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渠江,取一滴雨水,归隐尘世
文|华子
(1)
我没有太多的奢侈,在渠江两岸招蜂引蝶
江水涛涛,潋滟无边。繁花盛开,独自旖旎
在祥云之下,蜀水之上
取一滴甘霖,无疑是天方夜谭
鸟鸣轻而脆,斑驳的倒影,完成停顿的画面
渠江的臂膀,便能挽起踏足者的仰望
庇佑一方持久的安宁,骄傲的是巴渝
而泥土积淀得越久,比一盏灯火,更能叨扰远古的沧桑
远,目无所及是幻。近,听而不闻是虚
容万物于心,呷一口杂酒,叫一声 “打耍锣”的女人
耐心是丈量渠江的长度
(2)
明月高悬。姗姗而来的背影,离不开时光的烙印
一场肆掠,城坝的初心在蜀地上摇摇晃晃
“蛇巴”人走下祭祀的神坛,在峡谷中宣布賨人的信仰
无论是“蛇巴”还是賨人。他们
最初的稀疏、辗转,到賨人谷繁衍、昌盛
无边的烟火,一直弥漫着多事的春秋
江面,鸟鸣练习低回,“佛耳岩”春风荡漾
城坝依山傍水,把賨人揽在怀抱
把渠江滋润的每一寸土地,托举智慧的眼神
其实,刀耕火种的艰难岁月,一旦朴素到简单的模样
水井、灰坑、城墙、城门、窑址.......
就像活着的脸庞,交出渠江的灵魂
而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如此深奥的过往
(3)
武王伐纣,楚汉相争
注定在渠江流域种下太多的沧桑
清点时光馈赠的草木之情,我想借一滴雨水
洗去賨人的辛酸,看一眼宕渠古城700余年辽阔的身影
那时,他们以草为食,崖洞为家
那时,他们自由奔跑,练就
扎实的脚板,宽厚的肩膀,睿智的身影
那时僚人入侵,士民流亡,賨城毁于一旦
是刘邦“还定三秦”,再展巴渝风骚
仿佛巴蜀印记的铜戈一举,就能征服川东大地
仿佛汉砖堆砌的文明,只需“金鼓迭起,洞心骇耳”
就能歌舞升平,以质朴的姿态走进人间
读懂“乐府”“千人唱、万人和”
融入賨人,延续月光下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滴水,读懂了尘世,就看到了浩淼的江河
(4)
在渠江,挥霍一滴雨水,就无法窥见城坝的容颜
也抱不住东岸230万平方米的幽静和神奇
江水澎湃。賨人的铜器、陶器、玉器,相继露出真容
也许,每一次涤荡之后,渠江庇佑的賨人
总能逢凶化吉。以憨厚性情,接受世俗的包容
用舞蹈的姿态,偎贴家园的美
春天总有葱绿,花海总是五彩缤纷
嗅一口微来的凉风,渠江携着的城坝
足够一次深情的期许,而隔江相望的土溪镇
古道伸出的邀请,无疑让我再次心潮起伏
伫立渠江两岸,江水高低有序
一滴雨水,已不够洗去千年的污垢
再借一滴雨水吧!让賨人站起来,继续深爱这片土地
让古道上落满咳嗽、叹息,一生奔波的眼神
在“汉阙”的沉默中,与月光攀谈
英雄夕仲,健壮豪爽。度灵善良,妆容美丽
人间有爱,爱在凡间
当步履一步步深入原始的崖洞
我听到渠江咆哮,看到一群弯腰的賨人
饲养牛、羊,种植果树。用穷人的手指,雕刻青龙浮雕
我还看见冯焕阙、沈府君阙、无铭阙
像活着的身影,打捞巴渝的风骨
独守渠江一如既往的奔腾
(5)
疲倦的賨人一旦在蜀地上享受天伦之乐
走散的骸骨也能吟诵大地的情怀
黑夜也会明亮起来,用巨大的帷幕
嵌入不为人知的蛮荒、文明
是的。静下心来
“賨人”世居渠江。竹枝歌,巴渝舞,三汇彩亭。。。。。。
既饱满了热血与善良,也丰富了蜀地涤荡中
无法湮没的繁盛
渠江,不会吝啬一滴雨水,也不会拒绝
一位远道而来的眼神
哪些水井、灰坑、城墙、城门、窑址也不会隐匿
你如若讨要,渠江动一动弯曲的身段
整个宕渠都会一往情深
而我,只想带一撮賨人的泥土,借一滴渠江的水
归隐尘世
賨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又称寅人,也是当代土家族的“主源”。其存在于春秋战国之前,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畔。古书中记载,该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在巴渠上古墓葬挖掘中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青铜兵器,也证明了该民族的勇猛并且擅长冶炼技术。
賨人,虽没有列入当代的56个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都就建在今四川达州市渠县(秦时称宕渠)的土溪城坝。《华阳国志》记载:“宕渠盖为故寅国,今有寅城、卢城。”賨人谷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面积41平方公里,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级旅游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61168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