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2017年3月号,总第83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11: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17-3-31 11:49 编辑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2017年3月号,总第83期)

主编:也牛



【诗歌作品】

竹子梅花
作者:净信

"竹子被劈开
梅花就展现"
我从梅花寻竹影
嗅得三声白鹤鸣

推荐者:也牛
推荐语:推一朝风月尽显万古长空,此诗绞绝情识与知见,圆融互摄,光光相映,境界殊胜。诗人净信“梅子熟时栀子香”,熟矣!透矣!


一片叶子飞起来了
作者:小勺子

一片叶子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一片叶子
从我的眼里
飞进了你的眼里……

多么幸福——

一片叶子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一片叶子
从你的世界
飞进了我的世界

2017-3-02

推荐者:碧青
推荐语:初读小勺子的《一片叶子飞起来了》,就倍感喜欢。清新、轻灵的诗句,愉悦地呈现出心性自由的境界,闪动着生命灵性的光熠。
推荐者:江晓帆
推荐语:“从我的眼里/飞进了你的眼里……”再“从你的世界/飞进了我的世界”,小勺子老师的《一片叶子飞起来了》用互动形式揭示生命历程,心与心的交通才能“禅悟”?!


中东难民
作者:南北

这些镜子的碎片啊
映现着
一个族群的业和苦。

推荐人:也牛
推荐理由:中东破碎,生灵涂炭,诗人悲心如海,若没有诗禅双证,何以有般若慧眼洞见这孽因苦果,诸相非相?
(小勺子推荐语:正所谓:“佛佗垂目,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这个诗,在强大的悲悯背后,我仿佛看见高大的佛陀低垂着的眼睑!诗人悲悯,俨如垂目的佛陀!)


十五的月亮
作者:散心

月亮很圆
月亮很亮
夜深了
我睡我的去了

推荐者:奥冬
推荐语:月圆月亮,欣赏者是有缘。夜深了,该睡就去睡。这就是自然,随性。


桃花劫
作者:奥冬

注意!前方是春天,可能有
桃花出没!男士女士,都请小心
避开自己的想象

推荐人:净信
推荐理由: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更有许多人生活在自己所向往的假象中,徒生烦恼。“避开自己的想象”,仿佛是对自身的观照,使人醒悟……


一样的雪一样的月光
作者:古石

北京在下雪

多么地白啊——
天上的雪
也会下在华盛顿,也会
下在首尔

月光照着北京

多么地静啊——
天上的月光
一样会照着华盛顿,一样会
照着首尔

月光里,一只白鸽
在飞,在无边无际的
天空

静静地飞

推荐者:碧青
推荐语:静默观照当下的世界,在透视欲望的喧闹和纷争对立等不协和音调的同时,诗人古石看到了浩大的世界里《一样的雪一样的月光》。是的,一样的雪一样的月光,是自然天地本来的模样。雪的洁白和月光的光辉遍照世界。佛说心净则土净。心净,世界就呈现和平美好的状态。诗中的白鸽,无疑是一只象征和平的白鸽。它正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静静地飞。这是人类的世界最美的风景!


花间舞
作者:奥冬

一朵花
偶尔开放

  (她有她自己的孤独
  自己的美。她有自己的梦
  自己的露珠,自己的鸟鸣)

一朵花
偶尔落下

  (静美如蓝天,如白云
  如湖水,如水面上
  一圈圈荡漾开去的涟漪)

推荐者:小勺子
推荐语:偶尔开放;偶尔落下。这是一朵什么花?它让我们看到了“虚空”、“无常”与“有常”或“常有”之美。其实,万物对自己都看得轻,只是“有情”的我们才丝丝点点这样那样,执着或放弃,总是有很多“大道理”……诗中此花因之这份淡适、自圆自若,或可看作“无念禅者”!


无水的古渡口
作者:碧青

摆渡在此岸和彼岸那些船影
已经悄然流走

浩瀚的波浪
奔腾出的寂静
沉积为
干净的
沙土

推荐者:小勺子
推荐语:诗人生就一双慧眼: 无水的古渡口,写出了事实,并看到了由事实派生出的神秘与纯粹诗意——“浩瀚的波浪/奔腾出的寂静/沉积为/干净的/沙土”。


公园的早春
作者:蒲阳河

长长的甬路上
慢慢地走来
一对老夫妻
暖风
轻轻地吹着
不远处
杏花开了
迎春花开了
沿着春天
他们越走越深

推荐者:小勺子
推荐语:对口语的信任就是对语言的信任,一首很好的诗式叙事!多好的画面!有多少“爱情”能够爱得到老?



作者:昌政

鹤不语。
立在水田孤独又安闲。
长脚缩起,
另一只脚就比这个下午更长了。
行走时,
长脖一伸一缩,
两翅把风云反剪了背负。

而当一声长唳,
整个天空都跟着它飞。

推荐者:小勺子
推荐语:“而当一声长唳/整个天空都跟着它飞。”——超然的气质!一只鹤的自在,令多少人艳羡!此诗语言干净,精准,让一只鹤原有的美,无瑕地显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诗歌艺术的“细节之美”,同时彰显了一种闲定而纯粹的生命本色!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昌政先生似乎在创建一种“自由”、像建筑一样的富有美感和丰富的视角效果的诗歌形式!


我站在小草中间
作者:王海云

我爱上了她们的柔软
浅浅的,刚好没过我的心情
我爱上了她们的纤细
旺旺的,刚好点燃我的眼睛
站在这些小草中间
顺着风的方向
把身体轻轻伏下,再伏下
我要和她们一起,默默地绿

推荐者:奥冬
推荐语:轻轻的倾诉中,体现出众生平等的大慈悲。


风过后
作者:古剑

一只鸟
筑窝在了峰岩之上,啁啾地
声音嘹亮

一个人抬头
眼里充满白色的沉默,一朵云
抖开辽阔的蓝

2017.3.16

推荐者:南北
推荐语:这首诗有个特点,就是标题与内容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这有点像北岛的名诗《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如果标题与内容不成为一体,就没有了意义。古剑的这首诗也有这个特点。一只鸟,一个人。都是“风过后”作者的观察对象。当然,诗中的“一个人”,有可能就是作者自己吧。
对于一个严肃的诗人来说,每首诗都应该是一次探险,尽量做到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这很难,但唯因如此,才正是写作者的成就和乐趣所在。


此岸有佛
作者: 碧青

此岸有佛

那时北魏的那一群石匠
围绕着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五里山
默默端详

从巨大的山岩里凿出
佛的坐像

唐宋从这块石头里
请出来的六十六尊佛像
陪伴着佛陀的
静定和安详

众佛沉默一直打坐在滦河的流水之上

俯视着一条万古流水
尘世的波浪从没有高过岸
涌到石佛的身上

推荐者:也牛
推荐语:佛本圆成、看破、放下,心静如水。“尘世的波浪 “又怎能”涌到石佛的身上”呢?


六也亭印象
作者:昌政

青石铺砌的庭院
能摆放百十桌闽南的古早味
也能摆更多的荒凉

访客太多
除了海归的风 山里来的雨
不乏夜半的疏星朗月
至于草们
总喜欢从柱础  地板缝和檐角
偷窥

注:六也亭是闽南石狮的一处豪宅,号称99间房。中西合壁,条石铺院,美仑美奂,可惜几成废址。

推荐者:也牛
推荐语:禅境也是一种心境。此诗孤朗独耀,充满机趣!


【综述评论】

静默观照和体悟的诗美
——浅谈林荣的现代禅诗

作者:碧青

古老的禅文化对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及发展趋势,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追求心灵自由和生命智慧的诗人,亦自觉或不自觉地突破着“诗言情”的局限,心灵直接面对生命本身和大千世界,深度观照、体悟人的生命乃至世间万物本质性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呈现出“心灵醒悟”的灿烂诗意和优美境界。
在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和微信群,活跃着近百位诗人。林荣,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女诗人。
林荣,常用笔名东方明月,写诗、写评、写随笔。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作协会员,河北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67度》文学杂志执行主编。诗歌作品发表在《诗刊》《诗选刊》等几十种报刊,并入选多种选本。曾经出版《天边的月光雪》《蓝火焰》两部诗集。诗集《天边的月光雪》获第十五届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奖,衡水市第四届宣传文化振兴奖。近二十年来,她的诗歌创作恰好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即早期的激情抒写——到理性沉静的表达——现今歩入呈现心灵体悟的诗美境界的阶段。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由于我准备不足,水平亦有限,本文只是以林荣的部分现代禅诗为例,浅谈几点读后感。

一、回归自我的本真之美
美学家皮朝刚在《静默的美学》一书中,开篇就是“从佛学禅到美学禅”的专题论述。可见,禅已经与中国文学艺术全然交融,影响巨大而深远。千百年来禅与文学艺术实现的完美融合,已经无法分割。亦曾有论者提出,古人无诗不禅。古代诗人如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东坡等,不仅禅学修养深厚,且与当时的高僧大德亦有较深的交往和交流。而影响美国现代禅诗发展的唐代著名诗人寒山,本身就是出家的僧人。
在本世纪诗坛出现的继承中国传统诗歌审美价值取向、追求心灵自由和诗歌优美风度的现代禅诗探索群体,主张“诗禅双修”,以禅为根本,但大多侧重学习古代禅文化与佛学经典,“自我修行”。在这方面,女诗人林荣的“诗禅双修”方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禅家认为,人人皆有佛性。“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人的佛性,就是人的自性。六祖《坛经》云:“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所以,明心见性,是禅家的终极追求。
现世的人,为什么需要苦苦修炼才能见到自身的本性?在禅家看来,就是因为人的心被心之外的世间冗杂的事物所染污了。不染,即净。而生活在凡俗世界的人,很少有内心一尘不染、闪耀生命本性光辉的人。这就需要以修炼的方式,洗去染污,还自我心灵一片净土。从遮蔽自性的事物影像里解脱出来,让自性像太阳般在无垠的虚空放射光明。所以,千百年来,寻找自我,表达自我,亦是诗歌追求的永恒主题。
林荣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或曰价值取向,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自我、审视自我、感悟自我、升华自我和坚守自我。而她以诗歌的方式持续的寻找、审视、感悟、升华和坚守,都基于心灵对自身和大千世界的体验。她善于把“我”置身生存大现场观照和审视自身的某种实相和诗意。如《赶路》:

佛典上说:路遇暴尸街头的生灵
要发慈悲心
给它们找个归宿
记不清有几次路遇横死的小生命
每一次都急着赶路
根本来不及找个地方掩埋 那些亡故的肉身

急着赶路的人
装着半寺白云半寺尘

诗人沉静地审视“我”或“人”自身,令人在进入其诗境的同时,忽然醒悟:世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在如此匆忙地赶路,无视途中遇到的那些生灵的尸身,如猫、狗、老鼠、麻雀或其他小动物,或找不到理由和时间,去掩埋那些暴尸街头的小生灵。
“急着赶路的人”,为什么那么匆忙地“赶路”?
人,为什么可以因为自身的利益而无视其他生命的死亡?尽管,它们和我们共同组成了大千世界,享用着相同的阳光、空气、水和大自然恩赐的大地精华。人,为什么把它们看成是与“我”无关的另外一种存在?
无疑,这是女诗人对自身和人类心灵的审视或拷问。
而这样“急着赶路的人”,生命又是“凡圣合一”的。因为人人皆有佛性。甚至,“急着赶路的人”,生命本身就是一座修行的宫殿,“装着半寺白云半寺尘”。一个人,犹如一座人字形的佛寺行走世间,又是多么美好。
这样“急着赶路的人”,若清除与半寺白云同存的那半寺尘,生命,就轻灵洁白如云了。
因此,我们在诗心沉静、淡定的水面下,亦会感悟到一种涌动的警觉、自信和坦然。女诗人心灵深处不动声色的无形涌动,正是一种心灵觉悟的气象。
而人真正回归本体,却要经历生死涅槃。原因,就是人自己不肯把自己从某种笼子里放出来。林荣的《他手里拿着笼子的钥匙》一诗,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人的生存实相:“一个在梦里都厌憎束缚的人/竟又钻进了新的铁笼/他并不是被强迫关进去的”,因为,“他手里拿着笼子的钥匙”。
回归自我是现代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生命课题。现代社会或曰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异化,主要是以物欲为主的各种欲望无尽释放或泛滥,导致人类的精神麻木沉沦,不知不觉就坠入杂欲丛生的苦痛深渊,或自设的囚笼。如何控制人异化或脱离遮蔽自身本性的事物,解脱心灵和精神的苦痛,呈现人本来具足的生命智慧和蓬勃的创造力,禅,给了一个终极的答案。深谙禅家旨意的林荣,更是以《她放她出来》一诗,呈现了回归自我的本真之美:

她抚弄着一枚莲蓬
她一点点地,剥开它

她从一个绿色的小房间里,剥出一个没有完全发育的少女

她放她出来
放出从前的自己

诗题为《她放她出来》,旗帜鲜明,意志坚定,静默而智慧地释放着宁定而巨大的内心力量。但诗写的过程,却静美如水。这首诗呈现的是女诗人内心的醒悟,抒写的是一点一点剥开“一枚莲蓬”释放自我的过程。虽然全诗只有五行,却意境深邃,弥漫着浓浓的禅意。
荷,是古老的诗歌意象,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所以,“她”抚弄着的一枚莲蓬,便有了别样的韵味。“抚弄”这个动词,在这里传达了太多的爱意和灵慧的韵味。“她一点点地,剥开它”,自然是内心静定而又小心翼翼。这种剥莲蓬的动作,一般人的思维即是要获得莲子,那是一期生命结束形成的种子。而女诗人却恰恰相反:“她从一个绿色的小房间里,剥出一个没有完全发育的少女”。她释放出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童真生命。

她放她出来
放出从前的自己

荷,亦是佛家自性的喻体。禅家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自己。佛性即是自性,别处无佛。《坛经》云:“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女诗人从莲蓬里“剥出一个没有完全发育的少女”,“放出从前的自己”,是对自性来处的认定。而只有如此,人才能找到自我,让自我的本性再生般呈现于天地之间。
这首诗自然朴素的语言,静静闪动着性灵本真的光泽和纯净呼吸,呈现出生机勃勃又宁定、轻灵的本真之美!
在禅家看来,“放下”,才能明心见性。放下的智慧,具足解脱一切苦厄的力量。所以,不染或心灵拔离苦难最终的标志,就是“放下”。放下障碍心灵的事物影像或意念,放下内心的贪嗔痴,放下内心的苦毒。林荣的《放下》一诗,呈现的正是心灵的智慧和“放下”的自在轻灵的禅意:

她独自一人在月下读禅
并不觉得孤寂,她有远道而来的月光和莲香
有从来没有离开过的
影子

还有你

这个夜晚
她在月光下的莲心里酣然睡去
请原谅


放下了梦,也放下了你

以“睡”的方式放下,亦是“醒”。这是睡和醒合一的境界。
林荣的诗歌充满探索精神、心灵的智慧和静定之气。或许,正是这种探索精神和心灵静定的自我回归、自我观照和体悟,才使她能够在静默地品悟本我的过程中,将放下即解脱这种禅家具有终极意义的大美境界用清新优美的语言诗意地呈现了出来。

二、心灵体悟的静默之美

关于禅与诗歌,当代学人孙昌武教授在其所著的《禅思与诗情》一书《代序:禅的文学性质》中,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论述:“禅宗的重实际践履与重独创的特点,恰恰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来自人生实际的、创造性的对于‘心性’的体验与理解,用文字表现出来,这就具有文学创作的意味了。禅与文学、特别是诗相通以致相融合,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中华书局出版《禅思与诗情》第5页)。这对我们把握禅的文学性质和禅与诗歌融合的根本原因,打开了一扇大门。
众所周知,中国诗歌最显著的审美特征,就是体验性。古往今来,这一诗歌审美追求,可以说一直未变。或许,这样的审美追求,在当代喧嚣着浮躁和冗杂的世界,只存在于视诗歌为生命的真正诗人的创作中。
现代禅诗追求基于心灵体验的觉悟,追求心灵的静默观照、体验和醒悟融通一体所呈现出的人之本性和世界本质的诗美境界。
现代禅诗最明显的艺术特点,是以体悟为本色。
注重呈现“心性的体验”、静默观照的心灵“醒悟”或曰“妙悟”,亦是现代禅诗在开拓艺术境界方面对本世纪中国现代诗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呈现静默观照体悟世界和生命的心灵映像,恰是林荣诗歌的重要审美方式。
是的,女诗人已经品悟出静默的意蕴和味道。她深知,《静默,或许正是最好的表达》:

两片湿漉漉的茶叶
已舒展成温文的姿势,它们已度过险境
撤离了沸腾之水
就像两个曾经为落日叙事和抒情的人
已不再左冲右突
这之后,他们将是长久的静默
仿佛这世上从未因为他们而燃烧过一场大火
仿佛两个火后余生的人
从未真正地亲近
也从未
离开过彼此

在两片被长久浸泡的茶叶中感悟到《静默,或许正是最好的表达》,女诗人林荣的直觉思维,瞬间就呈现了一种生命化境的诗意。
在现代的城市里,几乎每个人都有泡茶品茗的经历。那是多么平常的现象,杯中的茶叶被沸腾的水冲荡,互相冲撞和不由自主上下沉浮和翻滚。而诸法无常,转瞬之间就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安静的流逝,沸腾的水,亦无常性。它无法保持自身永久的沸点,温度会慢慢降下来,乃至消散,回归与外界自然合一的温度。而沸水中的茶,亦经过了涅槃般变化,生命彻底舒展开来,犹如再生,恢复到长在茶树母体身上的模样,并且褪尽了青涩味道。这样的时候,两片茶叶,已撤离了在沸腾之水中生命的相互冲撞、冲突的绝险之境,亦“仿佛这世上从未因为他们而燃烧过一场大火”。超越了苦难历程和面对落日般叙事和抒情的暗淡,却变得安详静默。其实,这两片湿漉漉的茶叶,其苦难和危险并不仅来自于水,而是烧沸水的背后的火。所以,女诗人说,它们是“仿佛两个火后余生的人。”
是啊,这世上,只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世间这两个经常被俗世欲望焚烧生命光阴的人,无论是经历生存的磨难,抑或实现自身的突破和超越,必定是在其生存的世间完成。世间事物存在的真相,就在一个小小如杯的器皿里,就在一种犹如沸水的浸泡过程中。而人与人之间或万物之间存在的真相,种种一切最终呈现于静默,归于静默……
六组《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日常生活中因手捧一杯茶而觉悟的女诗人林荣,终于悟入生命的禅美之境:人,或自然的万物,生命与生命之间,“从未真正地亲近/也从未/离开过彼此”。人和万物,就是在一种独立显现自身的形象又同根同脉同存于浩瀚的时空,繁华世间,蓬勃天地!
禅茶一味,自古以来都是东方文化推崇的智者境界。《静默,或许正是最好的表达》,呈现的便是诗禅合一的美境。
林荣在短文《一首诗的生成》中,曾明确地表达:“诗歌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很纯粹的个体体验的诗化过程。”从林荣的现代禅诗创作中,我们亦感知到,她的心灵是在静默观照自身和大千世界的同时,实现着某种生命深度的自我体验和醒悟。
是否,静默观照自身生命和大千世界,亦是进入心灵醒悟的惟一途径。
静默的时刻,心灵的直觉思维才会自动呈现其观照的生命本真。林荣的《零度明月》,就呈现了这样的禅美境界:
      
那不动声色的事物就是月亮
人们说的阴晴圆缺其实和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不管黑夜,还是白天
秋雨还是冬雪
她其实都只是零度,不流动
也不结冰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她从来就不沸腾,也不清冷
她只是在她自己的位置
让周围的星子和地上的人们一看到她
就心生向往,和宁静

古往今来,月亮,已经被无数诗人骚客歌咏。而女诗人林荣诗中的月亮,是千江之月,亦是她的心空之月。这是一轮零度的月亮,是努力消解人类情感和万千思绪附加色彩的月亮。
《零度明月》一诗,努力还原着月亮自身,还原着那些不动声色的事物,也还原着在静定的诗境里明净起来的心灵。女诗人沉静地表白,“人们说的阴晴圆缺其实和她一点关系也没有”。是的,自然存在的月亮,它一直在虚空中坚守自己。它是宁定世界的一部分,在亘古的天空呈现着本来的面目,召唤着天空的繁星和地上的人们,心生向往和宁静。
《零度明月》,视角独特,构思新颖,语言朴素,清新,干净,表现出静默的诗美。
现代禅诗评论家李艳敏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这首诗读来更带一种平静的力量。诗人似乎有超强的定力,和天上的明月一样不动声色,‘从来就不沸腾,也不清冷’。‘让周围的星子和地上的人们一看到她 就心生向往和宁静’。这种不动,在客观上给人们一种平和的气场,使得喧哗和浮躁沉下去,清净和美好升起来,调动了潜藏在人心深处的那种无语的力量。”
那种无语的力量,就是生命本真的力量。
天地和生命本真无染的洁质,更是林荣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如《雪地上的百合花》。这是一首洁白的诗。洁白的雪和洁白的百合花,外形虽然不同,而本质的洁白却相同。相同的颜色,相同的气质,相同的纯净,却像女诗人观照的表象。面对“白”和“纯净”,女诗人更愿意深度理解的是超越现实染污的“重新活一次”的意义。这是禅者修炼的真正智慧和意义。在一般人的眼里,春天,是万物复苏重生的时节。而女诗人心灵的重生,如同那个“冬天”的故事。那是一种特异的天象:夜,呈现不染的本色——洁白:

雪,下得越来越大
无边无际的白夜,渐渐覆盖了百合花的身躯

静默的白雪,静默的无边无际的白夜和静默洁白的百合花浑然合一,呈现了浩瀚天地与万物洁白无染的终极美境……
而白夜,或曰诗境的洁白,正是来自女诗人心灵的静默观照和体悟呈现的洁白。

三、倾听世界的淡定之美

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和呈现事物的本来意义,需要心灵的智慧和能力。
长期研读中西诗歌的林荣,提出的诗观就是:“写作是一种倾听,倾听自己,倾听那些发出光亮的事物。”她诗意的美好和灿烂,正是来自她的心灵对世界的倾听。
心灵倾听的姿势,使女诗人进入了观照和体悟的禅境,呈现淡定的诗美。
林荣的《攀到高处听月亮》一诗,呈现的就是“月光”丢失又找到并化入生命内部的美妙诗意:

霓虹闪烁,不断有各种车辆驶过
街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电影散场的人们
她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身上裹着淡淡的月光
她从橱窗的玻璃看到浅表的自己
月光在那一瞬就丢了踪迹
她赶紧把月光找回来
她抱着月光回家,她把月光

化成一碗充饥的米

无疑,在这首诗中,“月光”和“橱窗玻璃”,是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在我的眼里,诗里披着月光的“她”,就是女诗人。她是众生中的一员,不同的是,她的“身上裹着淡淡的月光”。这月光原本来自天空的“月亮”,但又是她自身独有的生命光辉。或许,正是从散场的电影院出来,远离了一种连续播放的“影像”和剧情,她才清晰地感知到身上裹着淡淡的月光。然而,走在街道上,伫立在路边的玻璃橱窗。又让她遭遇了一种黯然的迷失:“她从橱窗的玻璃看到浅表的自己/月光在那一瞬就丢了踪迹”。
行走在尘世的街道,步移景换,却在霓虹灯闪烁着斑斓夜色的景物里看不清自己真实的影像,甚至瞬间丢失裹在身上的美好的淡淡月光。这就是人间某种真实的生存现场。
幸好,女诗人的心灵瞬间醒悟,察觉到自身月光的丢失,心,却没有慌乱,“她赶紧把月光找回来”,在其他的事物中观看自身模糊影像,瞬间的丢失又迅速的找回,只有心灵淡定的智者,才有能力瞬间改变生命存在的状态,由暗淡回归生命的光辉闪耀。其实,这样淡定的智者,在世间已经不会完全迷失自己,即使在一种夜色里照出自己模糊影像的玻璃橱窗丢失“月光”,亦能很快找回。经过如此的变故,她便再也不会丢失月光了,“她抱着月光回家,她把月光//化成一碗充饥的米”,月光,便永远与生命融为一体了。这时的月光,亦从裹着她身躯的月光,变成肉身和灵魂的光芒……
这首诗呈现的“月光”在人身上的闪耀或在世间存在之物中的消隐,亦揭示了自身的光明或暗淡,皆由自身心念或行为所致。在世间某种存在的事物中观看自身,自身原有的光辉却瞬间丢失,这亦是一种人类生存现场的实相。但这样的“月光”被遮蔽或消失,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月光本质存在的消失。所以,“消失的月光”,很快会被觉悟的智者找回来。所以,我们看到女诗人淡定的《攀到高处听月亮》超凡的智慧。
是的,超越夜色里橱窗玻璃般存在的万象,倾听天空的月亮,倾听内心的月光,女诗人自身的心灵,亦是月光的光明和清净之源了。
这样的淡定之美,同样体现在《琴音之唤》一诗中。

仿佛已经被唤起
松弛的索弦
拾级而上
流水处
你且细细地听
琴音,已经不仅仅是乐调本身

现代禅诗的倡导者诗人南北,在现代禅诗探索论坛,曾用心点评过这首诗:“探索中的现代禅诗,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和写法。最重要的,是你无论怎样,首先要是现代诗,然后有禅意。但,这个‘有禅意’,却又因为读者的不同而不同。同样一首诗,有人读出了禅意,但有人却读不出。所以,一首成功的现代禅诗,必然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
林荣的这首诗,重点落在‘唤’字上。并且,这是一把胡琴,而非其他。‘松弛的索弦/拾级而上’透露了这个信息。但‘唤’起了什么呢?却只能在‘流水处’去细细品味了。”
诗中被“唤”起的乐调本身及融合的琴音之外的风景,正是心灵淡定而静默倾听所呈现的诗美之境。
这是心灵和世间事物有声的互动和融合。
而倾听的心灵,倾听不到这个世界的某种回声,静默观照和品悟的又是什么呢?林荣的《回声》一诗,给出了一种“寂静”的回答:

她捡起众多石头间的一块石头
使劲儿地抛出
她忽然产生一种破坏欲
那些固有的秩序,她要动一动
她又捡起一块石头,抛出去——
她不知道石头落在了什么地方
也没听到石头落下时
发出的回声

听不到回声,亦是倾听的结果。她捡起“石头”和抛出“石头”的行为,已经破了世界某种原有的秩序。
没有听到石头落下时发出的回声。她听到的是静寂,石头的寂静,心灵的寂静,世界的寂静。
这是一种存在的真相。或许,寂静本身亦是一种没有响动的“回声”。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回声》,便有了多重的意义。
或许,静寂,是世界存在最本质的声音。
落下去的石头没有发出回声,沉入到万物的寂静之中,是它最好的归宿。藉此,女诗人淡定地倾听到了世界最本质的存在……
而从另外一首题为《君子兰》的诗中,女诗人倾听着的是一朵从容、安静又热烈开放着的君子兰。面对那令人砰然心动的红, 心生一种由衷的喜悦。她采用借代和拟人的表现手法,瞬间增强了诗意的穿透力。

我用指尖倾听,微笑的花瓣正好说出了
一杯清水的分量
有多重

佛家认为,万物主要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水的纯净,亦经常被禅家喻心。观水修行,甚至是禅家的一种法门。
禅家归根结底寻找的就是“本源清净心”。 诗中的一杯清水,应该是清净本性的喻体。而这首诗中的“一杯清水”,即禅家所言的“本性之水”,在万物中轮回,不增不减,如如不动。此时,一朵君子兰微笑的花瓣说出的,正是“一杯水”依然保持的固有分量,并且清澈如初。
本诗通过“我”用手指对一朵微笑着言说的君子兰的倾听,由动入静,由静入真,完成了对心性的深度体验并将诗意优美地呈现。
女诗人心灵的倾听方式,亦是“觉醒”的方式。如《雪,半夜来敲门》。沉睡中,如雪的叩门声,有一种唤醒生命的力量。所以,“我”醒来,推开清晨的窗,才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一种蚀骨的、炫目的、安宁的白——/一种让我从梦里醒转过来的白——”。“心静则土净”。醒来的白与雪的白融为了一体,便生发出新美的意象:“雪,现在是尼姑庵里削发的小尼/名叫静慈,或者慧安,也可能叫一个我想象不出来的名字”。
本诗采用的中心意象“雪”,“敲”窗的声响、化睡为醒的白以及它所幻化的本质洁白的小尼,呈现着女诗人内心的灵慧和禅意的淡定之美!

四、两行体诗的轻灵之美

依赖心灵直觉思维观照自身和世界并呈现诗意悟境的现代禅诗写作者,创作的大多是短诗。这是现代禅诗写作者运用直觉思维观照和体悟世界的方式决定的。简约性和创造性,是直觉思维的重要特点。而心灵静默观照瞬间自动产生的灵感或顿悟的诗意、诗境,需要与之完美融合的自由简约的形式来表现,这是现代探索者青睐短诗体的重要原因。
林荣的现代禅诗,亦是以短诗为主,十行左右的占大多数。作为一位优秀的女诗人,她不仅娴熟掌握现代新诗的表现手法,而且自如驾驭两行体。在2011年4月至2016年5月间,创作出二十多首两行诗,其中的《明月》《和平》《蕊》《春日》等,均是精美的佳作。
五四时期诞生的现代小诗体,曾经成就现代文学史上的诗歌大家。运用小诗体创作出《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的女诗人冰心,被誉为中国微型诗之母。两行体,亦是当代微型诗的基本形式。为了更好地表达“顿悟”的诗意,林荣运用两行体诗创作,其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融合,简约、精美、清新,呈现一种轻灵的诗美。
如《明月》,静默的诗心,直接抵达了空寂:

星河浩瀚,而她说
空寂

置身浩瀚的星河,明月,它却只说着“空寂”。
       在禅者看来,世界的本真之境,就是空寂。但正因为无边的空寂,才有着浩瀚的星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寂的本质,是为呈现浩瀚的灿烂。在这首诗里,林荣表达的方式看似很简单,就是直接言说。但这首诗却并不直白,体现着超凡的文字驾驭和心灵表达能力。只用两行、九个字,便表现出心灵直觉思维所呈现的博大而深邃的万物原本性空之境,呈现空灵的诗美。
林荣采用两行的诗体,抒写人类宏大的主题,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平》,只采撷一种“鸽子”的意象,以自在朴素的文字,便勾勒出一幅安静悠闲的和平图画:

一只白鸽落在广场上
它悠闲散步的样子,令人快慰

静定的世界,轻灵优美的诗意,和平,如此的美好!
而两行诗《蕊》,无疑是“灯”的象征。
佛家以智慧为灯,信奉“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慧灭万年愚。”亦将菩提心比作灯。《华严经》云:“善男子,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本一灯,无灭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燃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灭无尽;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提心灯亦复如此,一入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林荣诗中的灯则以《蕊》的身形出现:

她,宗教般发着光
照耀到谁,谁就新生一次

这能够使人获得新生的蕊灯,无疑是智慧之灯,亦是菩提之灯,可以照破黑暗,照破愚昧,“照耀到谁,谁就新生一次”。其轻灵呈现的诗意和禅境,清明又深邃辽阔。
安宁,是人的无忧无虑的心灵自由平和状态。这是每个人都希望永远拥有的生命福祉。女诗人宁静的心灵呈现的花开花谢的《春日》,就连无常的风,都在绿杨的骨肉上雕刻一小片的安宁:

花香渐渐浓郁,又渐渐散去
风在绿杨的骨头上雕刻一小片儿安宁

春日如此美好!心灵的诗思又是如此的美妙和轻灵!
花开香味渐浓,花落花香渐散,这是花开花谢的实相,亦是自然世界无常的实相。无常的风在绿杨的骨头上雕刻的一小片儿安宁,是女诗人心灵的安宁,亦是整个大千世界的安宁。这一小片儿安宁,足以稳定世界大海的波荡的力量。
安宁的世界,多么美好!
由此,我们感知到女诗人空灵丰美又浩瀚的心灵世界!!!
是的,品读林荣的现代禅诗,似乎领略着生命和心灵无尽的美好意义。
而此刻,我想最适合表达林荣优美心灵的,或许就是她的那首一行体诗《誓词》:

“请好好看着我,看着我的干净,和完整!”

是的,正是通过林荣的诗,我们看到了她心灵的干净和完整。
而我们,依然需要好好的看看林荣,不仅看看林荣的诗,还应该读懂林荣心灵的干净和完整!
本文的最后,我还想简单提及一下林荣现代禅诗的艺术表现技巧。作为优秀的诗歌创作者和评论者,林荣娴熟而丰富的诗歌表现技法,亦值得格外关注和深入探讨。
现代禅诗已经成为林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可看到比喻、象征、拟人、托物言悟、联想、借代、通感、叙述、比兴乃至白描等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善用动词,亦是林荣现代禅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诗人驾驭创作技巧或修辞方法的能力强弱,说到底是写作的表现能力的强弱。可喜的诗,女诗人林荣“我手写我心”的创作状态达到了心和手的完美融合。
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诗歌评论家关注和评价林荣的诗歌作品,功底浅薄的我,提笔仓促成文,只是抛砖引玉。不妥之处,合十期盼方家指正。

推荐者:也牛
推荐语:女诗人林荣诗艺娴熟,佛性善根深厚,诗歌本真、静默、淡定、轻灵。碧青姐参破无数经教典藏、亲证如来实相,以般若慧灯照耀这美好的禅意花园,相得益彰,给后学同人去蔽启迪,值得研究学习!


【诗歌流派】

中外诗歌流派概观

编撰|李霞 校勘|南北


  诗歌流派是诗歌成熟和繁荣的标志,其基本尺度有五,一有较系统的理论观点;二有较稳定的写作群体;三有代表作品;四有旗帜性的代表人物;五有一定影响力。

  一,中国古代

  盛唐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一个是边塞诗派,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多有昂扬奋发的格调。代表诗人有陈子昂、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等。
  另一个是山水田园诗派,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代表诗人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被称为"王孟"。
  遗憾的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不在两个流派之内。
  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因其词委婉柔美而得名。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慢词长调创作,多反映市民生活。女词人李清照继承了柳词风格,其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亦被视为婉约派正宗。
  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人有苏轼、陆游、辛弃疾。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词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江西诗派,是宋代一个重要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创始人。因成员大多为江西人得名。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的诗歌流派。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作诗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易于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于整个诗坛,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二,中国现代

  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代表诗人: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创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代表诗人: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代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上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九叶派
  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该诗人群中有九人的作品《九叶集》于1981年出版,因此又被称为"九叶派"。

  三,中国当代

新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1953年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创世纪
创世纪诗社成立于1954年10 月,由当时的洛夫、张默和稍后介入的痖弦发起,出版《创世纪》诗刊。作为"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人,洛夫自1958年写作《我的兽》便开始进入"现代诗" 的创作时期。之后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洛夫完成了总共有64节、600多行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诗坛最具争议的作品。痖弦1968年出版了诗集《深渊》,使他在台湾诗坛赢得了持久不衰的盛誉。张默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是在对"超现实主义"进行省思和扬弃,而提出"现代诗归宗--归向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宗"的70年代以后,"乡愁"则是张默这一时期创作最重要的主题。代表诗人:洛夫、张默、痖弦、杨牧、管管、商禽、叶维廉、辛牧。

  朦胧诗(今天派)
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了民刊《今天》,推出了一批当时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因为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所以一般人将他们称为朦胧诗人,又因为大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白洋淀是当年离北京较近的河北知青点,聚集了大批高官子弟,他们因家庭的优势容易接触西方的前沿作品,因此而产生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他们诗群
1985年春,酝酿了一年的《他们》出版。在诗坛引起巨大反响。《他们》的创刊成为第三代诗人崛起的重要标志。其领军人物于坚、韩东也成为"第三代"的代表性诗人。1986年于坚组诗《尚义街六号》发表,该诗对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口语写作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于坚的名字从一开始便与1985年兴起的先锋运动紧密相连,1998年发表的《飞行》与1994年发表的《0档案》至今被人认为是中国当代诗歌探索的最前沿作品。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的著名命题,是对"朦胧诗群"所扮演的 "历史真理代言人"的有力否定。他的诗歌作品如《山民》、《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等代表了"第三代"诗歌创作成就的最高水平。另外,"他们诗群" 中比较重要的诗人还有丁当、小海、刘立杆、朱文等。

  非非主义
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为首发起。1986年—1989年为“前非非写作“时期,主要理论标志为反文化、反价值和语言变构,作品一般具有非文化、非崇高、非修辞的特点;1989年以后为 “后非非写作”时期,其写作基点是:“从逃避转向介入,从书本转向现实,从模仿转向创造,从天空转向大地,从阅读大师的作品转向阅读自己的生命——以血的浓度检验诗的纯度”;全力倡导“大拒绝、大介入,深入骨头与制度”的体制外写作,在绝不降低艺术标准的前提下,更强调作品的真实性、见证性和文献价值。

  知识分子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是诗人西川与陈东东、欧阳江河于1987年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时提出来的。作品多用象征隐喻手法,西化倾向明显。代表诗人: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臧棣、张曙光、孙文波、黄灿然、张枣、陈东东、肖开愚、西渡、席亚兵、王艾、冷霜、胡续冬、蒋浩、穆青、曹疏影、姜涛、森子、郭志杰、桑克、周瓒、林木、清平。

  民间写作
在20世纪90年代里,"民间写作"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成为与"知识分子写作"相伴相克的对抗力量。其作品有明显的口语化、生活化、平民化和先锋性特点,代表诗人:伊沙、沈浩波、徐江、侯马、管党生、阿坚、中岛、马非、秦巴子、李伟、唐欣、任知、贾薇、君儿。

  蓝星诗社
蓝星诗社于1954 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蓝星诗群的代表诗人覃子豪、钟鼎文和后起的余光中、罗门、蓉子等。代表诗人: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周梦蝶、向明、白萩、夏菁。

   新死亡派
道辉、阳子1992年提出,他们试图用庞大的意义空间来涵盖一切具有现代倾向的诗歌写作和诗学构建,用生命哲学和死亡诗学来整合起当代诗歌写作的立体构架。这决定了他们是一群具有哲学气质和悲剧精神的写作者,决定了他们对庞大的抒情和幽奥的玄学命题的喜好。他们惊人的文本生产能力——那些令人畏惧的长诗——大约也是缘此而来。

 现代禅诗派
1997年诗人南北发表《东方智慧的花篮》(后更名为《现代禅诗一瞥》)一文,标示了现代禅诗流派的肇始。2005年5月南北创立“现代禅诗探索”BBS论坛,旨在探索一条将古老的东方禅思、禅意、禅趣,用西方现代派的诗歌手法和形式表现出来,开拓汉语现代诗歌的内涵,丰富汉语现代诗歌的层面。其基本理念是:纵的继承——继承和发展中国禅古老而新鲜的精神旨趣;横的移植——移植和借鉴欧美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纵横交融——在时空的纵横交合点上,完成现代汉语诗歌的雏形;禅为根本——诗歌的现代形式只是一件外衣,而内在的精神观照才是根本。2007年南北在皖南太平湖畔宣布现代禅诗研究会成立;2009年由南北主编的《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创刊,至今已出版七期。2014年南北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另外,该流派成员中南北、也牛、奥冬、冰河入梦等,还先后出版了个人现代禅诗作品集。该流派区别于其他诗群的最大特点,一是致力于现代禅诗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二是倡导“诗禅双修”的写作方法,重理论观念与写作实践的有机融合。目前,现代禅诗研究会有基本会员二十余人,荣誉会员两人,分布全国各地,平时主要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流和联络。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写作"诗群始于1999年12月,试图建立起一个超越集团、对立的写作立场,在审美上容纳不同的艺术主张,以不同的诗艺、言说方式、修辞策略来共同丰富当代汉语诗歌的内在品质。代表诗人:莫非、树才、谯达摩、林童、庞清明、刘文旋、马永波、卢卫平、十品、简宁、娜夜、殷龙龙、老巢、海啸、路也、李南、刘川、李霞、凸凹、杨拓、墓草、张耳、席君秋、温冰然、远观。

  下半身
2000年7月沈浩波等发起创办《下半身》同人诗刊,并写下《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一文。从此“下半身写作”不断扩大成为诗歌流派,并不断引起诗界争议。创作方式,指的是一种诗歌写作的贴肉状态,呈现出带有原始、野蛮的本质力量的生命状态。宗旨是∶真实、具体、可把握、有意思、野蛮、性感、无遮拦。代表诗人:沈浩波、尹丽川、李红旗、南人、朵渔、巫昂、盛兴、李师江。

  荒诞主义
2001年底祁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等成立"荒诞主义诗歌实验小组",荒诞主义诗派诞生。在荒诞主义者看来,正常的却是荒诞的。代表诗人:祁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林子、张进步、小荒、南蛮玉、佛手。

  垃圾派
垃圾派出现于2003年3月,创始人是皮旦(老头子)。三条原则是第一原则∶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还主张反理念、反现状、反方向,存在的就是错误的。代表诗人:皮旦、管党生、徐乡愁、凡斯、典裘沽酒、大月亮、走召。

  微小说诗
发端于2009—2012年,由80后诗人走召命名。强调极简叙事,提出情节叙事、语言叙事、形式叙事等本体要素和魔幻叙事、颠覆叙事、话语叙事等技法要素,并概括出省略、跳跃、勾勒、点染、留白等具体的微型诗性叙事技法。

  另外,还有一些诗歌流派也值得关注,如发星、梦亦非2000年提出的地域诗歌写作、苏非殊提出的物主义;武靖东2003年提出的此在主义诗歌;龙俊2004年提出的低诗歌;周瑟瑟提出的卡丘主义;黄礼孩、世宾提出的完整性写作;杨四平、北魏、白鸦、蓝棣之、皮旦等人2008年提出的中产阶级立场写作;《审视》同仁向与等2014年提出的第四代诗歌运动。

  四,欧美现代诗歌流派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肇始于一战前的德国。这一流派的艺术家们竭力挣脱自然的束缚,以表现内在的情绪和内心的体验。在绘画、音乐、戏剧、小说等各领域引起强烈震撼,至今在诸艺术门类仍得以延续。诗歌是德国表现主义最为显赫的成就之一。

  阿克梅派
二十世纪初俄国诗坛上的一个最著名的诗派。主要成员:米廖夫、戈罗杰茨基、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他们试图让诗人从象征主义玄秘、飘渺的星空落到现实的大地上来。因此曾被当时的人误认为“新现实主义”。至今对世界的诗歌艺术还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国超现实主义
1924年布勒东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正式打出了超现实主义旗号。他的巨大贡献在于极大地开拓了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的表现手法,近乎彻底的革新了语言,使人们看到了语言的丰富可塑性。他力求彻底解放语言,用诗参与改造世界,以实现对平庸的超越。是20世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

  德国超现实主义诗歌
领袖是伊凡-哥尔,他在1924年发表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他认为诗人的责任在于通过语言及意象的力量使现实变形,并深入内心领域探索隐秘。他知道诗人必须使词语的魔术力量苏醒。诗集有《国际哀歌》《爱的诗篇》《没有土地的泪》《来自土星的果实》。

  意大利奥秘主义(隐逸派诗歌)
意大利诗人埃乌杰尼奥•蒙塔莱是这一诗派的重要代表。常常采用象征的隐喻的手法,赋予平常普通的事物以不寻常的寓意,提炼含蓄深邃的艺术意象,来刻画人生的境遇,抒发现代人深沉的哀怨和无比的孤独。把现实和梦幻现今与往昔,景物和回忆错综重叠,浑然交融,意境深远。1975年获诺贝尔奖。

  新启示派
上世纪四十年代率先从英国兴起的诗歌流派。一方面新启示派诗人不满于超现实主义诗人对理性的摈弃,另一方面他们也反对艾略特艰深晦涩的智性诗,试图将意识与无意识结合成一个整体。新启示派诗人往往借助神话传说,以象征的手法,来达到一种启示的效果。可以说,他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浪漫主义。

  英国运动派诗歌
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重理智、讲技巧、形式严谨、控制得体。主要代表人物为一些大学诗人。他们非现代派也非复古派,寻求的是一条中庸道路。他们抛弃象征传统,重机智而又语调平静,于娓娓叙述中描摹世俗风尚,阐述人生思考,表现种种人生经验,多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后运动派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英国最有影响的诗派。他们讲究技巧、追求严谨的形式;他们追求哈代而不是庞德的传统,他们与运动派相比更主观,更浪漫,有时甚至相当伤感。这是对运动派矜持、严肃的一种反动。他们诗作一方面非常坚实、细腻,另一方面又显得活泼、随便。代表诗人:安东尼-斯威特、戴尔等。

  英国集团派诗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菲利浦-霍布斯波姆在贝尔法斯特的女王大学创建了“集团派”。他们诗中可以看到一种激进的抗议、辛辣的反讽。与运动派诗人不同,他们趋于使用松散的结构和口语,追求自然效果。在风格上他们的追求并不一致,这使他们的作品显现出更大的丰富性,语言实验贡献卓著。

  英国极微派诗歌
极微派不是大流派,但对当代英国诗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它对瞬间感觉的贡献。他们的主题常常是痛苦的经验及经验的复杂性,并以具体而冷静的意象来表现。他们非常尊重物理世界的自律性,从不追求象征效果。风格近于俳句:简短平静自然,并带有“顿悟”效果。代表诗人:哈密尔顿等。

  火星派
是英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诗派。名字源于雷恩的《火星人奇邮卡回家》,诗人不再是“隔壁的那个人”,即洞悉内情的人物,而采取一种局外人或流放者的态度。火星派诗人在许多方面与伊丽莎白时期“玄学派诗人”有相同之处。他们关注于一个事件或经验领域,诗中种种观察会自己建立各种关系。

  英国利物浦派
诗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与现代艺术的联系。他们受甲壳虫音乐、波普艺术和美国垮掉派诗人的影响,诗作多表现出先锋艺术特点,他们某些诗作可以配爵士乐或摇滚乐朗诵或表演,他们本人也多为流行音乐家或画家。他们是反学院艺术中心,他们诗与画的联系对整个现代主义运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美国黑山派
诗歌崛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查尔斯-奥尔森于1950年发表的《投射诗》一文被看做是黑山派的宣言。黑山派是对四十年代末以前统治英美诗坛现代主义诗学的反动。他们反对智性反对抽象反对学院风气。奥尔森认为:诗是有诗人传送给读者的能量,诗是能量的释放。

  美国“垮掉派”诗歌
崛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是对麦卡锡时代高压政策的强烈不满。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追求,主张通过任何方法寻求刺激,常常借助幻觉、性冲动、自渎行为、超验沉思、东方崇拜等进入创作的幻想空间,在诗歌精神上继承了惠特曼式的激进雄辩和布莱克式的神秘怪诞。被时人指控为“淫猥之作”。

  美国纽约派诗人
原先都与哈佛五十年代初期一个实验剧团——“诗人剧院”相联系。他们沉潜于勃洛克及孔宁等抽象画。他们具有一种乐观精神,诗作意象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表象出一种感官的不连续性,许多甚至无法解释。但诗中的游戏性及典雅之间所构成的张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反讽幽默,还是非常迷人的。

  美国自白派诗歌
最大特点与其说是对痛苦欲望性的露骨描写,不如说是对生命的执着发掘。对他们来说,诗歌创作就是对自我生命的发现。他们率直地描写个人经历和瞬间感觉。自白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他们松散的结构紧凑的主题很富表现力,获得了极高艺术成就。

  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运动
  又称“深意象”运动。此派诗人与20世纪20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有一定渊源,同时又受他们翻译的拉美超现实主义诗人及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古诗的影响,诗中富有非理性联想以及一种出自意识深层的意象。让人于惊愕中领悟到诗中的一切。读者似乎能听到一种灿烂的沉寂——意即象,象即意。

  五,感言:诗歌流派,应该死,还是应该活,还真是个问题

  汉语新诗百岁了,这不是一个十字路口,而是一个段落,我们关心的是,它的脉象怎样,走向如何。
  中国当代诗歌最大的成功是学会了说人话,尤其是在扔掉了“西方诗歌”这条拐杖后。神话不是人话,鬼话也不是人话,但现在有一大批笑话想代替人话需要警惕。
  先锋写作的尖刀班早已大换血。北岛已由首席现代主义诗人,变成诗歌讲座上会讲洋话的主持人;于坚已由尚义街的摄影爱好者,转身成麦克风前的大学老师;伊沙已由黄河上的洒尿孩,沦落为手机段子转发狂;韩东已由大雁塔的观光客,变成窗前独立无语的光头老人。
  当代诗歌给现代汉语提供了难得的新机制是平民精神,比生命更珍贵的新灵魂是多元气质。
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是现今诗坛的两大潮流也即两大奇观。
  民间写作分化出的废话写作,垃圾写作,禅意写作,撒娇写作,新诗典写作,是汉语新诗百年之后的五大集群与潮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诚,口语,非常。这也是汉语新诗告别哺乳期和模仿期,走向成人独立生活的标志。
  废话写作,认为语言即世界,拒绝比喻,拒绝抒情,言之无物,使诗仅仅依靠语言成活成了可能。代表诗人杨黎。杨黎本来就是非非诗歌的核心人物,人们对非非的最大非议就是非非理论与作品的脱节。杨黎废话写作的提出,其实是把非非精神——非文化、非崇高、非修辞的具体化操作化,是真正的非非精神的实践者与开拓者。语言即世界,是诗人对我心即佛、佛即我心的佛禅经义的妙传。语言即世界,言之无物,无中生有,是零度抒情、是诗到语言为止、是纯诗变成了可能,把诗从文化,理性,道德,意义中独立出来成了可能。废话,不是无话,不是空话,而是非话。其理论与实践贡献,在中外诗歌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革命价值。
  垃圾写作,崇低,解构,反常,使审丑写作在汉语中成了常识。不仅使多元写作弄假成真,而且使一元思维产生了二元思维的结果。代表诗人皮旦、管党生、徐乡愁、凡斯、典裘沽酒。
  禅意写作,崇尚自然,超然,淡然,觉悟,使东方美学哲学通过佛禅达到了神秘的诗意生活,也预示其引领着中式的现代生活,禅道生存。代表诗人有南北、碧青、古石、奥冬、也牛、石上硫、何兮、朱枫、昌政等。
  撒娇写作,已是一种当代汉语写作现象或潮流,注重身体,情趣,现场,幽默,荒诞,是城市生活的映象,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告别礼。但仿段子伪小品的俗化娱乐化写作不在此列。代表诗人默默。
  撒娇以外,还有一批喜剧写作特色非常明显且成就非凡的诗人,如严力,刘川,姚风,赵丽华、皮旦、祁国、张小云、陈衍强、李伟等。
  这五种潮头,已出现互相浸透的迹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流分化只是时间问题。
这五种潮头,也可以说是五大流派,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明确的写作方向。这种理性成熟和自觉,对诗歌到底是利还是弊,任何定论都显太早太草率。
  一个诗歌流派,其实也是企图确立一种诗歌标准,或企图说明诗是什么。孰不知,诗歌如果有标准,也是在不断接近标准的路上。诗歌的标准一旦定型了标准化了,诗真的就成尸了。想知道什么是诗时,就想想什么是人吧。想知道先有语还是先有诗,就想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吧。
  刘再复说:作家艺术家既不能为功名利禄活着,也不能为某种概念、某种主义活着,拒绝这两种活法便有禅性。高行健力倡“没有主义”,正是他最清楚地看到,如果作家活在“概念”“主义”之中,或活在某种政策理念中,事实上就蔑视、糟蹋自己的生命,甚至丧失审美的可能与文学的可能。被概念占据的生命一定是苍白乏味的。作家在创造作品时,也追求精神内涵。没有精神维度的作品是肤浅的。但是,文学作品中的精神,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与生命细节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细节。精神细节是和概念连在一起还是和生命连在一起,这是文学与非文学的重大区别。许多高喊“主义”、玩弄大概念的文学工作者,他们追求的并非文学,而是欲望。禅的一个特点是对语言的警惕。高行健声言他“只对语言负责”,就是对语言囚牢与和语言变质的警惕。尽管禅宗走向述而不作的极端,但是他们对概念采取一种警惕的态度,却可以给作家以启迪。活泼、精彩的活的灵魂,不可被功利所纠缠,也不可被概念所牵制。具有禅性的作家,一定是低调的。他们有生命的激情,但这种激情是内在的,冷静的,而不是高调的、嚣张的。
  高行健声言他“只对语言负责”,杨黎好像就是这样做的。刘再复的“禅性”倾向于写作哲学与写作形而上精神,与南北等主张的“现代禅诗”的写作原则有差异,尽管本质核心点是一样的,即写作的自由与审美,但这会不会又陷入另一种“概念”“主义”之中呢。已有诗人觉悟者,如沈浩波和他的“下半身”早已散伙,如皮旦不再纠缠“垃圾”“崇低”,如上海的撒娇不再成天撒娇,他们只是埋头写作或推动写作。
  你进入或信仰一种“概念”“主义”之后,你不由自主就会被“概念”“主义”洗脑、隔离、捆绑、囚禁,进而单一、封闭、僵化,失去呼吸新鲜空气的能力,逐步成为干尸木乃伊。
  其实,“概念”“主义”,算什么东西,它们什么东西都不是,只有我看到了眼亮心慌的诗,有刺激可把玩的,才算没白活过。
  当然,我喜欢的肯定有我喜欢的理由,哪怕这理由你不想说或说不清,这理由是不是又跳进了“概念”“主义”陷阱?!
  我们逃脱“概念”“主义”陷阱的办法,是再寻找另外的“概念”“主义”,再跳进陷阱?
  也许,我们寻找的不是“概念”“主义”,而只是走在寻找“概念”“主义”的路上。
    也许,只有另外、可能才是永恒,诗一旦定型,诗就真的成尸啦。(全文约10300字)

(2016.6—2017.1于郑州)

推荐者:南北
推荐语:这篇《中外诗歌流派概观》,虽然还算不得完善,甚至一些条目尚显粗糙,但也算大体上梳理条陈了中国以及欧美的主要诗歌流派现象。对于诗歌写作者来说,抱着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态度去读、去想,直到自己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加以补充完善,才算功劳一件,趣事一桩。这种带有历史总结式的归纳文档,基本都是处在“待完成”的状态,没有哪个人的版本是标准版本。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清醒看待的。


【主编手记】

又是脚下三月时,人面桃花自不同。我们现代禅诗研究会又一批新成员加入,可谓门庭兴旺,实力大增。可喜可贺!
更值得可喜可贺的,还有我们现代禅诗派继去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诗歌流派”之后,又被列入“中外诗歌流派”之中。
在这喜庆三月,丰收是注定的,特别是碧青姐诗、论齐出,蔚为壮观。在此,祝愿现代禅诗研究会各位同人创作丰硕,再添佳绩!(也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19: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