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诗人眼中的《运河之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董喜阳:请相信,历史是有记忆的。城市雕塑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的客观载体和镜像映射,更是一个城市内在精神气质与浑厚底蕴的完美呈现。现代城市雕塑不仅是城市物质进步的反衬,更是衡量精神文明飞跃的指标之一。

  镇江《运河之母》雕塑在前者的基础上,更折射出古代文明对于现代日常生活的反哺。它的存在是那段历史的还原和再现,可作为历史文献,让现代人抵达粗略的历史浏览。古运河贯穿历史,穿越古今,是滋养和孕育的精神象征。中国自古就有“母爱”情结,从母系氏族社会流传至今的那段历史不仅刻骨铭心,且影响深远。镇江《运河之母》雕塑外型设计考究,内蕴深邃。既是对历史的时间检阅,也是对生存图景的深刻暗示。

  它像凤凰的化身,衔着恩泽的口信,更是慈祥的母亲,传递历史的烟火。它像运河的缓慢叙事,渐行渐远的智者。给予艺术以启迪,给予生活以昭示。它辉映出谦虚、博学、严谨和诚信的光荣品质,以人性的精神托起未来!镇江《运河之母》是尊重历史的镜像表达。

  (董喜阳,80后诗人、诗歌活动家、专栏作者,基督教徒,吉林九台人。吉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文化吉林》主编、民刊《橄榄梦诗刊》副主编、主编《80后诗典》。)

  张洁:常识告诉我们,评价一件雕塑作品的优劣,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象征意识。从认识作品外部的形态特征开始,分清类别,看形象是否具有美感,与环境是否协调;进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艺术技巧;最后体察作品的内蕴和创意。如果一件雕塑作品能使人们在感官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那么这件作品就成功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运河之母”浮雕位于运河广场的对岸,为金色铜质浮雕,总体造型是一名女性的面部特写,似佛似人,头微微低下,俯视着运河,水波状的长发向两侧大幅延展。从“影像”效果上来看,人物面部表情慈祥,和善,宁静,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母性之美。飘拂的长发,既有女性柔美的特征,又暗示了运河绵长的水波与悠久的历史。整幅作品,凝固中蕴含流动之势,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必需注重环境意识。优秀的雕塑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能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从雕塑家公布的效果图来看,《运河之母》做到了这一点。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作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运河之母”浮雕表现了“城以水生、水为城用”水畅城荣的密切关系,体现了镇江人民对古运河慈母情怀的感激、深情与纪念,把镇江古运河形象化、人格化,使之成为镇江人民对古运河情感的象征与写照。从这一点来看,雕塑的立意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价值。时至今日,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养育一方生灵的运河表达感恩之情,也正体现了雕塑家对这一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当然这件作品也不是毫无瑕疵的。在我看来,它最大的败笔恰好在于雕塑的名称:雕塑的寓意为“运河是镇江之母”,《运河之母》实为“运河母亲”!

  (张洁,当代女诗人,诗歌编辑。著作有诗歌合集《十二女子诗坊》、诗集《草上的月亮》等。)

  衣水:男人阳刚,女人阴柔。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这是把水之美、水之韵喻女性之美。镇江是水的城市,《运河之母》的落成,是以母性之美发掘这个城市的水之美,水之韵,也是使这个自然之大美的水乡,更富有人文的大爱之美。《运河之母》主人公是一位典雅端庄、娴静成熟的女人,她有着迷人的世俗女性之美,也有着龙门石窟卢啥那大佛的微笑和大智慧。《运河之母》守护着运河,也是在守护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和这座城里善良的人们。

  (衣水,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兽的花园》《我是一头驴子》《城中村》等。)

  陈少侠:运河之母,古雅大气,一眼望去犹如女娲娘娘。碧水蓝天,绿树丛荫,流水淙淙,运河之母恍如天成,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运河之母目光柔和,面庞慈祥,笑容温暖,长发如水,连绵不绝,连绵不绝的不是长发,是运河之母对她的子女的爱。这深深的爱便是滔滔一江水,供养两岸人。倘若漫舟过镇江,见此运河母,心中顿时开阔,感恩、博爱、和谐、自然这几个词顿时从浮出水面,在运河之母的目光中显得更加动人。

  (陈少侠,小说家,评论人,编剧,专栏作家。作品有批判三部曲,教育批判小说《风的墓地》、文化批判书《通杀80后》、社会批判书《中国社会病理调查》等。现居杭州。)

  蒋志武:当我看到《运河之母》的雕像设计图时,被这个设计大气,形象逼真的运河之母浮雕所震撼,金色铜质的外表显露出运河之母的端庄,典雅与慈祥,更体现出其与运河流水一样的柔情,胸怀的流畅,期待这个精美的杰作早日完成,让着美丽的守护神守护着运河,守护着镇江善良的人们,并成为整个镇江古运河景观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和文化标志。

  我将以诗歌去赞美《运河之母》浮雕,以诗歌的名义赞美静态的母亲之美。

  (蒋志武,性别:男。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深圳》执行主编,个人作品散落于《诗刊》、《山花》、《作品》、《四川文学》、《延河》、《天津文学》、《草原》、《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诗林》、《中西诗歌》、《辽宁青年》、《岁月》、《佛山文艺》、《特区文学》、《散文诗》、《厦门文学》等上百种报刊,并入选多个诗歌选本,获奖数次。)

  贾飞: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河流比着自己的母亲,它是水的源泉,哺育着华夏子民。近日,镇江完善修建的“运河之母”浮雕,将“城以水生、水为城用”水畅城荣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体现了镇江人民对古运河慈母情怀的感激、深情与纪念。一个城市,想要流传久远,产生积极的影响,文化是必不可分的,也是至关重要的,镇江此次修建“运河之母”,给一个城市上了点睛之笔,同时也拥有了一张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值得同类城市借鉴和学习。

  (贾飞,青年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天上人间》《我讨厌当皇帝》《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丢了梦想的中国人》《中国式青春》系列等200万字,36集电视连续剧《正德皇帝朱厚照》编剧之一。 新华社、美国《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FOX电视台、《新快报》、《华西都市报》等近数百家媒体对贾飞及其作品进行过报道。)

  许多余: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能丰富城市的内涵,并且对城市形象的树立,以及传播和推广都会产生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我曾参与过一些城市雕塑的创意,深知这个艺术行业里有太多非艺术的因素在左右着艺术家和作品。而公众与艺术家也往往存在很大的代沟。艺术家通常无法在短期内将自己的作品方案所表达意识和思想让市民迅速领会,同时市民们对城市雕塑的意愿和建议,也无法迅速顺利地进入艺术家的视听范围。这就必然导致一些创作与鉴赏相互脱节的一些列问题。

  就镇江的《运河之母》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大气的雕塑作品,是年过半百的老艺术家程连昆倾注了心血投入了情感的作品。《运河之母》所受到的所有争议,都将构成它未来在中国城市雕塑界所占有地位的重要分量,《运河之母》完全有能力承受这些质疑和考验,而成为镇江历史的一部分。

  (许多余,著名作家、艺术家、策展人。著有长篇小说《远方》《拆迁》,小说集《最后的盛典》(小说、散文两卷本)《为幸福的影子而奔走》,学术随笔集《笔尖的舞蹈》《文学是个什么玩意儿》《状态主义》等。部分著作登上新 浪中国好书榜、当当网畅销书榜、新华书店热销榜等,有繁体、英、法、德文版即将出版。曾入围福布斯《财富人物》“2010中国80后作家财富榜”“2011中国作家精神富豪榜”等。曾参与合肥当代艺术双年展的策展。现自由写作,兼任《南风》《特区文学》等杂志栏目主持。合肥卡夫卡独立书店创办人。)

  王西平:这些年来,一些政府的形象工程我也见得多了,但好多没有文化,没有内涵,没有可持续性地开发和保护。就雕塑而言,许多城市也一窝蜂地建大广场,然后又在大广场里建大雕塑。似乎唯有“大”,才可以显示出政府的决心来。在水景上再造景,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宁夏人,这几年沿黄河一带做足了许多文章,建了好多塔楼,雕了好多塑,包括一些人文景观。对于镇江古运河之上的《运河之母》雕塑,我不明白为什么受争议,是不应该在这条河上做雕塑,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我上网了解了一下,查看了一下“运河之母”,还是比较感叹设计者的高智慧。现在我们国家好多古河保护得并不好,围绕运河,一些文化也挖掘得不深,好多工程都是面子上的。然而“运河之母”从浮雕造型,到文化内涵,都非常贴切,因其是女性头像特定,加之赋予其佛性,这就使得伟大的保护之神自然的母性得到很大地彰显。更令我稀奇的是,设计者并非为造景而造景,也并非为雕塑而雕塑,将这二者化整为一,显现出浑然天成的大人文意识。争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任何城市情怀地争议,笔者认为,镇江的这种做法,还是值得全国其它城市效仿。

  (王西平,著名80后诗人。有诗作入选《中国诗典(1978—2008)》、《非非评论》2009年选本、《大诗歌2010年选》、《2009年中国诗歌年选》等。荣获20届柔刚诗歌奖。2011年9月成功策划举办中国银川首届鸿派国际青年诗歌节。《核诗歌》主编。现居银川,供职于某媒体。 )

  窗体顶端

  王西平,诗人,发表诗歌若干,有诗作入选《中国诗典(1978—2008)》、《非非评论》2009年选本、《大诗歌2010年选》、《2009年中国诗歌年选》等。荣获20届柔刚诗歌奖。2011年9月成功策划举办中国银川首届鸿派国际青年诗歌节。《核诗歌》主编。现居银川,供职于某媒体。

  窗体底端

  廖宇靖:“运河之母”自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初,就引发网友热议。 而我认为,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审视,“运城之母”都是充满意蕴的。“运城之母”总体造型为一名女性的面部特写,疑佛疑人,头微垂,俯视着运河,长发似水波状向两侧绵延开来,寓意京杭大运河几千年历史,反映了运河哺育镇江,镇江人感恩运河的形象。自运城之母揭开神秘面纱后,一直饱受非议。而我认为,建筑或雕塑必如同美酒一般,需历经时光的检验。优秀的建筑,犹如美酒佳酿!这尊“运城之母”将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是镇江最有冲击力的文化符号。

  (廖宇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曾出版《边缘》《你的微笑》《藏香》《川藏秘录》等长篇小说,师从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

  毓梓:天津也有很多运河,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很依恋家附近的这些河流,还有许许多多关于河流的诗境意象,离不开与河有关联的生活。无论走到哪座城市见到河我都凑上前去默默诵经用心聆听,当然我更多的时候会因河流而思念家乡。河面的岁月随着四季晃动着涟漪,岸边葱茏着草木,还有一些或停泊或行进中的小船,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灵感涌动的脉络关乎诗与画,关乎茶事和生活。“你不知道光脚的好处/北运河畔齐水奔跑/掀起世俗的裙摆/与一条河流同居……如今我的生活很崇尚回归自然,始终觉得河流是大爱的,有着母亲一样古典慈祥的面庞,孕养生命而不争,随顺自然却又不失其个性与仁义,所以无论人世阴晴也无关物质的丰厚、贫瘠,选择依水而居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富足与美好。

  我意念中无论哪里的运河都是古朴的母亲温婉中朝我徐徐走来,河岸的雕塑《运河之母》,我常幻想成有着漂亮花纹的石头,浮雕甚至透雕与同周围植物掩映成趣,融于自然中的石有其生命,我相信他不会使环境苍白寂寥。

  (毓梓,女,85年出生,天津人,80后诗人、画家。曾获得天津市朗诵大赛一等奖,毕业于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画作多被收藏,诗歌作品入选《2009—2010中国新诗年鉴》《大诗歌》《新世纪诗典》。另有部分作品发表。)

  侯磊:我曾参加过大运河的考察,走访过北京、河北、南通等地的大运河,也看过一点漕运的历史。虽然运河没有古代那么繁荣了,但总体上的感觉,是一种庄重、严肃、凝重、大气磅礴。首先来说不论古今,交通都是件大事,大运河是皇家工程,是世世代代造福万民的,沿岸的一切设置、制度、人员调配等,都是十分严格、严肃的,这才有了独特的漕运文化。这些从杨立新等人主演的电视剧《漕运码头》中,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大运河的雕塑《运河之母》,不论造型如何,总体风格上,是严肃、厚重的,让人一看就有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感受悠久的漕运文化,这样能对后人探求历史有好处。

  (侯磊,北京人,诗人,作家,书评人,做过编辑,教师,记者等多种职业,著有长篇小说《还阳》,社科作品《唐诗中的大唐》、《宋词中的大宋》等,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3 16:26 | 只看该作者
悦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3 17:0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09:5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