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省作协特邀名家“手把手”点评诗歌创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作协特邀名家“手把手”点评诗歌创作

 由省作协主办、《扬子江》诗刊承办的江苏青年诗人改稿会近日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诗选刊》杂志社社长简明、《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胡弦等著名诗人、资深文学编辑,对李黎、毛振虞、曾昊清等八零、九零后诗人的诗歌作品“手把手”地点评、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强调,诗歌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既要尊重诗人自我的情感经验,坚定地遵从自己的感受,又要和读者、社会产生关系,关注读者和社会的接受效果,双方之间既要保持张力,又要保持平衡。

    青年为诗歌创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不少青年诗人是“二手写作”。《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很多青年诗人写出来的诗,不但抒发的感情不是自己的,就连诗歌的结构、句式都不是自己的。其实,衡量一首诗最重要的标准,不是它的词语、结构,甚至也不是它的审美效果,而是它是否呈现了你的真实感受。”商震认为,顾星环等青年诗人诗歌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定地遵从了自己的感受:“我常说这样一句话,就是诗人不必‘讲真理’,不必谈常识——这不是诗人的职责。我感受到什么,我就去呈现什么,这才是诗人的基本素养。内心感受是诗人首先遵循的法则。”

    不过,专家们同时也指出,诗人在创作时不能只关注内心情感,也要适时冲出自我世界的“象牙塔”,关注读者和社会的接受效果。“诗人写作一定要有‘对象感’,多从读者和社会接受的角度思考,不能搞‘独孤求败’,陷在自己的圈子里出不来。”在点评李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时,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说。他认为,一些诗歌所关注的“存在与时间”这样的终极性问题,固然对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很有帮助,但如果没能和读者大众发生关系,让大家参与和分享,文学生产就没有真正地完成,作品也会很快被湮没。对此,商震表示非常赞同,他建议诗人多在作品的“发散性”和“生成性”方面下功夫,讲究“笔断意连”——给读者留下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向,不预设答案,不画地为牢,允许读者进行“正确的误读”,让诗歌在读者手中不断地生成和发散。这样的诗歌,才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作品。(冯圆芳 贾梦雨)来源: 新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4-3 18:54 | 只看该作者
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3 2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07: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