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现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黎 于 2012-11-13 09:36 编辑

                                                          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现状
               
                                                                          作者:张黎




        一个民族的诗歌发展,和我们单个人的生命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概念。这正如一个昆虫的一生和我们人的一生不同一样。时间,对于一个民族诗歌的发展,最小也应该是百年为计量单位的。所以,我们汉语新诗近百年发展的总成绩几乎为零,并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而且,这种例子在中国诗歌史中也是时常出现的,比如玄言诗时期、花间词泛滥时期和黄庭坚主张的“点石成金、夺胎换骨”时期等。我认为,和当前的诗歌历史时期最为相似的,理应是古代的玄言诗时期。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一共经历了三次外来文化的冲击: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起的佛学;第二次是唐朝时期起的基督教;第三次是“五四”时期起的西方文化。第二次基督教的冲击,以失败最终宣告结束,并没有对我们的文化形成什么影响,所以总体上来讲可以忽略不计。而历史上佛学文化的冲击和我们当下西方文化的冲击则有一比,可以说,玄言诗的出现是佛学文化冲击初期的一种现象,我们现今的诗坛现状,则是西方文化冲击初期的一种现象。

        虽然,对于西汉末年从印度来的第一次外来文化冲击,我们经过八百年后唐代慧能等人的成功改造,变成了中国的禅文化,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完全融入了我们本土文化自身,渗透到了我们的哲学、艺术、社会和民俗等方面。但是,在印度的佛学文化传入初期,两种文化的不兼容性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诗歌作为一种最活泼最前沿的艺术门类,它也是最早最强受到新文化影响的,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就是当时这种新文化影响的直接结果。

        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来简单地比较一下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

        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的生成背景类似。在西汉末年由安世高引进的印度佛学,时至东晋已经有三百的时间,佛教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而且,在这个时期在汉代占有主导地位的儒家经学式微,社会极度黑暗动荡。这样,托意玄虚的士大夫们为了全身远祸,就往往将佛教和玄学结合,寄情山水,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超然的胸怀。于是,以理代情的玄言诗就成为了东晋时期的一种风尚,孙绰、许询是当时玄言诗人的代表。中国新诗产生于上世纪新文化运动的“五四”时期,由具有强烈西化倾向的胡适发起、倡导。中国新诗的产生缘起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国力的衰败、以及传统文化的式微。时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政治的原因,新诗的这种西化倾向,由朦胧派诗人北岛推向了极端,完全忽略中国传统的朦胧派诗歌也由此主导了中国诗坛三十多年。

        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对新文化的强行嵌入、生硬模仿类似。不可否认,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由表及内、逐层深入的。对于思维模式大相径庭的外来文化,我们的民族也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认知阶段,然后才能逐渐地接纳、吸收、融合。晋代的玄言诗,处在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时期,我们当代的新诗,也处在西方文化对传统诗歌的冲击时期,所以,对新文化的热情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在这个必要的热情过程中,玄言诗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以佛教的教义为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古板、狭窄、晦涩,犹如深奥难解的哲学理论;而我们当代新诗的特点则是以西方的翻译体为母本,对西方诗歌技巧强行模仿、语言僵硬、意象堆砌,犹如不知所云的天外来书。

        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都一样完全抛弃了传统诗歌的特点。虽然,晋代玄言诗和当代新诗的兴起,有社会诸多方面的外因,但是,传统文化的式微却是一个最主要的内因。而且,由于新文化的强势,以及人们对于新文化的热情,所以,无论是玄言诗的主盟孙绰、许询,还是新诗的创始人胡适、朦胧派的主盟北岛,都一律对传统诗歌采用了完全抛弃的态度。东晋以前,中国诗歌由《诗经》和《离骚》起源,有着“诗言志”、“诗缘情”的基本特点,叙述社会现实和生活实践、表达个人意见、抒发内心的情感是传统诗歌的主要内容,而玄言诗只以理论和山水入诗,完全没有了传统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五四以前,由于千年来禅文化的深度渗透,兴趣、神韵、意境这种灵性的审美,一直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最终追求和最高标准。如果说,五四时期胡适提倡的新诗还有些许中国传统的审美成分,那么,到了北岛的朦胧派、洛夫的魔幻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各种主张,则一丁点中国诗歌的味道都没有了。难怪2007年北岛问“汉味”为何物之时,无人能答。

        古代玄言诗与当代新诗都一样远离民众、远离生活、远离社会。从根本上来讲,诗歌只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是否能够让民众接受和喜欢,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满足了民众的心理。和汉代的乐府诗歌完全不一样,晋代的玄言诗基本上流行于士大夫阶层。士大夫尚清谈、好山水、善结交,从竹林七贤,到金谷园诗会诸友,再到兰亭会众贤,这些集哲学家与诗人于一身的魏晋名士,莫不是喜欢用抽象的哲思去阐发人生问题。尤其是晋中期,庾阐、支遁、王羲之、许询、孙绰、桓温、庾亮等辈起,以佛玄兼通的身份操纵文坛,他们不满足于在作品中夹杂几处玄理文句,变本加厉地把诗歌当作谈玄论道的工具。这样,其诗歌作品自然内容枯涩幽奥,殆与哲学著作等而无异。我们当代的新诗以翻译体为模本,对西方现代诗歌生硬模仿,以半懂不懂的西方理论衡量一切,以完全不兼容的西方表达和技巧来书写中国诗歌,诗歌作品自然就像一个个汉字组成的天书。这样,就不仅完全背离了传统,而且连新诗初期胡适反映现实的主张也完全抛弃了。难怪遭到了季羡林等老派学者的彻底否定,遭到了民众的厌恶,使得我们现代诗歌艺术边缘化。

        钟嵘《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世说新语·文学》篇:“正始中,王弼、何晏好《老》、《庄》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许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从西晋末永嘉到东晋末的义熙 ,流行近约一百一十年的玄言诗,后代所有的评论对其都是否定的,或认为其“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或批评其成为哲学的注释。可见,这种完全抛弃传统、远离生活、远离民众的诗歌,是一次失败。是一次试图简单地将新文化移植到诗歌的不成功尝试。


        玄言诗和我们当代汉语新诗的生成背景和特点一样。玄言诗如此命运,我们当代汉语新诗的命运会如何呢?又会让两百年后的世人如何评价呢?


        玄言诗是佛教文化冲击初期的现象,我们当代的汉语新诗也是西方文化冲击初期的一种现象。佛教文化经过后来中国人的成功改造,完全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融入了我们的文化,为我们的诗歌添加了新鲜和活力的成分。那么,参照佛教文化和玄言诗的发展,现今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西方文化,以及我们当代汉语新诗所处的历史阶段呢?
                             

                                                                                                                        
                                                                                                                                           2012-11-11太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2 15:19 | 只看该作者
东晋以前,中国诗歌由《诗经》和《离骚》起源,有着“诗言志”、“诗缘情”的基本特点,叙述社会现实和生活实践、表达个人意见、抒发内心的情感是传统诗歌的主要内容,而玄言诗只以理论和山水入诗,完全没有了传统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五四以前,由于千年来禅文化的深度渗透,兴趣、神韵、意境这种灵性的审美,一直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最终追求和最高标准。如果说,五四时期胡适提倡的新诗还有些许中国传统的审美成分,那么,到了北岛的朦胧派、洛夫的魔幻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各种主张,则一丁点中国诗歌的味道都没有了。难怪2007年北岛问“汉味”为何物之时,无人能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1-12 15: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论。。问候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12 17:08 | 只看该作者
精髓   拜读  收藏  谢谢 张黎。握手问好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12 20:08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收下。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09:39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2-11-12 15:19
东晋以前,中国诗歌由《诗经》和《离骚》起源,有着“诗言志”、“诗缘情”的基本特点,叙述社会现实和生活 ...

百年新诗,特别是北岛主盟诗坛以来企图完全西化的诗歌,是一次试图简单地将新文化移植到诗歌的不成功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09:41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2-11-12 15:20
学习好论。。问候哈!

呵呵,这个论题很值得研究,我自己也是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只能是简单地说说,以求抛砖引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11-12 17:08
精髓   拜读  收藏  谢谢 张黎。握手问好祝好

谢谢王兄长久以来的支持。
这个论题很大的,当前,我只是才开始思考。
王兄多提意见多指导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我爱我自己 发表于 2012-11-12 20:08
好东东,收下。谢了。

谢谢支持。
你的名字很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15 07:1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1:}一直喜欢楼主的文章。才思敏锐、论理缜密、博而精,呈历史的厚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6 22: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