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第19届“诗人之春”:倾听流淌在血液里的歌声
春天是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的季节,19年来,在法国,每年的冬末初春也是诗歌的盛会和诗人的季节。今年的”诗人之春“如约而至,从3月4号到19号在全国各地举行。 诗歌,作为文字和语言精华的象征,在此时举办也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积蓄的情绪的释放。在去年向”法国诗歌100年“致敬后,2017年的诗人之春走出欧洲,越过地中海,献给非洲法语国家的诗歌和诗人。让诗歌爱好者倾听来自遥远非洲的信息和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的歌声。
对于今年主题“诗歌非洲”“Afrique en Poesie ”的选择,主办单位介绍指出,本届活动之所以邀请非洲用法语写作的诗人作为嘉宾,是因为非洲大陆的诗歌十分丰富但却受到不公的待遇,除了几个有名的诗人在法国有一定的读者群外,其他诗人皆不为大众所了解。但非洲的诗歌,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诗歌叙事性强,具有部落色彩和诗歌传颂者的传统,他们受到欧洲诗歌的影响,但同时也可以为欧洲的诗歌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语言的解放,不可预测的韵律,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永不褪色的神话构成了非洲诗歌的重要特色。主办方强调,除了非洲大陆以外,此次诗歌节当然也不会忘记向法国人推荐海外省,包括法属安地列斯群岛,圭亚那,马约特岛等法语区的优秀诗歌和诗人。
法国的“诗人之春(Printemps des poètes)” 创办于1999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诗歌节。“诗人之春”的目的是仿照创办于1980年代的“音乐节”模式,鼓励与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在法国各地以各种表达形式颂扬诗歌,把阅读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实践。
事实上,从19年前开始举办以来,“诗人之春”活动的主办方就一直在推陈出新,每年都致力推出一个新颖的主题,让公众了解到更多的诗歌,也让不同的诗歌形式进入法国,其目的自然是让公众从诗歌中获得文学的乐趣和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办单位的网站上,可以看到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组织诗人之春活动的支持,提出各种方案和形式供老师和学生们参考,包括主题诗会,与非洲学生共同写诗的活动,诗歌比赛等。也许大小学生在诗歌活动以后会忘记诗歌,他们也不会都成为诗人,但诗歌在孩子心里不断萌芽自然会发出各种幼苗。这可能也是主办方大力支持学校参与的原因。
在”诗人之春“活动期间,越来越国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图书馆,学校,市政府,甚至是公共交通部门都会积极配合,到处都能看到与诗歌有关的活动在展开,各地组织者邀请人们去通过读诗会,诗歌竞赛等项目施展写诗的才能,抒发内心的情感,人们也可以仅仅去听听诗歌,让心灵在诗歌中暂时得到释放,随着诗歌飞出远离现实生活的高度。换句话说,诗人们终于从象 牙塔里走了出来,变得更能让人接受,向所有人敞开了怀抱。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阿兰(Alain)曾说过,如果没有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参与,任何情绪和情感都是平淡没有基础的,但情感必须通过身体的某种表达方式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人类几千年来已经找到了许多种释放情感的方式,他将诗歌和唱歌,舞蹈归为一类,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需要的情感表达方式等,同时,诗歌又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共同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情感的精华。
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 Guillaume Apollinaire)也说过,伟大的诗人和大艺术家的社会功能就是不断更新大自然在人类眼中的表像。法国另一位著名的艺术家,诗人考克多(Jean Cocteau)也就诗歌的功能说过;”诗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它是动摇麻木的光,也能让包围我们,我们机械性接受的令人惊讶的事物呈现出来”。法国的著名哲学家和作家萨特(Jean-Paul Sartre)对诗人的评价是:他们是拒绝使用语言的人。
但是,在现代社会,诗歌这种纯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遭遇到了存在的危机,通俗小说,网络小说似乎占了上风 ,高速发展的网络和高科技时代的人们需要诗歌吗?答案是很肯定的,至少在拥有悠久诗歌传统的法国如是,有报道指,诗歌依然是法国人很喜欢的表达方式,几年前费加罗报对15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个调查显示,有86%的人表示他们正在读或者已经读过法国一些著名诗人的诗集,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人还写诗,写诗似乎已经成为一项真正的“全民运动”。
诗歌无疑将随着“诗人之春”这样的活动一点点深入人心,让每个人流动在血液里的歌声得到释放。来源:凯迪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