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孩子》
作者:赫尔曼黑塞
我们,七月里出生的孩子,
喜爱白茉莉花的清香,
我们沿着繁茂的花园游逛,
静静地耽于沉重的梦里。
大红的罂粟花是我们的同胞,
它在麦田里,灼热的墙上,
闪烁着颤巍巍的红光,
然后,它的花瓣被风刮掉。
我们的生涯也要像七月之夜,
背著幻梦,把它的轮舞跳完
热中于梦想和热烈的收获节。
手拿着麦穗和红罂粟的花环。
(钱春绮 译)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诗人,生于休瓦本的小镇卡尔夫。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即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由于没有背景资料,这首诗歌写于何时不得而知,不过仅仅从内容上看,作者所反映的是一种艺术追求。
我们,七月里出生的孩子,
喜爱白茉莉花的清香,
个人理解这句是描写一种在文艺和审美方面具有追求的人,黑塞7岁就开始写诗,可以说自幼就具有很高的艺术热情,而文艺创作的风格和方向很大程度上跟创作者是否有文艺追求有关。
我们沿着繁茂的花园游逛,
静静地耽于沉重的梦里。
大红的罂粟花是我们的同胞,
红罂粟是一种有毒会让人沉迷的植物,作者在这里使用可能指的是他在艺术探索只路上的某种发现,这种发现跟审美有关,但对人而言则有害。
它在麦田里,灼热的墙上,
闪烁着颤巍巍的红光,
然后,它的花瓣被风刮掉。
这种罂粟之美所指代的事物在现实中是非常脆弱的,美丽而难以持久。
有可能
我们的生涯也要像七月之夜,
背著幻梦,把它的轮舞跳完
这表明作者要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追求和表现这种美的意愿。
作者作品中所提到个概念,麦穗,红罂粟,沉重的梦,等等个人认为都是象征性的概念,不能作为实物读解,应该有另外所指的涵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歌的主旨是隐藏起来的,仅仅用表面上具有象征意味的物体去表达,其大意是可感的,但难以被准确地描述出来,这可能跟黑塞的艺术思想有关,黑塞出身于一个德国基督教家庭,其父是一位长期在印度传教的牧师,受家庭影响,黑塞本人具有浓厚的宗教情结,但他并不是基督徒,而更注重宗教里面的文化内容,黑塞对佛教,我国的禅宗都有深入的了解,还写过一本释迦牟尼的传记。黑塞在一战前夕全家迁往瑞士,从此再也没回德国,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不过从黑塞的文学作品中隐约可以看出可能跟其反战和反对政治的思想有关。
个人认为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正是黑塞的纯艺术主张,将审美至于道德标准之上的艺术追求,黑塞是经历了两次战争而没有在其作品中对战争表态的为数不多的德国文学家,但他的作品又不属于象牙塔里面的逃避世事的风格,个人认为他的爱国思想跟宗教思想在大的环境中与自己的艺术主张冲突造成的,矛盾产生深刻。这首诗歌中所体现的对主旨的隐藏和对诗歌中美的负面特征的描写表现出黑塞在审美观念上的复杂心态:一方面追求美和表现美,一方面用罂粟和破灭来形容美。
黑塞在1924年写的散文《疗养客》中直抒胸臆道:"我要用诗句、用篇章赞美世界的二极性,因为在那火花闪耀的两极间我看到了生活的灿烂。就个体而言,个体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对象等的分裂状态始终存在,尤其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分裂不可避免,个体的一生都将与分裂的自我做斗争,在积极寻求本真自我的过程中力图实现自我的和谐、实现人性神性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个统一之途就个体而言也是回乡之途,黑塞的诗化生存哲学思想为当代人指出生存的理想目标和回归的途径,同时也揭示了回乡的悖论,将人类与命运抗争的悲剧精神作为生命的终极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