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7-8-27 18:32 编辑
岸
/采凤
昨日湖心一游,漂浮身似水,荡漾云满眶;心旷神怡,心思极寥;这,不就是日夜期待的岸么;纵然身处水心,灵魂却看见了依靠。
香水有毒,玫瑰带刺,人们给很多自然物语简单定义;因为情感受挫爱欲离弃,心灵尘埃始终得不到安静、安慰、安祥,这样的漂浮还有意义么。
大自然以其宏阔的意志时刻敦促灵魂上岸,即便潮流涌动,打翻过思欲小舟,也是良苦用意;若置若罔闻,离岛远了,离道也远。
海岸线不一定比江河宽广,在情感溪流,爱欲情仇,悲愤妒苦都是水中随时要堤防的鲨鱼。
举例写诗,有人借诗宣泄,岂不知文字落纸变成风景;尽量写得好看些,当替路过者思考;消极、阴冷、泄愤当自己咬牙吞咽;吐出来的必定是消化后的热和彩。
有人写诗几十年思维模式不改,不图欢欣的思想,只因机械惯性;不尝日新月异,只要写字数量;不顾观者感受。
有人把文字和情感隔开来;文字匠、粉刷匠少了艺术、创新及构想;文字私家产品,失去其公共观赏、沟通、提升意义。
有些诗歌不注重第一印象,错字、结构不顺、体裁跑偏等等,经路过提醒仍然继续;不知这样的诗写,如何能录入观众最起码的视线。
其实岸线的标准很多,写字人的码头就是敬畏文字、尊重读者。
一般爱好者的观澜平台随诗中唱晚渔舟、心灵愉悦、情思缥缈,从繁重的世俗和恶性欲望中挣脱开来。
思想者的星空是同天空、大地、苍茫、感触互动,即便轻微的天籁也会录入悲悯、情怀。
哲人的理想是考虑人该怎么活着,为谁而活着,为谁而开拓、启蒙、开智、增慧。
诗人的欢喜是怎样摆脱千古以来舞文弄墨的短板及悲剧:清醒中糊涂,糊涂却知道糊涂的理由,心灵不悲、不惜。
歌唱家带人领略声韵,似琴箫婉转搭配,还原自然流水、鸟鸣、劳作、田园;颤悠悠微波伏、心思畅快。
画家用色彩捕捉光的幻化、消长,平面还原立体,挽住光阴的手,让人再做一回时间的主角和见证。
岸,还有一个原创者,那轻声呼唤回家的母亲;时刻召唤每一片叶子回到原生态、回到无忧、回到自由浪漫的遐想海边。
岸的母亲叫“平安”、“安家”、“俺家”——共同被缔造的声韵,之初的老师,原始的创诗,微妙的组词,玄黄的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