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K帖:《驯蛇》与《午间的虚幻》二文中的思想指向和艺术高低请教各位老师解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埙羽 于 2012-10-7 22:22 编辑

                                                                                               《驯蛇》
                                                                                                          ● (隐去作者)

        可爱的蛇,你干嘛离得那么远?过来,再近一点,行了,就待在那儿。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界限的。你不承认任何界限,我又怎么让你听命呢?那将是一个艰巨的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你盘起身来。我说的是盘起来,可你却展了开来。你听不懂我的话吗?你显然听不懂。但我说得很明白啊;盘起来!不对,你没有明白。我用棍子指点给你看。你得先盘成一个大的圆圈,然后在里面紧挨着盘上第二个,如此以往。如果说你现在还仰着小脑袋,那么待会儿,随着我吹出的笛子的旋律慢慢地沉下去,停止演奏时,你也就静下来,届时你的脑袋将正好处在最里面那圈里。

                                                                                         《午间的虚幻》
                                                                                                   
●(隐去作者)
         
         一个乡村的午间,一尾蛇滑过的路面,一溜萤亮的液体,在阳光下闪开尖细的绿芒。这是它沿着三月的青青草岸,去陌上釆摘的桃花骨朵和细雨水精心酿造的毒液,在这个午间倾腹吐出。一辆车驶过,又一辆车仍然驶过。它望一眼空旷的柏油路面,闪了闪细腰,吱溜地窜入草丛,掠醒的一畦茂密的深草,一浪浪地蜷起青葱幽静的草浪远了开去,又在它身后瞬间合拢。草甸的深处,一幢幢鸟声堆砌的小屋,连同溪边居住的一尾尾喜欢青了又青的小青蛇怎么消失了踪影?也许没有逃出冬季的那场大雪,它们己被葬在雪下。来自草甸深处的一溪水流漫开的花红,翻过我指间的瞬间,我曾问过水流,青蛇们各自散失的消息。水说:“我们停不下来,当然,让红花染你一掌香味的时间还是有的”。发生在蛇族地域中蛇的秘密事件,不要问,也没有谁会对你说。滑过路面的那一尾蛇早已不见了踪影,路边的荒草更为幽深,除了偶尔路过被太阳晒的滚烫的车辆遗留下的喘息声音,乡村的午间归入宁静。什么事件都没发生过,甚至目击者所见的和听过的午间发生的一切,同样是场虚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2:17 | 只看该作者
      抛砖引玉,先试一帖:
     《驯蛇》文中的蛇是现实中的蛇,人人都能看见它蜷曲起保护自己的姿势。这条蛇蜷曲的形状,会让观者堆积在一起,各自唏嘘着自己从内至外慢慢的腐烂,而又无法言说的痛苦。
     《午后的虚幻》这条蛇是解构再造后的蛇,它抗争、游动、改变自己现实的状况,从而留给人们是它企图游向明亮的地域,也是借蛇的游动寻找诗意的居住行为,试图引领人们到达明亮地域的一个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7 10:27 | 只看该作者
《驯蛇》、《午间的虚幻》对蛇的描绘是很传神的,前者有近处往远处写,描画远处蛇的形态;而后者笔触细腻,从近处往远处写,写实性的描述,仿佛就在读者的眼前;2篇短文的寓意都是虚幻的,然而却是实存的存在物的形象,在语言艺术化的表现中,体现人类的智慧和仁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1:54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10-7 10:27
《驯蛇》、《午间的虚幻》对蛇的描绘是很传神的,前者有近处往远处写,描画远处蛇的形态;而后者笔触细腻, ...

非常感谢风之子老师解惑的精湛一帖。请茶。
二篇“蛇”文作者确实来自二个不同的国度,一个是世界大师级别的作家,一个是民间的草根写手。PK的目的,是对文本存在的质量作出客观定义,而不是盲目的对名人一哄而上崇拜的习惯观念。文学艺术的殿堂,头戴花冠的娇子应该是每一篇优秀的文本,而不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7 1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2-10-7 12:39 编辑

这两条蛇:
第一条是落入训蛇人之手,失去了自由,任人摆布,它的处境是可悲的。但是驯蛇人靠驯蛇吃饭,实际也应该是出于无奈。驯蛇人与蛇的“和谐”是违背生态规律的,实际上文章的思想指向就是对违背生态规律的控诉。最终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双重困境。
普普通通的口语叙述,于“艺术”就谈不上了。
第二条是大自然“自由”的蛇。但是“一辆车驶过,又一辆车仍然驶过。它望一眼空旷的柏油路面,闪了闪细腰,吱溜地窜入草丛……”说明它的“自由”已经被人类的“文明”障碍着;“溪边居住的一尾尾喜欢青了又青的小青蛇怎么消失了踪影?也许没有逃出冬季的那场大雪,它们己被葬在雪下。”这是说这些“自由”的蛇也并不自由,大自然本身同时也会成为它们无法抗拒的灾难;“发生在蛇族地域中蛇的秘密事件,不要问,也没有谁会对你说。”这些是说蛇们内部也同样遵循着优胜劣汰适者生的规律,相互残酷斗争。“红花染指”只是人们对大自然现象事物的表面认识而已。
这一篇全面地叙述了蛇在所谓“自由”状态下的境遇,同样也是悲惨的。但精致的构思,有辞采的表达,诗性象征隐喻暗示性的语言,体现出写作的用心,艺术色彩浓烈。
综合起来看,后一篇在思想意向指向及艺术色彩都要强于前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2:29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0-7 12:17
这两条蛇:
第一条是落入训蛇人之手,失去了自由,任人摆布,它的处境是可悲的。但是驯蛇人靠驯蛇吃饭,实 ...

艺术圆桌坐上了二位高贵的客人,闲云野鹤 老师,对文本本身客观存在的信息给予精彩的解说,为您上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7 12:34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每一篇就其所表达的思想与其所需要的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文章的“高低”,取决于它们在其历史语境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地位,别的都次要。比如《训蛇》道理就非常深刻,语言也需要朴素。
所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不同的写作往往不可同日而语。
就如许多历史上的诗歌名作,今人可以超越,但是前者地位确是不可能被后者取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8:27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0-7 12:34
不过,每一篇就其所表达的思想与其所需要的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文章的“高低”,取决于它们在其历史 ...

再次感谢闲云野鹤老师的对二文本客观的叙述和见解,收益颇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埙羽 于 2012-10-7 18:29 编辑

艺术圆桌,欢迎各位老师围观和入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2:23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0-7 12:34
不过,每一篇就其所表达的思想与其所需要的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文章的“高低”,取决于它们在其历史 ...

泉声、野茶、石桌、米酒、篱边的菊、路过菊上的风,和风走时,石桌边的二位师长忘记了饮酒,不断蜷起各自的手指,数着那阵风捎走了几瓣菊花。我又患了臆想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21: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