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雪已说得够多,独缺雪的行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雪已说得够多,独缺雪的行走
                     --评三子诗作《雪落在水中我听见雪行走的声音》
                                      文/冰雪客

      这首诗读来让人心头掠过一些惊悸,诗人完全消除物我之间的距离,或者站在物的一边投射充满感性的观照。诗人树立有别于常见雪的形象,赋予雪具能动性格并在视界中重塑熟悉的场景,从而引领你到达别开生面的新境地。除客观物象的准确把握之外,引发的感受波动也很好地与物象保持自然而然地附着性,这也是一首诗有说服力的保证。就诗意产生的契机而言,在物的普遍存在且不带有性格的现实俗世中,非诗的当然远远大于诗意的存在,直到偶然的与属于诗的相遇。从非诗的限定性的场域出发,由于诗人的体悟和遭遇经验,把雪的另一种鲜明但不失灵动的性格揭示,所得即成为诗意的捕获。
      从逻辑结构上看,诗作内部的递进有角度的变换也有指意的递演。首先从雪花落在一条江上的广度说起,这条江是诗人家乡的绵江,是诗人熟悉且有着独特感情的一条河流。雪花在南方的绵江是不多见的,故而南方人士的感受也完全有别于北方的雪国之心。诗中说到的雪花,需要把绵江所在的南方这一具体背景拎将出来,才可更准确地把握诗中所现。在此语境下,一片雪花的落下和心头的颤栗才有更为友好的因果关系,也才能体味到雪落江南的独特之处。然而,雪在南方的落下,在诗中也并未突显雪的冷意,而是带给诗人一条河流在满天雪花下的沉思。“我眼中的绵江,该以怎样的呼吸/来承纳一个冬天、一种消逝的沉着和静美?”这样的语句并未给出明晰的判断,只是作了一次追问。也要注意到,这个追问的起点是前句中的“如果”,即满天的雪花一齐落在绵江上这样的假设,所以诗人的追问更没有答案和判断。“绵江以怎样的呼吸来承纳”,诗人直接越位让河流呼吸和承纳。“沉着和静美”,这却是诗人对雪花的判断。再看水上的小舟,已是满舟的落雪,一动不动停泊在江上,天上落下来的雪花有舟子不能承接的都融于江水之中。这不是“消逝的沉着和静美”吗?这是从一个静态的注视之下所看到的情形,在不动声色的词语性状之下,暗藏着物外的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和前面的情绪是一脉的:看着沉着和静美消逝。后面终于站上了小舟,这才零距离地触碰到雪花的肌肤和律动。“落进了水的每一个缝隙”,水当然是没有缝隙的,但唯其有缝隙,才有雪花在缝隙中行走的声音的可能性。站在舟子之上的脚下的颤栗,和这首诗起首写到的心的颤栗又有所不同,心的颤栗是内在的,而脚下的颤栗是外在的,但皆因雪花而起。听到的雪花行走的声音是怎样的声音?归根结底,也只不过是“沉着和静美”的消逝。
      在雪面前,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实际上也已经说了太多,就这首诗中,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认为把“雪的行走”树立起来,已有别样的体验击中诗人;把“雪的行走”置于沉着和静美的气氛之中,诗人通过不多的文字产生说服力,着实令人印象深刻;细处的、小处的雪与宏大的雪产生分离,让小雪产生性格化的印象,这也值得玩味。

附原诗:

雪落在水中我听见雪行走的声音
作者:三子

一片雪花飘落,心,就颤栗一下
如果满天的雪花一齐落到水中
我眼中的绵江,该以怎样的呼吸
来承纳一个冬天、一种消逝的沉着和静美?

水上的舟子停泊着,我看见安静的
船弦、船桨,都涂上了梦里的白色
它们不开口,也不摇摆——可是
更多的雪花从它们身旁掠过,融于冰凉的水

雪落在水中,落进了水的每一个缝隙
——站在舟子之上,我通过脚下的颤栗
听见了雪在水中行走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4: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5 20: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