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天涯上写的个帖子,先粘贴过来试试发帖效果)
西江月
/
开元一十五年,李白自仗剑辞蜀,行侠寻醉,时已两年。其间,沿江东下,登黄鹤故楼,观庐山瀑布,更在金陵散尽千金后,畅游吴越。
此际三月乍暖,柳青燕啼,花开姑苏,李白歇了马,乘了舟,来到了姑苏山下。
昏黄中,闻听菱人晚唱:
姑苏山上姑苏台,堂皇百尺越女来。
响屐廊前愁西施,管娃宫里笑夫差。
夫差笑,吴民哀,兵败王死社稷衰。
恨火高千丈,一焚栋梁才。
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月照余烬白。
风雨千年何曾乖,九曲阶上覆绿苔。
莫问今古事,费君思量费君猜。
...
没错,这残垣断壁的姑苏台,正是大小伙子李白(太白时年二十有七,尚未娶亲)此行的目的。
李白携了酒,怀了情,拄着青剑,踏着黄昏,沿着崎岖山陌,一路上到了姑苏台上。驻足高处,凝望这吴人遗恨,看那残垣朽塌,断壁将没,处处凄凉。更看那野草才生,新柳初绿,在春风中轻摆,像个懵懂的孩子,渺渺听着山下的菱歌,不思千古浮沉,不知此间所以。唯有这溶溶月色,似有凄哀,或许只有她见证了当年的兴衰吧...
李白举酒邀月,半醉中挥剑而舞,畅想吴越旧事,发尽狂思,一时写下了十多篇怀古之诗。其中一首就是《苏台览古》,其诗曰: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是啊,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西江上的明月,可是如今唯一见过西施的“人”啊,不知道那西施的愁眉,该是如何动人,你可曾嫉妒过?不知道那吴宫的歌舞,该是如何的醉人,你可羡慕过?不知越人的恨,该是如何的深,你可害怕过?月色默默,寂哀不语...
这首诗由乐匠配了谱子,加入了唐乐府,便是词牌《西江月》的原曲,后经五代到宋,词牌的格律逐渐固定了下来,便是《西江月》的正体。
《西江月》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以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代表。高手一般会把前两句写成对仗,但只是炫技之举,非格律要求。格律如下: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西江月》有不少别格(变体),别格一般需要注明参照。
本帖据此填词,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均可(默认中华新韵),练习十首。特邀捧贴填词人:@石柒柒 @红尘墨白 等。欢迎喜欢诗词的朋友一起来玩。
Ps:李白在姑苏城里想了很多兴衰成败,感悟很深,忽然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不能这么浪荡了,于是,过了些日子,就开始往回走,到了安陆,遇到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叫许紫烟。此女大家闺秀,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李白眼前一亮,决定入赘,吃个软饭...
(注:文中菱歌,为本人杜撰,词粗句拙,只做气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