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34|回复: 10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断句成诗”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衣影 于 2013-1-17 17:03 编辑

       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被认为成熟的好诗,多数都是断行后的散文诗。似乎,只要一个人散文写得好,且不需太长,通过断句组合(甚至不需要组合),就能写出表情达意的诗来。

       对于这样的“散文诗假象”,有一个很好的辨别方法:将断行的诗句连在一起,用标点连接。往往很容易发现,这样的诗句不需改动,只需标点连贯,就能恢复散文诗的原貌。

       更有一些“诗歌”,连散文诗都称不上。一段只要顺畅、写意或机警的话,经过断行处理,就变成一首脍炙人口、成熟内蕴的“好诗”。这使得散文、包括其它体裁和诗歌的界限越来模糊。

       作为诗歌创作者,以散文入诗,无可厚非,以散文断诗,万万不能。诗歌的诗意、张力并不是靠散文的断句来实现的。否则,散文写得好的人,都可以写诗。

       在本网站,这样的诗人太多,包括我本人的一些诗歌也值得怀疑。希望大家尽快反思并摆脱这样一种现象。明确散文、散文诗及其它体裁跟诗歌的界限。我认为有几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语言。诗歌语言应该比散文、散文诗凝练,而非散化。语言的跳脱性就像山水画的“飞白”,恰到好处,而不能连绵不绝。连贯性可以通过立意来表现,而非语言,语言的连贯性不能破坏诗歌独有的特征,否则可以采用其它文体表达主题。

       二、技巧。诗歌技巧上,讲求在简练的句子中融入多种技法。内容传递蕴含丰富。为表达立意,富于变化。句子跳脱,不影响立意。对于长诗而言,技巧应该贯穿在诗意的衔接上,过分技巧化,又不能很好避免诗句跳脱,给读者带来阅读问题,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三、立意。运用各种意象,组织“事件”语言,凸显主题。诗歌彰显整体性,主要围绕立意上。诗歌的张力可以不表现在诗句上,但必须要在立意上浓缩。此外,具体情况,短诗的立意要“放”,语言表达要“收”,长诗的立意要“收”,语言表达要“放”,这都是相对的。

       有时间,再展开论述。欢迎大家积极讨论!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诗歌用标点连缀后看看,省察,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3-3-22 13:0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如今诗歌与其它文本都模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3-3-15 18:06 | 只看该作者
衣影的观点是正确的。善意的提醒总比讽刺挖苦调侃好.因此,谢谢衣影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3-1-23 15:05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5:}大陆:无名氏,学历,小学三年级,后无读书机会。大泽荒野的居民,食无定餐,睡无定时,一身红毛,绿眼睛,夜能视物。喜吠月,爱黑松林居住的所有母畜。
综上可见,它所习人间散文诗文体可断句改诗;诗,谁也无法连接成散文诗。{: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4:54 | 只看该作者
埙羽 发表于 2013-1-23 14:49
不过衣影把《握手》散文诗分行改成诗很成功是我意料之外的,很成功,改后成诗读起来也很有味道,原来这样 ...

好的,先生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3-1-23 14:49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23 14:29
这是先生的作品吧。

不过衣影把《握手》散文诗分行改成诗很成功是我意料之外的,很成功,改后成诗读起来也很有味道,原来这样也可以当诗排列!呵,谢谢!(商禽,台湾著名诗人(已故),早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国际影响很大。)
以上另外是谁的作品不重要,只看东东不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4:29 | 只看该作者
埙羽 发表于 2013-1-23 14:25
这首诗改制成散文诗你是失败的,列成横排后的貌似散文诗的文体外观就难看,更不要说达到散文诗外散内聚的 ...

这是先生的作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3-1-23 14:25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23 13:51
先生再看看:

   《二条河流》

这首诗改制成散文诗你是失败的,列成横排后的貌似散文诗的文体外观就难看,更不要说达到散文诗外散内聚的音乐般的言语以及散文诗言语起伏跌宕的辽阔的语境了。
这就是诗,生物中其情迸发忘乎所以的舞蹈者,公母异性的交配的无我无她的过程;一道飞珠溅玉岩上的跌瀑,纵身跃入岩下的深潭,行为者不知道事后的结果,它也不需要结果。这首诗是怎么改也成不了散文诗的,除非改写。不过,谢谢衣影,交流总归有很好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3:51 | 只看该作者
埙羽 发表于 2013-1-23 13:33
那么这首诗是否连接成散文诗?衣影试试看?

先生再看看:

   《二条河流》
                       ■大陆;无名氏

这是什么地方?不安的涛声,被很绵延的岸包围。数不清(的)青鸟在忙碌,(在)寻找筑巢(的)绿枝子(么)?涛声下面,(据)传说,从前住居的红珊瑚是(个)病美人,夜夜凌波拜月。(当)老后羿沦落为海盗,张弓鸣鼓抢劫,她(终因)害怕而逃。

两(二改“两”)条河流,(在)这里相撞,彼此(都)想过此生不可能相遇。(在)水声恍惚(之)间,你伸出的左手握住自己陌生的右手,(然后)问:你好!熟悉吗?(我们)一起採过星,(而)你曾跌落岩下,(如)飞花哭过,随后(你的)头发飞逝,向远方飘(去),没(有)向我告别。从此(我们)岩下分手,两条河流,(也)背道而驰,且行且远。

这里不是目的地,(仍)有危险,(正如)我认识(的)你(与)我扮(成了)陌生人。(其实,)打劫的海盗并没老,耳鬓厮磨就是个矛盾的故事(啊)。(我)抽出握着的手(,想对你说):你要好好(地)活。我(会)让出丰腴的水域去跟后羿反目。(众所周知,)他水中捞月,(不仅)性饥饿,(而且)移情暴力。

你栖身水域,(如)珊瑚玉一般生(存),如月明涛静。我死后,悠悠白云返回篱边(的)青屋顶。(那时,)我不会说是我变的,也不(会)说山中(的)消息:青梅花(已)开,竹马腐蚀(已)节节败退。(在)美妙处,早就(被)预言:活一个(就会)亡一个。(这句)名言(必定)名满天下。

这首诗通过去“的”和冠词、去时间、地点、逻辑等的连接词。总之,去一切虚词。来转换成诗句。可以断定,这首诗被“还原”后,逻辑清晰,句子间承接连贯,表意明白,因此很明显是采用“断句法”的,也就是我的“还原法”的逆向使用。因此,句子有被精炼的痕迹。但说实话,这一断一省,反而破坏了散文诗的整体性、逻辑连贯性,使得语义、语法结构得到破坏。还不如以散文诗的原貌呈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3-1-23 13:33 | 只看该作者
衣影 发表于 2013-1-23 13:30
先生客气了。很多人只不过是掌握了一定的断诗技巧。所以当下,很多成熟优秀的诗歌都是这么来的!:handsha ...

那么这首诗是否连接成散文诗?衣影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7 00: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