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谨 于 2013-3-10 16:15 编辑
诗人的灵透
——章洪波先生《午后》赏析
文/吴谨
如果说,随便先生的《空城计》是因对历史的穿越能力和他的高傲脱俗精神被点为状元诗的话,那么章洪波先生《午后》就是由于诗人感觉的灵透而荣登榜首的。
“阳光流淌,一只鸟纯净的叫声/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阳光流淌,是把摸不着的阳光赋予水的流动来写,实为通感。鸟儿的叫声,也只有在诗人的眼里,才能够看得见,它先从树梢上落到月季上,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这个落的过程,如果先是相对的写实的话,那么落进草的梦里就完全是虚写了。这样,通感之中。梦里梦外,两个世界的景象,在诗人的眼中都无可遁形。
“这是午后,风声慵懒地走过”。午后,点明了具体时间;“慵懒”赋予风人的特性,形神兼备,也暗示了季节,为下面做了铺垫。
“蜗牛,缓慢地爬行着/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芭蕉愈来愈绿……”蜗牛出现,把眼前的景象引入护林人的梦里,由实而虚,虚实相生。诗人的眼睛在梦里梦外都醒着。在护林人的梦里,“樱桃渐渐泛红/芭蕉愈来愈绿……”虚景都很逼真,渐变的色彩,对比鲜明,秀美如画。
从这首小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好的诗人,具有超乎常人的感觉能力。而灵透的感觉能力与立体的造境技巧,是一个好诗人必备的素质。
请大家批评!
附:
午后
文:湖北章洪波
阳光流淌,一只鸟纯净的叫声
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
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
这是午后,风声慵懒地走过
蜗牛,缓慢地爬行着
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
芭蕉愈来愈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