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彬诗歌《自由》解读(文)作者:西征的太阳 自 由 ·韩 彬 美国人说 不自由 毋宁死 就是说不能给我自由 不如死去 在国共战争年代 共产党人被关进了监狱 为了保护同志 牺牲后留下的字条是 不自由 毋宁死 前一阵子 重庆的大学生村官 在网络传播不和谐之言 被劳教 证据之一 一件文化衫 上面印了 不自由 毋宁死 《自由》的思想性,在于批判现实。 美国人追求的自由,是人权平等;共产党人追求的自由,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然而,大学生村官,把“不自由毋宁死”印在一件文化衫上的自由,都没有,被拘留了。 原本不可同日而语的自由,《自由》把它们同日而语了,完成了对现实的批判。大学生村官,没有享受人权平等,也没有当家做主。 辛辣的批判,极具讽刺性。深刻,悲痛,沉重。 就人性本身而言,自由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受到民族文化,国家意识,时代需求的限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状态。它无时无刻不在对不同的人,人性本身的文明,或者愚昧,进行着评判,和拷问。 《自由》的艺术性,在于口语的客观叙述。 娴熟自如,简洁明了的口语,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客观叙述中,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完成了主观表达。三种人的自由,交织在一起,风平浪静,暗流涌动。 表面上,没有技巧。裸露的《自由》,扒光了让我看。我那肯罢休,从外到内,给它做了生理解剖。我的联想:从美国,到中国;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到大学生村官。我沉思,我震惊。我听见无声的呐喊。 我发现,没有技巧,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来自于深厚的功底,来自于诗人的责任感,来自于对社会现实敏锐而勇敢的洞察与发现,和原始状态的叙述与表达。 《自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无可挑剔。它刀锋闪闪,不动声色。经典也。 后记:诗人韩彬,给我的最初印象,意象诗歌写得很棒。最近才知道,口语诗歌写得更棒。他是一位成熟的诗人。我们通电话,他多次谈口语诗歌,谈独到的观点。他说,口语诗歌,比意象诗歌,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我认为,《自由》是他口语诗歌的代表作。希望他,写出比《自由》更有代表性的诗歌。 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