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汤胜林 于 2012-12-12 22:11 编辑
( @1 V, c. w) L% C% `' U: s0 y2 Y4 j4 N3 t
中国诗歌发展亲民论(全文约15000字) 水云生 前言 诗歌乃人类的思想、道德之光;是诗人对现实生活最深邃的认识和概括性的描述,以语言为第一载体,广泛传播于民间大地,对人类的思想进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文化精髓。她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承受之特性,她直接和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紧密相连。美术、音乐、舞台、建筑等艺术形式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系数大,都没有诗歌易于被大众接受与传诵。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炼性、精确性、流畅性、又区别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格式冗长,决定了她在大众口头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说,诗歌的本性,就具有广泛的亲民性。 第一篇:中外经典诗歌及代表诗人诗歌的“亲民性” 一,世界古文明“史诗”的亲民性 1.《吉尔伽美什》(The Epic of Gilgamesh)。它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史诗,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在苏美尔人(Sumerian)中流传,经过千百年的加工提炼,终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部巨著。 这部史诗大体上概括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军事民主制的某些社会面貌。当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正在萌芽,有些氏族部落的酋长已逐渐成为军事民主制的领袖,成为早期的国王。他们自恃勇武过人,在城邦内专横残暴,为所欲为。史诗中关于吉尔伽美什在乌卢克城的残酷统治以及关于他的某种特权的描写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史诗不仅展示了当时正在形成中的阶级关系,即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也展示了人和神、神和神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同自然、人同社会的斗争。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 3.《神曲》,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的传世之作,但丁揭露一些教皇干预世俗政治和对权利的贪欲,是民族不和城邦纷争的罪魁祸首。表达对民族家园现实的哀叹,和对祸国殃民者的愤怒。《神曲》描述:在地狱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灵魂,诗人痛斥:“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当时尚在人间,诗人却在狱中为他找好了位置,倒栽于石穴中受火刑的惩罚。但丁还抨击腐败的教会势力, 借使徒彼得之品将贪财败德的主教们比喻为 “穿着牧人衣服的贪狼”。诗人鄙视那些丧失原则,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见风使舵的政客,为此在地狱第一层外为他们的灵魂专设一个长廊。这些人连地狱都不肯收容,在长廊里被无数大黄峰蛰刺,被狂风吹得飘来荡去。实际上,尽管《神曲》采用了梦幻的形式,它的具体描绘--特别是在《地狱》篇中--都是当时意大利社会现实的缩影。 4.中国史诗,主要是指三大少数民族著名史诗,一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二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三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格萨尔》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至今,我们从史诗流传省区(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共搜集到各类手抄本、木刻本总数为289部,除去异文本约80部。就是说该史诗被文人记录书写成文字的定本约有80部,如果按保守的计算每部五千诗行、20万字计算,它的总数就有40万行、1600万字之多。实际上保存在艺人大脑中的史诗远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扎巴(1903~1986)可以说唱42大宗,其中宗和小宗还未计算在内;85岁的艺人桑珠可以说唱63部,至今已经录音了54部,计2000多小时磁带;青海唐古拉艺人才让旺堆会说唱148部;青海果洛艺人格日坚参可以书写120部。仅按书面记录的40万行史诗计算,也已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诗;印度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也只有10万颂,计20多万诗行。 创作这样一部结构庞大、气势宏伟的史诗,绝非少数人所能胜任,它是多少世纪以来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包容万千的开放式结构是一种最佳选择。它既有规定性的部分,又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说唱艺人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创作与表演。这是《格萨尔》成为世界最长史诗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国《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 C6 ?; y3 ?8 r: Q/ P
, r% A! l+ W4 m7 k! T' j “风”中有三首著名民歌,如今在高二的语文课本里就能找到。 其中一首《氓》,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全诗实为刺时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最具批判性的上好作品。 第二首为《秦风·无衣》,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 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第三首为《静女》这是一首反映青年男女幽期秘约的诗作.日暮黄昏,小伙子得意洋洋到城角赴约,年轻活泼的姑娘故意藏起来不见他,急得小伙子抓耳挠腮团团转.姑娘赠给他一株小草,他高兴地视为珍宝.幽默、诙谐、活泼、浪漫是本诗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动人的恋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约时的兴奋与喜悦! 这三首都是民歌,虽地域不同,题材也不一样。但其叙述、描写的都是大众普通生活细节,其艺术性和亲民性充分融合,为百姓万世流传至今。 6.中国《唐诗300首》,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座瑰丽的高峯,它所呈现的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是自战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 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 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二,中国“人民诗人”的亲民写作 古代中国,诗人们就习惯利用诗歌的亲民特性,谱写了大量当朝时代民间生活的赞歌,并受到人民的热爱而广泛传播。 屈原:至今没有第二个诗人像他那样曾经被人民热爱。端午节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联系在一起,便证明了屈原的诗歌和思想已完全融合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屈原官爵尽管很高,依然和人民一样,依然被王公们践踏。他最主要的作品《离骚》的形式,是人民的艺术形式。他“怨恨怀王,讥刺椒兰”,无情地暴露了统治阶层。这对于当时在水深火热中敢怒而不敢言的人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他用人民的语言形式,喊出了人民的愤怒,代表了人民对正义的呐喊。他的作品《九歌》,是民歌,更贴近人民心灵的呼唤。《离骚》唤醒了当朝人民的反抗情绪,屈原的死,更加加剧了反抗情绪的爆发。屈原成就了当时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安宁生活的精神领袖,成为真正的标榜史册人民诗人。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思想意识。他的诗以老百姓为主角,贯穿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代表作: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艾青,---“中国诗坛泰斗”。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艾青的诗,深深植根于祖国的大地,始终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始终关注中国广大人民的辛酸和悲苦,饱含一股真挚赤诚情感,不仅感动和影响了国内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且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他那些饱含激情和真诚的诗作令人感动,他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和缅怀民族的苦难历史,要不断给予人们以追逐光明未来的勇气。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大堰河----我的保姆》。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爱国精神和抗敌事迹。臧克家的诗在形式上主要受新月派的影响,而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乡土的生活和中国农民精神上的坚忍与民族的忧患,被看作是30年代乡土诗歌的代表。此后,他陆续出版的长诗有《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点》等一系列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 他的诗从不用柔曼的音调来诉说个人的哀乐,也很少用强烈的呼声来抒发对旧中国的愤慨,而是以经过锤炼的诗句,抒写当时农民的不幸与勤劳,让读者从咀嚼和回味中体会其中深层的情感,《难民》和《老哥哥》写出农民悲痛的遭遇,《村夜》和《答客问》描绘了30年代前期北方农村的动乱,语言含蓄,笔中藏锋。 贺敬之:16岁开始写诗, 70多年来,他视诗歌为生命,他以“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为己任。他的诗在继承了我国民歌、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新诗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需要精心创作出来的。以他敏锐的目光,抓取时代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希望用诗歌来提升国民的素质,陶冶情操,培养人们的内心美感。他认为诗人要有诗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遇到挫折而低头,逃避现实,郁郁寡欢,甚至一蹶不振;是豁达与宽容,诗人的胸襟应该像大海一样宽阔、博大、浩瀚,能经受得住任何惊涛骇浪。代表作:《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抒情短诗《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 G9 J) K. W% J
三,外国“人民诗人”的亲民写作 彭斯(1759.1.25.~1796.7.21.)英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使用苏格兰方言,并多为抒情短诗,如歌颂爱情的名篇《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和抒发爱国热情的《苏格兰人》等。他还创作了不少讽刺诗(如《威利长老的祈祷》),诗札(如《致拉布雷克书》)和叙事诗(如《两只狗》和《快活的乞丐》)。作品表达了平民阶级的思想感情,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同时以健康、自然的方式体现了追求“美酒、女人和歌”的快乐主义人生哲学。彭斯富有敏锐的幽默感。对苏格兰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除诗歌创作外,彭斯还收集整理大量的苏格兰民间歌谣,编辑出版了6卷本的《苏格兰音乐总汇》和8卷本的《原始的苏格兰歌曲选集》。其中《往昔的时光》不仅享誉苏格兰,而且闻名世界。 # ]- @2 X4 f9 ]4 i8 e' t9 e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 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1820年,普希金发表了浪漫主义诗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别林斯基称这部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时代。
7 _- ]9 F' p: W7 O6 |' n1830年,普希金完成了自1823年就开始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 。这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典范作品,也是普希金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第一部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代表了与作者同时代的贵族进步知识分子:厌恶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不愿同流合污,却又摆脱不了偏见,找不到新的生活,只能周旋于各种复杂的情感之中;想有所作为,却又远离人民,生活和事业最终一事无成。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刻画了各阶层人物的心理;奥涅金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以前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普希金短暂一生的创作极为丰富,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以及长篇叙事诗 。诗人38年的短暂一生却给俄国文学,也给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丰厚的、无可替代的遗产。屠格涅夫称他“创立了我们的诗歌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 ,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上极伟大的艺术家”,别林斯基则认为他是“俄罗斯第一位诗人和艺术家” 。 歌德,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1794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诗体哲理悲剧《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写成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理想人物;把他的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副业等五大发展阶段,都写成以封建政体腐败、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灭和“理性王国”蓝图之虚妄为主体内容的悲剧阶段;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裴多菲·山陀尔 Petogfi Sandor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少年时期过流浪生活,做过演员,当过兵。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 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1844年从故乡来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在诗人弗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第一本《诗集》,《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爱情的珍珠》以及散文作品《旅行札记》,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并受到德国诗人海涅的高度评价。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 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他的《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1847年起诗歌创作涉及当时政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以人民的名义》等诗篇 ,抒发了时代的声音。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领导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奥地利的市民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并写下诗篇《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刑架》,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 1849年7月,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裴多菲的贡献主要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在抒情诗方面,一生中写了约1000首抒情诗和8部叙事长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翰》)和《使徒》,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美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留下了《林间空地》、《未曾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他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一生共获得39项荣誉。享有“人民诗人”、“民主诗人”、“民族诗人”、“非官封的桂冠诗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等美誉。 惠特曼和他的名作《草叶集》。惠特曼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集《草叶集》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现代诗歌发展的进程。我国诗人田汉、徐志摩、郭沫若和艾青、顾城等人都深受惠特曼的启发和影响。 “我与你们同在,你们一世代乃至许许多多世代的男男女女们。”他确实和我们同在,比之这块土地上任何别的诗人都更可靠。还没有人如此大声疾呼,充满激情地强调美国生活中的激越奋进和民主希望;也没有一个诗人如此忠实地归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即服务于那些“永不知疲倦的、智慧的、英勇的、可信赖的平民百姓。”更没有人能够象他那样理直气壮地夸口说,他对自由的热爱会成为“战鼓”,能够“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一直召唤人们。那些诅咒他行径荒诞、异教徒、偏执狂的顽固派们早已被人们遗忘;而华尔特·惠特曼却自豪地长存人间,他永永远远是现代人中不断自新的一员。 正如爱默生所言,《草叶集》是“美利坚民族的诗篇”,它的作者无可置疑是一位登峰造极的民族诗人,每遇危机之时,我们便会白然地求助于他,一如要求助于杰佛逊和林肯,以确定我们的根本信仰。他歌颂民主的宏伟诗章是我们从中极取决心和信心的宝库,也是为高尚理想而奋斗的坚强信念。 卡尔·桑伯格(CarlSandburg,1878-1967)在1969年出版的的《卡尔·桑伯格诗全集》里,对“人民”有这样的描述:“什么是人民?人民是织工,是木匠、是砖匠、是打桩者、是棒球小伙、是带帽子的女孩、是写幽灵的作家、是警察、是隧道挖掘工、是制帽人、是小贩、是清洁工人、是虱子和老鼠的捕捉者。 /人民……是杂乱的一团/人民是双面的,悲剧的和喜剧的:/是英雄也是恶棍流氓”从这些诗行我们可以看出,桑伯格心中的“人民”可以定义为无所不是的人群,是平民,是英雄,甚至是“恶棍、流氓”。也就是说,他的人民包括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的人民,甚至包括“邪恶的”的人民。因为,在他看来,社会的邪恶,人民的“罪恶”不是人民的过错,而是社会和制度的过错。他是继惠特曼之后唯一被美国人民称为“人民诗人”的诗人。 克罗达丽娅,法国诗人,生于1916年。她自幼喜欢诗歌、音乐和绘画。1956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青春的诗》,1959年又发表了《无声的呐喊》。1961年真正投身文学。1964年发表诗集《写生素描》,1972年,她的《老人集》获布瓦蒂埃奖。自此,开始了她的创作高潮时期,先后发表了《心动》、《他们相信了》、《看怎样生活》、《我的猫咪》、《自画像》、《抱.子》、《我的眼睛》、《模范夫妻》、《自选诗》等十几部诗集。1975年,她获“十草人学院”奖,并当选为该学院院士。1980年后,又发表了《她说过的》、《火花》等诗集。 克达丽娅的诗不拘形式,但大都短小精炼,短者仅四行。她的近期作品常常没有标题,这是当代诗的一种时髦。其语言质朴简练,摈弃华丽,绝无雕饰,都是生活语言,又常用俗语和民间语,诗句生动活泼。她十分反对当代诗坛盛行的那种神秘晦涩的文字。她的诗深深扎根于生活,源于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她的诗作虽涉及重大题材者不多,却充溢着构成生活的关于自然与人的浓郁氛......( 泰戈尔,一生共写有50多部诗集,早期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清新优美,1913年,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东方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后期的政治诗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为他赢得了“爱国诗人”的称号,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大胆吸收外国的诗歌营养,开辟了印度诗歌的新天地,人们尊称他为“诗圣”。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诗集,“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即献给神的诗,诗集的主题是敬仰神,渴求与神的结合。颂神诗的形式在印度古已有之,但泰戈尔的这部诗集,它的内容与现实是紧密结合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晚期的政治抒情诗,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改良主义情调和神秘主义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生辰集》第10首被认为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纪念碑,泰戈尔在这首诗中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他以此为标准总结评价了自己一生的创作。 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这些奔波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灵魂得以解脱和净化。虽然诗人的一身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是快乐的,是博爱的。 第二篇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的大众化趋势 安徽师大的杨四平教授认为:进入21世纪的新诗,出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复归和深化。当前的新诗扎根现实底层、基层,把城乡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城乡人民所经历的甘苦以及他们心灵上的颤动作为新世纪诗人思考和表现的主题。 1999年诗人庞余亮认为:九十年代的中国诗歌低迷现象将要过去,二十一世纪初将会迎来诗歌的新的高潮。果然,在网络的支持下,中国诗歌被激活了。新的高潮,有如1986年的“新诗潮现代诗大展”一般那么轰轰烈烈,那么让人欢欣鼓舞吗?然而新世纪的诗歌高潮已与那时的方式方法不可同日而语了,由于网络的参与和深化,当下的诗坛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更加灵活、更加自由,更加放肆和更加无所顾忌的现状。“网络为二十一世纪诗歌开辟的是一个新的平台,可以这这么说,一个更广阔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富挑战性的起点”(林韵然语)。 2001年8月 谢冕先生在就撰文《论中国新诗》,呼吁中国新诗回归传统,回归诗歌原本的根。也就是号召中国诗人走出近百年的“仿诗“状态,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土地中吸取营养,锐意创新。 2012年10月31日,韩庆成在中国诗歌流派网发表了题为《新媒的崛起与新诗的大众化》的讲座发言稿。他在讲稿中说:“诗人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人,也不是精神病,诗人就在你身边,只要你愿意在微博、在新媒体上说话,你也许就是诗人。因为新媒体和口语诗的双重崛起,让诗的语言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语言,诗必将回归日常、回归说话。诗对你的要求,将只是说出你的生活颖悟,说出你的真情实感。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普及,随着更多人加入诗意的行列,新诗大众化,将不再仅是一些诗人的期待,而会成为鲜活的现实。”1 _, Z( D- }8 u% k' f; V
正如韩庆成在讲稿中总结的一样,新媒体传播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大众化。预示着新世纪中国新诗的高潮即将到来。 近年来,中国诗人队伍不断壮大,许多老诗人青春焕发,宝刀不老,北岛、多多在中国大陆复活,而郑敏、章德益、牛汉、林莽、曲有源等老诗人像坚守阵地一样坚守自己的诗歌净土。中国诗坛最具活力的仍是一大批青年诗人,名单列了就可能不下千人,一大批90后和新生代在校中学生,大学生不断涌现出来,从各大诗歌论坛的注册数量估算,参与发帖评贴的人数不下万人。 其他游客浏览诗歌网站的流量就不可估算了。 官方媒体cctv,湖南卫视等电视台,广播电台纷纷主办诗歌专场演唱会,各地民间诗歌活动也层出不重,几年来的各种诗会活动频频举行,还有“诗歌万里行”、“诗歌研讨会”等等。中新网7月12日报道:由诗人海啸筹备的“中国诗电影”计划在京启动 。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9月22日至23日,“梦之彼岸”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学校约500名师生参加了这一校园文化盛会。诗会由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理论文化中心、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 很多教师也开始写诗。清华附中出刊教师诗集,语文、数学、物理老师等都拿起了笔。王殿军说:“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真诚奉献,让我们这群人聚在了一起,也让我们细心呵护正在校园各个角落萌发的诗意。”5 n) F1 P1 E7 X4 ^5 ?3 X" o" e
写诗,办诗会,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时代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柳袁照说:“我们要回归诗意的校园、诗意的课堂、诗意的日常生活,从功利校园、功利课堂中突围,去探寻一条本真唯美的教育途径。”
& t7 A! w$ f0 d5 f0 ^3 w& U 诗歌民刊大量出现,还有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民刊,在现有的条件下也纷纷复刊,如《北回归线》、《大陆》、《撒娇》等。半年前,中国唯一发稿酬的《诗歌周刊》网刊创刊,国庆前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电子杂志《中国云》诗刊创刊。他们毫不犹豫地用实际行动迎接中国诗歌新世纪高潮年代的到来。 我们所说的诗歌高潮,就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必将把诗歌亲民本性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必将大浪淘沙,长江后浪推前浪,催生出属于中华民族的诗歌蓝本和世界诗坛骄子。 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现代诗歌表现出的晦涩面导致诗歌远离了大众,失去了诗歌亲民的本性,那是因为大量的伪诗、假诗混搅其中缭乱了大众的眼睛。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但我们可以期待,大雨过后,定有清泉潺潺。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关注点也多元化,大家觉得“诗歌死了”,是因为人们的关注点多元化所致,并不是说现代诗没有精品。中国诗歌要想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自身的形式和内容,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相信中国诗人在经历过百年历史的沉淀之后一定能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灵魂,把握社会大变革人们心灵、灵魂的共振点,找到心灵感动的地方,定能写出感动世界的诗歌,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还诗歌一个宁静的自然的港湾。 第三篇 中国云诗歌论坛诗歌亲民性讨论摘要: 梦笛:诗歌无需亲民,亲民的都不会是一流的诗歌,文学艺术本来就来于而高于生活,降到大众亲民程度的不是诗不是艺术,是宣传。 诗之梦人:诗是一把分割截体的刀刃。它的锋芒上,沾着鲜血,以致最后变成思想的余辉;虽然,在一段时空内,不能替代斧头;但,决不允许我们去放弃对事物的解剖与辨析。接近民众与深入自我个性,并不是诗歌相对存在的矛盾;它所要揭示的理念,是诗人灵魂的净化和反省。任何语言,都有它的旨意。云一凡:不要自以为诗人就高高在上,把人民的看不懂引为高尚;不要圣洁升华自己的伟大,我们依然吃着百姓种的米!中国诗歌为什么离人民越来越远?还有多少真正关心劳苦大众的?在自我臆想的高阁里,赢得阵阵高潮般的喝彩,让诗歌回归大众不是一句口号,诗歌是一种良心,不是玩弄技巧的娱乐!一牧:也许梦笛之言并非各位理解的这个意思。她说的话本身角度有点问题。谁能说他或者她自己不是民众的一分子?也许她的意思是说,诗歌并非要刻意去迎合大众。如若如此,将失去诗歌作为灵魂与世界搏击之战斗力。正如诗之梦人所言,接近民众与深入自我个性,并不是诗歌相对存在的矛盾;也许我们都不能做一名行吟诗人,无法走遍这大地,听遍这众生的声音。但我们当然都在努力。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一点微薄的诗意,无法将爱、将灵魂的挣扎写成亿万人民都听得懂、受感动的巨作,从而因此而实现我们写作的初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一些。我们都在努力。所以,一切其实都不是矛盾和问题。所以,沉入生活,深入大地,写好每一叶感动,谱好每一只衷曲,时空、人民、历史自会检验你我生命之意义。 朱汉明:诗歌是否需要亲民的问题,毛泽东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已作过精辟分析。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文学的阶级性问题。现在不是说没有阶级斗争了吗?好,我们不谈“资”,“无”阶级,就谈社会的底层、中层、上层吧。上层需要稳定,需要粉饰太平,需要歌功颂德,就需要御用文人;中层需要安定,需要保持既得利益和安逸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点精神的东西比如诗歌,躲在象牙塔里互相猜谜,搞点小资,越难懂越好,附庸风雅,以显示自己与底层的区别;底层人民,生活窘迫,需要改变命运,需要呐喊,需要鼓与呼,需要诗歌的人民性、战斗性。你想,用隐喻和远取譬写的诗歌能有人民性吗?反之,你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想说又不敢说清楚的个人恩怨情仇,与读者何干?他有必要花钱买难受陪你掉眼泪吗?这恐怕是今天诗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卢恩俊:中国云所提出的亲民性旨意,是在当下诗歌受冷淡、诗人自娱自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君不见诗歌的边缘化问题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吗,君不见当前的伪诗人、伪诗歌也不在少数吗,君不见现在只有诗人读诗,甚至有些诗让诗人也很难走进的事实吗,当下的诗失去民意,受冷淡,诗人需要自费出书,买书的也往往是诗人,这已引起许多诗人和热爱诗歌的人士的深度忧虑。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这个时代对诗人的要求其实不是降低了,而是增高了,作为一个诗人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或诗歌群体面对的是众多观众,不仅仅是诗人。这就需要诗人的责任意识。中国云提出亲民旨意,应是很可贵的,诗人应创作出包涵民众感情、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追溯历史渊源,歌的最早萌芽产生于民众的劳动,再说古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名篇往往正是那些包涵民众感情的优秀诗篇。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与民间接触最广泛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浓厚的亲民性,他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人们日常生活,带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感情,这类作品抒发思乡之情,歌颂纯真友谊,描写劳动人民,就连李白系列饮酒诗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也是充满亲民性的。白居易的一些名篇,当时连街头老妪也能吟诵。杜甫更是显著的亲民代表诗人。从古至今,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我想诗人无论你走多远也走不出人间的生活。所以说,在当下诗歌边沿化的时期,重提“亲民”这个让大家认为不算新鲜甚至很平素的字眼,还是很有必要的。平素是亲和,并不是平淡无味,人间要好诗,中国云正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中国云的意图是令人敬佩的。既然中国云设了这个话题,我理应诚心谈出自己的意见。由头因梦笛话题而起,其实,梦笛是我跟踪熟知的一位有才气、潇洒自如、充满梦幻般的诗人。其实她的不少诗篇也充满浓厚的亲民性。如果梦笛乘梦而来,云莲上笛音幽幽,自我陶醉,就不是我所敬仰的梦笛了。但她是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诗人,看她近期新作《我愿我的双手是一把扫帚》,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诗写中的亲民性,只是针对诗歌边缘化、民意淡漠化问题的一种倡导提法,并不是说只有亲民性才会出好诗,不亲民就不是好诗。但诗人身在人民之中、处在生活之中,怎会不心怀亲民意识呢,提诗歌的亲民性也并不会影响诗写的各种风格诗写的光辉,我以为更能使那光辉普照人间、沐浴心灵。 胡有琪:诗人首先应该亲诗,诗是最接近神的。诗人应该让灵魂发言,让灵魂燃烧。而每一个诗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声音自然不同。有孤芳自赏的,有亲民呐喊的,等等,这都应该允许。正如每片树叶都是独立的。它既亲天,也目光盯地。我们关键是给它一个空间,让它发展。我们应该提倡的是诗歌的诗歌性,不要漏掉每一首好诗,而不是伪诗、假诗、非诗。我们处在社会的低层,只要不是自我打嗝,不管多少,自然会写出“亲民”的诗,这是不容多疑的。借用屠夫诗友的一句话: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历史和民众来检验的,谁说了也不算! 卢恩俊:有琪大部分诗作闪烁神性的光芒,我是很欣赏的。既然中国云给我们搭建了这个交流的平台,就让我结合您“诗是最接近神的”这句话谈点愚见。您这话,很对。但亲民不是疏神。亲民是为了民亲,让更多的人更加喜爱神性的诗。神,乃指人的精神;也用于形容高深莫测。诗写中的神性,我以为首先应指一个诗人必具备的气质,即善良、净洁、纯正、敏感的内心。有了这个心,才能发现世间真善美,假恶丑,诗歌的内容是经诗人内心精神世界过滤、挑选的词语和意象,用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绪,体现诗人对人对事的个人评价的肯定与否定.诗歌的神性使诗人的目光投向了整个人类,愚以为这种诗歌的神性凝聚亲民意识的诗写决定了诗歌的高品质及民亲效应,往往成为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 看那些灿若星辰般的伟大诗人,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王维、骆宾王、韩愈、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陆游、高启、杨慎、王世贞、吴伟业、朱彝尊、纳兰性德、袁枚、龚自珍、王国维等等,尽管他们的背景不是一个朝代,也尽管他们的文化学识和自身本质的不同,但他们作为诗人所承载的那份责任和义务都是相同的,他们的大多数作品在神性的诗写中包涵浓厚的亲民意识,古典诗歌是这些伟大诗人们竭尽才华推向高峰的。
) O6 l g& M- ^) O 杨远宏先生在《重建诗歌精神》一文中曾这样说过:“这是那种绝对唯一的精神。它将芸芸众生的世俗填充全体抽空,然后再以一种博大的承担与悲悯,返现、充实世俗的每一片空虚和黑暗。它没有冲动,只有虚静与消溶,如果有,它唯一的冲动就是对人类命运和处境的关注。显然,这样的冲动是一种境界,一种化境。”不难看出,杨远宏先生已将诗歌精神摆在人类命运和需求的高度上来表述了。面对当下诗坛边缘化问题,诗歌精神该是什么样子的,诗人到底在追求怎样的诗歌精神,我看中国云提出的诗写中要“亲民”理念是很可贵的。 阿紫:能被大众耳熟能详的诗句,如唐诗,几乎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谁能说它不高尚?谁能比它更亲民,更接近泥土,更有持久的魅力?我支持诗歌亲民的观点,也努力让我的诗歌印上泥土的亲吻。 寻梅居士:似乎不大尽然。古有白居易为证,今天似乎更不乏其例。诗歌不是象牙塔,不是专属,不是小资,它更多地应该成为大众(或说寻常百姓)易于接受的物事,而不是相反。就如同,《诗经》里的国风一样,易于传唱!否则,如何“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卢恩俊:既然诗起源于劳动,诗思来自生活,诗人怎能失掉亲民呢?提亲民理念,并不是将诗回归到无诗味的白话,也并不是仅仅围绕诗的懂与不懂上做争议,更不是否认那些神性感极强的历史名篇(其实大部分篇什依然闪烁亲民的光芒),我感到中国云的的亲民讨论,其目的是在强化诗意的同时,拉近诗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诗有更多的读者。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我想,失去观众的诗,再神性又有何益!还是听一听诗歌的呼唤吧:合二为一。 2012年11月4日 (文中部分引用资料来源于网络搜索和中国云诗歌论坛) 作者简介: 水云生,本名付勇,男,汉族,湖南武冈市人。 1975年生,中学期间开始写诗。大学期间创作颇丰,曾在多家报刊、电台发表作品。 1996年大学毕业始赴广东打工,从流水线做起,当过管理员,业务员等。因漂泊不定,打工十年,也辍笔十载。
" {2 Q2 ?, G& Z, t 2005年因父母双病在床,遂回家务农,悉心照料父母。2007年始任村干部。 2009年冬,父母相继病逝,考取一镇敬老院院长,任职至今。 " B- ]! r! c- q) ?
近两年内,创作了近百首诗歌。 2012年4月19日在中国诗歌流派网创立了中国云诗歌论坛,7月始与山东诗人卢恩俊筹办《中国云》诗刊电子杂志。10月1日,《中国云》创刊号出版,同期筹办“云诗网”专业民间诗刊、个人诗集在线阅读平台。11月10日,云诗网·中国云诗歌论坛上线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