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接力”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严家威 于 2012-2-18 10:02 编辑

“诗歌接力”好

湖南日报   何春华


  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必须依靠文化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湖南新乡土诗派创立的“诗歌接力”独树一帜,很了不起。它是诗的盛会,观众如流,好评如潮;它是诗的擂台,群情振奋,喝彩不断。它如柳枝上的一束嫩芽,又如原野中的一簇蓓蕾,一映入你的眼帘,就让你感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勃勃生机。

  最有市场的文化是群众文化。最有生命力的文化是自觉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文化。湖南新乡土诗派的“诗歌接力”活动,将这两个关键的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并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诗歌接力”好,好就好在它很好地把握了主旋律。文化的繁荣最需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最难以把握的是“一散就乱”,就像抓一把沙子,松了没有造型,紧了无法造型。而“诗歌接力”是先由新乡土诗派骨干集体研究题目,确定选手参加,“主帅”和“辅将”由领军人物担任。“主帅”领先,“辅将”殿后,其他按序展开,一人一句。如串珠子一样,色泽各异,气象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又像放风筝一样,“主帅”主导方向,“辅将”控制高低,跌宕起伏,收放有致,韵味无穷,酣畅淋漓。

  “诗歌接力”好,好就好在它非常好地实现了诗歌创作与欣赏的“传帮带”。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长期以来,诗人与诗歌爱好者、诗歌与读者,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缺乏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客观上严重妨碍了诗歌的传播,也阻碍了诗歌的进步和发展。于是有了“读不懂的诗就是朦胧诗,看不懂的人就是诗人”的误解,诗人觉得“曲高和寡”,读者感觉“雾里看花”。学诗没有专科深造,难得拜师学艺,要真正成为一名诗人,只能靠自己长期的自我摸索和领悟。“会写的没人看,想看的又看不懂”,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诗歌举步维艰。“诗歌接力”像一面诗坛的旗帜,让一大批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热烈地相拥,亲切地共勉,无私地互助,勤奋地耕耘,让诗坛在较短的时间内,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诗歌接力”好,好就好在它较快地激发了“学”、调动了“乐”。参加“诗歌接力”,脱颖而出的选手深感机会难得,抱定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决心,全神贯注,使尽浑身解数,全力应对。“头羊”和“舵手”即便是高手也不轻松,“头羊”的每行诗句都是这个章节的号角,谋篇布局,海阔天空,全靠他来把握;“舵手”必须摒弃平庸和俗套,保证章节的完美和华丽的转身。每一个选手刚刚出句,就必须考虑下一个回合的起承转合,生怕相形见绌,被观众看出是“羊羔”落在了“狼群”。观众在暗自叫好的同时,也充满了期待,期待下一个意想不到,或进入下一个引人入胜。这是一个和谐的乐园。所有的围观者,不用在意“观棋不语真君子”的矜持,你可以放肆议论,放肆参与,重在参与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你完全可以与诗人拥有一样的机会,一样的自由,一样的空间,一样的自信,一样的激情。

  “诗歌接力”好,好就好在它锻炼了诗歌队伍,提升了创作实力。任何一项事业的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都必须注重培养一支能够推陈出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骨干力量。只有这样,前进才有核心动力,发展才有持久的潜力,“诗歌接力”活动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台上一分钟,台下七日功,风生水起的“诗歌接力”的背后,还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艰辛。显然,这场大戏的成功启幕,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离不开旺盛的人气,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新乡土诗派主力诗人的精心策划、默默铺垫与锲而不舍的跟进评点。每场“诗歌接力”之后,他们有做不完的“义工”通宵达旦的“深加工”,与诗歌爱好者真诚的交流、心灵的互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诗歌创作得到了繁荣,新人新作风起云涌。诗歌创作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

  “诗歌接力”好,好就好在它是发展和繁荣文化的非常有益、非常有效的创新和探索,非常值得文化战线上的同仁们共同思索、探讨和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20:2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