下,砍伤或砍痛的,都是亲人啊。
一天,一辆铲车开进来,要铲掉村前那棵老槐树。
我亲眼目睹一位九旬老大婆,抱着老槐树,呼天唤地。
失去亲人般的痛苦 ,终于让铲车,却步。
那天,老槐树掉了一地的籽,分明是祖辈们的泪花。


采风来析:有真实境遇的写作,不像无病呻吟毫无现实意义的文字。引导观众进行一次未来及思考的细腻话题,树和人,或者说作者充当一次树木的代言,这样的文字饱含亲切的情感,再次拧紧人和土地的纽带,特别在当下人们争着向“前”,重物质,轻精神,应当呼唤朴实情感早日回归,留住我们赖以物质生存、精神栖息的家园。

干预!免遭暴力侵袭,此诗观点体现《流派网》多年来坚持风格。

干预!在事情未发生之前,调动诗歌的触角,梳理、安抚网络众多诗友情绪。

干预!一股兴起的改良之风借中国传统诗词的承沿,诗歌平台社会风俗,这两股溪流交汇处,必定会带来人文景致奇观。

干预!此诗的成功胜出,证明诗赛不会光顾着选拔文字的精英。更多来自底层的、真实的、朴素的声音已经通过《网络诗赛》,普及大众,惠及大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5 20:24 | 只看该作者
兄弟真能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6-11-25 20:24
兄弟真能写。学习了

十分感谢
凤真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1-25 20:41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6-11-25 20:33
十分感谢
凤真开心

哪里话,文本得亮,引读是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1:08 | 只看该作者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6-11-25 20:41
哪里话,文本得亮,引读是责任

仅一家之言

这里这么多大家

汗颜

呵呵,假自谦一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25 22: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26 00:08 | 只看该作者
凤凰细腻!我还会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26 06:43 | 只看该作者
早读凤友佳评,学习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9:38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6-11-26 06:43
早读凤友佳评,学习并问好

谢谢兄这么早关注
记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26 15:23 | 只看该作者
再品并祝凤友笔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6: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