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霞青羽 于 2017-2-12 12:08 编辑
多余
刘郎
夜色只是简单的黑
没有其他什么,值得探寻
星星只是简单的亮着
它仅仅照见自己,就够了
窗外的树只是简单的站在那里
除了是树,它什么也不是
那么,我也只是我就好了
可当我望着这一切,我就是多余的那一部分
我越来越恨我自己了
只是简单的恨。我的恨是多余的那一部分
读刘郎的诗《多余》让我想起普希金笔下多余人的形象——奥涅金。他出身贵族,生活条件优越,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有高尚的理想,却脱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是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浪费自己的才华,他既不愿站在政府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愿和人民站在一切,反对专制制度,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力改变现状,想的多,做得少。刘郎的《多余》显然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反应了一些知识青年的苦闷、压抑、彷徨、无奈的精神状态。现在中国也处于变革时代,贫富差距悬殊,人与自然不够和谐,男女比例失调,物欲横流,精神缺失,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成名,有人一夜倾家荡产,总之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物纷纷登台表演。各种“多余人”比比皆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总想改变现实,但又有许多无奈,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甚至许多青年面临着生活的困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屑于做,理想的事情又没有机会做。于是出现了“啃老族”,成了中国21世纪的“多余人”。还有的青年无房无车无爱人充当着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生活乏味、枯燥、无趣。甚至绝望,觉得自己是“多余人”,有的走上自杀的道路。
刘郎的《多余》无疑具有震撼力,让青年人的心灵觉醒,“恨多余的那部分”,不要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执着为理想奋斗,一生问心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