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浅析】
当笔者把上述一字诗贴进流派网时,却用“爆料”刷屏,自感有点异常不安之举,故百度了其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爆料(方言)指发表令人感到意外或吃惊的新闻、消息等”后,心情才平静无异!不过又见到了“父亲如山”“母亲如树”的跟贴,还有诗友“呵呵”了一声!其实这些习以为常了,但反应了一个疑惑在其中即“令人感到意外或吃惊”,故在下又有了自评之念!
两首诗均以题入诗,看似简单了点,但实际笔者把对父母的情感皆注入其中了,“父亲如桥”“母亲如根”足以以偏概全了!
首先看“父亲如桥”,“桥”谁都知道是让人渡水到彼岸的捷径,这也是诗写者用“桥”不用“山”来喻写父亲的意图所在,山给人稳定、依靠之义,但“桥”渡人之功用山是替换不成的。不管是“国父”还是“家父”均如桥一样可渡人进入到彼岸即另一个世界或环境或天地……,到此其诗意空间不言而喻了!如“国父”之孙中山老一辈革命家,一生为革命奔波,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也是让中国革命达到彼岸那最基本的源泉之一,如果没有这三大革命政策,根本谈不上国共两党的联合战线而逐步让中国革命能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成功而带给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社会坏境,这就是有桥梁作用的“国父”之功!至于“家父”对儿女的桥梁作用更不用多言了,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包括几代人的心血,尤其是父亲那如桥的脊梁,弯在大山、江河之上,让自己的儿女个个胜利渡过那艰难险阻之路,大步进入到各自人生的理想之彼岸,具体的生活细节只有亲身经历者最有发言权如上学、进城、出国………。用省略号结尾是提起读者的联想与扩展诗意空间,增加诗的内涵而不单调!
次看“母亲如根”,根仍树之本,无根之树岂能取代母亲?世人皆知,根多生长在黑暗的泥土里,只为树及其枝叶服务,枝叶茂盛的儿女谁不是汲取着如根之母亲的乳汁功成名就的呢?谁又会看到“黑暗的泥土里”即母亲那天天做些不起眼的繁杂家务事……呢?到此不必多言了,根的意象自然而来了!“母亲”在中国传统中又多象征着祖国,故不管是“祖国母亲”还是“家中老母”,都是默默地、毫无怨言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给自己的儿女们,让如枝叶的儿女们欣欣向荣啊!那根系汲取养分的过程如同“母亲”不断储备能量供给儿女一样,无声无息在黑暗里进行着,“母亲”这种隐忍不诉苦的过程又有多少儿女明了?我们伟大的“母亲”其实从不炫耀着自己的功劳,始终是作为幕后那无名英雄出现在儿女们的身后,如根一样支撑着整个家即“树”!看见自己那飞舞的枝叶便内心暗暗地高兴,这也是她的梦,这种如根的品德不叫人为之一赞吗?例如现在定居在国外的华人谁不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母亲”而骄傲呢!没有祖国母亲这一个故土之根,岂有国内外所有儿女们的飞扬?至于“家中老母”更不必多言,她一生为家任劳任怨地劳动、默默地奉献,一言皆是儿女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热泪啊!具体事件由各自回味之吧!用省略号结尾如同上述之作用!
总之,父亲如桥是形象的,他的脊梁就是我们涉水的保护神!母亲如根是贴切的,她的奉献是我们成长的源泉水!此诗通过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有一种高度的敬爱与热爱之心!启示着我们人人要有感恩情怀,没有“父母”辛辛苦苦地付出,永远也没有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另外,从这二首一字微诗,也让我们看到了“微诗之不微”,微诗其实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20180809月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